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学部委员专题文集 |
| 定价 | 66.00 |
| ISBN | 9787516167069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作者 | 资中筠 |
| 编号 | 1201248953 |
| 出版日期 | 2015-07-01 |
| 印刷日期 | 2015-07-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313千字 |
| 页数 | 301 |
| 序言 D1一编看世界 百年风云启示录 ――'冷眼向洋'书系总绪论 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旧话重提 ――伊拉克战争前的思考(2002年3月) 德国法西斯的历史教训及其现实意义 日本为什么认罪这么难 讲和也需要英雄 ――由拉宾之死想起的 “美国治下的和平”(PaxAmericana)会出现吗 D1二编看美国 从历史的角度看*近一轮金融危机 美国经济也在“国有化”吗 ――兼论我们怎样对待外国经验 从历届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内政外交的演变 漫谈美国行为文明 总统早祷(旅美通信) 发明家凯特林的故事及其启示 美国前总统的忧思 ――吉米?卡特论'美国的道德危机' D1三编中国与美国 跨过新门槛 ――兼论中美关系前景 中国的美国研究 关于解密档案的一段往事 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一份鲜为人知的建议书 百年思想的冲击与撞击 D1四编看中国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今天的争论 人性?文化?制度 爱国的坐标 跨世纪中国人将何以自处 社会进步还要制度保障 ――灾后感言 百年中国“人” 也谈“中国模式” D1五编公益篇 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中国 扫清公益捐赠的法律障碍 观念的更新 当前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障碍 ――以美国为参照系 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 |
| 资中筠 1930年生 靠前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 资历学者、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美国研究'主编、研究员。退休后仍从事著述和学术活动。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 早期从事民间外交工作 七十年代末开始从事学术研究 在靠前政治、美国研究及中西思想文化方面多有著述。 参与创办'美国研究'杂志和中华美国学会 创立“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并任D1―二届会长。 主要著作:'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 1945―1950)、'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二十世纪的美国'(主编'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之一)、'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修订版更名'财富的归宿')、'资中筠集'(学术论文)。随笔集:'斗室中的天下'、'锦瑟无端'、'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学海岸边'、'资中筠自xuan集'(五卷) '美国十讲'、'老生常谈'等。 翻译有巴尔扎(法国)、薇拉?凯瑟(美国)、阿兰?德波顿(英国)等人的著作。 |
| 普通大众 |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典范,它不是简单地将文章堆砌在一起,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布局,使得不同主题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层层递进,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的探索。章节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极强,即便是独立成篇的文章,放在整体的语境下,也能焕发出更深一层的光彩。这体现了作者在进行专题汇编时的匠心独运,确保了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体验到一种完整、连贯的认知旅程。每一次阅读的深入,都会发现新的连接点和更深层的含义,这保证了这本书具备极高的重读价值。它就像一座精心规划的知识迷宫,每一次进入都能找到不同的宝藏,让人心甘情愿地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那一刻,就感觉它不同于市面上那些千篇一律的学术著作。封面采用了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的精致。纸张的选择也极其用心,触感细腻,拿在手里分量十足,让人能真切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知识重量。内页的排版清晰明了,字号和行距都经过精心考量,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装帧的工艺细节,比如书脊的加固处理,也体现了出版社对这本书的重视。这种对书籍物理形态的尊重,无疑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让人在翻开书页之前,就已经对即将进入的思想世界抱持着一种敬畏与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评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跨学科的视野和极强的批判性思维。她似乎总能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将看似孤立的现象联系起来,构建起一个更为宏观的认知框架。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断地被“挑战”——挑战那些根深蒂固的固有认知和未经审视的假设。这种智力上的激发,让人感到由衷的愉悦和充实。她对细节的观察入微,对社会现象的洞察精准,让这本书的论证过程充满了说服力。它不是简单的对既有知识的复述或整合,而是在旧有的基础之上,构建起了一套全新的、充满生命力的思考体系。对于渴望获得深刻见解而非肤浅了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难得的馈赠。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内容的广博,更在于它所蕴含的那种人文关怀和对真理的执着探求精神。在很多当下喧嚣浮躁的论述中,能找到这样一篇沉静、严肃而又充满力量的作品,实属不易。作者似乎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够穿透表象的迷雾,直抵问题的核心,探讨那些真正影响我们精神世界的终极命题。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获取信息,不如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和自我校准。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待世界和对待自身的态度,提醒我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保持一份清醒的自省是多么重要。这种由内而外的触动和启发,是任何快餐式的知识产品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逻辑层次感极强,让人在跟随她的思绪前行时,总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她的叙述方式并非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娓娓道来,用一种既有深度又贴近生活的语言,将那些宏大而复杂的议题一一剖析开来。尤其是一些涉及历史脉络和文化变迁的论述,她总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些关键的转折点,并通过生动的案例加以佐证,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读完一个章节,常常需要停下来回味许久,因为那些文字像被注入了思想的活水,不断在脑海中激荡出新的火花。这种引导读者主动思考、而非被动接受的写作风格,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