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大棚作物需水量及环境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
| 作者 | 葛建坤 |
| 定价 | 58.00元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550347 |
| 出版日期 | 2017-1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大棚作物需水量及环境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介绍大棚作物需水量及环境调控技术,主要包括:大棚番茄田间试验研究,大棚番茄蒸腾速率变化规律及偏*小二乘回归(partialleast-squares regression,PLS)模型研究,大棚番茄膜下滴灌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大棚番茄生态环境调控理论及节水效应研究,大棚热环境动态模型研究,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系统(adaptive work-based fuzzyinference system,ANFIS)的大棚内热环境调控模型研究等。《大棚作物需水量及环境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内容翔实,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目录 章 绪论 1 1.1 设施农业的发展及研究综述 1 1.1.1 主要设施类型 1 1.1.2 大棚节水灌溉技术 2 1.1.3 大棚灌溉制度 3 1.2 南方蔬菜大棚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5 1.3 外相关领域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8 1.3.1 大棚作物需水规律及需水量研究 8 1.3.2 膜下滴灌的节水效应研究 11 1.3.3 温室大棚内的微气候环境研究 12 1.3.4 膜下滴灌土壤水分运动及水肥调控研究 12 1.3.5 基于SPAC系统水热耦合的环境效应研究 12 1.4 本书的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13 1.4.1 研究目标 13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 1.4.3 研究方法 15 第2章 大棚番茄田间试验研究 16 2.1 试区基本情况 16 2.1.1 试验大棚的结构特性 18 2.1.2 大棚滴灌系统简介 19 2.1.3 试验作物品种 19 2.2 试验内容和观测方法 19 2.2.1 暗管排水的布置 20 2.2.2 简易测坑的布置 20 2.2.3 观测内容及仪器的布置 21 2.3 试验仪器简介 22 2.3.1 时域反射仪 22 2.3.2 植物生长监测仪 23 第3章 大棚番茄蒸腾速率变化规律及偏*小二乘回归模型 25 3.1 试验资料和方法 25 3.1.1 环境因子与蒸腾速率测量 25 3.1.2 快速称重法 26 3.2 大棚番茄蒸腾速率的变化规律 26 3.2.1 大棚番茄蒸腾速率的长系列变化 26 3.2.2 大棚番茄蒸腾速率的日变化 27 3.3 基于偏*小二乘回归的大棚番茄蒸腾速率的预报模型研究 28 3.3.1 偏*小二乘回归法简介 28 3.3.2 偏*小二乘回归的建模步骤 31 3.3.3 大棚番茄蒸腾速率的偏*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 33 3.3.4 偏*小二乘回归模型的检验与分析 35 3.4 小结 36 第4章 大棚番茄膜下滴灌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 38 4.1 以水量平衡法推求大棚番茄膜下滴灌需水量 38 4.1.1 大棚滴灌系统灌水利用系数的确定 38 4.1.2 TDR实测土壤含水量的计算原理 40 4.1.3 大棚膜下滴灌土壤实际浸润深度的计算方法 40 4.1.4 大棚番茄膜下滴灌需水量计算方法的确定 41 4.2 大棚番茄膜下滴灌需水量计算模型研究 42 4.2.1 基于边界层阻力测量的P-M方程法 42 4.2.2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需水量计算模型 47 4.2.3 两类模型预测效果的比较 59 4.3 小结 61 第5章 大棚番茄生态环境调控及其节水效应研究 62 5.1 大棚番茄*适宜的生态环境指标研究 62 5.1.1 塑料大棚室内气温指标的研究 63 5.1.2 塑料大棚内部相对温度变化规律 64 5.1.3 大棚番茄水分胁迫指标研究 65 5.2 灌溉制度对番茄生长及大棚环境的影响 69 5.2.1 连续充分灌水对番茄植株茎粗变化的影响 69 5.2.2 不同灌水模式下的灌水效果分析 70 5.3 大棚内地膜覆盖的节水效应 74 5.3.1 地膜处理设计 75 5.3.2 地膜处理对大棚温湿环境的影响 75 5.3.3 不同地膜覆盖面积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 75 5.3.4 两种地膜覆盖处理的节水效应分析 76 5.3.5 地膜覆盖优化处理分析 77 5.4 小结 77 第6章 大棚热环境动态模型研究 79 6.1 大棚系统整体能量平衡分析 79 6.1.1 大棚热量来源分析 80 6.1.2 大棚热量支出分析 81 6.1.3 大棚热环境动态平衡方程的建立 83 6.2 基于Simulink工具箱的大棚热环境仿真模型 84 6.2.1 Simulink工具箱简介 84 6.2.2 大棚热环境仿真模型的建立 86 6.2.3 仿真模型的检验 87 6.3 小结 91 第7章 基于ANFIS的大棚内气温环境调控模型 92 7.1 模糊控制基本理论 92 7.1.1 模糊控制理论概述 92 7.1.2 模糊推理系统的结构 93 7.2 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推理器 96 7.2.1 模糊系统与神经网络的结合 96 7.2.2 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原理 97 7.3 基于ANFIS的大棚通风控制器设计 98 7.3.1 控制器结构的确定 98 7.3.2 训练数据的模糊化和去模糊处理 98 7.3.3 网络训练过程 99 7.4 控制系统的建立及控制效果分析 100 7.4.1 控制系统仿真框图的建立 100 7.4.2 控制效果的仿真及评价 101 7.5 小结 103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104 8.1 主要结论 104 8.2 创新点 105 8.3 展望 106 参考文献 107 |
| 编辑推荐 | |
| 从事或涉及节水灌溉的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和科技人员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内容,我只是粗略地浏览了一下目录,但已经感觉它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我一直对农业科学的前沿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的研究。这本书的主题——大棚作物的水分管理和环境控制,恰恰是现代高科技农业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作者是如何将复杂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实际可行的技术方案的。比如,在“需水量”这个部分,我希望能够了解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如何利用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来监测作物的需水量,以及如何建立更精确的作物需水量模型。在“环境调控技术”方面,我更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创新性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在温室环境控制中的应用,或者是一些新型的节能环保的温室设备。此外,这本书的“研究与应用”这几个字,也让我对书中能够包含实际案例和成功经验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具体的项目,展示这些技术是如何在大棚生产中得到应用的,以及它们带来了哪些实际效益。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分析成功的因素和可能遇到的挑战,那将是非常宝贵的。科学出版社的学术声誉,以及葛建坤这个名字,都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有更高的期望。
