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第2版) 毕淑娥 9787121283383

电工与电子技术(第2版) 毕淑娥 978712128338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毕淑娥 著
图书标签:
  • 电工技术
  • 电子技术
  • 电路分析
  • 基础电子学
  • 电气工程
  • 高等教育
  • 教材
  • 毕淑娥
  • 9787121283383
  • 电子技术与电工基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3383
商品编码:2952298794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电工与电子技术(第2版)

定价:49.90元

作者:毕淑娥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1212833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路基础、常用电工设备及其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常用电子电源、实际应用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电路基础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工设备及其控制主要介绍常用的变压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继电接触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模拟电子技术主要介绍常用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常用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设

目录


目 录 部分 电工技术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11.1 电路作用与电路模型11.2 电路的物理量21.2.1 电流、电压和电位的概念21.2.2 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31.2.3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41.3 欧姆定律51.4 电路中的功率71.5 基尔霍夫定律81.5.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81.5.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91.6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101.6.1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10*1.6.2 电阻的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111.7 电源及其等效变换131.7.1 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131.7.2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14*1.8 电桥电路15本章小结16习题18第2章 线性电路分析方法202.1 支路电流法202.2 节点电压法212.3 叠加定理232.4 戴维南定理25*2.5 含有受控电源的电路分析282.5.1 受控电源282.5.2 电路分析28本章小结30习题31第3章 正弦交流稳态电路333.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333.1.1 正弦量333.1.2 正弦量的三要素34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363.2.1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373.2.2 正弦量的相量形式373.3 电路元件的相量模型393.3.1 电阻元件的相量模型393.3.2 电感元件的相量模型403.3.3 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433.3.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453.4 阻抗及其串并联463.4.1 阻抗463.4.2 阻抗的串联473.4.3 阻抗的并联483.5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493.6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513.7 功率因数的提高533.8 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553.8.1 串联谐振55*3.8.2 并联谐振563.9 RLC串联电路的仿真58本章小结59习题60第4章 三相电路624.1 三相电源624.1.1 三相电源电压的产生624.1.2 三相电源的连接及提供的电压634.2 负载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644.2.1 三相四线制电路654.2.2 负载Y接的三相三线制电路674.3 负载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路684.4 三相电路的功率69本章小结71习题72*第5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735.1 非正弦周期信号及其分解735.2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755.2.1 非正弦周期电流的有效值755.2.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765.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76本章小结78习题79第6章 线性电路的暂态过程806.1 暂态过程的基本概念806.1.1 暂态过程806.1.2 换路定则816.1.3 电路的初始值826.2 一阶RC电路的响应836.2.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836.2.2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856.2.3 RC电路的全响应876.3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876.4 一阶RL电路的响应89本章小结92习题92第7章 变压器947.1 变压器的结构947.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957.3 变压器的功能967.3.1 电压变换967.3.2 电流变换977.3.3 阻抗变换987.4 变压器绕组的连接997.5 自耦变压器100本章小结101习题102第8章 电动机1038.1 直流电动机1038.1.1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103*8.1.2 直流电动机的使用105*8.1.3 永磁式直流电动机1078.2 三相异步电动机1078.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1078.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1098.2.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1118.2.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1148.3 单相电动机118本章小结120习题120第9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1229.1 常用低压控制电器1229.1.1 手动电器1229.1.2 自动电器1239.2 常用低压控制电路1269.2.1 直接启动控制电路1269.2.2 正反转控制电路1279.3 顺序控制1299.4 行程控制1309.5 时间控制132本章小结133习题133 第二部分 模拟电子技术 0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13510.1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13510.1.1 本征半导体13510.1.2 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13610.1.3 PN结13710.2 半导体二极管13910.3 特殊二极管14210.4 半导体三极管14410.4.1 基本结构14410.4.2 载流子分配及电流放大原理14510.4.3 特性曲线14610.4.4 主要参数14710.5 场效应晶体管14910.5.1 N沟道增强型MOS管15010.5.2 N沟道耗尽型MOS管15110.6 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的仿真152本章小结153习题1541章 基本放大电路15611.1 共发射极交流电压放大电路15611.1.1 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15611.1.2 放大电路的放大原理15611.1.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15811.1.4 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16211.1.5 放大电路的温度稳定性16311.1.6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16511.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16611.2.1 静态分析16611.2.2 动态分析16711.3 多级电压放大电路16911.3.1 阻容耦合电压放大电路16911.3.2 直接耦合电压放大电路17111.4 差分电压放大电路17211.4.1 静态17211.4.2 动态17311.4.3 输入-输出方式17411.5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仿真175本章小结177习题1782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18112.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18112.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理想模型和分析依据18312.2.1 集成运放的理想模型18312.2.2 分析依据18412.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18412.3.1 比例运算电路18412.3.2 加法运算电路18612.3.3 减法运算电路18812.3.4 微分运算电路19012.3.5 积分运算电路19112.3.6 其他线性应用电路19312.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19512.4.1 电压比较器19512.4.2 过零比较器19612.4.3 限幅器19712.5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19812.5.1 反馈的基本概念19812.5.2 反馈的判别19812.5.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改善20112.6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20312.7 低通滤波电路的仿真204本章小结206习题206 第三部分 数字电子技术 3章 组合逻辑电路21013.1 概述21013.2 逻辑运算及门电路21113.2.1 基本逻辑运算及其门电路21113.2.2 复杂逻辑运算及其门电路21213.3 逻辑函数及其化简21413.3.1 逻辑代数基本公式、常用定律及运算规则21413.3.2 逻辑关系的描述方法21513.3.3 逻辑函数的化简21713.4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22113.4.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22113.4.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22213.5 常用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22413.5.1 运算电路22413.5.2 编码器22613.5.3 译码器22913.5.4 数据选择器234本章小结237习题2374章 时序逻辑电路23914.1 双稳态触发器23914.1.1 概述23914.1.2 基本RS触发器24014.1.3 时钟触发器24114.1.4 时钟双稳态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描述25114.2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25314.2.1 概述25314.2.2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253*14.2.3 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25514.3 常用时序逻辑电路25614.3.1 寄存器25614.3.2 计数器258本章小结267习题268*5章 数字量与模拟量的转换27115.1 数模转换器(D/A转换器)27115.1.1 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27115.1.2 集成D/A转换器简介27315.2 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27515.2.1 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27515.2.2 集成A/D转换器简介276本章小结278习题278 第四部分 电子电源

