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實驗動物疫病學
定價:350.00元
作者:田剋恭,賀爭鳴,劉群
齣版社:中國農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109195622
字數:
頁碼:1064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實驗動物疫病學》內容詳實新穎,既保留瞭學科的傳統內容,又反映瞭外學術研究的新進展,是集理論性。實用性、專業性、普及性於一體的大型參考書。
內容提要
《實驗動物疫病學》共分五篇,篇為緒論,第二篇至第五篇分彆論述瞭實驗動物病毒病112種、細菌病55種、真菌病13種、寄生蟲病86種,共計266種。每一篇均采用以科為基本單元分章編排的國際公認新分類體係,每一章則以疫病為單元按照分類體係逐節論述。
目錄
序
前言
篇 緒論
章 實驗動物疫病
節 實驗動物疫病的概念與分類
一、實驗動物疫病的概念
二、實驗動物疫病的分類
第二節 實驗動物疫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一、管理因素
二、動物因素
第三節 實驗動物疫病流行的特徵
一、實驗動物疫病的基本特徵
二、實驗動物疫病流行的基本條件
三、實驗動物疫病流行的臨床特徵
第四節 實驗動物疫病的發生與流行
一、實驗動物疫病的發生
二、影響實驗動物疫病流行的因素
三、實驗動物疫病的流行趨勢
第五節 實驗動物疫病的影響
一、對動物生産的影響
二、對科學研究的影響
三、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四、對醫藥生物技術産品質量的影響
第六節 實驗動物疫病的預防與控製
一、實驗動物疫病的預防
二、實驗動物疫病的控製
第二章 實驗動物質量與檢測技術
節 實驗動物質量等級與標準
一、實驗動物質量等級
二、實驗動物質量標準
三、現行標準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實驗動物新資源的質量控製要點
第二節 實驗動物微生物和寄生蟲檢測技術
一、國外實驗動物微生物和寄生蟲檢測技術
二、我國實驗動物微生物和寄生蟲檢測技術
三、我國實驗動物微生物和寄生蟲檢測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三節 檢測技術在實驗動物質量評價和疫病防控中的作用
一、檢測是評價實驗動物質量的技術手段
二、檢測是確證實驗動物疫病病因的技術手段
三、檢測是防控國外實驗動物疫病傳人的技術手段
四、檢測技術通過應用而顯示齣學術價值
第二篇 實驗動物病毒性疾病
第三章 痘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節 小鼠痘
第二節 兔痘
第三節 貓牛痘病毒感染
第四節 猴痘
第五節 兔黏液瘤病
第六節 兔縴維瘤病
第七節 野兔縴維瘤病
第八節 亞巴猴腫瘤病毒感染
第四章 皰疹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節 猴B病毒感染
第二節 猴SA8病毒感染
第三節 貓病毒性鼻氣管炎
第四節 貓尿石癥
第五節 犬皰疹病毒感染
第六節 猴水痘病毒感染
第七節 恒河猴巨細胞病毒感染
第八節 小鼠巨細胞病毒感染
第九節 小鼠皰疹病毒感染
第十節 兔皰疹病毒感染
第十一節 棉尾兔皰疹病毒感染
第十二節 小鼠胸腺皰疹病毒感染
第十三節 豚鼠巨細胞病毒感染
第十四節 豚鼠皰疹病毒感染
第十五節 樹鼩皰疹病毒感染
第五章 腺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節 小鼠腺病毒1型感染
第二節 小鼠腺病毒2型感染
第三節 豚鼠腺病毒1型感染
第四節 傳染性犬肝炎
第五節 犬腺病毒2型感染
第六節 猴腺病毒感染
第六章 多瘤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節 小鼠多瘤病毒感染
第二節 小鼠K病毒感染
第三節 小鼠親肺病毒感染
第四節 無胸腺大鼠多瘤病毒感染
第五節 地鼠多瘤病毒感染
第六節 兔腎空泡病毒感染
第七節 猴肉瘤病毒40感染
第八節 猴病毒12感染
第七章 乳頭瘤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節 恒河猴乳頭瘤病毒1型感染
第二節 棉尾兔乳頭瘤病毒感染
第三節 兔口腔乳頭瘤病毒感染
第四節 貓乳頭瘤病毒感染
第五節 犬口腔乳頭瘤病毒感染
第八章 細小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節 小鼠微小病毒感染
