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华著的这本《如晤如语(茫父家书)》收录了姚茫父写给其子姚鋈的家书56通,写给王伯群的书信17通。家书中,茫父用了很多篇幅反复教儿子写字,谆谆教导,细致示范,指出大拇指、二三指怎么搦管,手腕如何运力,写字宜平正方阔,力注笔颠,横平竖直,指出许多要点要儿子自己体会,甚至一笔不苟用楷书写信以作示范。信中还常常指出用词用字不妥之处。茫父家书充分反映了先生的人格魅力。 **,正值全社会重新发现传统文化之价值,重树传统家风教育的新的历史时期,这批家书的面世,相信会让世人对百多年前的中国式家风与家教有*切实的体味和感触。
    姚茫父为民国时期**书画家、诗人、词曲家、 经史学家、文学家及艺术教育家,有《弗堂类稿》31 卷行世。姚华著的这本《如晤如语(茫父家书)》为 姚茫父写给长子姚鋈的56通家书。信中饱含为人父对 儿子的尊尊教诲。信函内容除提示做人做事的道理, 还涉及了国学的指导,包括书法运笔的重点,提示如 何阅读古文,指导如何作诗写词等等。同时,也与其 子分享收集碑刻、拓片的喜悦之情。另附姚茫父与王 伯群书17通,内容主要为《弗堂类稿》出版,及为二 子求职事宜。
    
序  姚伊
发问来,吾为对也谈晟广
偶得一集读,感人深入腑杜鹏飞
正编:与姚鋈书
  民国二年(1913年)
  民国三年(1914年)
  民国四年(1915年)
  民国五年(1916年)
  民国六年(1917年)
  民国七年(1918年)
  民国八年(1919年)
  民国九年(1920年)
  民国十二年(1923年)
  民国十七年(1928年)
  茫父跋语
附编:与王伯群书
  民国九年(1920年)
  民国十七年(1928年)
  民国十八年(1929年)
后记
读《如晤如语(茫父家书)》这本书,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而宁静的午后,与一位慈祥的长辈促膝而谈。书中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却以一种最朴实、最真挚的方式,触动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温厚的人情味,它就像一杯陈年的普洱,越品越有味道。每一封家书,都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年代的生活碎片,感受那个时代的温情脉脉。无论是对儿女的谆谆教诲,还是对生活琐事的细腻描绘,亦或是对人生哲理的浅斟低唱,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熨帖。我常常在阅读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句、某一词,仿佛自己也曾经历过那样的岁月,感同身受。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并不强求你去领悟什么大道理,而是让你在不经意间,被一种叫做“生活”的美好所浸润。它就像一个温柔的引路人,带你慢慢走过那些平凡的日常,让你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温暖。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也变得柔软了许多,对生活充满了感恩与热爱。
评分手捧《如晤如语(茫父家书)》,我仿佛能听到那位“茫父”在低声诉说。这本书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瞬间将人带入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它没有炫技的写作手法,也没有刻意追求的深刻,但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语言,才更显其真挚动人。我喜欢作者在信件中展现出的那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总能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去化解。这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智慧。书中关于家庭教育的理念,也让我深有感触。它不是那种冰冷的理论,而是将人生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和成长。我常常会在读到某段文字时,停下来思考,如何才能将这种温厚的家风传承下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纽带,才是支撑我们前行的最坚实的力量。
评分《如晤如语(茫父家书)》这本书,就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有机会与一位智慧的长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书中那些散落在字里行间的往事,勾勒出一个鲜活而立体的人物形象。我欣赏作者那种平和而达观的生活态度,即使面对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挑战,依然能保持一份从容和豁达。书中关于教育子女的篇章,尤其让我受益匪浅。它不是那种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展现了父辈对子女深沉而智慧的爱。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导方式,让我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言传身教”。我常常在想,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他们是如何将如此深厚的学识和人生智慧传递给下一代的?这本书给了我答案。它提醒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已经丢失了一些宝贵的东西,而这本书恰好可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些温暖和怀念。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财富并非物质的堆积,而是精神的传承和情感的联结。
评分阅读《如晤如语(茫父家书)》的过程中,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古老而温馨的书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岁月的气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所呈现出的那种朴素而深刻的父子情。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最寻常的家常话,却蕴含着最真挚的情感。我喜欢作者在书中对细节的捕捉,那些关于日常生活的点滴,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喜怒哀乐,都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它们共同编织成一幅生动的时代画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这本书也让我反思了自己与父辈的关系。在现代社会,我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用效率和结果来衡量一切,却忽略了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慰藉。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在亲情关系中的不足,也给我带来了关于如何更好地与家人沟通和相处的启示。
评分《如晤如语(茫父家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老朋友的家,随手翻开一本泛黄的相册。书中没有惊涛骇浪,却有涓涓细流般的温情。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文字中展现出的那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即使是在艰难的岁月里,也总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和希望。这种精神力量,在当下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明白,生活的苦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书中关于人生经验的分享,不像说教,更像是朋友之间的经验交流,充满了智慧和人情味。它让我看到了一个父亲对孩子深深的期盼和无私的付出,那种关怀是如此的自然而厚重。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生活又有了新的认识,更加懂得珍惜当下,也更加明白人与人之间情感连接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种精神的慰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