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动不动就哭闹怎么办?
定价:25.00元
作者:【美】奥德丽·瑞克Audrey Ricker PH.D.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520154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每一次哭闹都是改正孩子不良行为的*好机会
易懂易学,简明实用
3步回应方法 14天教育计划=让孩子永远和哭闹说拜拜
孩子动不动就哭闹,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有原因的、没原因的,都会随时上演一场“哭闹大戏”。大声的喊叫、楚楚可怜的哀求、刺耳的尖叫或者低声的啜泣,这些都是,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已经充分领教过了。问问自己:孩子为什么要哭闹?哭闹会对孩子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当孩子哭闹时,我能不能有更好的处理方法?之前的方式错在哪里了?
本书就是要帮你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并给你一个看待哭闹的全新视角。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终结孩子哭闹的3步方法,并准备了一个让你行动起来的14天让孩子不再哭闹的教育计划。这些方法,简单易懂,只要你应用起来,作者保证它们对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都管用。请记住这3步方法是:
1.在*时间用合理的后果回应哭闹,告诉孩子哭闹不会起作用;
2.坚定而尊重的沟通方式,教会孩子用有礼貌的沟通代替哭闹;
消除哭闹的*办法:让孩子为家庭做贡献!
内容提要
哭闹中的孩子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每个妈妈都曾深深领教过;不管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家里,再也没有什么比哭闹更能让父母紧张到双腿发软或有深深的挫败感了。
改变你对孩子哭闹的回应方法,你家这场无休止的“哭闹战争”现在就可以结束。
孩子不哭不闹,父母没烦没恼。
作者认为,哭闹是孩子为了达到目的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就是这么简单——它就是孩子操纵父母。……我们经常在大喊大叫、长篇大论或者嘲笑孩子后又做出让步,而且还自认为我们已经管教过孩子了。这实在是自欺欺人。现在,我们需要学会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回应孩子的哭闹。
本书将要回答以下七大问题,终找到哭闹根源,提出解决办法:
·哭闹究竟是一种什么行为?
·哭闹会对孩子产生哪些消极的影响?
·孩子哭闹的目的是什么?
·父母处理哭闹时的错误做法有哪些,错在哪里?
·有效制止孩子哭闹的办法有哪些?
·如何教会孩子有礼貌地提出要求,而不是哭闹?
·为什么教会孩子为家庭做出贡献对解决哭闹很重要?
目录
“孩子动不动就哭闹”应对方法速查表
导言 每一次哭闹都是改正孩子不良行为的好机会
一、本书将教给你3步终结哭闹的方法
二、怎样阅读本书
三、两个失败案例之一:我要喝牛奶!
四、两个失败案例之二:在公共场合大哭大闹
章给哭闹下一个定义
一、哭闹是从哪一天开始的?
二、哭闹对孩子和家长的负面影响
三、哭闹的其他伤害
四、哭闹都有哪些模式?
五、父母屈从于孩子哭闹,只会更糟
六、孩子遇到什么事会哭闹?
七、进一步思考:哭闹为什么变得这么普遍?
第二章孩子哭闹的真正目的
一、乔伊到底想要什么?
二、原来是父母在“鼓励”孩子哭闹!
第三章用合理的后果作为对孩子哭闹的回应
一、、纵容、民主,你用的是哪一种育儿模式?
二、针对哭闹设置的三种合理后果
三、让后果奏效
四、案例学习
五、在实施后果时保持中立的态度
六、行动起来!
七、重点提示:好的回应方式和不好的回应方式
第四章用尊重孩子的方式对孩子果断说“不”
一、请再往前走一步:重建孩子跟你之间的沟通
二、什么是坚定而尊重的沟通公式?
三、案例学习
四、父母用尊重的方式向孩子说“不”时,才能和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五、麦克的启示:建立对的沟通方式,越早越好
第五章消除哭闹的佳方法:让孩子为家庭做贡献!
一、孩子为家庭做贡献的热情到哪里去了?
二、如何引导孩子用积极的方式获得归属感
三、用设置后果的方法,教孩子为家庭做贡献
四、拒绝权力斗争的游戏,开启合作之门
五、把孩子的零用钱当作后果会非常有效
六、给你更多的方法向孩子传达做贡献的概念
第六章14天让孩子不再哭闹的教育计划
一、只有马上行动,孩子才会不再哭闹!
二、需要记住的关键句式:教你如何与孩子正确沟通
三、自测题:当孩子哭闹时,你是被动反应还是主动回应?
