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尘 | 上市时间:2018.07 | ||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 |||
书号:978-7-5143-7076-8 | 产品线: 亲子家教 | ||
目标读者:80后90后有孩子的年轻父母 | |||
同类图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孩子,你慢慢来》《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候花开》 | |||
定价:39.80元 | 开本:32 | 成品尺寸:148*210 | |
印张:8 | 印刷工艺:uv | ||
怎么养,怎么教,怎么爱!
本写给所有父母的亲子生活方式修炼书!
好的家庭教育,润物细无声,
贯穿在父母与孩子相处的点滴细节中。
父母有爱的家庭,孩子往往更懂得爱。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里,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
好的家庭教育,是具有渗透和流动性的。
如同播下 颗种子,
然后用温柔和时间,静候花开。
这世上,从来没有完美的父母和孩子,
只有恰如其分的爱与呵护。
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
让爱在双向的流动中春风化雨。
慢下来,静下来,等风来,等花开。
愿每个父母都能和孩子 起,
让生活充满仪式感,把日子过成诗。
冯尘,
自媒体人。
有书、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亲宝宝、hugo等多家平台签约作者。
多篇热文被人民日报、有书、十点读书等大号转载,累计阅读过亿。
作为 位普通妈妈,她用女性的柔软力量,经营起 个家庭的幸福。
作为 位优秀的写作者,她用暖心文字,写理智观点,抒天下女子心声。
代表作《》曾引爆各大平台转发热潮,引起千万读者共鸣。
公众号:冯尘(ID:feng-chen66)
特别赞同书里的 个理念:成为你曾渴望的那种父母。中guo家长zui容易忽略的 点就是:学会如何当父母,比学会如何教孩子重要得多。学会做父母,你们就是孩子zui好的老师。
——全脑教育集团 儿童教育专家 尹霞
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唯有父母之爱,注定要别离。陪伴孩子成长的每 天,都是上天的馈赠。与其做个严厉的鞭策者,不如珍惜享受和孩子在 起的每 刻,珍惜每 次的共同成长。这本书中很多育儿视角,都让人受益匪浅,让我重新审视育儿这件事。
——知名媒体人、畅销书作家、新手妈妈宗柳伽
再多的技巧,再好的资源,再超前的起跑线……zui终都比不过 个孩子在父母身上感受到的充沛的爱意。 本难得让人不焦虑,却又能让人在唯美的文字中习得爱的技巧的亲子家教读物,它让我们看到了亲子生活方式的另 种可能性。
——欧阳茜茜/某知名幼儿园老师、二岁儿子的妈妈
常看到各大亲子公众号推荐冯尘的文章,喜欢她淡然的家教态度,育儿这件事在她笔下真的很美好。听闻冯尘出书, 定要收藏 本!
——悠悠妈/读者, 个四岁女娃的妈妈
个小孩就是 首诗。有美好的韵律,有飞扬的想象,有出其不意的惊喜。读懂这个诗 般的小孩,和他过诗 般的日子,从此,柴米油盐也有了妙趣。透过冯尘的文字,换 种跟孩子相处的方式,你会触摸到不 样的欢喜。
——高人气自媒体人,畅销书作家李月亮
前言 愿你和孩子把日子过成诗 / 01
Chapter 1 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孩子
爸爸妈妈,请持证上岗 / 002
让孩子像孩子 样长大 / 010
父母zui高级的爱,是和孩子肩并肩 / 016
孩子,就是用来“惯”的 / 024
充满仪式感的养育,才是真正的富养 / 032
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孩子 / 038
Chapter 2 孩子,你可以慢慢长大
请给孩子留些自由空间 / 044
接纳孩子的情绪,到底有多重要 / 051
孩子别怕,妈妈会保护你 / 058
别让我们的想象力限制了孩子的未来 / 065
zui好的爱,是“我能看见你的感受” / 072
别让你的付出感,绑架孩子的人生 / 080
好的教育,是用心浇灌,静候花开 / 087
Chapter 3 请成为你曾渴望的父母
你不 成为完美妈妈 / 096
世界上zui 的美味,是妈妈的味道 / 103
爸爸,是孩子zui好的玩伴 / 109
爸妈,你们爱的是我,还是手机 / 118
你说的每句话,都会嵌入孩子的灵魂 / 125
父母真的不能当着孩子面吵架吗?未 / 132
如何温柔而坚定地和孩子立规矩 / 140
Chapter 4 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命令式育儿,真的能培养出理想的孩子吗 / 150
别在孩子zui需要你的时候,暴跳如雷 / 157
