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原理(第4版)

现代交换原理(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崔鸿雁等 著
图书标签:
  • 交换代数
  • 代数
  • 抽象代数
  • 环论
  • 模论
  • 同调代数
  • 代数拓扑
  • 数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电子工业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06884
商品编码:29509104051
包装:平塑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读者对象: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方向的科技工作者。



内容介绍

内容介绍:

      书介绍了各类交换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全书共十章,主要内容包括:交换的定义,各类交换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交换网络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实现方法;程控电路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种接口电路的作用;交换系统的存储程序控制,包括呼叫处理过程、交换的软件系统和数据库等内容;分组交换和帧中继的工作原理;信令的基础知识和No.7信令系统;ATM交换技术的基础知识,ATM交换的呼叫控制所涉及的协议过程和实现的机理;路由器和IP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技术;光交换元件,光交换技术及发展前景;软交换技术基础,网关技术及主要协议。




目录

目 录

 

第1章 概论 

    1.1  交换与通信网 

    1.2 电话交换 

    1.3 数据交换 

        1.3.1 数据通信和话音通信的区别 

        1.3.2 利用电话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1.3.3 电路交换 

        1.3.4 报文交换 

        1.3.5 分组交换 

    1.4 宽带交换技术 

        1.4.1 电信业务和媒体传输特性 

        1.4.2 快速电路交换 

        1.4.3 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 

        1.4.4 异步转移模式(ATM) 

        1.4.5 IP交换和标记交换 

    1.5 光交换技术 

    1.6 VoLTE技术 

    1.7 软件定义网络 

    1.8 网络功能虚拟化 

         小结 

         习题 

第2章 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 

    2.1 引言 

    2.2 交换单元 

         2.2.1 交换单元及其数学描述 

         2.2.2 开关阵列 

         2.2.3 时分复用交换单元 

    2.3 交换网络 

         2.3.1 CLOS网络 

         2.3.2 TST网络 

         2.3.3 DSN网络 

         2.3.4 BANYAN网络 

         小结 

         习题 

第3章 电路交换技术及接口电路 

    3.1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与分类 

         3.1.1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 

         3.1.2 电路交换技术的分类 

    3.2 电路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 

         3.2.1 电路交换呼叫接续过程 

         3.2.2 电路交换的基本功能 

         3.2.3 控制系统的结构 

    3.3 电路交换系统的接口电路 

         3.3.1 模拟用户接口电路 

         3.3.2 数字用户线接口电路 

         3.3.3 模拟中继接口电路 

         3.3.4 数字中继接口电路 

         3.3.5 数字多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小结 

         习题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4.1 呼叫处理过程 

         4.1.1 一个呼叫的处理过程 

         4.1.2 用SDL图来描述呼叫处理过程 

    4.2 呼叫处理软件 

         4.2.1 扫描与输入(7) 

         4.2.2 扫描周期的确定 

         4.2.3 数字分析 

         4.2.4 路由选择 

         4.2.5 通路选择 

         4.2.6 输出驱动 

    4.3 程控交换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 

         小结 

         习题 

第5章 信令系统 

    5.1 概述 

         5.1.1 信令的概念 

         5.1.2 信令方式 

    5.2 No.7信令系统 

         5.2.1 概述 

         5.2.2 功能结构 

         5.2.3 信令单元格式 

         小结 

         习题 

第6章 分组交换与软交换技术 

    6.1 分组交换技术 

         6.1.1 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 

         6.1.2 分组的形成 

         6.1.3 交换虚电路的建立和释放 

    6.2 ATM交换技术 

         6.2.1 ATM技术的产生 

         6.2.2 ATM的传送模式和信元结构 

         6.2.3 ATM交换的基本原理 

    6.3 软交换技术 

         6.3.1 软交换技术的产生背景 

         6.3.2 软交换基本概念(9) 

         6.3.3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与功能结构 

         小结 

         习题 

第7章 路由器及IP交换技术 

    7.1 计算机通信的演进和发展 

    7.2 TCP/IP基本原理 

         7.2.1 TCP/IP的网络体系结构 

         7.2.2 IP协议(9) 

         7.2.3 地址解析协议(ARP) 