四、引导父母和孩子进入有效沟通的卡片游戏
五、魔镜、魔镜:针对父母与孩子的换位思考游戏
致 谢
作者介绍
奥德丽·瑞克博士(Dr.Audrey Ricker),美国心理学家,既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她从事的所有工作都是与孩子打交道。
卡洛琳·克劳德博士(Dr.Carolyn Crowder),美国心理学家,的育儿专家,并受邀在多所学校担任心理辅导老师。
她们是*畅销书《孩子常常顶嘴怎么办?》的共同作者,经常出现在《20/20》《日界线》、《早间新闻》、《今日》等热门电视栏目中,也是美国女性频道(Lifetime Live)深受妈妈们欢迎的嘉宾。两人都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市。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我必须得单独拿出来夸赞一番。它完全避开了那种枯燥的学术论述腔调,读起来的感觉,就像是在听一位非常善于讲故事的教育专家娓娓道来。每一个理论点,都不是孤零零地摆在那里,而是被嵌入到一个生动的、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场景之中。比如,关于“分离焦虑”的那一章,作者不是罗列症状,而是描绘了一幅清晨家长准备出门上班时,孩子紧抓裤腿、泪流满面的画面,接着才逐步分析为什么孩子会产生这种强烈的依恋反应,以及家长在日常互动中如何潜移默化地建立起“安全基地”的信任感。这种“先入情,后入理”的叙事手法,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那些平时可能因为工作忙碌而疲惫不堪的家长,也能轻松地吸收其中的精髓。它不是让你学习一门新知识,而是帮你回忆起那些被日常生活琐事磨损掉的,关于爱与连接的本能直觉。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带着一丝怀疑的,毕竟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琳琅满目,很多都是换汤不换药的口号式宣传。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在处理“危机时刻”的实操性建议上,展现出的细腻和周全。它没有采用那种“一刀切”的解决方案,而是根据孩子哭闹的“性质”——是生理需求的表达,还是情感连接的渴望,甚至是探索世界受挫后的沮丧——提供了分层的应对策略。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关于“情绪容器”的比喻,它形象地说明了家长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情绪空间,即使孩子的情绪再“脏”再“乱”,这个容器也得稳稳地托住。我尝试在孩子因为玩具坏了而崩溃时,运用书中提及的“暂停与描述”技巧,先不急着修复玩具或转移注意力,而是先去确认他的感受:“我知道你现在非常非常生气,因为你最喜欢的积木坏了。”那种孩子瞬间安静下来的反应,简直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这不是魔法,而是对人类基本情感需求的精准回应。
评分这本关于儿童行为的书,我真是抱着极大的期待去翻阅的,毕竟家有萌娃,那“动不动就哭闹”的场景,简直是日常生活的BGM。我原本设想会是一本充满理论,教人如何用心理学名词来分析孩子情绪的“学术宝典”。然而,实际阅读下来,它给我的感受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语调温和的邻家阿姨,坐在你对面,端着一杯热茶,耐心跟你拉家常,分享她过去处理类似困境的“小窍门”。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指导感,而是非常接地气地探讨了哭闹背后的真正需求。比如,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去剖析“为什么孩子会选择哭闹这种原始的沟通方式”,而不是直接给出“你该怎么做”的SOP(标准操作程序)。它引导我反思,在孩子大哭大闹的那几分钟里,我是真的在“听”他,还是只是在忙着“制止”他。那种对家长自我情绪管理的强调,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仿佛在提醒我们,我们自己的焦虑,才是点燃孩子哭闹导火索的火星。这本书真正让我学到的不是一套固定的招式,而是一种看待孩子“失控”的全新视角,一种更具同理心的目光。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对自身育儿价值观的深度“体检”。过去,我总有一种隐秘的焦虑,觉得孩子哭闹是自己管教不力、教育方式出了问题的直接证据,所以潜意识里会急于“压制”哭声,以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父母。这本书却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框架:哭闹不是失败的信号,而是孩子正在成长的证明,是他们试图与世界沟通的努力。书中反复强调,我们必须允许孩子体验完整的情绪光谱,而我们的任务是做情绪的“导航员”,而不是“裁判员”。这种观念的转变是巨大的,它解放了我一部分的心理负担。我开始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探究哭闹背后的那个小小的、受伤的“我”,而不是只盯着那个正在“捣乱”的大嗓门。这种视角上的提升,让家庭氛围都变得平和了许多,即使偶有摩擦,处理起来也少了一份火药味,多了一份理解和耐心。
评分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价值,那可能是“赋能”。它没有给你提供一个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哭闹问题的“万能钥匙”,因为作者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宇宙。更重要的是,它把“权力”交还给了家长自己,让你意识到,你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那个人。书中提供的工具箱里的每一样工具——无论是关于睡眠联想的建立,还是关于界限设定的艺术——都是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组合的。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非言语沟通”的讲解,比如孩子在暴躁前,身体可能会发出的那些细微信号,如揉眼睛、咬嘴唇、肢体僵硬等。能捕捉到这些“情绪的预警灯”,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火山爆发前就介入,而不是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手足无措。这本书,真的帮助我从一个焦虑的“应对者”,变成了一个更从容、更有准备的“合作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