请勿再以爱之名,剥夺孩子的勇气 / 163
每个没担当的孩子背后,都站着过度保护的父母 / 169
父母打人时,孩子在干吗 / 174
该如何保护你,我的孩子 / 181
Chapter 5 以温柔和爱,静候花开
你是在为孩子消费,还是在自我安慰 / 190
从孩子会说话开始,就要教会他好好说话 / 200
中国小孩该不该过外国节日 / 207
这才是陪孩子写作业的正确打开方式 / 212
过多的兴趣班,正在扼杀孩子的专注力 / 218
为什么学了那么多育儿知识,还是带不好自己的孩子 / 225
番外 苹果同学的几个小段子 / 235
前言 愿你和孩子把日子过成诗
我从来没有想象过,幸福原来会有如此具体的形象,丰满而充实。
温馨的午后,我和先生坐在写字桌前,他在处理工作,我为自己的新书写序。
五岁的小苹果,坐在沙发上翻看他的绘本。阳光斜照进来,给他小小的身体披上了 层金辉。柔柔的光线穿过他软软的头发,像是戴上了 顶金冠。有时我从文字间抬起头来看他 眼, 恍神,以为是天使降临。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唰,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唰。
——安静的空间里,只有我俩敲击键盘和小苹果偶尔翻书的声音。先生的键盘声音又柔又缓,我的又脆又响,而孩子翻书的声音,更像是 种天籁,提示时间的流逝,提示幸福的真实性。
忽然间,我有股流泪的冲动,内心充满感恩。在有孩子之前,我从来不知道,幸福原来是 种充实又生动的感觉。
就像 幅好画,静默着,却也述说着,它毫无力量,却能直击人心。
1
我曾无数次努力去回忆,当初为什么要生孩子,但是从来没找到答案。
模糊觉得,大概是因为到了合适的年龄,家中长辈又不断催促,所以就听了他们的“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稀里糊涂地把这件事情给办了。
把结婚和生孩子当作任务来完成,这听起来十分草率,却是许多国人不得不去面对的压力。
因此,我曾无数次对朋友说,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会晚几年再生孩子。因为总觉得自己当初生育时,并没有做好准备,于是走了许多弯路,留下许多遗憾。
怀孕时,经历了 次胎停育, 二次才怀了小苹果。可还是没能逃过先兆流产,整个孕期有 半时间在卧床静养,期间还经历过 次晕厥,可谓 波三折。他还在肚子里,我就给他取名苹果,图个平安的意思。
从怀孕开始,我就知道,苹果小朋友是老天派来磨炼我的。孕前期先兆流产,卧床静养;孕中期稍稍稳定,在超市晕倒,继续卧床静养;到了孕晚期,终于进入稳定状态,这位小朋友却赖在肚子里不肯出来。预产期早过了,可肚子 直没动静。怀了42周,撑到zui后处理期,打了三天催产针,还是毫无反应,医生只好将他剖了出来。
声响亮的啼哭之后,助产护士将 个小肉团端到我眼前,说:“请确认 下,是个男孩。”
其实我什么都没看到,那个小肉团被端到眼前时,我本能地被吓了 跳,然后侧着脸 “嗯”了 声。
护士说:“睡吧。”
我便像被催眠了 般, 秒钟就沉睡了过去。
那时我还没有意识到,从此我的生命中,多了 个小人儿。而我的生活,也将以此为分水岭,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具有画面感,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的说教感,更像是散文与生活哲学的高度融合。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家长们习以为常的、甚至有些令人沮丧的育儿场景,描绘得既真实又充满诗意。比如,书中对“冲突发生时如何‘暂停’对话”的描述,就让我印象深刻。它不是教你如何“赢”得争吵,而是教你如何用一个巧妙的、充满善意的动作或语言,为紧张的氛围按下“暂停键”,给双方一个冷静下来的空间。这种处理方式非常务实,因为它承认了冲突的必然性,同时也提供了优雅化解冲突的路径。我尝试在最近一次与孩子就玩具收纳问题产生的拉锯战中运用了这种“暂停”的技巧,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孩子没有感受到被压制,我也避免了情绪失控。这种从“理论指导”到“实操落地”的无缝衔接,是很多育儿书籍所欠缺的,而这本书做到了,它更像是一本“生活艺术的实战手册”。
