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华著的这本《如晤如语(茫父家书)》收录了姚茫父写给其子姚鋈的家书56通,写给王伯群的书信17通。家书中,茫父用了很多篇幅反复教儿子写字,谆谆教导,细致示范,指出大拇指、二三指怎么搦管,手腕如何运力,写字宜平正方阔,力注笔颠,横平竖直,指出许多要点要儿子自己体会,甚至一笔不苟用楷书写信以作示范。信中还常常指出用词用字不妥之处。茫父家书充分反映了先生的人格魅力。 **,正值全社会重新发现传统文化之价值,重树传统家风教育的新的历史时期,这批家书的面世,相信会让世人对百多年前的中国式家风与家教有*切实的体味和感触。
    姚茫父为民国时期**书画家、诗人、词曲家、 经史学家、文学家及艺术教育家,有《弗堂类稿》31 卷行世。姚华著的这本《如晤如语(茫父家书)》为 姚茫父写给长子姚鋈的56通家书。信中饱含为人父对 儿子的尊尊教诲。信函内容除提示做人做事的道理, 还涉及了国学的指导,包括书法运笔的重点,提示如 何阅读古文,指导如何作诗写词等等。同时,也与其 子分享收集碑刻、拓片的喜悦之情。另附姚茫父与王 伯群书17通,内容主要为《弗堂类稿》出版,及为二 子求职事宜。
    
序  姚伊
发问来,吾为对也谈晟广
偶得一集读,感人深入腑杜鹏飞
正编:与姚鋈书
  民国二年(1913年)
  民国三年(1914年)
  民国四年(1915年)
  民国五年(1916年)
  民国六年(1917年)
  民国七年(1918年)
  民国八年(1919年)
  民国九年(1920年)
  民国十二年(1923年)
  民国十七年(1928年)
  茫父跋语
附编:与王伯群书
  民国九年(1920年)
  民国十七年(1928年)
  民国十八年(1929年)
后记
当我的目光落在《如晤如语(茫父家书)》时,一种久违的,属于过去年代的温馨气息扑面而来。这不仅仅是一个书名,它更像是一封封被时光珍藏的信件,带着亲笔书写的温度,等待着被重新开启。 “如晤”二字,瞬间将我带入了一种亲切的、仿佛面对面的交流场景,仿佛能够听到那来自远方的呼唤,感受到那份思念的重量。而“如语”,则赋予了这些书信以生命,让文字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饱含情感的诉说,是长辈对晚辈最真挚的叮咛与分享。 “茫父”,这个称谓更是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它暗示着一位有着深厚人生阅历和智慧的长者,他的“家书”必然承载着比寻常书信更丰富的内涵。这可能是一份家族的历史,一段时代的记忆,更是一位长者对生命、对生活、对世界的深刻感悟。我深信,翻开这本书,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里面充满了温暖、智慧与无尽的爱。
评分《如晤如语(茫父家书)》这个书名,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沉静而富有诗意。它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标题,而是透着一股温文尔雅的气息,仿佛一位长者坐在书案前,娓娓道来。 “如晤”二字,让我感受到一种近乎面对面的交流感,仿佛读者能够穿越时空,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而“如语”则强调了书信的生动性与情感性,它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饱含着温度的倾诉。 “茫父”,这个称谓更是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让人联想到一位饱经风霜、智慧深邃的长者。我想,这样的家书,一定充满了人生经验的积淀,以及对晚辈深切的爱与期盼。它可能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变迁,也可能蕴含着作者的人生感悟。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应仅仅被当作一本读物,它更像是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一份穿越时空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血脉与情感。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体会到一份来自远方的温暖,一份来自长者的智慧,以及一份永恒不变的亲情。
评分乍一看到《如晤如语(茫父家书)》,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种泛黄的旧信纸,带着淡淡的墨香,以及一笔一划间透露出的真挚与用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被小心翼翼珍藏起来的记忆宝藏。 “茫父”,这个称谓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它暗示着一种人生阅历的沉淀,一种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以及一种对晚辈的深切关怀。读家书,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日常琐事,更是人生哲理、处世之道,以及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我无法想象,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一封封家书是如何承载着思念,传递着鼓励,又如何成为家族情感的凝聚剂。这本书,在我眼中,可能不仅仅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它更像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过往的致敬。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位“茫父”究竟有着怎样的胸怀,他的字句中会流露出怎样的人生智慧,又会给读者带来怎样的心灵触动。
评分《如晤如语(茫父家书)》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所传达出的意境,远超一般的书籍名。 “如晤”,带着一种久别重逢的惊喜,仿佛在等待着一次心灵的碰撞,一次深度的交流;而“如语”,则将这份交流具象化,让我想象到那些娓娓道来的话语,那些饱含深情的字句。 “茫父”,这个称谓更是增添了故事感,让我好奇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一段怎样的传奇,又是一位怎样充满智慧的长者,才能被冠以如此深沉的称呼。家书,本就是一种承载着情感、智慧和回忆的特殊载体。我想,这本书,绝不仅仅是关于某个家庭的琐碎日常,它更可能是一份时代的缩影,一份家族精神的传承,更是一位长者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对世事的洞察,以及对晚辈最真挚的爱,凝聚在笔尖,倾注于纸上的结晶。我期待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被这份穿越时空的温暖所包裹,能够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更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山万水的亲情。
评分翻开《如晤如语(茫父家书)》这本书,如同推开了一扇通往过去时光的门,耳畔仿佛响起了远方长者的低语。还未深入内容,单是书名便已勾起了我无尽的好奇与遐想。 “如晤”二字,带着一种久别重逢的亲切感,让人联想到曾经的每一次促膝长谈,那些温馨的场景在脑海中一一闪现。而“如语”,则赋予了书信一种鲜活的生命力,仿佛那些字句不仅仅是静止的墨迹,而是承载着温度和情感的倾诉。 “茫父”,这个称谓更添了一份神秘与敬意,让人好奇这“茫父”究竟是何许人也,他的“家书”又蕴含着怎样的智慧与情感?或许,每一封家书都是一份珍贵的遗产,里面藏着一个家族的记忆,一份时代的印记,以及一个长辈对晚辈最深沉的爱与期盼。这本书不仅仅是一堆文字的集合,它更像是一条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一段需要用心去体悟的情感旅程。我期待着在字里行间,去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温暖,去聆听那来自遥远彼岸的教诲与叮咛,去探寻隐藏在“茫父”二字背后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