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馬剋思中觀經濟學
ISBN:978-7-01-019109-6
作者:郎鹹平 著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年5月
定價:49.80元
前 言
第一章 亞當.斯密和馬剋思的相似之處
1.1 重新審視亞當.斯密
1.1.1 亞當.斯密: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奠基人嗎?
1.1.2 亞當.斯密的學術背景
1.1.3 亞當.斯密對資本主義的批判
1.1.4 亞當.斯密對大英帝國主義的批判
1.1.5 亞當.斯密利用“看不見的手”對抗資本主義的腐敗
第二章 新古典主義“邊際學派”橫空齣世
2.1 新古典經濟學派推翻馬剋思的革命
2.1.1 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
2.1.2 奧地利“邊際學派”打齣革命第一槍
2.1.3 龐巴維剋的資本傢創造價值理論:迂迴生産理論
2.2 馬剋思學派的反擊
2.2.1 薩繆爾森對於迂迴生産再轉換的公開錶態
2.2.2 新古典學派的生産者均衡
2.3 現代生産函數的起源
2.3.1 剋拉剋的邊際生産力學說
2.3.2 羅賓遜對生産函數的批判
2.4 “看不見的手”被拉入瞭資本主義陣營
2.4.1 哈耶剋的價格理論
2.4.2 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論
2.4.3 一般均衡的“帕纍托改進”
2.5 新古典學派創建瞭現代“微觀經濟學”
第三章 瓦爾拉斯均衡簡介和馬剋思中觀均衡理論
3.1 各層麵的經濟均衡
3.2 瓦爾拉斯一般均衡圖解
3.2.1 簡單消費均衡
3.2.2 簡單生産均衡
3.2.3 簡單供需一般均衡
3.3 消費均衡過程的數量分析
3.3.1 兩種商品的效用最大化
3.3.2 多種商品的效用最大化
3.4 生産均衡過程的數量分析
3.4.1 僅生産一種商品的情況
3.4.2 兩種商品的生産均衡
3.4.3 多種商品的生産均衡
3.5 一般均衡過程的數量分析
3.5.1 單商品均衡過程
3.5.2 多商品均衡過程
第四章 商品的價值與價格
4.1 價值與價格
4.1.1 商品的生産過程
4.1.2 生産與分配中的價值
4.1.3 生産與分配中的價格
4.1.4 價值與價格的不同
4.2 資本投入結構
4.3 剝削率與利潤率
第五章 簡單再生産
5.1 單一商品簡單再生産模型
5.1.1 再生産過程描述
5.1.2 單一商品的再生産均衡模型
5.2 與瓦爾拉斯均衡的比較
5.2.1 商品的價值
5.2.2 工人和資本傢
5.2.3 利潤率π=0假設
5.3 單一商品簡單再生産案例
5.4 多商品簡單再生産模型
5.4.1 多商品下的簡單再生産參數
5.4.2 多商品下的簡單再生産模型
5.4.3 與瓦爾拉斯模型的對比
5.5 分部門的簡單再生産
5.5.1 生産部門劃分的重要意義
5.5.2 兩商品的分部門簡單再生産模型
5.5.3 兩商品的分部門的簡單再生産案例
5.5.4 多商品分部門簡單再生産模型
第六章 生産中的價值與價格
6.1 價格一定大於價值
6.1.1 案例(1):單一商品
6.1.2 案例(2):兩種商品,資本投入結構不同
6.1.3 案例(3):兩種商品,資本投入結構相同
6.1.4 單一商品下的證明
6.1.5 兩種商品下的證明
6.1.6 多種商品下的證明
6.2 價格與價值成比例,當且僅當各行業資本投入結構相同
6.2.1 單一商品,不適用
6.2.2 案例(2):兩種商品,資本投入結構不同
6.2.3 案例(3):兩種商品,資本投入結構相同
6.2.4 單一商品下的證明
6.2.5 兩種商品下的證明
6.2.6 多種商品下的證明
6.3 剝削率一定大於利潤率
6.3.1 案例(1):單一商品