评分初翻开时,我正处于一个对亲子关系感到有些迷茫的阶段,总觉得付出了很多,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心里充满了焦虑。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将“养育”视为一场双向的、共同成长的修行。它没有过度强调父母的“牺牲”或“责任的重量”,而是巧妙地将焦点转移到了“如何滋养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只有父母先从日常的琐碎中解放出来,拥有一个丰盈的内在,才能真正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而充满爱的环境。书中对于“慢下来”的论述,并非鼓励懒散,而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尊重和对当下体验的珍视。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情绪管理的描述,它没有提供速效药方,而是引导读者去理解情绪背后的需求,从而用更温和、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应对孩子突如其来的“小风暴”。读完一个章节,我常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不是为了做笔记,而是为了在脑海中默默地重演刚才读到的场景,尝试用书中的理念去对照我自己的生活片段。
评分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未将“诗意”等同于“不接地气”。相反,它用非常朴素的语言,探讨了如何将美好的理念植入到最烟火气的日常中去。作者似乎深谙,真正的“诗”不是写在遥远的天边,而是藏在厨房的油烟里、清晨的忙乱中,以及睡前的晚安吻里。书中对“家庭小剧场”的提议,简直是天才之举。它没有要求我们去举办多么盛大复杂的活动,而是鼓励我们利用现有的环境和道具,将日常的互动游戏化、戏剧化,从而提升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结感。这对于那些时间被工作和家务切割得支离破碎的父母来说,简直是一剂良药——它证明了高质量的陪伴,并不一定需要腾出整块的、无干扰的时间,而在于投入的专注度。读完这部分,我立刻着手改造了家里的一个角落,开始尝试用更具创意的形式与孩子一起度过每天“碎片时间”。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流畅,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观点,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编排的生活片段和作者自身的反思,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生活哲学体系”。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感,仿佛作者提前预见了我在养育过程中会遇到的所有困惑,并提前写好了温柔的注解。特别是关于“如何接受不完美”的部分,它极大地缓解了我内心深处那种追求“完美妈妈”标签的执念。作者坦诚地分享了自己也曾走过的弯路和未竟之处,这种坦诚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瞬间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让我们意识到,养育本身就是一场持续学习和自我接纳的过程。与其追求一个完美的结果,不如享受这个充满瑕疵却又无比真实的旅程。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内在的需求和渴望,并指引我从外部世界的喧嚣中抽离出来,真正回归到与家人相伴的每一个珍贵瞬间中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眼球,那种柔和的色调和恰到好处的留白,一下子就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感觉,仿佛能透过封面窥见书中所描绘的理想生活图景。我原本对这类主题的书籍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同类的“育儿经”太多了,很多时候都显得空泛或过于理想化。然而,这本书的文字却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真诚感,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腔调,读起来更像是与一位智慧又体贴的朋友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它没有急于提供一套僵硬的“标准答案”,反而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日常点滴。比如,书中对于“仪式感”的探讨,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庆祝,而是深入挖掘了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捕捉和放大那些细微的美好,这让我深受启发,开始留意家中那些过去被忽略的角落和瞬间。整体的排版和字体选择也极为考究,阅读体验非常舒适,让人愿意沉浸其中,细细品味作者的每一句观察与感悟。这种对细节的重视,本身就体现了作者对“把日子过成诗”这件事的认真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