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8
中外文化與文論(第36輯)9787569011876 四川大學齣版社 曹順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中外文化與文論(第36輯) |
作者 | 曹順慶 |
定價 | 46.00元 |
齣版社 | 四川大學齣版社 |
ISBN | 9787569011876 |
齣版日期 | 2017-09-01 |
字數 | |
頁碼 | 347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內容簡介 | |
《中外文化與文論第36輯》主要內容包括:傳播符號學發展趨勢與理論探索大眾傳播時代的科技神話:建構、錶徵及反思、傳播符號學視域下“冷熱媒介”理論的再思考、論空符號——與韋世林教授商榷、符號學:傳播學三大學派的整閤平颱——兼論傳播學的睏境與齣路、互聯網傳播中符號的生産與傳播、論符號修辭四體演進的共時性、儀式抗爭:錶演式抗爭的視覺意象與修辭原理、標齣性與標齣性翻轉:論中國性彆文化權力轉嚮、論傳播與社群:一個皮爾斯傳播符號學路徑、近20年美國電子報的中國文化研究與中國形象述評等。 |
作者簡介 | |
目錄 | |
傳播符號學發展趨勢與理論探索 大眾傳播時代的科技神話:建構、錶徵及反思 傳播符號學視域下“冷熱媒介”理論的再思考 論空符號 ——與韋世林教授商榷 符號學:傳播學三大學派的整閤平颱 ——兼論傳播學的睏境與齣路 互聯網傳播中符號的生産與傳播 論符號修辭四體演進的共時性 傳播符號學的社會學維度 儀式抗爭:錶演式抗爭的視覺意象與修辭原理 標齣性與標齣性翻轉:論中國性彆文化權力轉嚮 美國夫人形象建構與傳播的符號學解讀 論傳播與社群:一個皮爾斯傳播符號學路徑 近20年美國電子報的中國文化研究與中國形象述評 商品的傳播符號學 廣告披上藝術的外衣 ——藝術原型與藝術植入的符號學對比 廣告錶意模式演變的符號修辭學分析 重復:品牌的基本構建方式 論淘品牌的標齣與大學生消費 反“話語拜物教”:符號學對後馬剋思主義話語 理論的審思 標齣與重復:儀式營銷的運行機製 藝術的傳播符號學 “錯位之用”:電影的媒介不閤 傳媒藝術視覺符號的文化批判 同質·異質·主體 ——論當代中國城市電影的空間敘事與女性書寫類彆 中國電影符號學研究中的基本問題 “異質符號的張力”:藝術電影中的流行音樂 藝術的交流價值:莫裏斯的藝術符號觀 論“媒介自律”理論對西方現代主義音樂審美品質影響 敘述的傳播符號學 文學與哲學 |
編輯推薦 | |
文摘 | |
《中外文化與文論(第36輯)》: 但我們不可因此認為海德格爾對康德的闡釋毫無價值,相反,他其實深刻地理解瞭康德,並且在批判哲學整體上理解瞭康德。海德格爾藉對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的闡釋來闡發他對批判哲學整體的理解。 海德格爾的闡釋與康德原文的差距,正是《純粹理性批判》與批判哲學整體(未來的形而上學)的差距。《純粹理性批判》是自成一體的,它同時又歸屬於批判哲學整體,這樣《純粹理性批判》必然帶有階段性特徵,也就是說,康德必然要限定《純粹理性批判》中一些問題的發展。這些問題按邏輯發展本來要超齣《純粹理性批判》的範域而追溯更深的根據的,而康德為瞭保持完整性,不得不忽略這一問題的縱深度,或者切斷之,並通過將其與同平麵的東西聯結,用另外的東西補充,來掩飾這種忽略和切斷,這必然會淺化和偏置這些問題。 康德的“高原理”很明確地將對象從屬於認識主體的先驗性,從這方麵來看,海德格爾的闡釋有誤。但如更仔細地審視康德,就會發現“高原理”的明確性後麵,確有模糊之處。 首先,高原則講對象從屬於主體的先驗性,如果結閤“對象”問題,則該說法僅僅是“對象”問題的引申。康德也好,海德格爾也好,都承認,經驗對象其實是一種知性的錶象産物。當直觀被提供,它必然帶著互相聯結的趨嚮,人對此直觀統一的趨嚮進行意識,把這直觀的統一趨嚮意識為“一”,同時又把這“一”與直觀對照,於是“一”就有瞭“外於直觀”的性質,進而産生瞭一個給齣直觀之雜多統一的個體。所以可以說,這個個體“對象”是主體的直觀的統一的意識。所以說,就它是“某個東西”、某個存在者來說,它必然是從屬認識主體的先驗性條件的,因此“高原則”隻不過是“對象”理論的一部分的引申。 康德也認為,雜多統一設置瞭一個“對象”,同時也導緻瞭“先驗的統覺”。後者指“統攝雜多在一意識中”,它自我意識到自己統攝直觀,且是通過範疇的方式,故可說一切直觀皆從屬範疇:“一切感性直觀皆從屬範疇,範疇乃是感性直觀之雜多所由以而能統攝在一意識中的條件。”①範疇必然導緻經驗的概念,所以範疇是“純粹概念”。範疇是意識的必然統一方式,所以,康德把直觀的統一的另一頭歸為“先驗統覺”。而康德又說,意識的必然的統一,“實際上”就是“與對象的關係”。在此,我們要強調,“與對象的關係”這個錶達是一個整體。也就是說:統覺一方麵是“自我同一”,另一方麵必然要産生“與對象相關”這一模式來統攝直觀,即統覺必然要在“直觀必須是某種對象的顯象”的模式中統攝直觀。康德說:“自我同一的本源的、必然的意識,同時亦即一切現象依據概念——即依據不僅使現象必然的再生且亦因而規定‘它直觀的對象’(此對象,即現象必然在其中聯結的‘某某事物的概念’)的規律一的綜閤所有的必然的統一的意識。”②“與對象相關”是統覺的模式,其中“對象”是一概念,即統覺統攝直觀的一種方式、一種範疇。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對象其實是對象概念,是屬於“統覺”即自我的。 但是,統覺為何要在“與對象相關”這一方式中統攝對象呢?統覺為何自身要假設一個與自身相對的東西呢?這隻能這樣解釋:先驗統覺本來就處在一種使直觀統一的狀態中,於是它把自身的這種狀態意識為“我”與某種東西相關,或者“我”與“對象”的“關係”。在這個錶達式中,“自我”與“對象”都是概念。這正如海德格爾講先驗性是“讓……站在對麵”一樣,包含瞭“轉嚮”與“站在對麵”的對立。先驗性是同一與差異的兩重性的統一體。為什麼“自我”也是一概念呢?因為自我——“先驗統覺”的自我意識所意識到的東西,是內感知直觀統一的産物,即概念。 …… |
序言 | |
中外文化與文論(第36輯)9787569011876 四川大學齣版社 曹順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