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农业病虫害气象学
定价:50.0元
作者:孙立德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381931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孙立德研究员从事气象工作35年来,始终坚持以农业病虫害气象学的实验研究与服务应用为主攻目标。脚踏实地地深入农田、温室,观察病情、虫情、苗情,观云测天,利用包括天气图、模式输出图在内的现代气象信息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若干新方法探索病虫与天气气候潜在关系的奥秘。
该书是一部颇有特色的专著。其特色可概括为4个字:新、信、广、用。
“新”是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已成熟的两门学科——植物保护学(以植物病理学与昆虫学为基础)和应用气象学(以大气科学为基础)的有效交叉。“信”是书中所论观点,有充分的实践和理论基础,资料翔实确切,不少内容源于作者亲历,上升为理性认识后又经实践检验。“广”是书中涉及的基础应用学科是十分广泛的,也借助了多方面高新技术成果。“用”是既可为有关学科研究者、师生阅读,用之于学术创新;又可为农业生产者、气象科技人员和管理者用于农田、温室植保、气象服务运筹和广泛的减灾实践之中。
内容提要
病虫灾害和气象灾害在为害农业生产的众多自然灾害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为了减灾、夺取农业生产的丰产丰收,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以趋利避害。生产实践的需要,促进了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过去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许多科技人员为农业病虫气象灾害的原理、预报和科学防御做了大量工作,至今已形成许多有用的成果,并用于防灾减灾,也形成许多可称为文献的有学术价值和(或)有应用效果的文章。这对农业病虫气象问题的研究进展和进一步应用,无疑是一件大好事。本书分为3篇10章,分别从原理解析、预报求索和防御控制方面加以论述。
目录
作者介绍
孙立德,1959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辽宁省喀左县气象局局长、研究员,东北区域气象中心首席气象服务专家,辽宁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病虫气象及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成员,辽宁省第十届、第十二届代表,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完成科研课题33项,其中主持科技部科研课题3项,有9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有24项获市厅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在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9篇,出版专著4部。5次出席国际学术讨论会和21次参加全国术讨论会。被评为全国青年气象工作者、辽宁省科技工作者、辽宁省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辽宁省党员、辽宁省十大科技创业标兵、朝阳市劳动模范、朝阳市十大英模等。他所领导的喀左县气象局连续4届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喀左县2014年被中国气象局定为全国首批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县。
文摘
序言
《农业病虫害气象学 孙立德》,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学术分量。我想,孙立德教授在这本书里,一定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去揭示气候变化对农业病虫害发生的深刻影响。我脑海中立刻联想到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以及它们各自带来的不同气象条件,又如何催生出不同的病虫害组合。我好奇的是,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在特定气象条件下,易感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比如,南方地区在梅雨季节,哪些真菌性病害会特别活跃?而北方地区在干旱年份,又会面临哪些害虫的威胁?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预测模型,让农民能够根据当年的气象预报,提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将病虫害的损失降到最低。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部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本“农业天气预报与防治指南”,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认识和驾驭自然的规律。
评分这本《农业病虫害气象学 孙立德》,单看书名,就让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跟着爷爷奶奶下地干活的情景。那时候,老人们总是能通过观察天象、风向、湿度来预判一场雨是否会来,以及庄稼是不是容易生病。那时候觉得他们是经验使然,现在想来,那便是最朴素的“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孙立德教授的书,我想一定是对这种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科学的阐释。我尤其好奇,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在某一个地区,由于某年夏天异常的降雨模式,导致了哪种病害的爆发,造成了多大的经济损失,而当时采取了哪些基于气象预测的防治措施,最终效果如何?这种结合了理论与实践的叙述,往往是最能打动我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知识,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某些年份病虫害会特别严重,而另一些年份则相对平稳。或许,这本书还能帮助我培养一种更敏锐的观察力,让我能够像老一辈农民一样,从细微的气象变化中捕捉到农业生产的“天机”。
评分“农业病虫害气象学”,这个题目本身就有一种宿命感,仿佛农业的命运始终被笼罩在气候变幻的阴影之下。孙立德教授的这部作品,我想必然是对这种“天命”进行科学解读的尝试。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这种“人定胜天”与“顺应自然”之间的微妙平衡。我设想,在书中,气象数据可能会被描绘成一条条波动的曲线,而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则像是曲线下的阴影。教授是如何将这两条看似独立的曲线,巧妙地联系起来,并且在两者之间找到一条可控的“路径”?我猜想,书中应该会有大量的图表和模型,来量化这种关系,比如,描述某种特定温度和湿度组合下,某种病菌孢子萌发的概率,或者某种害虫卵孵化的时间缩短程度。此外,我也对书中关于“预警”和“适应”的策略充满了期待。如何在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利用气象学知识,提前预警潜在的病虫害风险,并制定出更具韧性的农业生产方案?这本书,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
评分当我在书架上看到《农业病虫害气象学 孙立德》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农业的书,更像是一门关于“天气与生命”的哲学。孙立德教授,这位名字听起来就充满智慧与经验的学者,想必在这部著作中,将气象的宏观变化与微观生物的生命周期紧密地联系起来。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那些抽象的气象术语,比如“气压”、“湿度”、“风速”,转化为对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具体影响。例如,一次长期的静风天气,是否会为某些飞行类害虫的迁徙提供便利?或者,一次骤然的降温,又会对哪些初生的幼虫造成致命打击?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生动形象的案例,让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气象因素在病虫害发生过程中的“推波助澜”作用。这本书,或许能帮助我摆脱过去对病虫害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认知,转而从更宏观、更根本的层面去理解和应对。它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观天象而知病虫”的智慧。
评分在翻阅了《农业病虫害气象学 孙立德》的扉页之后,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农田里,金黄的麦浪随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谷物香;突然,一阵阴沉的乌云压顶,夹杂着雨滴的还有潜在的病虫害威胁。这本书,我虽然还没深入阅读,但从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我便能想象出其内容的厚重与专业。孙立德教授,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严谨和权威的气息,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农学家,用他毕生的学识,为我们揭示了气候与农业病虫害之间那错综复杂、却又息息相关的联系。我好奇的是,书中是如何将抽象的气象数据,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病虫害预测与防治策略的?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高温,会在多大程度上加速某种害虫的繁殖周期?一次持续的阴雨,又会为哪类真菌病害提供温床?我想,这本书定然会引领我穿越气象学和农学领域的界限,去理解那些看似偶然的自然现象背后,所蕴含的规律与科学。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张藏宝图,指引着我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与自然的挑战共存,并最终实现丰收的喜悦。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探索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