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与性的实验报告 修订本
定价:32.0元
作者:小 庄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308141949
字数:141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G点到底有没有?女人都喜欢坏男人?一见钟情是种生理现象?90%的人有同性恋倾向?暴露就能吸引人?姐弟恋伤身?
一本书解答你所有关于爱与性的疑问!
★欲望都市,单身男女。或者成为时光恋人,或者成为分手大师。或者身陷危险关系,或者需要前任攻略。情、爱、性与关系的世界中,你所经历过的一切,自有科学道理,无谓对错,但求明白。
★两性科普畅销经典,大幅修订改版,加入更的数据与认知。
内容提要
把爱情放进实验室,会出现什么结果
让科学家当你的闺蜜,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听多了那些泛泛的情感建议,又不想看那些枯燥的理论分析,可以来听听松鼠会有文艺气质的科学女青年小庄怎么说,一起聊聊她和她女朋友们的故事。这群人化身为小说人物,轻松而又有趣地解读着关于爱与性的那些科学实验报告,既感性又理性地为你分析你不知道的、你想知道的、你还不知道你不知道的跟爱与性相关的问题。
目录
作者介绍
小庄
自然属性:智人种,具线粒体遗传功能。
社会属性:科学松鼠会元老级成员+高分子
化学与物理硕士+现科技图书出版人+前媒体人+前非乐评人。
著有《彬彬有礼地离开吧,不要和地球人谈恋爱》等,译有《守望灯塔》、《情种起源》等。
文摘
还是回过来说爱。
爱,的的确确,可以有多浮泛就可以有多深刻,可以有多狭隘就可以有多宽广,可以有多现实就可以有多飘渺。年轻一些的人们,对这个字的感受多来自于那些美丽的文字、影视。而当渐渐不年轻,对这个字就无法再做过多旖旎、不合实际的想象。
比如,关于“来电”,科学会告诉你,这其实是一种性唤起,如果用仪器测量的话,在狂热状态中人的某部分脑区活动变得特别频繁,从身体上来说,不过是因为去甲肾上腺素的大量涌出而造成了兴奋和心跳加快。关于永恒的爱,科学会告诉你,那种随着生物体的消亡才消亡的爱是个例,因为爱是对人身体的消耗,如果一直很疯狂地爱人,必须具备很强的体质,迸发式的状态只出现在很短暂的瞬间,基本上所有人都无法胜任这种事物,“永恒”只存在于传说里。
唐纳薇,担负着使命而出现,一边观察一边讲述,理据无非都是诸如上述那些。她做着看似聪明却不讨好的事,很辛苦地厘清着作为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一个女人渴望知道的那些道理,而那些辛苦,说白了,皆因本星球有着另一种叫做“男人”的生物。
我在六十多个篇目里,写的每个故事,均来自于这种对立而生的疑惑。写了它们的我和身在其中的每个角色一样,不曾穿越过这个困境,却也因为讲述带来的释怀而能够自在嬉笑。
让·波德里亚随笔集《冷记忆》里面写过一段非常有趣的描述,会被我在不同的场合下反复提起,因为无论用它来表达困境或提出解决方法都可说太绝妙。原文大致是说,男女相悦在双方的理解上难以调和:对于男人而言,他希望直入主题、省却那个过程;而对女人而言,她希望那个过程无限长、被反复玩味。那么化解这一矛盾的方法是:女人在去往男人房间的途中,从踏上层楼梯就开始脱衣服,一路脱,于是她占有了那个过程,当男人打开房门时,看到的是一个赤身的对象,于是他直抵了那个结果。
在能力范围内,我无法提出比波德里亚更无懈可击的设定,但却会据此想到动物学家、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的一个说法,他在畅销书《亲密行为》中把两往设定为12个阶段:眼对身阶段、眼对眼阶段、话对话阶段、手对手阶段、臂搭肩阶段、臂挽腰阶段、嘴对嘴阶段、手对头阶段、手对身阶段、嘴对乳房阶段、手对生殖器阶段、生殖器对生殖器阶段。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两那些中间环节,为的是到达后的阶段。其中的某个具体环节,可以很长也可能很短,一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停留在某个阶段就无法深入了。
不知道人们会不会和我一样,觉得这当中有一种美妙的对应,这种对应甚至掩盖了我们进入真实的一番挣扎后所必然直面的破碎和美感的消弭。
序言
有点装,但很真实,欢迎来到唐纳薇的世界。
一
在我不甚正常的和写字有关的岁月里,总试图用小说的格式来思辨,用公式的套路去讲音乐,又或者,用诗歌的方法来谈原理,用定量的企图去描述感觉。总之,总想很努力地把理性和感性糅合到一起,不管是否有吃力不讨好之嫌。
倘若被问之,为何总是热衷于此等混搭,唔,那的确是一个有点长的故事。
从头开始讲吧,大约在十年前,我所待的聚合物实验室,每天都要煮一锅以甲基酸甲酯为主料、各种烯酸酯为辅料的乳液。所谓乳液,是因为在那个透明的玻璃反应容器内盛满了水,而微小的油性有机分子以水包油形式存在。当它们逐渐以链接的方式形成为高聚合度的大分子之后,整个瓶子,就会透出微蓝的柔美的乳光来。
每天下午,坐在实验台对面的书桌上,透过层叠的仪器,面前摆着一本记录本,不时地探头看几眼反应器,每间隔一段时间就要起身,用一支滴管从中取出约0.5ml的样液,滴在表面皿上,称量,用快的速度烘干,继续称量,然后大致估算出一个叫做聚合度的数值来。
而在那等待乳光到来的漫长却又碎片式的时间段里,我花了大量的力气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到底,生命中重要的是什么?我是谁?我会成为谁?我将去追寻什么?
