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文集:立场.第2辑 |
| 作者 | 余虹,徐行言 |
| 定价 | 45.00元 |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 ISBN | 9787802115705 |
| 出版日期 | 2008-01-01 |
| 字数 | 400000 |
| 页码 | 318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立场”在今天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这几乎是不言自明的,但又十分晦暗。由“立场”所启示的问题氛围不仅笼罩着学术灵魂,也笼罩着当代人的日常生存。 本书为《立场》第2辑,分为当代文化与公共责任、女性与当代艺术、网络与当活、启蒙与美学、文学理论新编教材批判几个部分。 |
| 作者简介 | |
| 余虹: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复印资料《文艺理论》主编,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特聘讲座教授,复旦大学文艺学与美学研究中心教授,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全国中外文艺理论 |
| 目录 | |
| 前言:虚无与立场 当代文化与公共责任(主持人:余虹) 悲剧想象和公共政治 告别花拳绣腿,立足中国现实——中国当代理论与批评话语若干倾向的反思 中国学者为何“不学而术”?——兼谈“于丹现象” 张艺谋电影中的游民意识 《三峡好人》有那么好吗? 女性与当代艺术(主持人:岛子) 关于枪击作品《对话》 女人的错误?男人的错误?——由肖鲁《对话》及署名权争论引发的思考 艺术有性别么?——女性艺术的合法性 声音、身体与空间:珍尼·荷尔泽的艺术 网络与当活(主持人:陆扬) 网络漫游猝死之因——现代性阅读时间悖论 卡斯特的网络空间理论 聚焦网络生活 互联网:新闻传播与民主的未来 二度空间——网络同文学的连接 地球村抑或都市丛林:文化、自我解析与互联网 启蒙与美学(主持人:曹卫东) 德国启蒙话语的内在紧张 门德尔松:美学与启蒙 论纯艺术与纯科学的主要原则 “启蒙”意味着什么? 文学理论新编教材批判(主持人:张法) 走向前卫的文学理论的时空位置——从三本文学理论新著看中国文学理论的走向 “作者死啦!”——南帆主编《文学理论新读本》评述 “反本质主义”文艺学是否可能? ——评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 中国文学理论——评王一川《文学理论》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立场”——这个词语,在《文集:立场.第2辑 余虹,徐行言》的书名中,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我联想到,这本书可能并非是那种泛泛而谈、人云亦云的论述,而是两位作者,余虹和徐行言,在各自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积淀中,凝练出的鲜明观点。我猜测,他们或许会就当下社会中某些备受争议的话题,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见解,可能不会迎合所有人,但一定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独到的逻辑。我期待的是,在这本书中,我能够看到思想的锋芒,感受到作者们在坚持自己立场时的勇气和智慧。阅读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思想的“竞技”,去理解作者们的论证过程,去挑战自己的固有观念,并在这种思想的碰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这是一种令人兴奋的阅读体验,它能够激发我的批判性思维,并促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和表达自己的“立场”。
评分拿到《文集:立场.第2辑 余虹,徐行言》这本书,我的脑海里immediately浮现出一个画面:两位思想家,或许是一前一后,又或许是并肩而立,在时代的洪流中,各自秉持着一份坚韧不拔的信念。这本书的标题,不仅仅是一个书名,它更像是一张邀请函,邀请读者一同进入一个关于“立场”的深邃探索。我想象着,余虹和徐行言,这两位才华横溢的作者,是否会在书中对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以一种鲜明的、不回避的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的“立场”,是基于严谨的逻辑推理,还是源于深刻的人生体悟?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他们观点的输出,更是他们阐述观点的过程,那种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的逻辑链条,以及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诚与力量。我想,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获取信息,更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一次智识的洗礼。我甚至可以想象,读完之后,我的脑海中会充斥着各种观点,会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认知,甚至会开始尝试去构建和捍卫属于自己的“立场”。这正是这类书籍的魅力所在,它们不只是一件物品,更是一种精神的启迪。
评分《文集:立场.第2辑 余虹,徐行言》这个名字,在我看来,就已经透露出了一种不流俗的气质。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观点泛滥的时代,能够找到一本如此清晰地标注着“立场”的书,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体验。我好奇的是,余虹和徐行言,这两位作者,他们是如何在各自的“立场”上,构建起如此丰富的内涵?他们是否会深入分析某个具体事件,从中提炼出普遍性的道理?或者,他们是否会从宏观的视角出发,对社会发展的方向,做出独到的判断?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一种能够激发我深入思考的火花。我想象着,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两位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他们用文字传递着自己的思考,而我则在静静地聆听,并在心中默默地回应。这本书的“立场”,或许是尖锐的,或许是温和的,但无论如何,我都相信,其中蕴含着作者们对世界深刻的洞察和独到的理解。
评分初次看到《文集:立场.第2辑 余虹,徐行言》的书名,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绝对是一本有深度、有脊梁的书。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一本明确标示出“立场”的文集,显得尤为珍贵。我设想,余虹和徐行言,两位作者,是否会在书中针砭时弊,用犀利的笔触,揭示社会转型期中那些不为人知的侧面?亦或是,他们会以一种更为温和,却同样坚定的姿态,阐释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文化的理解?我特别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种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我习以为常的事物。我想象着,翻开书页,就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那里,我将邂逅作者们独特的思想火花,并在它们的映照下,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这本书,我猜想,绝非那种读过即忘的消遣读物,而更像是一场精神的“探险”,一段充满挑战却又收获颇丰的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文集:立场.第2辑 余虹,徐行言》——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余虹和徐行言,这两个名字连在一起,仿佛预示着一场思想的碰撞与对话。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情有独钟,尤其是当两位作者的“立场”被摆上台面时,更是让人期待。第一辑想必已经奠定了某种基调,而这第二辑,我猜想是在前辑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拓展和深化。作者们是否会在其中剖析社会现象,揭示隐藏的议题?他们的“立场”是坚定的捍卫,还是开放的探讨?我甚至在想,他们是否会像两位老友,在字里行间争辩得面红耳赤,却又在观点的交锋中激发出新的火花。这种“立场”的碰撞,往往比单方面的论述更能触动人心,更能激发读者去审视自己的观点,去思考“立场”的形成与演变。书名中的“文集”二字,也暗示了其内容的丰富性,或许涵盖了文章、随笔、评论等多种形式,这让我对阅读的体验充满了期待,不知道会是怎样的叙事风格,是平实而深刻,还是犀利而独到?ISBN号9787802115705,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智慧与见解,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