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全新正版 大话传送网
定价:49.00元
作者:贺春雨 易宇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1154116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整个传送网的知识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每个树枝都向上延伸出数不清的小树枝和树叶,整个知识体系中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展开很多内容,各种协议、概念、专用术语让人眼花缭乱。这本书力求将大树变成树干和一些重要的树枝,希望能帮助大家一点一点将知识点理顺,使之能呈现出一个清晰的脉络,这是本书的初衷。2.希望大家可以轻松阅读本书,当你把整本书看完一遍之后,哪怕从中只学到了“1 1=2”,入了这个门,能看懂一些以前看不懂的东西,有兴趣去继续追求技术上的细节,这本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介绍光传送网的基础知识读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了传送网的每一个主流技术,诸如MSTP、OTN、分组传送网。本书介绍了各种技术的产生背景、基本原理、组网应用等,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其中的工作原理,也可以选择跳跃式地读完这本传送网的历史。本书以通信相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通信行业入职新员工、从事传输专业的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也可作为通信领域其他非专业人员了解传送网知识的入门读物。
目录
章 ■ 传送网是干啥的1
1.1 通信是干啥的 1
1.1.1 古代通信的智慧——烽火台 1
1.1.2 通信就是信息交互 3
1.2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模拟通信 4
1.2.1 “模拟”和“数字” 4
1.2.2 什么是模拟通信 6
1.3 “0”和“1”的世界——数字通信 7
1.3.1 时间空间的离散——抽样 7
1.3.2 退而求其次——量化 8
1.3.3 信息翻译官——编码 11
1.3.4 题外话——数字通信,断喙重生 12
1.4 把信息交给网络 13
1.4.1 业务网是啥 13
1.4.2 数字移动通信——GSM 14
1.4.3 我们需要一个接口 17
1.4.4 一个重要接口——E1 20
1.4.5 E1的特点 22
1.5 初识传送网 24
1.5.1 传送网是干啥的 24
1.5.2 你是光,你是**的神话 25
1.5.3 “收发快递”和“运快递” 27
1.5.4 资源要共享-复用 28
1.6 不得不说的一些事 32
1.6.1 层面很重要 32
1.6.2 标准和协议 35
第2章 ■ 刚性通道时代 38
2.1 光通信的开端——PDH 38
2.1.1 大箱子和小箱子 38
2.1.2 “TM”组网很麻烦 40
2.1.3 公交车和机场巴士 42
2.1.4 为什么叫“准”同步? 43
2.1.5 PDH问题多多 45
2.2 SDH——长江后浪 46
2.2.1 什么是SDH 46
2.2.2 SDH的复用 47
2.2.3 箱子很忙——交叉 49
2.2.4 打开箱子看一看——帧结构 51
2.2.5 SDH分层结构 54
2.3 MSTP与时俱进 55
2.3.1 数据风暴来袭——3G移动网 55
2.3.2 又一个重要接口——以太网 57
2.3.3 修车还是换车? 59
2.4 东方不亮西方亮——保护 61
2.4.1 保护的前提是冗余 61
2.4.2 双管齐下——通道保护 64
2.4.3 择路绕行——复用段保护 65
2.4.4 八仙过海——子网连接保护 66
2.5 与MSTP的亲密接触 67
2.5.1 读懂设备的名片 67
2.5.2 环和链的世界 70
2.5.3 能传多远——传送距离的计算 72
2.5.4 走进机房看一看 75
2.5.5 接入工程,小试牛刀 80
2.6 网络大了会出问题 81
2.6.1 容量不够怎么办 81
2.6.2 分层建设,发展壮大 83
2.6.3 我给网络当医生 85
2.6.4 基础架构很重要 87
第3章 ■ 光通信高速干道 91
3.1 多层巴士——波分复用 91
3.1.1 波分的麻麻(妈妈)是彩虹 91
3.1.2 波分的零部件 95
3.1.3 又是“TM”的接力 98
3.1.4 七分成绩,三分不足 99
3.2 高速互通立交——OTN 101
3.2.1 OTN做了几件事 101
3.2.2 舶来之品——电交叉 102
3.2.3 高速立交——光交叉 104
3.2.4 论OTN和MSTP的关系 106
3.3 OTN的保护 107
3.3.1 OTN网络保护 108
3.3.2 关于保护的度 110
3.4 走近OTN 112
3.4.1 了解OTN设备 112
3.4.2 资源合理预留 116
第4章 ■ 走进IP世界 118
4.1 IP VS MSTP 118
4.1.1 计算机通信王国 118
4.1.2 MSTP OUT(落伍)了 120
4.2 二层交换 122
4.2.1 计算机网络分层 122
4.2.2 从*底层说起——物理层 124
4.2.3 通信基本靠吼 126
4.2.4 局域网也要隔离——VLAN 128
4.3 三层路由 130
4.3.1 IP地址 130
4.3.2 走出国门**步——网关 133
4.3.3 智能导航系统——路由 135
4.4 动态路由协议 137
4.4.1 路由协议分类 137
4.4.2 能RIP 139
4.4.3 OSPF和ISIS 140
4.4.4 BGP 144
4.5 IP不是**的 145
4.5.1 IP任重道远 145
4.5.2 一劳永逸——MPLS 146
4.6 VPN 149
4.6.1 业务需要隔离 149
4.6.2 MPLS VPN 150
4.6.3 通往彼岸的传送门——L2 VPN 152
4.6.4 复杂问题简单化——L3VPN 154
第5章 ■ 分组传送网 158
5.1 分组网概述 158
5.1.1 PTN和IPRAN 158
5.1.2 需要什么样的分组网 160
5.2 海纳百川——分组网业务承载 162
5.2.1 过且过LTE的挑战 162
5.2.2 E1业务还得有 163
5.2.3 数据业务是老本行 164
5.3 缓堵保畅——流量工程 167
5.3.1 什么是流量工程 167
5.3.2 RSVP-TE 169
5.4 看人下菜碟——QOS 170
5.4.1 什么是QOS 170
5.4.2 QOS能做些什么 172
5.5 说说OAM 174
5.6 分组网保护 176
5.6.1 网络侧保护 176
5.6.2 业务侧保护 178
5.6.3 典型保护应用 180
5.7 分组网同步技术 181
5.7.1 时钟同步和时间同步 181
5.7.2 同步以太网 183
5.7.3 1588v2时间同步 184
5.8 走近分组网 185
5.8.1 分组网设备 185
5.8.2 分组网结构 185
小结 187
第6章 ■ SDN 188
6.1 简单的总是好的 188
6.1.1 用户的困扰 188
6.1.2 把大象关进冰箱分几步 189
6.1.3 什么是SDN 190
6.1.4 从分组网到SDN 192
6.2 SDN的发展 192
6.2.1 SDN标准化组织 192
6.2.2 Open Flow 193
6.2.3 NFV 194
6.3 SDN可能会带来什么 195
6.3.1 设备简单化、同质化 195
6.3.2 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 196
后记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97
作者介绍