作者介绍


毕淑娥,1978年9月~2001年2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师。副教授,曾担任电工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2001年3月~至今,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师。聘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担任电工学教研室主任。

文摘


序言



电子世界的探索之旅:从基础到应用,点亮你的技术之路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电子技术如同无形的脉络,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手机的便捷通讯,到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操作,再到尖端科技的突破创新,电子技术的力量无处不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不仅是进入这个时代脉搏的关键,更是开启无限可能性的钥匙。 本书旨在为你铺就一条坚实而清晰的电子技术学习之路,让你在理解基本原理的同时,也能领略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魅力。我们不会停留在抽象的公式和枯燥的定义,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讲解,由浅入深地引导你探索电子世界的奥秘。无论你是对电子技术充满好奇的初学者,还是希望巩固和拓展知识体系的学生,亦或是希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从业者,本书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深入浅出的理论基石:构建扎实的知识体系 本书的起点,是对电子技术最根本的概念进行系统性的梳理。我们将从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电学定律入手,如同建造一座宏伟大厦的基石,为你打下坚实的基础。牛顿运动定律如何描述机械运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就如何描绘着电流的流淌和电压的分布。我们会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逻辑,让你理解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并学会如何运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你将学习到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如何计算电路中的各项参数。电阻、电容、电感这些基本电子元件的特性和功能,也将得到详尽的阐述。你会了解它们在电路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和搭配它们。我们还会探讨功率、能量等概念,让你对电能的利用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在进入交流电的世界时,本书将引导你理解交流电的产生原理,以及正弦波等基本交流信号的特性。电容和电感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殊表现——容抗和感抗,将成为你理解滤波器、振荡器等电路的关键。向量图、相量法等分析工具的引入,将帮助你更直观地理解交流电路的复杂性,并学会如何准确地分析和计算。 探索电子元器件的奇妙世界:从微观到宏观 理解了基本的电路原理,我们便将目光投向构成这些电路的“细胞”——电子元器件。本书将逐一深入介绍各类重要的电子元器件,让你对它们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以及实际应用有深入的了解。 二极管,作为电子世界中最基础的“单向阀门”,其单向导电性和整流特性将得到详尽的解析。你会了解到不同类型的二极管,如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LED)的独特功能,并理解它们在电源、指示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晶体管,特别是双极结型晶体管(BJT)和场效应晶体管(FET),是现代电子学的基石。本书将详细讲解它们的放大作用和开关特性,让你明白它们如何实现信号的放大和电路的控制。你将学习到不同组态下的晶体管电路,并理解它们在放大器、开关电路等中的核心地位。 集成电路(IC)是电子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书将为你揭开集成电路的神秘面纱,介绍其基本构成原理,并重点介绍几类重要的集成电路,如运算放大器(Op-amp)和逻辑门电路。你将学习到运算放大器强大的信号处理能力,以及如何利用它构建各种模拟电路,如滤波器、积分器等。而逻辑门电路则是数字电路的基础,掌握它们将为你打开数字世界的门扉。 从基本电路到复杂系统:实践中的应用之道 理论知识的积累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本书将把学到的元器件知识和电路原理融会贯通,引导你进入更复杂的电路设计与应用领域。 你将学习到各种放大器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包括电压放大器、电流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理解它们在音频、射频等领域的应用。电源电路的设计,如线性电源和开关电源,将让你掌握如何为各种电子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 滤波器的设计是信号处理中的重要环节,本书将介绍不同类型的滤波器,如低通、高通、带通滤波器,以及它们在音频、通信等领域的应用。振荡器电路的原理与设计,将让你理解如何产生各种频率的信号,这在通信、测量等领域至关重要。 数字电路是另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本书将介绍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触发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你将学习到如何设计和分析简单的数字系统,为进一步学习微处理器、单片机等打下基础。 贯穿始终的实践导向: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本书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每个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都会穿插大量的实例分析和电路图示,帮助你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理论。 除了理论讲解,本书还会引导你了解实际电路的搭建和测试方法。虽然无法在纸面上完全模拟实验过程,但我们会提供清晰的实验思路和注意事项,让你在动手实践时少走弯路。电路仿真软件的应用也会被提及,作为一种高效的验证设计和学习原理的辅助手段。 我们鼓励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尝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身边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分析家中电器的电路原理,或者尝试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小装置。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能够极大地加深你对电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展望未来:持续学习与创新 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替地,本书提供的知识体系是你深入探索这个领域的起点,而非终点。我们鼓励读者保持对新技术的好奇心,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从基础的电学原理到复杂的集成电路,本书为你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知框架。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你能够真正理解电子技术的强大力量,并能够自信地运用它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电子世界的探索之旅,才刚刚开始,愿本书成为你手中闪耀的指南针,指引你走向更加辉煌的技术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工程应用场景,这一点对于未来想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人来说至关重要。作者在阐述理论时,总能巧妙地穿插一些行业内的“黑话”或规范术语,但同时又会立即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确保了专业性和可理解性之间的完美平衡。比如,在讨论交流电路的阻抗匹配时,文字描述中会提到“工程实践中常采用的‘T’型或‘π’型网络”,然后紧接着就会用一个简单的实例说明这种匹配在提升信号传输效率上的实际意义。这种叙事方式让人感觉不像是在读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而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传授实战心得。此外,书中对一些历史上的经典实验和奠基性的理论发现的引用,也让读者能够体会到技术进步的脉络,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对科学精神的敬畏之心。它成功地将“为什么”和“怎么做”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评分

