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之道——从微积分到5G》
:79.00元
作者:杨学志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1212806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按照读者的思维顺序讲述了从微积分到 5G 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通信之道 从微积分到5G》共 20章,具有以下特点: (1)跨度极大,内容翔实:涉及数学、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前沿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知识密度极高,并且是*精华的部分。
目录
第1章 绪论11.2 什么是通信3
第2章 帮“菜鸟”复习一下微积分52.2.1 数列的极限72.3 你讨厌数学公式吗92.5 导数122.7 积分162.9 积分中值定理202.11 微积分基本定理的证明212.13 泰勒级数252.15 后记28
第3章 信号与系统313.2 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313.4 时/移不变系统343.5.1 离散_ 信号353.5.3 连续_ 函数383.6 卷积的性质43
第4章 复变函数454.2 复数的四则运算464.4 复指数函数50
第5章 傅里叶分析555.1.1 三角形式的傅里叶级数555.1.3 什么是频率585.1.5 理解负频率595.2.1 理解谱密度615.3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625.5 卷积定理695.7 离散傅里叶变换715.9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性质765.11 离散卷积定理81
第6章 采样,通往数字世界的步856.2 采样的数学表达866.4 周期冲激脉冲886.6 用采样信号重构原信号916.8 奈奎斯特定理能够被突破吗94
第7章 信号的谱分析977.2 频率分辨率101
第8章 线性空间理论1058.2 线性空间的定义1058.4 赋范空间1078.6 正交与正交基112
第9章 基本通信链路1199.2 调制——频谱搬移1229.4 非相干解调1249.6 锁相环1269.8 Costas 环1319.10 单边带信号1339.12 单边带信号的发送与接收1379.14 IQ 调制1409.16 复数基带信号与复信道1439.18 奈奎斯特准则1479.20 几种数字调制方式1559.21.1 非连续相位频移键控1599.21.3 小频移键控1629.21.5 从另外一个视角看MSK 166
第10章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17310.2 联合事件和联合概率17510.4 随机变量17710.6 两个典型的概率密度函数18010.6.2 高斯分布18010.8 多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18210.10 联合矩18410.12 随机过程18710.14 复随机过程18910.16 循环平稳过程19210.18 随机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19410.20 离散随机过程和系统19810.22 闲话概率论201
第11章 AWGN 信道的佳接收机20311.2 参数估计的模型20411.4 连续观测的大似然准则20611.6 匹配滤波器20911.8 2PAM 的误码率21511.10 符号同步219
第12章 无线信道22712.2 多径效应与快衰落23012.2.2 瑞利衰落23212.3 小结236
第13章 均衡23713.2 MF、ZF 和MMSE 滤波器23813.2.2 迫零算法24113.2.4 MF、ZF 和MMSE 的关系24413.3 数字均衡技术24513.3.2 频域均衡24613.4.1 信道估计的系统方程25013.4.3 病态问题25213.5 小结255
第14章 多址技术25714.2 CDMA 25914.2.2 正交码26214.2.4 CDMA 的多用户模型和自干扰特性26614.2.7 CDMA 系统的特性26914.2.9 频域多用户检测27114.3 OFDMA 28414.3.2 OFDM 如何克服多径效应28614.3.4 OFDM 的导频设计和信道估计29014.3.6 OFDM 领域的核心293
第15章 信息论30115.2 信息熵30415.4 联合熵和条件熵30715.6 凸函数与Jensen 不等式31015.8 高斯分布的微熵31415.10 离散信道容量31615.12 注水定理320
第16章 蜂窝通信32316.2 切换32416.4 同频复用32616.6 分数频率复用32916.8 软频率复用33416.10 软频率复用的局限33816.12 多级软频率复用的性能340
第17章 信道编码34717.2 群、环、域34817.4 线性分组码的解码算法35317.6 哈明码35517.7.1 正交码35717.7.3 超正交码35717.9 循环码36017.11 小结365
第18章 多天线技术36718.2 利用SVD 解读MIMO 37018.4 MIMO 接收机算法37518.6 DOA 估计37818.8 Alamouti编码37918.10 随机波束赋形38218.12 随机波束赋形与STBC 结合390
第19章 关于创新的思考39519.2 创新的方法39719.4 创新的驱动力40119.6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管理不适合创新40319.8 流程是质量的基础,人决定质量的高度40519.10 创新的管理40819.12 创新的政治环境411
第20章 后记4173G霸主4174G变局420展望5G425
作者介绍
