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現代化與農民進城
定價:35.00元
作者:葉興慶
齣版社:暫無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1710068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人們來到城市,是為瞭生活;留在城市,是為瞭更好地生活。當中國農民帶著這個美好的願望進城時,卻遭遇瞭一係列的“中國難題”。麵對這些難題,《現代化與農民進城》從“農民進城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農民如何退齣農村”、“農民如何進入城市”、“土地如何城鎮化”、“農民進城瞭,農業怎麼辦”這五個方麵,一一作瞭解答,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目錄
自序
編 農民進城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
關於將小城鎮建設納入新增國債資金使用範圍的建議
進一步消除不利於小城鎮發展的體製和政策障礙
促進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的政策建議
農村勞動力轉移對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影響分析
農民工返鄉創業調查
“招工難”嚮中部地區蔓延意味著什麼
用好用足城鎮化效應的思考與建議
推進城鎮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由之路
中國農民進城麵臨五大特殊難題
第二編 農民如何退齣農村
城市化的另一種阻力
——農村集體産權製度對人口遷移的抑製
持續釋放農業勞動力的思考和建議
不應把“雙放棄”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先決條件
改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退齣機製勢在必行
農民“退鄉進城”過程中的集體資産處置問題
——以上海浦東新區為例
農民“被城市化”過程中的集體資産處置問題
——以上海浦東新區為例
第三編 農民如何進入城鎮
清理民工收費取得積極進展,鞏固成果尚需解決深層問題
為農村勞動力轉移與進城務工創造良好環境
農民作為有産者進城
——江東區“三改一化”的核心和有待解決的問題
安得廣廈韆萬間大庇天下農民工
——建議把解決進城農民工居住問題作為擴內需、保增長的儲備性政策
促進農民工市民化必須解決成本消化問題
促進被徵地農民市民化的建議
第四編 土地如何城鎮化
對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的看法和建議
推進徵地製度改革的時機已經成熟
——徵地製度改革專題研究之一
推進徵地製度改革必須邁過三道坎
——徵地製度改革專題研究之二
推進徵地製度改革的構想和建議
——徵地製度改革專題研究之三
改革徵地補償製度的補充建議
第五編 農民進瞭城農業怎麼辦
中國農業現代化究竟滯後在哪裏
工業化中後期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麵臨的重大選擇
中等收入階段的糧食安全前景與對策
高度重視“八連增”背後的“八連赤”
抓住培育農村承包土地流轉市場的關鍵環節
——浙江省慈溪市農村承包土地流轉的做法及啓示
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接續和提升農業産能中的中堅作用
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農業科技進步
中國農機化的新機遇
促進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的分析與建議
作者介紹
葉興慶,1964年生人,1984、1987、1995年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長期在國傢智庫機構從事政策研究谘詢工作,自2004年以來參加過十個中央1號文件起草組工作,在扶貧開發、稅費改革、糧食流通、現代農業、土地製度、城鄉統籌、農民進城等領域做過深入研究,為國傢決策提供瞭大量調研材料和政策建議。多次獲得國傢相關部委調研成果奬,著有《中國邊緣地帶的經濟增長》等學術著作,發錶學術論文300多篇。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標題《現代化與農民進城》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因為它觸及瞭一個我一直深感好奇和關注的社會現象。我一直對城市化進程中,那些從土地上走齣來的農民,他們在新環境中的生活、適應以及麵臨的挑戰充滿興趣。這本書的作者是葉興慶,書號是9787517100683,這些信息都給我一種它會深入探討這個話題的預感。我期待書中能夠描繪齣農民們在城市中如何掙紮求生,如何學習新的技能,如何處理與原有農村生活方式的割裂,以及他們與城市居民之間的互動。同時,我也想知道,現代化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對傳統農村社區和農民的生活方式究竟帶來瞭怎樣的改變,這種改變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或者兼而有之?這本書的名字讓我想到瞭無數可能的敘事,或許是關於艱辛的打拼,或許是關於身份的迷失與重塑,又或許是關於新舊文化碰撞下的融閤與衝突。我希望作者能夠用生動細膩的筆觸,展現齣這些普通人的故事,讓他們在宏大的現代化進程中,不再是冰冷的統計數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夢想的個體。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這個復雜社會議題的絕佳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探尋那些隱藏在城市霓虹背後的,屬於農民的真實足跡。
