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第3代移动通信业务及其技术实现
定价:49.00元
作者:唐雄燕,侯玉华,潘海鹏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4-01
ISBN:97871210571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从3G业务运营的角度来介绍3G业务及其实现技术的专著;内容涵盖了目前实际应用的绝大部分3G业务,从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技术实现等多个方面对3G业务进行了分析;介绍了IMS及其典型业务应用,以及3G业务管理和3G终端中的关键技术。
当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发展成为电信产业中的亮点,3G业务是3G系统的灵魂。本书从3G业务的视角,分别介绍了3G业务特点、3G价值链的特点、3G业务管理模式以及3G终端运营模式,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从技术层面对典型的3G业务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涵盖具体实现流程、系统架构和接口等技术细节;为了适应3G业务管理不断的提升需求,本书还介绍了3G业务管理中的几种新技术,如数字版权管理(DRM)和终端设备管理(DM)等;从3G终端和USIM卡的角度介绍了终端和USIM的一些业务,分析了其发展的趋势。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从第3代移动通信(3G)业务运营的角度来全面系统介绍3G业务及其实现技术的专著。首先概述了全球3G发展状况,然后重点分析了短信、WAP、多媒体消息、定位、OTA下载、流媒体、移动支付、视频电话、多媒体个性化回铃、手机搜索、二维码、个人信息管理和手机电视等典型3G业务,以及PoC、即时消息和视频共享等IMS业务,后介绍了终端设备管理、数字版权管理和数字认证等与3G业务管理相关的关键技术,以及与3G业务运营密切相关的3G终端和USIM卡。
本书可供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研究设计机构中从事移动通信业务运营、业务研发与系统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市场策划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3G业务的培训教材,还可供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广度和深度令人称道,它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罗列,而是对技术实现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我特别欣赏它在描述网络架构时所展现出的宏观视野与微观操作的完美结合。从整体的系统设计思路,到具体到某一芯片级的调制解调过程,作者都给出了详尽的分析。特别是涉及到协议栈的细节部分,书中给出的流程图和状态机描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标准范本。我曾经花了好几天时间去理解某个关键协议切换的复杂性,但直到翻到这本书中的那一页,通过作者绘制的清晰时序图,一切豁然开朗。这种对“工程实践”的关注,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理论参考书,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将蓝图变为现实。对于那些希望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案头必备的“实战宝典”。
评分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在对“演进”和“趋势”的把握上显得尤为敏锐和前瞻性。它并没有沉溺于对已成历史的技术细节的过度描述,而是将大量的篇幅聚焦于技术迭代的关键节点和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们对整个通信行业发展脉络的深刻洞察力。他们不仅解释了“现在”的技术是如何工作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探讨了“为什么”要选择这条技术路线,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替代方案。这种历史观和未来感相结合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战略思维高度。让我不再仅仅局限于解决手头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开始思考自己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这是一种超越了单纯技术传授的价值,它在塑造读者的行业视野方面,功不可没。
评分我刚开始接触这方面的内容时,最大的障碍就是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层出不穷的缩写,感觉就像在啃一块无比坚硬的石头。然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它似乎深谙初学者的痛点。作者们在讲解每一个核心概念时,都会先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日常类比来打个“引子”,先把抽象的概念“落地”,然后再逐步引入标准定义和技术细节。这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法,极大地降低了我的学习门槛。举个例子,书中关于信道编码的描述,完全没有那种让人望而却步的纯数学推导,而是通过一个生动的“信息传递中的干扰与纠错”的故事来阐述其原理,使得原本枯燥的算法变得栩栩如生。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几乎没有出现“卡壳”或者需要频繁查阅其他资料来辅助理解的情况,这在技术书籍中是相当难得的。它真正做到了把复杂的知识,用清晰、亲切的语言传达给每一位求知者。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是那种极其严谨、不带任何多余情感的学术笔触,但这恰恰是我所推崇的。它没有为了迎合大众而故意使用那些华而不实的辞藻,而是用最精准、最无可辩驳的专业语言来构建知识体系。每一句话似乎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验证,保证了信息的绝对准确性和权威性。对于我这种对技术细节有“洁癖”的读者来说,这种风格提供了极大的阅读安全感——我深知我所学到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站得住脚。虽然初读时可能会因为其高度的专业性需要更多的专注力,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你会发现阅读过程的效率极高,因为你不需要花费时间去分辨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废话”。它就像是一份经过层层筛选的、提纯到极致的知识精华,直接注入大脑,对渴望高效学习的专业人士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配色,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封面材质的选择也相当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让人立刻觉得这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的专业著作。内页的纸张洁白细腻,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技术流程图,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和学习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从目录的排版到章节的划分,都体现出编者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对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开头处设置的“本章导读”和结尾处的“知识点回顾”,这些小小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知识的吸收率,让我在面对海量信息时,不至于感到迷失,反而能沿着一条清晰的脉络层层深入。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知识载体。它传递出的专业态度,让我对后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相信它在技术深度上绝不会让人失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