与其他教材相比,这本书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展现出一种令人信服的逻辑性和层次感。它并非简单地将知识点堆砌在一起,而是遵循着从基础到深入、从宏观到微观的渐进式教学路径。初学者可以扎实地从最基本的电路定律学起,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细致推导和应用,这些内容讲解得细致入微,即便是公式推导的每一步逻辑跳跃点也做了详尽的注释,确保读者不会“掉队”。随着章节的推进,内容逐渐过渡到对晶体管、运算放大器等核心电子元件的剖析,作者没有停留在表面的功能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元件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特性曲线和等效电路模型。最让我赞赏的是,它对于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比如PN结的反向偏置与正向偏置的微妙差异,都用对比鲜明的语言和图示进行了区分讲解,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清晰的叙事结构,使得知识的吸收效率大大提高。读完一个单元后,读者会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而不是生硬地记忆。

评分

这本书在习题设计和学习辅助工具的提供上,体现了极强的教学实践经验。我发现书后的习题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题,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考察。有些题目甚至会设置一些看似简单却需要多步骤推理才能得出结论的场景,这极大地锻炼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贴心的是,书中很多关键概念和公式旁边都配有二维码或者明确的章节引用提示,如果你对某个知识点感到模糊,可以迅速回溯到它被首次详细讲解的源头,形成一个有效的自我检查和学习闭环。此外,章节末尾的“知识点回顾”部分,用提纲挈领的方式总结了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考前复习来说简直是神器。这种全方位的学习支持系统,让学习过程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变成了一个主动探索和查漏补缺的动态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不同学习阶段读者的需求的深刻理解。

评分

深入研读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对“安全与规范”的重视程度。在涉及高电压、精密仪器操作或特定元器件选型时,作者都会非常郑重地设置警示框或专门的说明部分,强调操作规范和潜在风险。例如,在讲解继电器控制回路时,会特别指出触点老化和线圈过热的风险,并给出相应的保护电路设计建议。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高度责任感。很多入门级的教材往往会忽略这些“软性”但至关重要的知识点,而这本书却将其视为核心内容之一进行讲解。这种培养未来工程师严谨细致工作态度的教育理念,远超出了单纯的知识传授范畴,让读者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建立了起码的工程伦理和安全意识。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是技术手册,更是一本职业素养的启蒙读物,对于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蓝色调,搭配着清晰有力的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内容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触感平滑,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眼睛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它的排版布局,图文并茂的安排方式使得复杂的电路图和理论公式不再显得那么枯燥难懂。书中穿插的那些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更是将抽象的电学原理与现实生活中的设备紧密联系起来,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很快抓住重点。比如,讲解到半导体器件时,不仅仅是罗列参数,而是通过生动的示意图展示了其内部结构和工作状态,这种可视化教学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而且,书本的装订非常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和携带,书页也不会出现松动或脱落的现象,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工艺上的用心。整体而言,从拿到手的第一印象到翻阅过程中的舒适度,这本书在“物理体验”上已经为高质量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