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漫談中國人的心理:東西方文化之對比
定價:49.80元
作者:何友暉,邵廣東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03052629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28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導語_點評_推薦詞
內容提要
本書反映瞭中國的文化特色及中國人的心理。憑著作者的多元文化和中英雙語背景,本書試圖完成東西學問的創造性統閤。書中有數章以中西方文化對話的形式撰寫,代錶瞭作者的內在對話。作者誠意邀請讀者也進行自己的內在對話,體會心理學如何滲透於生活中,而生活又是如何脫離不瞭文化背景的。《BR》 本書共收錄瞭7個主題、40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都獨立討論一個主題,簡言之,涵蓋瞭包括情理、言行、覺悟等廣泛的心理學領域。本書有些章節擴展瞭心理學的傳統界限,反映齣作者對某些課題的獨特創見。
目錄
目錄
自序 i
Part 1 心理學與生活 1
01 漫遊夢境:解讀你自己的夢 2
02 澄清誤解:我是否有心理問題? 9
03 心靈空虛:現代人需要直麵的問題 15
04 良知的內化:尷尬、內疚與羞恥 21
05 社會形象:錯綜復雜的麵子功夫 26
06 鏡像裏的你和我:族群間的定型與偏見 32
07 政治心理學:心理學與政治行為有何相關? 36
08 奴隸製度和殖民主義:暴力與壓迫的時代過去瞭嗎? 41
Part 2 東西方文化的對話與比較 45
01 控製與釋放:禮節、真誠與修養 46
02 相對論與普世論:中西親子關係之異同 51
03 關係網中的“我”:中國社會心理學 57
04 社會定位:中國人的自我認同、身份與正名 63
05 與權勢:傳統中國社會的政治機構 67
06 弑父與殺子:權力關係視角下的父子倫理 71
07 哪吒弑父:反抗的精神 76
Part 3 性彆、性愛與兩 81
01 男尊女卑:中國社會中的兩 82
02 走入禁區:與性愛 88
03 性、愛與婚姻:中西文化下的親密關係 95
04 文化交流的互動:觀音的形象為何在中國被女性化? 100
05 抵製還是開放:作品怎樣審查? 107
Part 4 人類的智能:人之何以為人 113
01 人與非人:不能跨越的鴻溝? 114
02 辯證思維:人類思維的 120
03 高級認知:人類的智能 125
04 記憶歪麯與虛構:法庭目擊證詞不會好人嗎? 132
Part 5 教育的痛苦與迴報 137
01 學有所成:多做功課與成績之和? 138
02 為人師錶:差勁與的教師 143
03 聽從與反抗:主義下的師生關係 149
04 馴服與反叛:東亞學生真的很聽話嗎? 155
05 平庸與:從應試教育到全人教育 159
Part 6 社會教化:中國孩子如何長大成人 165
01 傳統社教模式:中國父母如何教養孩子 166
02 傳承與變遷:社教模式何去何從? 170
03 父格:為父之道 174
04 壓抑還是鼓勵創造:儒傢文化對認知發展的影響 179
05 傳統還是現代:對孝道的爭辯 183
Part 7 提升生活質量的應用心理學 189
01 元認知:增進你知己知彼的能力 190
02 對話行動:實踐於生活中之應變及解決問題 195
03 對話行動療法:灌輸希望和反抗絕望 202
04 創造力:21世紀的財富 208
05 心理治療:心理睏擾者之新希望 213
06 要具有中國特色的心理學:“為人民服務” 218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漫談中國人的心理:東西方文化之對比》這個書名,一下子就點燃瞭我對文化心理學的熱情。我對“中國人”的心理特質一直抱有極大的好奇,特彆是這種特質是如何在悠久的中華文明和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交織演變的。而“東西方文化之對比”這個副標題,更是點睛之筆,它預示著本書將不僅僅停留在對單一文化現象的描繪,而是會通過參照和對比,來凸顯中國人心靈世界的獨特之處。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深入淺齣地剖析,究竟是什麼樣的文化基因、曆史積澱、社會結構,造就瞭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模式、情感傾嚮和行為習慣。例如,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權衡,含蓄內斂與直接錶達的張力,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在傢庭、教育、職場等不同場域中發揮作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富有洞察力的分析,幫助我理解那些在跨文化交流中容易産生的誤解和隔閡,並能提供一些化解之道。如果書中能穿插一些生動的故事,或者具有代錶性的案例,來印證作者的觀點,那就更好瞭,這樣可以讓我更容易地將理論與現實聯係起來,獲得更深刻的感悟。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非常好奇,特彆是“漫談”這兩個字,它暗示著一種輕鬆、不拘泥於學術條條框框的探討方式。我對中國人心理的形成和發展一直充滿興趣,尤其是如何受到中華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變遷的影響。同時,我也一直對東西方文化在個體認知、情感錶達、人際關係等方麵的差異感到著迷。這本書的副標題“東西方文化之對比”更是直擊我的關注點,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深入淺齣地分析這些文化碰撞如何在潛移默化中塑造瞭中國人的心理特質,以及這些特質在與西方文化互動時所産生的化學反應。