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世鹤,杨运年 著
图书标签:
  • TD-SCDMA
  • 第三代移动通信
  • 无线通信
  • 通信工程
  • 移动通信系统
  • 信号处理
  • 无线网络
  • 通信技术
  • CDMA
  • 标准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07135
商品编码:29255059651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9-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定价:68.00元

作者:李世鹤,杨运年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1152071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在《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一书的基础上,本着将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开发和组网实际应用密切结合的原则,对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些主要技术问题进行全面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TD-SCDMA空中接口、TD-SCDMA系统主要技术、无线设备、电波传播及链路预算、TD-SCDMA移动通信网络设计概要、TD-SCDMA向B3G的过渡与发展等。
  本书可供从事移动通信工程的技术人员、网络设计和运营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移动通信的演进与未来趋势:从GSM到5G及展望》 本书并非一本深入探讨特定技术标准(如TD-SCDMA)的专著,而是旨在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移动通信发展史画卷,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其激动人心的未来。我们将穿越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节点,理解每一次飞跃背后的技术驱动力、商业逻辑以及对社会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一章:移动通信的萌芽与第一代(1G)时代:语音的自由 本章将追溯移动通信的起源,从早期设想的无线电话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我们将重点解析1G技术(如AMPS、NMT)的基本原理,理解其模拟信号传输的局限性,以及为何这一代技术只能提供基本的语音通话功能。虽然1G是移动通信的基石,但其带宽窄、容量小、安全性差等缺点,预示着下一代技术的到来。我们将探讨1G时代的用户体验,以及它如何开启了“随时随地沟通”的初步梦想。 第二章:进入数字时代:第二代(2G)移动通信的革新 2G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移动通信进入了数字时代,本章将深入探讨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诞生与发展。我们将解析2G的核心技术,包括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关键接入方式,以及它们如何提升了频谱利用效率和系统容量。更重要的是,2G带来了短信(SMS)和基本的数据服务(如GPRS),这不仅丰富了通信方式,也为互联网应用的雏形埋下了伏笔。我们将分析2G技术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情况,以及它如何成为全球通信标准。同时,本章也会回顾2G时代的设备形态和用户体验,以及它如何真正改变了人们的沟通习惯。 第三章:数据飞跃与多媒体的曙光:2.5G与2.75G技术 在2G向3G过渡的漫长时期,一系列被称为2.5G和2.75G的技术应运而生,极大地提升了移动数据传输能力。本章将聚焦于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和EDGE(增强型数据速率演进)等技术。我们将详细解释它们如何在2G网络基础上,通过改进编码方式、增加信道数量等手段,实现了数据速率的显著提升。这为早期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如WAP浏览、邮件收发以及简单的多媒体下载提供了可能。我们将探讨2.5G和2.75G技术在普及移动数据服务方面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为3G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第四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探索与实践:宽带的承诺 本章将聚焦于第三代(3G)移动通信技术,这是移动通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承诺了更高的速率和更丰富的数据业务。我们将深入解析3G的主要技术标准,包括WCDMA(宽带码分多址)、CDMA2000以及CDMA的演进技术。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在频谱利用、接入方式、信道编码等方面的独特性,以及它们如何实现更宽的带宽和更高的吞吐量。3G的出现使得视频通话、高速网页浏览、多媒体下载等应用成为可能,极大地拓展了移动通信的应用场景。本章还将分析3G在全球部署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它如何推动移动互联网的真正兴起。 第五章:无处不在的连接:第四代(4G)移动通信的革命 第四代(4G)移动通信是移动通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其核心目标是实现真正的宽带移动互联。本章将重点解析4G的主要技术标准,特别是LTE(长期演进)及其后续演进(LTE-Advanced)。我们将深入探讨OFDMA(正交频分多址接入)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等关键技术,以及它们如何实现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低延迟。4G的普及使得高清视频流、在线游戏、云服务等对带宽要求极高的应用成为现实,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我们将分析4G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策略,以及它如何为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应用奠定了基础。 第六章:智能连接与万物互联:迈向第五代(5G) 第五代(5G)移动通信被誉为开启万物互联时代的关键技术,其设计目标远超前几代。本章将深入探讨5G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特性,包括毫米波(mmWave)通信、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以及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等。我们将分析5G如何在提升数据速率、降低延迟、连接海量设备等方面实现突破,并阐述其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领域的颠覆性应用前景。本章还将讨论5G网络架构的演进,以及它如何支持更加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第七章:移动通信的未来展望:Beyond 5G 在5G的基础上,移动通信的未来依然充满无限可能。本章将对6G及更远期的移动通信技术进行前瞻性探讨。我们将分析未来移动通信可能面临的新挑战,如更高频段的应用、更智能化的网络管理、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以及对全球连接公平性的追求。本章将展望未来通信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例如全息通信、触觉互联网、以及能够感知和响应人类情感的通信系统。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拓展移动通信的边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八章:移动通信背后的经济与社会影响 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并非孤立的技术发展,它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紧密相连。本章将从更宏观的视角,分析移动通信技术如何驱动产业变革,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并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我们将探讨移动通信普及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例如信息获取的便捷性、社交方式的改变、数字鸿沟的挑战与弥合,以及隐私安全等问题。本章旨在帮助读者理解,移动通信技术不仅是冰冷的技术代码,更是塑造我们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驱动力量。 结论:不断前行的连接之路 本书通过梳理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5G的演进历程,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框架。我们看到,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伴随着对更高速率、更低延迟、更广连接的追求,也带来了对社会和经济的深刻变革。移动通信的旅程仍在继续,连接将变得更加智能、更加普及、更加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封面上“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几个大字散发着一种专业而厚重的气息,一看就不是那种轻松读物,而是要深入探讨技术细节的。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移动通信的书籍,但多数都集中在GSM或者更早的技术,对于TD-SCDMA这个在中国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技术,我一直想找一本全面系统的资料来补足这块知识空白。我尤其对它在频谱效率、多址方式以及关键技术的实现原理感到好奇,比如它是如何在高密度用户环境下保证通信质量的?有没有一些详细的算法解释和性能分析?而且,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它在技术创新和国际化方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讲解理论,还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或者工程实践的经验,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TD-SCDMA的复杂性,并且能了解到它在当时是如何克服技术和市场挑战,最终实现商用的。这本书的出版年份也暗示着它可能包含了一些早期的技术演进和标准化过程中的宝贵信息,这对于理解整个3G时代的技术发展脉络非常有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尤其对于我这样对通信技术发展史抱有浓厚兴趣的人来说。我希望它能详细阐述TD-SCDMA技术在诞生之初,是如何克服当时的技术瓶颈,并最终成为中国3G标准的重要原因。书中会不会深入探讨TD-SCDMA所采用的独特多址技术(TDD)的优势与劣势?它在动态分配上下行时隙时,是如何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用户公平性的?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TD-SCDMA系统容量、覆盖能力、移动性管理等方面的详细论述,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它在实际运营中是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移动通信环境的。此外,作为一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TD-SCDMA在专利技术、核心竞争力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这本书是否会梳理TD-SCDMA在演进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节点,比如从早期原型到大规模商用,以及它对后续4G、5G技术发展的潜在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能理解TD-SCDMA在中国通信发展史上的战略地位和技术贡献。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内容肯定非常扎实,从书名来看,它直接点明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定位,这说明它不仅仅是泛泛而谈,而是会深入到TD-SCDMA这个具体的标准。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对于TD-SCDMA核心技术原理的阐述。比如,CDMA(码分多址)技术本身就有不少学问,而TD-SCDMA作为其一种变体,在时分和码分结合上有什么独特之处?它的上下行解耦是如何实现的?这种设计又带来了怎样的性能优势或挑战?另外,多用户干扰抑制、智能天线技术在TD-SCDMA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其在网络规划和优化方面的策略,这些都是我非常想深入了解的部分。这本书会不会提供详细的数学模型和仿真结果来支撑这些技术的论证?有没有一些关于TD-SCDMA的物理层、MAC层、RRC层等各个协议层详细的讲解,让我们能窥见其系统架构的全貌?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娓娓道来,将复杂的技术细节剖析得清晰易懂,让我能真正掌握TD-SCDMA的技术精髓,而不是停留在概念层面。