         7.2.4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7.2.5 TCP协议 

         7.2.6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7.2.7 IP的未来(IPv6) 

    7.3 路由器工作原理 

         7.3.1 路由器的报文转发原理 

         7.3.2 路由选择表的生成和维护 

    7.4 IP交换技术 

         7.4.1 IP交换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7.4.2 IP交换中所使用的协议 

    7.5 标记交换技术 

         7.5.1 标记交换的工作原理 

         7.5.2 标记交换的性能 

    7.6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 

         7.6.1 MPLS网络模型 

         7.6.2 MPLS协议 

         7.6.3 标签分发协议 

         7.6.4 标签分发与管理 

         7.6.5 标签交换路径 

         7.6.6 循环路径控制 

         小结 

         习题(9) 

第8章 光交换技术 

    8.1 概述 

    8.2 光交换元件 

         8.2.1 半导体光开关 

         8.2.2 耦合波导开关 

         8.2.3 硅衬底平面光波导开关 

         8.2.4 波长转换器 

         8.2.5 光存储器 

         8.2.6 空间光调制器 

    8.3 光交换网络结构 

         8.3.1 空分光交换网络

         8.3.2 波分光交换网络 

         8.3.3 时分光交换网络 

         8.3.4 自由空间光交换网络 

         8.3.5 混合型光交换网络 

    8.4 多维交换系统 

         8.4.1 多维光网络结构 

         8.4.2 多维光交换网络应用 

    8.5 光交换的应用 

         8.5.1 光分插复用 

         8.5.2 光互连 

         小结 

         习题 

第9章 IP多媒体子系统 

    9.1 IMS的由来 

    9.2 IMS的特点 

    9.3 IMS的体系结构 

         9.3.1 IMS中的功能实体 

         9.3.2 IMS中的接口和协议 

    9.4 IMS的通信流程 

         9.4.1 IMS入口点的发现 

         9.4.2 注册过程 

         9.4.3 会话的建立过程 

         9.4.4 会话的释放过程 

         9.4.5 IMS通信实例 

    9.5 IMS的安全机制 

         9.5.1 IMS的安全体系 

         9.5.2 IMS安全基础 

         9.5.3 IMS安全的关键技术 

    9.6 IMS的QoS机制 

         9.6.1 SBLP的结构 

         9.6.2 SBLP的执行过程 

    9.7 IMS的计费 

         9.7.1 计费体系 

         9.7.2 基于流的计费 

    9.8 IMS提供的典型业务 

         9.8.1 Presence 

         9.8.2 Message 

         9.8.3 PoC 

         9.8.4 Conference 

    9.9 IMS与软交换的比较 

    9.10 IMS的发展现状 

         小结 

         习题 

第10章 SIP协议 

    10.1  SIP协议概述 

    10.2 SAP——会话通知协议 

    10.3 SDP——会话描述协议 

    10.4 SIP功能实体 

    10.5 SIP消息 

         10.5.1 SIP消息总体描述 

         10.5.2 SIP消息中的标题头 

         10.5.3 SIP请求消息 

         10.5.4 SIP响应消息 

         10.5.5 SIP消息中的地址 

    10.6 SIP通信流程 

    10.7 SIP扩展 

         10.7.1 承载扩展 

         10.7.2 消息扩展 

         10.7.3 应用扩展 

    10.8 SIP安全机制 

         10.8.1 SIP面临的安全威胁 

         10.8.2 SIP的安全策略 

    10.9 SIP与ISUP、H.323、BICC的比较 

         小结 

         习题 

第11章 VoLTE技术

    11.1 EPC网络



《物理学:量子时代的基石》 内容简介 《物理学:量子时代的基石》是一部深入浅出的物理学入门读物,旨在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对科学世界充满好奇的初学者、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希望重新拾起物理学知识的社会人士,提供一个系统而清晰的物理学概览。本书力求打破物理学深奥难懂的刻板印象,以引人入胜的语言、贴切生动的实例和清晰逻辑的论证,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奇妙的物理学殿堂,理解我们所处宇宙的基本运行规律。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的核心概念,但侧重点在于那些对理解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领域,特别是与量子力学相关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我们并非要面面俱到地呈现物理学的所有分支,而是聚焦于那些最能体现物理学思想的精髓,以及那些已经深刻影响我们生活方式的物理学突破。 第一部分:经典物理学的基石——运动、力与能量 在深入量子世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建立起对宏观世界运行规则的直观理解。本部分将从经典力学出发,介绍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这是理解物体如何运动、为何运动的基础。我们将探讨惯性、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原理。从苹果落地到行星绕日,从简单的弹簧振子到复杂的机械系统,我们将用清晰的语言和图示来解析这些经典概念。 运动学:描述运动的语言。 