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民俗萬年曆(1930-2120)
定價:35.00元
作者:任憲寶
齣版社:中國商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50447891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萬年曆是一種將公曆、農曆、乾支曆相互對應,編排在一起的曆學工具書。查用萬纂曆,主要是使用年曆中的乾支紀時。韆支紀時是中國獨創的曆史悠久的曆法。它以天象為依據,符閤物候特點,體現瞭五行旺衰。在諸多學科中,有著其它曆法不可替代的作用。乾支紀時,在中醫、氣功、周易數術、農作、曆法等領域中:有著特殊的實用價值。每當需用韆支紀時,而需用者手中沒有萬年曆的時候,往往束手無策。隻需記住十四字的歌訣,萬年曆一年中的乾支紀時就可迅速算齣。這種快速心算萬年曆的方法,叫“銀盤子”,“銀盤子”是民間術士創造的萬年曆速算法,曆史悠久,以往采用師徒間口授方法傳授,嚴禁外傳。
目錄
章 中華傳統曆法
一 曆法的起源
二 陽曆
三 陰曆
四 天乾地支
五 二十四節氣
第二章 中華傳統節日溯源
一 正月初一賀新春
二 正月十五元宵節
三 二月二龍抬頭
四 禁煙掃墓寒食節
五 掃墓祭祖清明節
六 五月初五端午節
七 七月七牛郎會織女
八 七月十五鬼節
九 八月十五中鞦節
十 九月初九重陽節
十一 鼕至莫忘吃餃子
十二 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十三 臘月二十三祭竈神
十四 除夕守歲到天明
第三章 十二生肖與星座
一 十二生肖的産生
二 十二生肖年份對照錶
三 生肖婚姻搭配宜忌
四 十二生肖與人生
五 生辰八字
六 我國古代的二十八星宿
七 二十八星宿與擇吉避凶
八 星宿愛情錄(生日對照)
第四章 中華傳統民俗
一 民間吉祥象徵
二 傳統稱謂
三 悠遠的民間傳說
四 姓氏傢譜淵遠
五 氣象民諺
六 傳統春聯
七 傳統對聯
第五章 中華傳統禮俗
一 結婚禮俗
二 祭祀禮俗
三 賀壽禮俗
四 喪葬禮俗
五 生育禮俗
第六章 中華民間諸神
一 玉皇大帝
二 王母娘娘
三 觀音菩薩
四 福星
五 祿星
六 壽星
七 財神
八 門神
九 竈君
十 土地公
十一 八仙
十二 鍾馗
十三 東嶽大帝
十四 碧霞元君
十五 龍王
第七章 中華風水文化
一 如何選擇吉祥居住地
二 如何讓客廳更舒適
三 如何讓門窗納氣旺宅
四 如何使臥室興傢固庭
五 如何布置書房和辦公室
六 如何讓廚房招財避穢
七 如何選擇布置衛浴
八 餐廳布局,口納福瑞
九 裝修設計的宜忌
十 彆墅、庭院的風水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節日及其背後的文化意涵有著強烈探究欲的讀者,《中華民俗萬年曆(1930-2120)》無疑是一次寶貴的精神之旅。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個瞭解“是什麼”的框架,更深入地觸及瞭“為什麼”和“如何”的層麵上,讓我對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體會。書中對於每一個節日,都會探討其所蘊含的哲學思想,例如春節代錶的團圓與希望,清明節的懷念與生命輪迴,七夕節的愛情與寄托等等。 這些解讀讓我不再隻是機械地記誦節日的名稱和習俗,而是能夠從更深層次去理解這些習俗為何能夠流傳韆年,它們如何反映瞭中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宇宙觀。例如,書中關於重陽節“登高”習俗的解讀,就不僅僅停留在“避災”的層麵,更延伸到古人對於生命“高瞻遠矚”的期盼,以及對健康的祈願。這種將民俗與中國傳統哲學、倫理道德相結閤的闡述方式,使得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充滿瞭智慧的啓迪,讓我不僅增長瞭見識,更收獲瞭精神上的滋養。
評分這本書最令我欣賞的地方在於它對中華民俗的“百科全書式”編排。作為一本“萬年曆”,它似乎將中國人在一年的不同時間裏所遵循的各種習俗、節慶、甚至是一些農事活動都收錄其中,形成瞭一個完整的時間軸。而“中華民俗”的定位,則保證瞭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它不僅僅涵蓋瞭大傢熟知的“四大節日”,更延伸到各種地方性的、或者已經逐漸淡化的習俗。 我尤其好奇書中對一些“非傳統”民俗的收錄,比如一些與農耕、漁獵、手工業相關的習俗,它們如何與主流的節日文化相結閤,又如何反映瞭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人們的生活狀態。這種細緻入微的編排,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我穿越曆史的煙雲,領略中華大地上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每一個章節的切換,都像是翻開瞭一頁新的故事,充滿瞭未知與驚喜。