评分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细读,但仅从目录和前几章的概述来看,它似乎在解答一个非常实际且关键的问题:如何在受控的环境下,精准地满足大棚作物的水分需求。我一直对现代农业技术很感兴趣,特别是如何通过科学手段来优化作物生长。这本书的书名就直接点明了核心,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是如何阐述“需水量”这一概念的,是仅仅给出几个笼统的数字,还是会深入到不同生长阶段、不同作物品种、不同环境因素(比如光照强度、空气湿度、土壤类型)对需水量的具体影响。如果它能提供一套量化模型或者计算方法,那将是极具价值的。其次,“环境调控技术”也是我关注的重点。大棚的核心优势就在于能够人为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但如何“调控”却是一门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书中是否会涉及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氧浓度等多个维度的调控手段?是理论性的介绍,还是有实际操作的案例和技术指导?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设备应用,比如智能灌溉系统、通风设备、补光灯等,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来达到最佳效果。这本书的作者葛建坤,我之前也听说过他的研究成果,所以对内容的专业性有一定信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通常在学术严谨性上也有保障。总体来说,这本书给我的初步印象是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有望为我打开认识大棚作物高效生产的新视角。
评分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农户,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帮助我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的书籍。《大棚作物需水量及环境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这本书的书名,正是我一直以来最关心的问题。我深知,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大棚作物来说,缺水会导致生长缓慢,产量下降,甚至减产绝收。而过度浇水,则容易引发根部病害,同样不利于作物生长。这本书如果能详细地告诉我,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不同的生长阶段,应该给我的作物浇多少水,那简直是太及时了。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比如如何根据土壤的干湿程度来判断是否需要浇水,什么样的浇水方式(滴灌、喷灌、漫灌)最适合我的作物,以及如何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测量土壤湿度。同时,关于“环境调控技术”的部分,我也非常感兴趣。大棚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很大,我常常为如何有效地调节它们而烦恼。如果这本书能告诉我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比如如何利用通风口、遮阳网、保温被等来控制温度,如何利用喷雾降温、增加通风来控制湿度,那将对我非常有帮助。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些只讲理论、不讲实践的书,而是能给我一些实实在在的指导,让我能够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我的大棚里,真正地提高我的收成。
评分最近我在思考如何让我的家庭农场在大棚种植方面做得更好,于是开始寻找相关的专业书籍。《大棚作物需水量及环境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眼前一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指导,让我了解如何科学地管理大棚作物的用水。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凭经验浇水,但这样很容易出现问题,要么是水量不够影响生长,要么是水量过多导致病害。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如何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来调整浇水量的具体建议,比如幼苗期、开花期、结果期,它们对水分的需求肯定是不一样的。另外,我也想了解一些更智能的浇水方式,比如是否有推荐的滴灌系统或者其他节水技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精确控制每一株作物的水分摄入。除了用水,我同样关心大棚内的“环境调控”。我常常在纠结于何时开窗通风,何时需要加热,如何才能保持一个恒定的最佳生长环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详细数据和调控方法,最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让我这样的新手农户也能理解和操作。这本书如果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我一些具体的操作指南,我将非常感激。
评分我是一位对温室农业充满热情的研究生,最近在寻找关于如何精细化管理作物水分和环境的资料。在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后,《大棚作物需水量及环境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这本书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的导师也曾推荐过这方面的研究,而这本书的出版正好契合了我的研究方向。我非常期待它能够深入探讨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各种因素,例如土壤持水量、蒸腾速率、空气动力学特性、作物本身的生理指标(如叶面积指数、气孔导度)以及不同生育期的水分需求差异。我尤其想了解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用以实时监测和预测作物的缺水状况。除此之外,书中关于“环境调控技术”的部分也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它能详细阐述如何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来优化温室内的环境参数,比如如何精确控制温度和湿度以促进作物生长和减少病害发生,如何利用补光系统来弥补自然光照的不足,以及如何实现二氧化碳的有效补充。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技术广度,如果能达到我预期的水平,对我完成我的论文研究将提供巨大的帮助。科学出版社的出版质量我一直很信任,葛建坤这个名字也给我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阅读,从中汲取知识,为我的研究找到新的突破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