杨学志,1970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省。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进入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进入华为公司,长期从事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工作。 他是3G/4G多项核心技术的发明人,包括频域多用户检测,*波束赋形,软频率复用(SFR)和sOFDM技术,其中SFR和sOFDM是4G的奠基性技术。2012年10月从华为公司离职,独立进行5G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多级软频率复用技术,使得SFR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之一。
文摘
序言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沉浸在这本书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系统思维”的强调。很多技术书籍往往聚焦于某个具体模块的深入剖析,容易让人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将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从信源编码到信道编码,再到多址接入技术——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过程中,我仿佛手里拿着一张巨大的系统架构图,作者的文字就是指引我清晰地认识每一个子系统在整体流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梳理脉络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我对现代通信网络复杂性的认知水平,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这对于任何想在通信行业有所建树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底层思维训练。
评分对于那些希望从零开始系统了解现代移动通信体系的工程师或者学生来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典范。它的章节递进自然而然,从最基础的信号处理概念出发,逐步过渡到蜂窝网络的基本原理,再到复杂的多用户调度和网络切片等概念。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结构,完美地匹配了人类学习知识的认知规律。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的带领下,稳扎稳打地攀登技术高峰,每一步都有清晰的脚印和明确的指示牌。读完后,我不仅对“5G”这个时髦的词汇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支撑,更重要的是,我对未来通信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也建立起了一套基于现有原理的预测框架。
评分这本关于通信技术发展脉络的书籍,读起来简直像是在进行一场从基础物理到前沿应用的史诗级漫游。作者的叙述功力非常了得,他没有被繁复的数学公式所束缚,而是巧妙地将微积分这些看似枯燥的工具,融入到对信号传播、调制解调原理的直观理解之中。我尤其欣赏它在追溯技术演进时所展现出的历史纵深感,仿佛能亲眼看到那些奠基性的理论是如何一步步被验证、被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对于一个对通信领域抱有浓厚兴趣,但又害怕被晦涩的理论吓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软着陆点”。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真正去挖掘“为什么”会这样设计,从最初的模拟信号到如今复杂的数字蜂窝网络,每一步的迭代都讲得清晰有力,让人茅塞顿开,真正理解了技术进步背后的驱动力和取舍权衡。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描述技术演进的路径时,特别注意捕捉了“取舍”的艺术。任何工程设计都是在性能、成本、功耗和复杂度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这本书没有将5G描绘成一个完美无瑕的终极形态,而是诚实地展示了向更高频率、更小延迟迈进的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物理限制和经济考量。例如,在讲解毫米波应用时,作者非常细致地分析了其传播损耗、穿透性差等缺点,以及由此催生出的更密集的基站部署需求和新的波束管理策略。这种平衡的视角,让读者能够更成熟、更批判性地看待当前的技术热点,避免盲目追捧,而是理解每一代技术进步背后所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收益。
评分这本书的笔触带着一种学者特有的严谨,但行文却出人意料地流畅和富有启发性,这在我阅读过的同类专业书籍中是相当罕见的。它没有刻意去迎合大众读者而牺牲掉专业深度,但它所使用的类比和案例分析又极其贴切和生动,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学术理论与工程实践的坚固桥梁。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频谱效率提升的讨论部分,作者没有简单地停留在香农公式的理论上限,而是深入探讨了实际系统为了在有限资源下榨取出更多性能所采取的各种“工程智慧”,比如MIMO技术的空间复用和波束赋形,这些内容读起来充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张力,让人感到技术革新永远在路上,充满无限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