評分作為一個從小就對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集結瞭中華民俗精髓的工具書,能夠清晰地指引我瞭解過去、把握現在、規劃未來。當我在書店無意間翻開《中華民俗萬年曆(1930-2120)》時,瞬間就被它宏大的視角和詳實的內容所吸引。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日曆,它更像是一本濃縮瞭中華民族韆年智慧與習俗的百科全書。 首先,它收錄的民俗活動之豐富,令人驚嘆。從春節的貼春聯、拜年,元宵節的賞花燈、猜燈謎,端午節的賽龍舟、吃粽子,到中鞦節的賞月、吃月餅,再到重陽節的登高、賞菊,這些耳熟能詳的傳統節日,書中都進行瞭詳細的介紹,不僅包括節日的由來、傳說,更深入地闡述瞭各個地區在慶祝方式上的差異和特色。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還涉及瞭一些我鮮為人知但同樣充滿韻味的民俗,比如一些地方性的祭祀活動、婚嫁習俗、喪葬禮儀,甚至是人們在特定節氣或農忙時期的特殊勞作方式和生活習慣。每一個條目都配有精美的插圖,使得文字不再枯燥,而是生動形象地呈現在眼前,仿佛我能親身感受到那些古老而美好的時光。
評分我一直覺得,真正的文化傳承,不僅僅在於形式的保留,更在於精神內核的理解與延續。《中華民俗萬年曆(1930-2120)》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羅列瞭曆年曆月的習俗,更通過對這些習俗背後曆史淵源、社會背景、哲學思考的深入挖掘,讓我們能夠理解這些習俗為何産生,又為何能夠流傳至今。 比如,書中在介紹一些傳統節日時,會穿插講述相關的曆史典故、神話傳說,以及這些傳說如何影響瞭人們的觀念和行為。同時,它也會探討在時代變遷中,這些習俗所經曆的演變和創新。這種對曆史的追溯和對現實的觀照,使得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生命力,它不僅僅是一本“迴顧過去”的書,更是一本“理解現在、啓發未來”的書。我尤其喜歡它對不同地域民俗差異的呈現,這種多元化的視角,讓我看到瞭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和豐富性,也激發瞭我進一步去探索和體驗這些不同地域的獨特風情。
評分這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其跨越近兩個世紀的時間維度。1930年到2120年,這涵蓋瞭從民國時期至今,以及未來的一百多年。這意味著,我可以追溯過去,瞭解祖輩們是如何度過他們的節日,他們的生活有哪些與現在不同之處,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中華文化的傳承與演變。而對於未來,雖然我們無法預知,但書中通過對曆年傳統節日的梳理和對一些可能齣現的文化融閤趨勢的探討,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觀察和思考的方嚮。例如,它可能會記錄下一些現代社會逐漸式微的民俗,也可能預示著一些新的民俗形式的齣現。這種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方式,讓我感到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對未來的無限遐想。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一些具體民俗的細節描述。比如,在介紹春節習俗時,它不僅僅會提到“吃餃子”,還會細緻地講解不同地區餃子的餡料差異,甚至會提及一些關於餃子的民間傳說,以及在包餃子、吃餃子時的一些講究和禁忌。這種“顆粒度”極高的信息呈現,讓我得以窺見中華民俗的精妙之處。當我閱讀到關於某個古老節日的介紹時,仿佛能聽到遠方的鑼鼓聲,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香火味,感受到人們臉上洋溢的樸實笑容。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任何一部簡單的文字說明都無法比擬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