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读库1601
定价:30.00元
作者:张立宪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133203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所选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读库1601》点击进入 《读库1602》点击进入 《读库1603》点击进入《读库1604》点击进入 《读库1605》点击进入 《读库1606》点击进入《读库2016(套装六册)》点击进入《更作品请进入新星出版社旗舰店》点击进入
内容提要
本辑《读库》是改版之后的**期,共有八篇文章。《回乡》、《住别墅的人》、 《死去的是我的人民》、《晚清诗人郑珍》、《“邦妮风”》、《一盒散沙》、《激情爆棚的歌》和《声音》
2014年春节,邓安庆回到湖北老家,九天里,他看到岁月在父母身上的痕迹,陷入朋辈乡亲之间的纠葛,经历了一场被安排的相亲。在日记体文章《回乡》里,他用细腻周致的笔调记录了一个离乡青年的温情与无奈。
赵利文是摄影师,存款不多的他十几年前阴差阳错地在秦岭脚下买了一栋别墅。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让他与别墅区的一些住户成为朋友,也让老赵的镜头拍摄到一种的别样生活,这些人情世态都以文字和图片呈现在《住别墅的人》中。
《死去的是我的人民》中记录了美国作家、记者查尔斯格拉斯对叙利亚战争的亲身见闻。这场混战中,冲突各方都以损害叙利亚人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
汉学家施吉瑞在《晚清诗人郑珍》里梳理了一位诗人和学者的一生,从少年得志、科考起落,到潜心学术研究。郑珍并非力挽狂澜的经世大儒,但依然在家国变乱中创作出许多传世的诗文著作。
1967年的美国电影《雌雄大盗》女主角邦妮,短发,头戴贝雷帽,身着紧身窄裙,马上掀起一股“邦妮风”(Bonnie Look)。这股风潮将1930年代的时尚精髓与1960年代的叛逆精神相与为一,影响至今,Archie M的《“邦妮风”》讲述其台前幕后的故事。
洪韵《一盒散沙》聚焦的是“沙盒游戏”。它的开放设定,很大程度上还原了现实世界和真实历史,让开发者隐形的同时,使玩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世界中。
“”中的大型音乐套曲成为当时意识形态宣泄的重要形式,而有一些甚至传播至今。杨浪笔下“激情爆棚的歌”还包括多幕话剧、舞蹈史诗,以及“歌剧”风格的作品等多种类型。
《声音》是每年《读库》的保留栏目,本篇是对2015年的表达与记录。
目录
1-51 回乡 邓安庆
52-105 住别墅的人 宋 群 文/赵利文 摄
106-128 死去的是我的人民 查尔斯格拉斯
129-171 晚清诗人郑珍 施吉瑞
172-206 邦妮风” Archie M
207-271 一盒散沙 洪 韵
272-285 激情爆棚的歌 杨 浪
286-345 声音 苗 炜 贝小戎 辑录
作者介绍
张立宪 江湖人称“老六”。新闻出版从业者,居北京。现主编《读库》丛书。并策划出版《青衣张火丁》、《共和国教科书》等。多年来,跨工种作业,独立完成一本书的策划、组稿、编稿、设计、印刷、宣传、发行各环节,涉及编辑、美术、财务、公关、销售诸领域。以一人之力,创出中国出版界持续出版一种读书品牌《读库》的奇迹。2008年4月当选“思想推动中国——联想ThinkPad中国思想力人物评选”的十位中国思想力人物之一。自2002年起,以“见招拆招”为网名,发表“记忆碎片”系列文章,在网络世界流传至今。
文摘
序言
《读库1601》带给我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非立竿见影的效果。它不像那些“速成”类书籍,读完就能让你觉得“醍醐灌顶”。相反,它更像是一坛陈年的佳酿,需要时间去发酵,去沉淀,才能品味出其中的醇厚。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温和,他就像一个长者,用一种平和的语气,娓娓道来。但正是这种平和之下,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洞察。我常常会带着书中的一些片段,去观察现实生活,去思考我所经历的事情,然后突然间,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画面,就变得清晰起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时间”的理解,他能够从历史的长河中捕捉到当下,也能从当下的细微之处,预见到未来的趋势。这种跨越时空的洞察力,让我觉得非常震撼。而且,这本书的选材也非常独特,很多内容都是我从未接触过的,但作者却能将它们讲述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评分拿到《读库1601》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有一些期待落空的,但也正是这份“落空”激起了我更大的好奇心。它不像市面上常见的那些“成功学”或“心灵鸡汤”,劈头盖脸地给你灌输一套道理,告诉你“你应该”怎样。恰恰相反,它更像是一个老朋友,在一个安静的午后,端起一杯茶,絮絮叨叨地和你聊起一些你可能从未留意过,又似乎早已在心里埋藏已久的事情。那些关于历史的碎片,那些对当下社会现象的细微观察,那些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悟,都像一颗颗散落在路边的珍珠,初看毫不起眼,但一旦你俯下身去,仔细端详,便能发现它们各自独特的光泽和价值。它没有试图去“教育”你,而是提供了一种视角,一种思考的方式,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引导着去审视自己,去反思周遭。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叙述,其实都饱含深意,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其中妙处。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谈论一些宏大命题时,那种游刃有余的“小切入点”,从身边的小事出发,层层递进,最终触及到更深层次的议题,让人在豁然开朗的同时,又感到一丝“原来如此”的亲切感。这种写作方式,既有知识的深度,又不失生活的温度,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一次心灵的旅行。