第二節 小鼠細小病毒1型感染
第三節 大鼠微小病毒感染
第四節 大鼠細小病毒1型感染
第五節 Kilham大鼠病毒感染
第六節 地鼠細小病毒感染
第七節 兔細小病毒感染
第八節 貓泛白細胞減少癥
第九節 犬細小病毒感染
第十節 猴細小病毒感染
第十一節 犬腺聯病毒感染
第九章 圓環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TTV感染
第十章 反轉錄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節 小鼠瘤
第二節 猴反轉錄病毒感染
第三節 小鼠白血病
第四節 豚鼠白血病
第五節 貓白血病
第六節 小鼠肉瘤
第七節 貓肉瘤
第八節 猴肉瘤
第九節 猴嗜T淋巴病毒感染
第十節 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第十一節 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第十二節 貓泡沫病毒感染
第十三節 猴泡沫病毒感染
第十一章 呼腸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節 小鼠呼腸病毒3型感染
第二節 貓呼腸病毒感染
第三節 犬呼腸孤病毒感染
第四節 乳鼠流行性腹瀉
第五節 大鼠輪狀病毒感染
第六節 兔輪狀病毒感染
第七節 貓輪狀病毒感染
第八節 犬輪狀病毒感染
第九節 猴輪狀病毒感染
第十節 樹鼩輪狀病毒感染
第十二章 彈狀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狂犬病
第十三章 絲狀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節 馬爾堡病毒感染
第二節 埃博拉病毒感染
第十四章 副黏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節 仙颱病毒感染
第二節 犬瘟熱
第三節 猴麻疹
第四節 犬副流感病毒感染
第五節 犬腮腺炎病毒感染
第六節 猴副流感病毒5型感染
第七節 小鼠肺炎病毒感染
第十五章 布尼亞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節 腎綜閤徵齣血熱
第二節 漢坦病毒肺綜閤徵
第十六章 砂粒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節 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
第十七章 小RNA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節 猴腸道病毒感染
第二節 小鼠腦脊髓炎病毒感染
第三節 小鼠腦心肌炎病毒感染
第十八章 杯狀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節 兔病毒性齣血癥
第二節 貓杯狀病毒感染
第三節 靈長類動物杯狀病毒感染
第四節 諾瓦剋病毒感染
第五節 犬杯狀病毒感染
第十九章 星狀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貓星狀病毒感染
第二十章 動脈炎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節 小鼠乳酸脫氫酶增高病毒感染
第二節 猴齣血熱
第二十一章 冠狀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節 小鼠肝炎病毒感染
第二節 大鼠冠狀病毒感染
第三節 大鼠涎淚腺炎
第四節 兔冠狀病毒感染
第五節 貓傳染性腹膜炎
第六節 貓腸道冠狀病毒感染
第七節 犬冠狀病毒感染
第八節 兔胸水滲齣病
第二十二章 朊病毒所緻疾病
節 貓海綿狀腦病
第二節 鼠海綿狀腦病
第三節 其他動物海綿狀腦病
……
第三篇 實驗動物細菌性疾病
第四篇 實驗動物真菌性疾病
第五篇 實驗動物寄生蟲病
作者介紹
文摘
《實驗動物疫病學》:
對諾如病毒的全球性監控研究發現,諾如病毒導緻的急性腸胃炎在發達國傢和發展中國傢同樣嚴峻。在阿根廷、墨西哥、智利、南非、印度尼西亞等國,檢齣率從3%~25%不等,且住院病人的檢齣率高於門診病例。在發達國傢,如英國、愛爾蘭、法國、日本、澳大利亞等諾如病毒的檢齣率為4%~30%,同樣的,住院病人檢齣率較高。這與以前所發現的發達國傢兒童的感染率較發展中國傢要低的結果相矛盾。不同國傢感染率的大幅變化可能是由於采用不同的檢測方法所引起的。一些研究分析瞭少量經過選擇的目標群體,檢測結果均一緻。此外,由於杯狀病毒的高變異性,不同國傢的流行毒株可能有差彆。因此,對不同國傢真實的杯狀病毒感染率還需進一步探討。一些調查顯示瞭很高的感染率,同時又顯示較高的諾如病毒與其他腸道病毒如腺病毒、星狀病毒甚至劄幌病毒的混閤感染率(高達50%)。具體感染情況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諾如病毒已成為全球導緻人急性腸胃炎的重要病原體和主要的非細菌性病原體。美國CDC對1997年7月到2000年6月的233例非細菌性腸胃炎暴發病例的分析結果顯示,271例(93%)與諾如病毒相關。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平均每年有2300萬感染病例。另外,對1995—2000年歐洲的3714例非細菌性腸胃炎病例的檢測結果顯示,85%的病例與諾如病毒相關。諾如病毒既可以導緻小規模的傢庭式暴發,又可以導緻幾百人感染的大規模群體性暴發。日本2009年的暴發事件中約500萬人感染,並導緻多人死亡。
諾如病毒不但能導緻普通人群感染,同時也能夠在各國的軍營裏引起暴發。南美、西非等地的美軍軍營中,患病軍人的諾如病毒檢齣率為10%,僅次於腸毒性大腸杆菌(17%)。另外,諾如病毒經常在遊艇甚至航空母艦上導緻幾百人感染的大規模暴發。
1995年方肇寅等(1995)在我國河南省腹瀉患兒糞便標本中檢測到諾如病毒。李暉等對廣東省2005—2008年24起急性暴發性胃腸炎患者的糞便和肛拭子標本,使用RT—PCR技術進行諾如病毒檢測,並對其核酸片段進行進化分析。結果顯示,24起急性暴發性胃腸炎中19起由諾如病毒引起,時間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2月份。2005年病毒性胃腸炎暴發疫情是由GⅡ—3型病毒引起;2006年鞦季疫情後則均為GⅡ—4型的變異株2006b引起;且2007年疫情數比其他年份高1倍,發生地遍及廣東全省。廣東省諾如病毒變異株2006b在個彆特殊的基因位點呈現齣高度的地域一緻性,比其他毒株具有更強的侵襲力。宋士利等對2006—2007年餘杭區6起群發性腹瀉疫情患者的糞便和肛拭子標本采用熒光定量PCR技術進行諾如病毒檢測,然後對病毒的N/S區域進行序列測定。結果顯示6起群發性腹瀉疫情均由諾如病毒引起,基因分析顯示這些毒株同屬GⅡ—4。譚鼕梅等參考文獻對南寜市2007—2008年某醫院門診696例成人腹瀉散發病例資料進行流行病學分析,並采集糞便標本應用實時熒光定量RT—PCR方法檢測諾如病毒及其基因組彆。
……
序言
這本書,說實話,我抱著嘗試的心態翻開的。一開始,我對“疫病學”這個詞總有一種距離感,覺得它離我的日常工作有點遠。但讀瞭幾章之後,我發現我的想法完全錯瞭。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靈活,他沒有上來就講那些拗口的理論,而是從動物作為“生命體”齣發,探討瞭它們在復雜環境中生存可能遇到的種種挑戰。 書裏有很多關於“人畜共患病”的討論,這一點對我觸動很大。我之前可能隻關注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很少去想動物的健康狀況是否會影響到我們操作人員的安全。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維護實驗動物的健康,不僅僅是為瞭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更是齣於一種職業道德和對生命的尊重。作者用瞭很多篇幅來強調“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並提供瞭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在接觸特定動物前需要采取哪些防護措施,哪些行為是絕對禁止的等等。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群體健康”的理念。它不像很多書那樣隻關注個體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而是從整個動物群體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強調“環境改造”和“行為乾預”的重要性。比如,書中提到瞭如何通過改善飼養環境中的空氣質量、飲水係統,甚至是通過調整動物的作息時間來降低它們發生某些疾病的概率。這種“預防勝於治療”的思路,讓我受益匪淺。 而且,作者在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倫理”的討論。雖然這不是這本書的重點,但能看到作者在普及科學知識的同時,也在引導讀者思考動物福利和科學研究之間的關係,我覺得非常難得。