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
作 者: (英)霍恩比 著作 王玉章,等 译者 定 价: 118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09年04月01日 页 数: 2511 装 帧: 精装 ISBN: 9787100062534内容简介
本词典秉承“牛津进阶系列”英汉双解词典的特色,严谨、很好不错、实用,是非英语国家学习者的推荐工具书。比第6版,收词量增加9000多条,全书内容增加20%。
第7版共收录单词、短语、释文183500条。收英汉对照示例85000条。此外还收2000条新词,以及44页彩页,130页研习专页,400项用法说明,700世界各地英语、2000图解词语、2600条文化词语、5000条百科词语(涵盖文理、工商、科技)、7000条同义词反义词、全面介绍英语应用知识。英美并重。
全书逾2500页,采用超薄字典纸,内容浩瀚,却体积轻巧,方便读者携带和使用。
说实话,我对工具书的“耐心”是很有限的,大多时候只是需要快速定位一个生词的含义。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给我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它的检索效率高得惊人,无论是通过拼音、部首还是笔画,定位速度都快得让人省心。但真正让我愿意花时间“闲逛”的,是它在词条结构上的匠心独运。它在解释完核心义项后,通常会附带“辨析”或“用法提示”。我曾经为“的、地、得”这三个助词困扰多年,市面上很多词典只是简单地给出规则,读完还是模棱两可。而这一版词典,通过大量的对比和情景模拟,把这几个看似简单的字用得活灵活现,让我豁然开朗。此外,它对一些历史词汇的收录也体现了极高的审慎态度,并非盲目跟风,而是经过了严格的考证,确保了其权威性。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和装帧设计也相当出色,长时间翻阅眼睛不易疲劳,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体验的重视。这种将严谨的学术精神与人性化的设计完美结合的产物,绝对是值得每一个重视语言准确性的人拥有的。
评分这本《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真是让我爱不释手!作为一名常年与文字打交道的编辑,我对词典的挑剔程度自然不用多说。初次翻阅时,就被它那清晰的排版和详尽的释义所吸引。不同于一些老旧词典的晦涩难懂,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实用性。比如,对于一些新兴的网络词汇和专业术语,它都做了非常及时的收录和准确的界定,这对于我们紧跟时代脉搏的工作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它在例句方面的处理——每一个例句都仿佛是生活场景的精准剪影,让人一看便知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特别是对于多义词的区分,它不仅罗列了不同的含义,还通过细微的语境提示,帮助读者避免望文生义的尴尬。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古今异义的标注非常清晰,这对于阅读古籍或一些经典著作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避免了因理解偏差而产生的谬误。每次查阅,总能从中汲取到新的知识点,这种持续的“小惊喜”,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一位耐心的语言导师,时刻伴我左右,指引我更精确、更生动地运用汉语。
评分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范围跨度很大,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小说到当代的网络文学评论都会涉猎。因此,一本好的汉语词典对我来说,就如同侦探手中的放大镜,必须能洞察词语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圈层中的微妙变化。这本《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对一些带有强烈时代烙印的词汇,不仅给出了当下的解释,还会注明其早期含义的演变路径,这种“时间维度”的补充,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文本的理解深度。比如,有些词在特定历史时期被赋予了全新的政治或社会含义,该词典对此都有细致的标注。更重要的是,它对于外来语的引入和规范化非常到位,很多从外文音译过来的词语,它能清晰地梳理出其源头语言和最初的含义,帮助我们理解其内在逻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发音。这种对语言“活化石”的保护和记录,使得它成为了一部具有历史纵深感的工具书,而非仅仅是记录当下流行语的快餐读物。
评分我家里好几代人都习惯用纸质书查词,那种手指划过纸页寻找对应条目的触感,是电子设备永远无法取代的。这本《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完全抓住了我们这代读者的“怀旧”与“实用”的矛盾心理。它的大小适中,厚度虽然可观,但拿在手上却出乎意料地平衡,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累赘。它的印刷质量达到了一个近乎艺术品的级别——油墨饱满、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最小的注音符号也毫无模糊感。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心设计上所做的微调,使得行间距和字号的比例非常和谐,阅读起来感觉十分舒适。对比我之前使用的其他版本,这一版在版式上的改进,显著降低了视觉疲劳。更何况,它里面的附录部分也极其详尽,关于标点符号用法、量词表等实用信息,被整理得井井有条,很多时候我查完一个词,顺手就能查到相关的语法规则,一站式解决问题,这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它散发出的那种沉甸甸的知识感和高品质的物质感,让人由衷地信赖它所承载的权威性。
评分说实话,我对买词典一直抱着一种“将就着用”的心态,直到我的研究生导师推荐了这一版《现代汉语词典》。我原以为它和市面上其他大部头词典区别不大,但实际使用起来,才体会到“专业”与“专业”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科学术语和哲学概念的解释上,那种精确到毫米的拿捏。在解释一些抽象概念时,它没有选择一概而论,而是分成不同的学派或流派进行阐释,这对于我撰写跨学科论文时,避免概念混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不像有些工具书那样,把所有解释堆砌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相反,它的逻辑结构是层层递进的,从最核心的定义到引申义、再到搭配,组织得非常科学。我甚至发现,即便是一些我自己以为完全掌握的常用词,在查阅后才意识到自己过去的理解存在着微妙的偏差。这种不断修正和精进语言认知的过程,是任何其他学习材料都无法替代的。它就像一把精密的刻刀,帮助我雕琢文字的每一个细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