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水聲信道常數模盲均衡:理論、算法與仿真:theory, algorithm and simulation | 作者 | 肖瑛 |
| 定價 | 78.0元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ISBN | 9787115389589 | 齣版日期 | 2015-07-01 |
| 字數 | 314000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以水聲通信係統中的盲信道均衡技術為研究對象,係統分析瞭常數模盲均衡的理論體係。結閤水聲信道特點,提齣瞭大量改進算法並進行瞭仿真實驗分析。結閤虛擬接收機技術和融閤技術,提齣瞭基於虛擬接收機的水聲信道盲均衡方案。 |
| 作者簡介 | |
| 肖瑛,大連民族大學副教授,從2004年攻讀博士學位開始至今一直從事水聲信道盲均衡技術研究,至今在外期刊發錶學術論文30餘篇,主持完成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完成省部級項目5項。曾參與編寫《時頻分析技術及其工程應用》一書。 |
| 目錄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編輯推薦 | |
| 1.本書內容豐富,從理論分析到算法仿真實驗,融入瞭大量交叉學科內容。 2.作者及其所在科研團隊多年在該領域積纍的技術和成果的呈現; 3.理論和實踐的結閤。 |
| 文摘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初翻閱時,我最關注的是它的緒論部分,作者如何切入“水聲信道常數模盲均衡”這個細分領域。我驚喜地發現,作者沒有直接跳入高深的數學公式,而是用瞭一種非常宏觀的視角,先是迴顧瞭水聲通信在曆史上麵臨的主要挑戰,然後纔逐步聚焦到“常數模”這個核心約束上,並解釋瞭為什麼在實際應用中,這種約束的引入既是必須又是難點。這種循序漸進的敘述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非專業背景讀者的入門門檻。它不像某些前沿著作那樣高高在上,而是更像一位耐心的導師,引導你一步步揭開迷霧。我特彆贊賞作者在引言中對當前研究空白的精準定位,這讓人立刻明白瞭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它填補的不僅僅是理論的空缺,更是工程實踐中的一個關鍵痛點。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有年代感,那種深藍色配上白色和黃色的字體,一下子就把人拉迴瞭上個世紀末的學術氛圍。內頁的紙張質量摸起來很紮實,散發著一種舊書特有的微弱的紙張氣味,雖然內容是關於現代通信技術的,但實體書給人的感覺卻非常沉穩。裝幀得很是講究,書脊的膠裝部分非常緊實,即使是頻繁翻閱也感覺不到鬆散。特彆是封麵上的那幾個關鍵詞——“理論”、“算法”、“仿真”,它們就像是為這本書打上的烙印,預示著這是一部既有深度又有實踐性的專著。我特彆喜歡這種傳統學術書籍的質感,它讓我在閱讀那些復雜的數學公式和工程圖錶時,能夠更專注於內容本身,而不是被花哨的設計分散注意力。這種對細節的打磨,體現瞭齣版方對內容嚴肅性的尊重,也讓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具書。
評分這本書的專業術語使用得極其精準,但奇怪的是,它卻並沒有讓人産生強烈的閱讀疲勞感。這可能歸功於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時,總會巧妙地穿插一些類比或簡短的背景解釋,讓專業術語的應用顯得水到渠成。例如,在講解某一特定矩陣分解算法時,作者沒有完全依賴於復雜的矩陣代數錶達,而是用瞭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來描述其核心思想——“在噪聲的海洋中,試圖找齣最清晰的航綫”。這種恰到好處的“人情味”錶達,使得原本冰冷的信號處理理論變得生動起來。它體現齣作者不僅是該領域的專傢,更是深諳如何將復雜知識有效傳遞的教育傢。讀完一個章節後,我總有一種感覺,知識點是係統性吸收的,而不是零散地被灌輸的,這對於形成紮實的知識體係至關重要。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特彆是那些復雜的數學推導過程,作者處理得極其清晰流暢。舉個例子,在討論到那個涉及到多個積分和連乘項的信道模型時,所有的上下標、希臘字母都排列得井井有條,完全沒有那種令人頭疼的擁擠感。頁邊距的留白恰到好處,我習慣在書頁空白處做批注和標記重點,這本書的空間完全夠用,讓我可以隨心所欲地勾畫和記錄自己的思考路徑。圖錶的繪製也是一流水準,那些展示信噪比隨時間變化的麯綫圖,綫條銳利,顔色區分明顯,即使用放大鏡看細節也毫無模糊不清之感。這種對視覺清晰度的極緻追求,對於理解那些抽象的信號處理概念至關重要。它讓我感覺到,作者不僅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在知識的“傳達藝術”上也有著極高的素養。
評分這本書的章節結構安排得邏輯性極強,完全體現瞭“理論—算法—仿真”的閉環設計思想。比如,在詳細闡述瞭基於某特定判據推導齣的均衡算法後,緊接著的下一章立刻就提供瞭詳細的仿真驗證案例。我尤其對那個關於參數敏感性的對比實驗印象深刻,作者通過改變信道脈衝響應的抖動幅度,清晰地展示瞭所提算法相對於傳統方法的穩健性提升幅度。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緊密咬閤,讓每一個數學結論都有瞭直觀的物理意義。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對照著書中的仿真結果圖,迴溯到前麵的理論推導,這種對照學習的方式,極大地鞏固瞭我對算法魯棒性的理解。對於工程背景的讀者來說,這種結構無疑是最高效的學習路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