评分

我一直觉得,技术书籍如果能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那才算得上是一本优秀的读物。对于《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这本书,我最大的期盼是它能够在我对这个技术概念模糊不清的情况下,提供一个清晰且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我想知道TD-SCDMA在实际部署中,是如何进行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它对基站的选址、覆盖范围的评估、容量的估算等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指导原则?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TD-SCDMA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比如小区切换成功率、掉话率、业务接入成功率等,并且提供计算这些指标的方法或者实际分析案例?另外,在终端设备的开发方面,TD-SCDMA的技术要求有哪些,以及在终端设计和测试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这本书是否能从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厂商等不同角度,提供多维度的视角,让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TD-SCDMA生态系统的运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

对于这本书,我的期待是它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理解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自主创新历史的窗户。TD-SCDMA作为中国提出的3G标准,其诞生和发展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技术博弈和战略考量。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TD-SCDMA的标准化进程,包括它与其他国际主流3G标准(如WCDMA、CDMA2000)的技术比较,以及在中国推广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技术层面,我特别关注TD-SCDMA在功控、切换、漫游等方面是如何设计的,这些都是保证移动通信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书中是否会涉及TD-SCDMA的基站设备、终端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技术细节?对于用户体验而言,TD-SCDMA在数据传输速率、语音质量、网络覆盖等方面究竟表现如何?是否有相关的实际测试数据和用户反馈?另外,作为一本系统性的技术书籍,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TD-SCDMA网络演进到4G、5G的思路和方向,让我们能看到这项技术在中国通信发展史中的承前启后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更是它所代表的时代背景和行业变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