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已经被公司所掌握,我们该如何去改变现状?
书名:公司化的生活--给企业纽带另一端真实生活的人们
定价:45.00元
作者:洛西科夫
出版日期:2012年9月
页码:292页
开本:16
装帧:平装
ISBN:9787508634852
作者洛西科夫为纽约大学教授,对大众文化的研究与反思剑走偏锋却直指人心,是美国重量级的大家,也很有争议。他著书颇丰,其纪录片《说服者》轰动一时。他在互联网、大众心理方面也有深入的研究。
社会无不处于公司、集团影响下的日常生活,本书思考欧洲古代各种职业行会演变至垄断及跨国集团的进程。企业在渐渐强大的同时,却也与人们生活的真义越走越远。我们的生活已经被公司所掌握。这是对组织结构运行的反思,也是对个体生活的一次思考。强烈话题性和现代感,给读者带来思想的冲击。
作者指出打破公司、商品及广告将我们与真实社会隔绝,前瞻性的提出解决方案要躲避这个企业化的世界的方法,即集体的行动。人们需要重新建立起彼此之间的联系,再一次创造真实的价值。
目 录
前 言
章 一旦取消:公司生命形式
——特许经营及商业脱离
第二章 误会:地图所至即领土
——殖民主义和本土脱节
第三章 所有权社会
——房地产及家园脱节
第四章 独立包装
——公共关系和彼此疏离
第五章 你,就是你
——权力下放消费者及脱离选择
第六章 致信贷到期者
——自身利益及脱离货币
第七章 从生态到经济
——大型企业和价值剥离
第八章 无路可退
——反对力量如何让我们进一步相互隔离
第九章 此时此地
——重新关联的机会
这本书的理论框架构建得非常扎实,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去梳理和整合了大量的跨学科知识。我注意到其中穿插了对古典哲学中关于“理想国”的探讨,以及一些行为经济学中的经典悖论。这种多维度交叉引证的方式,使得全书的论证逻辑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它避免了将问题简单归因为个人道德的缺失,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宏大、更结构性的背景下去考察。例如,作者在解释“组织惰性”时,引用了流体力学中的某个概念来做类比,这个类比不仅生动形象,而且精确地捕捉到了那种“一旦启动就难以停止或改变方向”的群体惯性。对于那些习惯于深挖事物本质、不喜欢浮于表面结论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场知识的盛宴。它不仅仅是让你“知道”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你“如何去思考”一个复杂的、多层级的社会现象,这种思维训练的价值,远超书本本身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色调搭配现代感的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拿到手里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触感也相当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摸上去滑腻的纸张,而是带着一点点粗粝的质感,让人忍不住想多翻阅几页。而且,侧边切口处理得非常干净利落,能看出出版社在细节上是下足了功夫的。内页的排版也做得十分讲究,字号大小适中,行距拉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通常对纸质书的细节比较挑剔,很多新出的书为了追求成本,在这些地方都会有所敷衍,但这本显然不是。我甚至特意留意了一下装订线,非常牢固,感觉即便是经常翻看,也不会轻易散页。这种对物理形态的尊重,已经为阅读体验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物件,从你拿起它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制作方传递出的那种对内容和读者的敬意。这种对品质的坚持,在当今快餐式阅读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
评分我买这本书的时候,是冲着它的“畅销书”标签来的,说实话,一开始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通俗化,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牺牲了深度。但读完第一章后,我的担忧就完全烟消云散了。这本书的成功绝非偶然,它的精彩之处在于,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桥梁,连接了严肃的学术探讨和普通职场人士的日常困境。它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行话,而是用一种既保持了专业性又不失亲和力的语言,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一个个可以被日常情境印证的案例。我甚至把它推荐给了我那位对理论书籍敬而远之的同事,他反馈说,这本书读起来“像在看一部拍得很好的纪录片,情节紧凑,信息量爆炸,但完全不枯燥”。这种能够让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都从中有所收获的能力,才是真正衡量一本商业或社会类书籍价值的硬指标。它做到了雅俗共赏,但绝不是低俗,而是将深刻的洞察,包裹在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外衣之下。
评分我最近在通勤路上听了一段关于这本书的访谈片段,主持人和嘉宾的讨论非常有启发性,他们谈到了现代个体如何在高度标准化的企业流程中保持自我主体性的挣扎。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效率至上”原则,是如何一步步蚕食掉我们个人自由裁量的空间的。它不是简单地批判“大公司病”,而是深入挖掘了这种“病态”的根源——它植根于我们对确定性和安全感的集体渴望之中。读到某个章节时,我甚至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共鸣,感觉作者仿佛在我脑海里装了一个监控器,将我过去几年职场上的几次关键抉择都做了精准的扫描和剖析。它迫使我重新定义“成功”的标准,并开始质疑那些被社会主流定义为“成功”的路径,是否真的适合每一个人。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具有颠覆性的阅读体验,它为你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工具,而不是直接给你一个答案。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触,剖析了现代职场生态中那些微妙的权力游戏和潜规则。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准,他似乎深谙如何在信息密度和可读性之间找到那个完美的平衡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复杂组织结构时所使用的那些精准而犀利的动词和形容词,它们如同手术刀一般,毫不留情地切开了企业文化表层光鲜的外衣,直达内部运作的核心逻辑。通读下来,你会发现,那些曾经在会议室里让你感到困惑或不解的现象,在这里都得到了逻辑自洽的解释。与其说这是一本管理学著作,不如说是一部社会观察学的深度田野调查报告,只是样本被限制在了公司这个微观的社会单元之中。高潮部分的处理更是精彩,没有落入俗套的英雄主义或彻底的虚无主义,而是留下了一种耐人寻味的、介于希望与绝望之间的灰色地带,让人合上书后久久不能平复思绪,必须停下来反刍其中的深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