终于有一天,我决定放弃那抹微蓝。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有些疼痛的成长阶段。说疼痛是因为许多变化发生得实在太快了——放弃科研转而靠写乐评和文字报道为生。那期间,许多场景恍如一梦:有一阵子我的工作就是晚十点之后打车出门,来到一家喧嚣的夜店,观察台上的DJ如何打碟,构想着怎么用文字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也许这样的生活值得很多年后去细细品味……
如果说,通过这些事,我终于把自己归结为一个以“写字”为重要属性之一的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个体,但在“写字”两个字前,仍显得十分空旷,我不认为对感觉对表象的描述就是自己的终点,虽然它感动了我,却并没有抓住我。就好像当年做的某种聚合物端基还在等着去设计……那么,该用什么词汇去填补呢?
我在等。
转机或说契机的出现,是在慎重选择了一家科学媒体供职之后,我开始涉及“科学写作”,名正言顺成为了一个“科学工作者”。生命于某个阶段会出现一种回归,如此选择,也许适合作为逃兵一枚却又怎么也放不下那不可捉摸的理性逻辑美的自己。虽说世间万象并不是非此即彼,但我愿意选择从脉络和机理的层面去看清,而不仅仅停留于感觉。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将“爱与性”这两个看似宏大而抽象的概念,分解成了无数个具体而微小的组成部分,然后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小庄在书中提及的那些“小插曲”式的叙述,它们可能是一些日常对话的片段,一些眼神的交流,或者是一些身体的细微反应,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构成了我们复杂而真实的感情世界。她并没有试图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我常常在阅读时,会忍不住停下来,回想自己的过往,那些被遗忘的瞬间,那些未曾被理解的情感,都在作者的引导下,重新浮现在脑海中。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自我探索的旅程。她对于人性中那些矛盾与挣扎的描写,也写得非常深刻,既有同情,又不乏批判,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地反思。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吸引我,那种朦胧又带着一点点窥探的意味,让我瞬间对“爱与性”这个主题产生了好奇。翻开书页,我立刻被作者小庄的文字风格所吸引。她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者,也不是那种刻意制造噱头的“网红”,而更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带着我们一起走入那些关于爱与性的复杂地带。语言上,她非常细腻,能够捕捉到情感中最微小的波澜,那些我们常常忽略却又深深影响我们的细节,在她笔下被一一呈现。我尤其喜欢她对于不同阶段感情的描绘,从初识的试探与迷恋,到热恋中的激情与磨合,再到长久关系中的平淡与升华,每一种状态都被她刻画得入木三分。读她的文字,总让我有一种“啊,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感,仿佛那些我曾经模糊的感受,突然找到了最贴切的表达。而且,她并不回避现实的残酷,对于人性中的不完美,对于关系中的挣扎与痛苦,她都毫不避讳地探讨,但又总能从中找到一丝希望的曙光,给人一种面对困境的力量。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在探索“实验”这个概念时,给了我极大的惊喜。它并非那种冰冷的科学报告,而是将“实验”的态度融入到对情感的观察与理解之中。作者小庄并没有站在高高在上的角度评判,而是如同一个充满好奇心的研究者,细致地记录、分析,并试图理解人类在亲密关系中的各种反应模式。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她似乎能够洞察到一些我们自己都不曾察觉的心理机制。例如,在某些关于沟通模式的章节,我读到了许多关于“镜像效应”和“投射”的生动案例,这让我对自己在与伴侣互动时的行为有了更深刻的反思。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所谓“爱与性”,其实是一个充满变数且值得不断去探索的领域,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着一场场独一无二的“实验”。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地与自己的经历产生共鸣,并从中获得新的启发。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与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小庄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韧性,她能够温柔地触碰那些敏感的神经,同时又不失理性地剖析。我尤其欣赏她对“界限”这个概念的深入探讨。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轰炸,关于亲密关系,关于欲望,关于付出与回报,但很少有人能够清晰地告诉我们,如何在爱与性中确立健康的个人界限,既不失去自我,又能拥抱他人。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指导,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这段旅程中的位置。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自然,仿佛就是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在与你进行一对一的深度交流,既专业又接地气。她提出的观点,往往能够瞬间点醒我,让我茅塞顿开,觉得一直困扰我的那些问题,似乎都有了更清晰的解决路径。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一开始是被书名吸引的,但真正让我坚持读下去,并最终被深深打动的,是作者小庄那份真诚而独特的观察力。她并没有刻意去构建什么理论体系,而是通过大量的细节和生动的案例,描绘出爱与性在我们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我最喜欢的是她对“连接”的阐述,那种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渴望被理解、被看见、被珍视的深层需求,被她描绘得淋漓尽致。她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却揭示了那些隐藏在情感最深处的渴望。而且,这本书的“修订本”让我觉得更加珍贵,仿佛经过时间的沉淀和作者反复的打磨,其中的内容更加精炼和深刻。我尤其欣赏她对于性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方式的探讨,并没有将其简单化或标签化,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情感背景下进行分析,这对于打破一些刻板印象非常有帮助。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感到一种温暖和慰藉,仿佛在某种程度上,自己那些不为人知的困惑和情感,都能在这里找到共鸣和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