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列舉一些錶麵的差異,而是能觸及深層的原因,比如曆史淵源、哲學思想、社會結構等等。作為一個對心理學和跨文化研究都有涉獵的讀者,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新穎的視角和深刻的見解,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以及理解這個日益全球化的世界。我希望作者能夠用生動有趣的語言,配閤一些貼切的案例,將復雜的心理學和文化理論變得易於理解,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從中獲得啓迪,或許還能促使我反思自身的一些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書名《漫談中國人的心理:東西方文化之對比》感到非常好奇,尤其是“漫談”二字,它預示著一種輕鬆且引人入勝的探討方式,而非沉悶的學術論述。我一直對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情感模式充滿興趣,而中國人的心理特質,在東西方文化交融碰撞的大背景下,顯得尤為復雜且值得深思。本書的副標題“東西方文化之對比”更是直擊我的關注點,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深入剖析那些塑造瞭中國人獨特心理景觀的文化因素,例如儒傢思想、道傢哲學、佛教影響,以及近代以來西方文化的湧入所帶來的衝擊和融閤。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讓我能夠理解中國人為何會在某些方麵錶現齣與西方人截然不同的行為和思維模式。例如,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是更看重“麵子”和“關係”,還是更注重個人權利和直接溝通?在麵對壓力和挑戰時,是傾嚮於內化承受,還是更傾嚮於尋求外部支持?我期待作者能夠以清晰的邏輯和生動的語言,為我揭示這些差異背後的文化根源和心理機製,並能提供一些具有啓發的洞見,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戰。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漫談中國人的心理:東西方文化之對比》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民族的心理狀態,是理解其文化、曆史乃至社會發展的關鍵。特彆是“漫談”二字,讓我預感到這會是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書,而非那種枯燥的學術專著。我尤其關注“東西方文化之對比”這一部分,因為在我們日益全球化的時代,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我迫切想知道,在哪些方麵,中國人的心理特質與西方人有著顯著的不同?這些不同又源於何處?是曆史的沉澱?哲學的熏陶?還是社會製度的差異?這本書能否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幫助我梳理這些復雜的議題?我希望作者能夠不僅僅停留在現象的描述,更能深入探究其背後的文化根源和心理機製。例如,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影響,內斂含蓄與直接錶達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在日常溝通、傢庭關係、職業發展等具體情境中是如何體現的。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引人入勝的案例研究,或者巧妙的譬喻,那就更好瞭,這會讓我更容易消化和吸收其中的知識。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漫談中國人的心理:東西方文化之對比》勾起瞭我內心深處的好奇。我一直認為,人性的共通之處固然存在,但文化卻像一層層疊加上去的濾鏡,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對世界的感知、情感的錶達以及行為的決策。尤其是“中國人”這個標簽,加上“東西方文化之對比”,讓我瞬間聯想到無數的社會現象和個人經曆,都仿佛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所牽引。我迫切想知道,作者將如何“漫談”這個話題,是會引經據典,還是會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切入?我更期待的是,書中能展現齣那些既具有普遍性,又蘊含著東方獨特智慧的心理特徵。比如,中國人是如何看待“成功”與“失敗”的?在傢庭關係中,孝道和感恩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麵對衝突時,是選擇直接對抗,還是更傾嚮於委婉調和?而這些,與西方文化中的價值觀,如個人主義、自由精神、契約精神等等,又會産生怎樣的碰撞與融閤?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解讀中國人心靈世界的鑰匙,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我們自己,也能更好地理解那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從而促進更和諧的跨文化交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