這讓我感覺作者不僅是一位專業的學者,更是一位有溫度、有責任感的科學傢。 總的來說,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實驗動物”這個概念,也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絕對是值得反復閱讀和思考的。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第一反應是,這肯定是一本枯燥的學術專著。我平時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細胞培養和分子生物學層麵,對於像“疫病學”這樣偏嚮宏觀和微生物學的領域,興趣不大。然而,當我隨意翻閱幾頁後,我驚訝地發現,這本書遠比我想象的要生動和實用。 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接地氣。他沒有使用太多華麗的辭藻,而是用非常樸實的語言,將復雜的科學概念娓娓道來。比如,在描述一種常見病毒的傳播途徑時,他沒有直接列齣各種復雜的分子機製,而是從“打噴嚏”、“接觸”等我們日常生活中都能理解的行為齣發,逐步引申到病毒的傳播。這種方式,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診斷技術”的章節。作者詳細介紹瞭目前主流的幾種診斷方法,比如PCR、ELISA等等,並且重點分析瞭它們的優缺點以及適用範圍。更讓我驚喜的是,他還在書中提供瞭一些“自製”診斷技巧,比如如何通過簡單的肉眼觀察和一些基礎的實驗設備,來初步判斷動物是否存在某種感染。這對於預算有限或者設備不齊全的實驗室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 書裏還花瞭相當大的篇幅來討論“疾病的溯源”問題。作者通過分析幾個具體的案例,展示瞭如何運用疫病學的知識,從已知的疫情信息中,逐步追溯到最初的感染源。這個過程非常引人入勝,讓我看到瞭科學探究的魅力。我之前可能隻關注“結果”,而這本書教會瞭我如何去“追根溯源”。 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對實驗動物的健康管理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疾病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保護”和“理解”生命的書。對於任何從事與實驗動物相關工作的人來說,這本書都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評分這本【XH】實驗動物疫病學,我拿到手已經有一段時間瞭,說實話,一開始我對它的期待值並不是很高,畢竟“實驗動物”這個詞本身就帶點枯燥的學術氣息,再加上“疫病學”,感覺會是晦澀難懂的理論堆砌。但翻開第一頁,我就被它所吸引瞭。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大量的專業術語,而是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從實驗動物在科研中的重要性講起,逐步深入到它們可能麵臨的健康風險。 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早期預警”的部分。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觀察動物行為、毛發、糞便等細微變化來判斷它們是否可能生病,這種“蛛絲馬跡”式的分析方法,對於我這種在實驗室一綫工作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作者還結閤瞭一些實際案例,比如某個模型動物齣現不明原因的發情異常,最後追溯到是環境中的某種微生物汙染,這種抽絲剝繭的過程,讀起來就像是在看一部科學偵探劇。 書裏對不同種類實驗動物(比如小鼠、大鼠、兔子、犬、貓等)的常見疫病都有涉及,並且在描述疾病時,不僅僅局限於病原體和癥狀,還特彆強調瞭“宿主因素”和“環境因素”的交互作用。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疑難雜癥”,單純從病原體角度去分析往往無濟於事,而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更宏觀、更係統的視角。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介紹疾病的防控措施時,並沒有給齣韆篇一律的“標準答案”,而是強調“因地製宜”、“綜閤管理”。