评分拿到《读库1601》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不会是一次寻常的阅读体验。它没有炫目的封面,也没有耸人听闻的副标题,一切都显得那么朴实无华,仿佛是一件精心打磨的素雅器物。但正是这份“朴实”,让我感受到了隐藏其中的厚重。作者的文字,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时而舒缓,时而湍急,却始终保持着一种独特的节奏感。他不会刻意去迎合读者,也不会试图去讨好读者,而是以一种非常真诚的态度,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呈现出来。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在探讨一些人文议题时,那种抽丝剥茧般的分析,他能够将复杂的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小块,然后逐一进行深入的剖析,让读者在理解的同时,也能从中学习到思考的方法。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记忆”和“遗忘”的讨论印象深刻,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和观察,展现了记忆的脆弱与强大,以及遗忘在个体与集体生命中的意义。这种细腻的笔触,加上深刻的哲学思考,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文字本身。
评分这本《读库1601》给我的阅读体验,是一种非常“意外”的惊喜。一开始,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比较传统的知识读物,充满了各种理论和数据。但真正翻开之后,我发现它 far beyond 了我的预期。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然后通过这些细节,引申出对更广阔世界的思考。就像是在描绘一幅画,他不是直接给你看成品,而是让你看到画家是如何一笔一笔勾勒,如何调配色彩,如何构思布局的。这种“过程”的呈现,让我对最终的“图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个体与群体”关系的讨论,作者没有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以及我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身份转换。这种思考的维度,非常富有启发性,让我对许多社会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灵活,你可以随意翻到任何一个章节,都能找到值得思考的内容,它不强调线性阅读,而是鼓励读者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探索。
评分《读库1601》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找到了一片可以让人真正“慢下来”的绿洲。它不追求哗众取宠的标题,也不追求引人注目的篇幅,而是以一种近乎“朴素”的方式,呈现出作者对世界、对生活、对人文的深度思考。我常常会在通勤的地铁上,或者是在深夜临睡前,翻开这本书的某一页,然后就被吸引住了,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我和书中的文字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流。作者对于一些社会现象的洞察,常常能触及我内心深处最敏感的部分,那些我曾经模糊的感受,或者是我不曾清晰表达的想法,都在书中得到了印证和升华。它没有给我答案,但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提问。它没有告诉我该怎么做,但它启发了我如何去思考。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其中关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张力的探讨,作者没有简单地赞美或批判,而是展现了两者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以及我们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这种 nuanced 的视角,让我觉得非常珍贵。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独特,既有知识分子的严谨,又不乏生活化的趣味,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让人欲罢不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