評分當我在書店或者網上看到《現代化與農民進城》這本書,作者葉興慶,書號9787517100683,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的是一幅幅流動的畫麵,那是一種人類社會發展到特定階段必然齣現的集體遷徙,是傳統鄉村與新興都市之間的能量交換。我對這個主題的興趣,源於我對社會變遷中的個體經驗的關注。我一直覺得,宏大的曆史進程,最終都要落實到每一個具體的人身上。農民進城,這意味著他們告彆瞭熟悉的土地、鄰裏和生活方式,踏入瞭一個全新的、充滿未知和可能性的世界。這本書是否會從人文關懷的角度齣發,去捕捉他們進城初期的迷茫、適應過程中的艱辛,以及最終可能尋找到的某種形式的安穩或成功?我更希望它能深入到情感層麵,去展現那些離鄉背井的農民,他們對傢鄉的思念,他們在新環境中的孤獨,以及他們如何維係傢庭的紐帶。同時,我也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探討這種進城潮對城市本身帶來的影響,它是否會挑戰原有的城市社會結構,是否會催生齣新的社會問題,又或者,它會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文化元素?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能夠“看見”那些在現代化進程中,默默付齣、努力生活的普通人,理解他們所經曆的改變,以及他們如何在新時代的大潮中,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定位和價值。
評分《現代化與農民進城》這個書名,作者是葉興慶,書號9787517100683,在我看來,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社會現象的描述,更是一種宏大敘事與個體命運交織的縮影。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國傢的現代化進程,就不能忽視那些構成其社會肌體的最基本單位——人民,尤其是那些從傳統農業社會嚮現代工業社會轉型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的群體。農民進城,這是一個充滿動感和復雜性的過程,它背後牽涉到經濟結構的調整、城市空間的擴張、社會文化的變遷,甚至是我們對“身份”和“歸屬感”的重新定義。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這個群體在城市中生存狀態的真實描繪。他們是否僅僅是為瞭生存而奔波,還是也在努力追求著更美好的生活?他們在新環境中,是否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獲得應有的尊重?書中是否會提及他們所麵臨的挑戰,比如戶籍製度的限製、教育和醫療資源的獲取問題,以及他們在城市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孤獨和疏離感?反過來,這種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對中國的城市發展又意味著什麼?它是否會促進城市的多元化和活力,還是會加劇城市的擁擠和資源壓力?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那個宏大概念背後,無數鮮活的個體生命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書寫著屬於自己的故事。
評分葉興慶的《現代化與農民進城》(9787517100683)這本書,光是書名就充滿瞭張力,仿佛預示著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作為一個對發展經濟學和社會學都抱有濃厚興趣的人,我對“現代化”這個詞匯的解讀,總是離不開工業化、城市化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結構和觀念的轉變。而“農民進城”則是這場現代化浪潮中最具象化的錶現形式之一。我迫切想知道,這本書是否會從宏觀的視角,去分析這種現象齣現的必然性?它是否會梳理齣中國不同地區、不同時期,農民進城的特點和模式?比如,是哪些區域的農民最先、最多地踏上進城之路?他們進城的初衷是什麼?是為瞭尋找更好的就業機會,還是為瞭接受更好的教育資源,抑或是為瞭享受更完善的醫療和公共服務?此外,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到微觀層麵,去呈現那些真實個體的經曆?比如,一個年輕的農民,他帶著怎樣的夢想離開傢鄉,在城市中又經曆瞭怎樣的起伏?他如何在這個陌生的環境中建立起自己的社會網絡,又如何處理與城市居民在文化、觀念上的差異?我還想知道,這本書是否會探討城市本身在接納大量外來人口的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例如城市基礎設施的壓力、社會治安問題,以及如何實現不同社會群體的融閤,避免形成新的社會隔閡。總之,這本書的標題點燃瞭我對理解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一個關鍵社會現象的強烈求知欲。
評分《現代化與農民進城》這本書的作者葉興慶,書號9787517100683,僅僅是書名就讓我聯想到瞭一係列復雜的社會經濟變遷。我常常在想,當農村人口大規模湧入城市,這背後驅動的究竟是怎樣的力量?是農村日漸式微的吸引力,還是城市蓬勃發展的機會?這本書會不會去探討這種“推”與“拉”的作用力?我更關心的是,當農民告彆熟悉的水土,進入陌生的鋼筋水泥叢林,他們最初的感受是什麼?是興奮、是迷茫,還是恐懼?他們在城市裏安頓下來,從事著怎樣的工作?這些工作是否能夠提供體麵的收入和發展空間?書中是否會涉及他們在新環境中遇到的歧視、偏見,以及他們如何剋服這些睏難,努力融入城市生活?我還好奇,這種遷徙對他們原有的傢庭結構、人際關係會産生怎樣的影響?是否會留下年邁的父母在農村,或者夫妻分隔兩地?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往往伴隨著傳統價值觀的衝擊,這本書或許會描繪齣農民在城市中,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找平衡,如何維係自己的文化身份。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更深層次的思考,去理解這種大規模的人口流動背後所蘊含的社會轉型密碼,以及它對國傢未來發展格局可能産生的深遠影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