我们将学习如何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以及圆周运动的特点。 动力学:探究运动的原因。 这里是牛顿力学大放异彩的舞台。我们将深入理解力是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包括重力、摩擦力、弹力等各种常见力的性质。通过对动量和冲量的分析,我们将理解碰撞过程中的守恒定律。 功与能:能量的转换与守恒。 能量是物理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我们将探讨功是如何被定义的,以及动能和势能如何相互转换。能量守恒定律将以其普遍性震撼读者,展示能量在孤立系统中总量不变的深刻意义。 旋转运动与角动量。 对于刚体和天体的运动,仅仅考虑平动是不够的。我们将引入力矩、转动惯量等概念,解释物体为何会旋转,以及角动量守恒在宇宙中的体现,例如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旋转加速。 第二部分:电磁世界的魅力——从静电到电磁波 电与磁,这对看似独立的现象,在物理学中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构成了宏观世界另一大重要分支——电磁学。本部分将带领读者领略电荷的奥秘,理解电场和电势的概念,以及电流在导体内流动时产生的效应。 静电学:静止电荷的法则。 我们将从库仑定律开始,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高斯定律将帮助我们理解电场分布的对称性,电势的概念则为计算电场和理解能量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直流电与电路:电流的流动。 欧姆定律是理解电路的基础,我们将学习电阻、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将帮助读者理解简单的电子设备是如何工作的。 磁场与磁力:磁铁的秘密。 磁铁的性质,磁场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磁场对运动电荷和电流的作用力,这些都将在本部分得到解释。 电磁感应:发电机的原理。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连接电与磁的关键。我们将理解变化的磁场如何产生电流,这是发电机、变压器等现代电力系统的核心原理。 电磁波:光是电磁波。 本部分最后将揭示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光、无线电波、X射线等都属于电磁波家族。我们将学习电磁波的产生、传播以及它们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深入微观世界——量子革命的曙光 经典物理学在解释宏观世界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当它试图触及原子和亚原子粒子时,却屡屡遭遇困境。本部分将介绍那些促使物理学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实验和理论,开启量子时代的序幕。 黑体辐射与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经典物理学在解释黑体辐射光谱时失败了。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假说,认为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离散的“量子”形式存在,这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 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的光量子。 爱因斯坦进一步发展了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光子)的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一发现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原子结构模型:从卢瑟福到玻尔。 我们将回顾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从原子核的发现到玻尔模型对原子能级的量子化描述。尽管玻尔模型并非最终答案,但它为理解原子光谱和电子跃迁奠定了基础。 第四部分:量子力学的核心——波粒二象性与不确定性 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中最具革命性和挑战性的理论之一。它描述了微观粒子世界的奇异行为,与我们日常经验完全不同。本部分将聚焦于量子力学的核心概念。 德布罗意波与物质波。 物质也具有波动性?德布罗意大胆提出这一假说,并得到了实验的证实。电子、质子等粒子同样表现出波动特性,这意味着粒子和波的概念并非泾渭分明。 薛定谔方程:量子世界的运动方程。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核心方程,它描述了量子态随时间的演化。我们将简要介绍波函数及其概率解释,理解它如何描述粒子在空间中出现的可能性。 不确定性原理:观察与被观察的极限。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中最令人费解的原理之一。它指出,我们无法同时精确地测量一个粒子的某些成对的物理量,例如位置和动量。这一原理深刻地揭示了微观世界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量子隧穿效应:穿过“不可能”的障碍。 在宏观世界,物体无法穿过能量更高的障碍。但在量子世界,粒子却可能以一定的概率“隧穿”过能量壁垒,例如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放射性衰变中都有体现。 第五部分:量子世界的应用与未来展望 量子力学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更催生了一系列颠覆性的技术。本部分将探讨量子力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实际应用,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激光:高度集成的光。 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原子能级的跃迁和受激辐射,是量子力学最成功的应用之一,广泛应用于通信、医疗、制造等领域。 半导体与晶体管:信息时代的基石。 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其电子行为完全由量子力学描述。晶体管的发明,作为半导体技术的核心,彻底改变了电子信息技术。 核能:原子核的巨大能量。 