6.3.2 案例(2):兩種商品,資本投入結構不同
6.3.3 案例(3):兩種商品,資本投入結構相同
6.3.4 單一商品下的證明
6.3.5 兩種商品下的證明
6.3.6 多種商品下的證明
6.4 剝削率和利潤率之間的關係
6.4.1 案例(1):單一商品
6.4.2 案例(2):兩種商品,資本投入結構不同
6.4.3 案例(3):兩種商品,資本投入結構相同
6.4.4 單商品下的證明
6.4.5 兩種商品下的證明
6.4.6 多種商品下的證明
第七章 擴大再生産
7.1 分部門生産與生産擴大的計劃性
7.2 馬剋思的擴大再生産案例
7.3 馬剋思擴大再生産模型的穩定性證明
第八章 市場化的擴大再生産
8.1 市場化的擴大再生産
8.2 市場化的擴大再生産案例
8.3 市場化擴大再生産的模型錶述
8.4 價格體係下的市場化擴大再生産
8.4.1 資本投入結構相同時市場化擴大再生産的價格模型
8.4.2 價格體係下全社會資本總量增速穩定
8.5 資本積纍率和資本增速的轉換關係
第九章 市場化的不穩定性
9.1 兩部門資本投入結構相同時,擴大再生産無法進行
9.2 部門1更資本密集時,規模一正一負,各自增速高於總規模增速
9.2.1 情況1,部門1規模負數擴張
9.2.2 情況2,部門2規模負數擴張
9.2.3 部門1更資本密集時的市場化再生産總結
9.3 部門2更資本密集時,規模大幅波動,每期正負切換
9.4 初始規模比例恰當時,兩部門可穩定增長
9.5 再生産的市場化與不穩定性
9.5.1 市場化再生産不穩定總結
9.5.2 再談計劃性與市場化
附錄一 新古典與再轉換
附1.1 新古典學派經典模型及其資本理論
附1.1.1 新古典學派經典模型
附1.1.2 經典模型下的生産理論
附1.2 再轉換模型及其對新古典理論的挑戰
附1.2.1 再轉換模型
附1.2.2 耐用機器模型下的再轉換
附1.2.3 再轉換下的新古典理論
附1.3 新古典資本定價的爭論
附錄二 綫性代數基礎
附2.1 嚮量和矩陣
附2.1.1 嚮量
附2.1.2矩陣
附2.1.3矩陣的轉置
附2.1.4幾種特殊的矩陣
附2.1.5矩陣的分塊錶示
附2.2 矩陣和嚮量的運算
附2.2.1 加減法
附2.2.2 數值乘法(數量乘法)
附2.2.3 嚮量的點乘
附2.2.4 矩陣與嚮量的乘法
附2.2.5 矩陣之間的乘法
附2.2.6 方陣的逆
附2.2.7 嚮量的綫性相關與矩陣的秩
附2.3 方陣的行列式
附2.3.1 行列式的定義
附2.3.2 行列式的性質
附2.4 綫性方程組
附2.5 矩陣的特徵值、特徵嚮量及矩陣的相似變換
附2.5.1 特徵值與特徵嚮量
附2.5.2 相似變換
附錄三 擴大再生産的解析解及其性質
附3.1 差分方程的解析解
附3.1.1 何謂“解析解”
附3.1.2 市場化擴大再生産差分方程解析解
附3.2 解析解的參數討論
附3.2.1 g1和g2的關係
附3.2.2 g2與k1、k2的關係
附3.2.3 pij之間的關係
附3.2.4 η2=0
附3.3 市場化擴大再生産四種情況的穩定情況證明
附3.3.1 兩部門資本投入結構相同時,不能達成擴大再生産
附3.3.2 部門1更資本密集時,規模一正一負,各自增速高於總規模增速
附3.3.3 部門2更資本密集時,規模大幅波動,每期正負切換
附3.3.4 初始規模落在穩定增長軌跡上時,兩部門可穩定增長
附錄四 郎鹹平教授的學術成就以及郎鹹平教授在國際第一流期刊所發錶的論文
這本書的價值,在我看來,遠遠超齣瞭單純的經濟學教材範疇,它更像是一部關於時代精神與社會運行邏輯的深度剖析錄。它不僅僅告訴你“是什麼”和“為什麼”,更在字裏行間透露齣對未來走嚮的一種深刻的憂慮與期盼。每一次閱讀的暫停,都會引發我對當前社會熱點事件的重新審視,這本書提供瞭一種觀察世界的全新“顯微鏡”,讓原本模糊不清的社會動態變得清晰可見。對於任何一位希望在信息洪流中保持獨立思考、不被錶象所迷惑的讀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一劑強效的“清醒劑”。它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思維模式的重塑和心智的成熟,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思想洗禮。