贺春雨:“通信人家园”ID:小雨哥。2002年毕业于长春邮电学院,从事传输设备销售、设计工作十年以上,现就职于北京中网华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传送网技术培训工作,爱好吉他、唱歌、音乐创作,大学期间在乐队中担任吉他手,喜欢在平凡中寻找快乐。新浪微博:小雨哥59个人微信号:28423246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对技术书籍的耐心度一直不高,很多书读到一半就束之高阁了,但这本书却奇迹般地吸引了我持续读完。它的魅力在于那种近乎叙事诗般的流畅感,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卷入了作者构建的知识世界里。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遣词造句精准到位,没有一句废话,但又不显得冰冷刻板。更难得的是,这本书在介绍新技术时,并没有盲目追逐热点,而是非常注重基础原理的剖析,这使得它的知识体系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即使未来技术有所迭代,其核心思想依然适用。我感受到了一种沉淀下来的智慧,那是多年实践经验凝结成的精华,而不是浮于表面的信息整合。每当我合上书本,总能感觉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了优化和加固,仿佛原本杂乱的零件被重新组装成了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对于需要建立完整知识体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极佳的路线图。
评分市面上充斥着大量内容重复、深度不足的同类书籍,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独一无二的清流。它的深度是实打实的,仿佛作者将多年的积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地将那些行业内难以获取的“潜规则”和“最佳实践”都摊开在你面前。我发现自己对一些过去似懂非懂的概念,通过书中的系统阐述,终于构建起了稳固的认知框架。书中对未来趋势的预判也非常精准,让你在学习当前技术的同时,也能对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有所准备。而且,阅读体验极其舒适,作者的文风成熟稳重,读起来让人感到踏实可靠。这本书的结论部分尤其精彩,它不是简单地总结,而是提出了更多值得读者去探索的方向,像是一次高质量的学术讨论的收尾,激发了更深层次的好奇心。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并且会在不同人生阶段带来不同体会的经典之作。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场思维的重塑之旅。它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不拘泥于传统的教科书模式,而是像在编织一张巨大的知识网络,每一章、每一个小节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关键节点,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探讨理论深度时,总能巧妙地联系到实际应用场景,让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比如,书中关于某种传输协议的优化策略的论述,让我立刻联想到了最近我们团队在项目实施中遇到的性能瓶颈,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立竿见影。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设计也相当出色,那些精心绘制的流程图和架构示意图,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是那种真正为读者着想的细节体现。对于想在这个领域深耕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和广阔的平台,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思维方法的传授。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底层技术有热情,渴望从“知道”迈向“精通”的同行们。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关于网络演进史的深度报告。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了大量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让你明白“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现在是什么”。这种历史观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和思考的深度。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批判性思维的展现,对于一些行业内公认的“金科玉律”,书中也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反思,这种辩证的视角非常宝贵。书中的案例分析详实而具有代表性,我甚至能从中看到自己过去犯过的错误,被作者用一种温和而有力的笔触指了出来。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从宏观的战略层面去审视技术选择,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代码和配置的层面。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渴望提升认知格局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把原本枯燥的技术概念讲得生动有趣。特别是作者在梳理复杂网络结构时的逻辑性,让人拍案叫绝。我之前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关于网络架构的难题,翻阅了市面上不少资料,但都感觉缺了点火候,直到接触到这本书,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至今难忘。作者似乎非常了解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痛点,总能在关键节点给出精准的解释和恰当的类比。那种行文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不会让人产生阅读疲劳,即便是面对稍显深奥的部分,也能保持住足够的专注力。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严谨又不失温度的笔调,既能体现出专业性,又让人感觉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耐心指点迷津。这本书绝对是我书架上会常备的那种,时不时拿出来翻阅,总能从中汲取新的灵感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读完后,我对整个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前沿动态都有了更系统、更扎实的理解,可以说是收获满满,物超所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