比如,在討論生物安全時,書中列舉瞭好幾種不同的隔離方式,並分析瞭各自的優缺點,讓讀者可以根據自身實驗室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最適閤的方案。這種“授之以漁”式的講解,比直接給齣結論更有價值。 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細心引導著我們這些後輩。它讓我對實驗動物的健康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為我在今後的實驗工作中提供瞭很多實用的指導。雖然書中的一些專業知識我還需要反復研讀,但整體而言,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閱讀體驗。
評分這本書,怎麼說呢,它並不是那種能讓你看完立刻就能“學以緻用”的速成手冊。相反,它更像是一種“思維啓濛”,讓你開始用一種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實驗動物的健康問題。我平時的工作更多的是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對於“疫病學”這種偏嚮宏觀的領域,總覺得有些遙遠。 但當我深入閱讀後,我發現作者的視角非常獨特。他沒有像其他教科書那樣,上來就講各種高深的理論,而是從“動物福利”這個角度切入,探討瞭如何通過科學的疫病學知識,來保障動物的健康和福祉。這一點讓我非常感動,也讓我對這本書的價值有瞭更高的認識。 書中對“流行病學調查”的描述,讓我印象深刻。作者詳細介紹瞭如何設計調查方案,如何收集和分析數據,以及如何利用調查結果來製定防控策略。他甚至還引用瞭一些曆史上的經典案例,比如鼠疫的爆發和控製,讓我們看到瞭疫病學在人類曆史上的重要作用。 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數據分析”的章節。作者並沒有把這個部分寫得過於枯燥,而是通過一些實際的例子,展示瞭如何利用統計學的方法,來分析疾病的發生規律,預測疾病的傳播趨勢。這對於我理解一些復雜的生物統計學論文非常有幫助。 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實驗動物的健康管理,是一個復雜而係統化的工程。它不僅僅是關於“治病”,更是關於“預防”、“預測”和“管理”。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對這個領域有瞭更深入的瞭解。
評分我一直覺得,對實驗動物的健康管理,是一門被低估的學問。很多時候,我們過於關注實驗本身的進展,而忽略瞭動物作為“活體模型”的基礎健康保障。這本書,恰恰填補瞭這一認知空白。作者以一種非常係統的方式,將復雜的疫病學知識梳理得井井有條。 書中的“病原體分類”部分,對我啓發很大。作者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病毒、細菌、真菌等,而是深入地分析瞭它們的特性,比如它們的生存環境、傳播方式、以及對不同宿主的影響。他甚至還提到瞭一些“新興病原體”,並預測瞭它們未來可能帶來的威脅。這種前瞻性的分析,讓我對潛在的風險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讓我特彆感興趣的是書中關於“免疫應答”的章節。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將復雜的免疫機製解釋得通俗易懂。他將免疫細胞比作“軍隊”,將病原體比作“敵人”,生動地描繪瞭免疫係統是如何識彆、攻擊和清除病原體的。並且,他還深入探討瞭不同年齡、不同品係、甚至不同性彆動物在免疫應答上的差異,這對於我理解實驗結果中的一些變異性非常有幫助。 另外,書中對“疫苗研發”的討論也讓我大開眼界。作者詳細介紹瞭目前幾種主要的疫苗技術,比如滅活疫苗、減毒疫苗、重組疫苗等等,並分析瞭它們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更重要的是,他還探討瞭如何根據實驗動物的特點,來設計和選擇最閤適的疫苗。 總的來說,這本書讓我從一個更宏觀、更科學的角度來審視實驗動物的健康問題。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堆疾病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去“預防”、“診斷”和“管理”這些疾病。對於任何希望提升實驗動物管理水平的研究者來說,這本書都絕對是必不可少的參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