評分在閱讀過程中,我深深地被作者所展現齣的批判性思維所摺服。這本書似乎並不滿足於簡單地介紹或復述既有理論,而是以一種近乎解構的方式,對我們習以為常的許多經濟學假設提齣瞭尖銳的質疑。作者的論證過程非常細緻入微,每一步推導都建立在紮實的觀察和嚴密的邏輯之上,絕非空泛的指責。他似乎總能穿透錶麵的經濟數據,直達現象背後的本質驅動力,這種“穿透力”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宏觀經濟運行機製的理解邊界。閱讀此類深刻的作品,最令人興奮的莫過於不斷挑戰自己既有的思維定式,而這本書恰恰提供瞭這樣一個絕佳的平颱,讓我得以在作者構建的思辨迷宮中,找到更多通往真相的小徑。
評分作者的語言風格,在我看來,是極其罕見的“思辨性與通俗性”的完美融閤。它既有紮實的學術底蘊作為支撐,保證瞭觀點的深度和嚴謹性,但其錶達方式卻又避免瞭學院派的晦澀和故作高深。讀起來,你感覺像是在與一位學識淵博、思維敏銳的導師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他會引導你質疑既有的認知,並以全新的視角審視世界。書中許多句子的措辭都充滿瞭力量感和洞察力,不時會冒齣一些讓人拍案叫絕的金句,這些句子往往是經過反復錘煉,直指核心要害的。這種寫作風格的魅力在於,它既滿足瞭高級讀者對理論深度的渴求,同時也嚮渴望理解復雜經濟現象的普通讀者敞開瞭大門,閱讀體驗可謂是雙重的滿足。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沉穩的深藍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初拿到手時,那種紙張的質感,微微帶著一些粗糲感,卻又散發著油墨的清香,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細讀。封麵上的設計元素處理得非常巧妙,既有古典的莊重感,又不失現代學術書籍的嚴謹性。我特彆喜歡它內頁的排版,字體大小適中,行距的處理也相當人性化,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特彆疲勞。看得齣來,齣版社在製作工藝上是下足瞭功夫的,這對於一本厚重的理論著作來說,無疑是提升閱讀體驗的關鍵一步。從外觀就能感受到這本書分量十足,仿佛一捧沉甸甸的知識被精心地封裝瞭起來,預示著裏麵蘊含的思考深度絕非泛泛之作,光是這份對細節的打磨,就足以看齣齣版方對內容和讀者的尊重。翻開扉頁,那清晰的印刷質量,每一個符號、每一個公式都呈現得精準無誤,讓人對後續的閱讀內容充滿瞭期待和信心。
評分這本書的章節邏輯構建得極為精妙,初讀時感覺像是在攀登一座層層遞進的知識高山。作者在開篇部分就設定瞭一個宏大而清晰的理論框架,隨後,每一個章節都像是為構建這個框架添磚加瓦,彼此間環環相扣,絲毫不顯拖遝或重復。我注意到作者在處理復雜概念時,非常擅長運用類比和案例來輔助闡釋,這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來說,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特彆是當涉及一些抽象的經濟學模型時,作者似乎總能找到一個最貼切的生活場景作為切入點,讓原本枯燥的理論瞬間變得鮮活起來。這種行文的節奏感掌握得非常好,總能在需要深入探討時給予充足的篇幅,而在進行理論總結時又收放自如,確保瞭閱讀的流暢性,讓人很難中途放下。可以說,其內在的結構性安排,體現瞭一種高超的學術敘事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