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大格局:中小学生微留学实例分享:中
作 者: 陈晓颜 主编 定 价: 48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4-01 页 数: 264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518413270 ●CHAPTER1微留学实践专家、老师、家长有话说 ●Part1尹建莉:国外的教育政策更成熟,出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Part2应光:微留学有助于孩子更多维地理解世界 ●Part3赵宏阳:短期国际化体验有助于学生理性选择留学国家学校专业 ●Part4姜丽蓉:要根据孩子的条件和特点,制定留学计划 ●Part5刘乃忠:让孩子参加一些国际化的体验挺重要的 ●Part6武玉洁:我的学生微留学回来后更自信开朗了 ●Part7宁远:游学旅行,孩子带给我很多惊喜 ●Part8家长郭女士:孩子的经历比死学知识更重要 ●Part9家长王洪燕:将来,我还会带儿子出去微留学的 ●Part10孟强:短期海外体验,对孩子影响有限 ●Part11张哲:5岁到12岁是不错的微留学阶段 ●Part12李嘉音:现在的家长给孩子规划海外体验时都特别有心 ●Part13SarahFogarty:海外短期留学让你学会更自信地交流,跟陌生人相处 ●Part14张迪:短期国际化体验是培养国际公民意识的好方法 ●CHAPTER2短期海外微留学体验案例 ●6岁小妞追随学者爸爸留学美国萓儿 ●Part1缘起 ●Part2小妞:留学美国一年 ●Alice的YMCA之旅陈晓颜采写 ●......内容简介
由陈晓颜所主编的《小别离大格局(中小学生微留学实例分享)》通过13个案例分享了中小学生在海外微留学的真实生活,呈现了让人眼界大开的国外教育形式,讲述了微留学生活体验以及微留学对他们人生的影响。从前期申请准备,中期校内生活,在学校(夏令营)学了些什么,以及对在外留学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状况和周边文化都有详尽的说明。《小别离,大格局》提供多种微留学方式参考,分享微留学经验,帮助普通家长进阶为智慧家长,为孩子开启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进阶智慧家长,开启微留学之旅,为孩子成长加持:
拥有广阔的视野和靠前化思维,增加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敢于大声的、正面的表达自己。
创设外语生活语境,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微留学形式多样,家长的选择空间很大,普通家庭能负担。
陈晓颜 主编
陈晓颜,航空媒体主编,一位13岁男孩的妈妈,很好热爱文字,关心青少年教育和成长。常常利用假期带孩子看世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旅行的主题变成了游学,一发不可收拾。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一种非常亲切、近乎“老友分享”的叙事方式,这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作者仿佛坐在我对面,用她自己真实且丰富的经验,娓娓道来那些光鲜亮丽的背后,所包含的无数次推演、试错与最终的顿悟。不同于那些动辄引用晦涩理论的教育专著,这里的文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烟火气。举个例子,书中描述某次家长会上的尴尬瞬间,那种真实感让我忍不住笑出了声,但笑过之后,又反思到自己或许也曾陷入类似的思维误区。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技巧,让原本严肃的话题变得可以被轻松消化。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分享自身经验的同时,也保持着高度的谦逊和开放态度,不断邀请读者加入到这场共同探索的旅程中来,而不是扮演一个高高在上的指导者。这种平等的交流感,是许多同类书籍所缺乏的宝贵品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种色调的搭配和字体的选择,透露着一种既沉稳又不失活泼的气息,很符合目标读者群的审美。初次翻开,就被内页的排版吸引住了,清晰的章节划分和适中的行距,阅读起来丝毫没有压迫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每一个观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抽丝剥茧的逻辑能力。比如在谈及教育理念的演变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历史事实,而是巧妙地将宏观的教育思潮与微观的家庭决策过程交织在一起,让人在阅读知识点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股强劲的思辨力量。书中引用的案例虽然看似零散,但细细品味,每一则都像是精心雕琢的宝石,折射出不同家庭在追求高质量教育路径上的挣扎与智慧。整体而言,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扎实,结构布局也颇具匠心,读完之后,不仅仅是获取了信息,更像是一场与作者思想深度的对话,令人回味无穷。它成功地在学术的严谨性与大众的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点。
评分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仿佛是一张精心绘制的路线图,引导着读者一步步深入主题。它似乎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供工具箱—展望未来”的递进模式。特别是书中附带的那些表格和清单,设计得极其实用,绝非是应付篇幅的填充物。例如,关于“行前准备清单”的那一节,它不仅涵盖了签证、保险这些基础项,还细致到了“如何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疏导的初步预案”,这种周全考虑,显示了作者对整个流程的深度参与和理解。这种实用性,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工具书”。很多时候,我们阅读教育类书籍,读完后依然感觉无从下手,但这本书却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它成功地将宏大的教育愿景,拆解成了每一个可执行的小步骤,让目标不再遥不可及。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所传递出的那种对“个体差异”的尊重与珍视。在当前大环境下,教育的“同质化”倾向非常明显,仿佛只有走某条既定的成功路径,才算万无一失。然而,作者通过多角度的案例对比,有理有据地阐述了“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她没有试图塑造一个标准化的“微留学成功模板”,相反,她鼓励家长去审视自己孩子真实的兴趣点、性格特点以及家庭的承受能力。这种强调“内在驱动力”的论述角度,极大地冲击了我过去那种“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做什么,我就该做什么”的焦虑心态。书中对教育本质的探讨,超越了单纯的“游学”或“短期培训”范畴,上升到了对孩子未来自主学习能力和全球视野构建的深层思考。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教育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明白了教育规划是一门高度个性化的艺术,而非一门僵硬的科学。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可以用“醍醐灌顶”来形容,尤其是在处理“平衡”这个核心议题上,作者的处理手法极其高明。许多探讨素质教育或国际交流的书籍,往往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过于理想化,脱离现实操作层面;要么过于功利化,让人感觉压力倍增。然而,这部作品似乎找到了一个更人性化的切入点。它没有鼓吹“不惜一切代价”的投入,而是着重强调了“适度”与“契合度”的重要性。书中对不同经济背景和教育理念家庭的案例分析,展现了极大的同理心和包容性。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文化适应期”的章节,作者没有简单地将其归结为语言障碍,而是深入挖掘了心理层面的冲击与重塑,这种深度思考对于准备“微留学”的家长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读完后,我感到自己对未来规划的焦虑被极大地缓解了,因为作者提供的是一套更加灵活和可定制化的思维框架,而不是一套僵硬的教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