核裂变和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是原子核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研究的直接成果,为能源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量子计算:未来的计算范式。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力学的叠加和纠缠等特性,有望在某些特定问题上实现远超经典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其潜力涉及药物研发、材料科学、密码学等多个领域。 量子通信与量子加密:绝对安全的未来。 量子通信利用量子态的不可克隆性,可以实现绝对安全的通信方式,为信息安全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本书的特色: 概念清晰,逻辑严谨: 本书力求在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前提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物理概念。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遵循清晰的逻辑脉络,层层递进。 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大量的插图、示意图和生活中的实例,将抽象的物理原理形象化,帮助读者建立直观的理解。 强调联系,融会贯通: 本书不仅介绍各个物理分支的独立知识,更注重强调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读者形成对物理学整体结构的认识。 聚焦现代,启发思考: 在介绍经典理论的同时,本书着重于量子力学及其应用,展现物理学如何驱动现代科技的发展,并引导读者思考物理学的未来。 适合不同背景读者: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对物理学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本书都能提供有价值的学习体验。 《物理学:量子时代的基石》不只是一个知识的堆砌,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它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让读者认识到物理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塑造我们今天世界、并指引我们通往未来的重要力量。通过阅读本书,您将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能够以更深刻的视角去理解和体验这个由物理定律编织而成的奇妙宇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前瞻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知识很快就会过时,但这本书似乎能够预见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所探讨的内容,不仅涵盖了当前最前沿的技术,还对未来的趋势进行了深入的预测和分析。我从中看到了很多我之前从未接触过,但却可能在未来变得极其重要的概念。这让我意识到,学习不仅要掌握现有的知识,更要培养对未来变化的洞察力。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窗户,让我对自己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名在相关行业工作多年的从业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书籍情有独钟。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理论扎实,而且紧密结合了当下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实际应用场景。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提到的许多方法和技术,都与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挑战有着直接的关联。这让我感到非常振奋,仿佛找到了解决诸多难题的钥匙。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我的工作中,相信它会为我带来新的启发和突破。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和纸质都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非常有质感。封面设计简洁大气,符合“现代”二字的气质,深蓝色的底色配上银白色的字体,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我喜欢这种不花哨的设计,能让人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书页的印刷质量也很高,字迹清晰,排版合理,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了解到这本书的,当时我正在寻找关于某个特定领域的新技术资料,而这本书的书名正好引起了我的兴趣。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它流畅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所吸引。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并没有直接堆砌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深入浅出的解释,将复杂的概念一一剖析。我尤其欣赏他在介绍某些原理时,所使用的类比和比喻,它们既形象又贴切,帮助我迅速理解并牢牢记住那些抽象的知识点。

评分

我是一位跨专业学习者,之前对这个领域了解不多。坦白说,起初我确实有些担心会看不懂。然而,这本书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友好,他似乎预料到了初学者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因此在讲解每一个概念时,都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大量的图示和表格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将抽象的原理可视化,使得理解过程更加轻松愉快。我从来没有想过,一本如此专业的书籍,竟然能被写得如此通俗易懂,这真的是一种莫大的惊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