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光纤通信新技术
定价:39.80元
作者:袁建国 ,叶文伟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121224492
字数:410000
页码:24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书系统地介绍了光纤通信关键技术及外关于光通信技术的新科研成果,并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在光纤通信技术方面的工程实践经验。本书共11 章:光纤通信技术概论新型光纤技术、光纤拉曼放大技术、光纤色散补偿技术、光波长稳定技术、光滤波技术、光功率均衡技术、光纤通信中FEC 编码技术、光纤通信中调制码型技术、光孤子传输技术与光接入网新技术。
目录
作者介绍
袁建国,教授,重庆大学博士毕业,1994.7~2003.1:大唐电信成都光通信分公司(原邮电部第五研究所),2003.2至今:重庆邮电大学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光纤通信技术领域有很高的研究水平和丰富的科研经验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开始深入学习高级烘焙技术,手头这本《极致甜点制作指南》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烤箱温度和时间”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侧重点完全不在于简单的食谱复刻,而是聚焦于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过程的化学原理。作者用图表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湿度和酸碱度对蛋糕组织细腻度的影响,让我明白为什么同样的配方,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做出来的成品会有差异。特别是关于法式酥皮的起酥原理那一节,它详细拆解了黄油层和面团层在折叠过程中形成蒸汽压力的微观过程,甚至配有显微镜下的结构图,这种科学的深度是其他烘焙书难以企及的。此外,它还花了大量篇幅介绍如何利用分子料理技术来稳定慕斯的结构或改变口感的粘稠度,完全是偏向专业人士和热衷于技术创新的爱好者的进阶读物。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单纯地按照步骤操作,而是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这让我的每一次烘焙都充满了掌控感和实验精神。
评分最近迷上了一本讲人工智能的书,真是大开眼界!作者对深度学习的各种算法讲解得非常透彻,从最基础的神经网络结构到复杂的Transformer模型,都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和清晰的数学推导来阐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强化学习那一章,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结合了几个非常实际的应用案例,比如自动驾驶和游戏AI的训练过程,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如何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和“决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里对大模型的局限性也有深入的探讨,没有一味地吹捧技术,而是客观地分析了数据偏见、可解释性等伦理和技术难题,这让整本书的视角显得更加成熟和全面。虽然有些地方涉及复杂的优化理论,刚开始读起来有点烧脑,但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很好,总能在关键时刻插入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读者去主动探索和消化这些知识点。对于想从零基础入门,并希望未来能深入研究AI前沿技术的同仁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宝典。我已经在做笔记,准备找个周末彻底攻克其中的一个算法细节了!
评分翻开这本关于欧洲中世纪历史的著作,仿佛被时空隧道直接送回了那个充满骑士、城堡和宗教神权的年代。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不同于那种干巴巴的时间线罗列,她巧妙地将宏大的政治变迁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编织在一起。比如,书中描绘的农奴在庄园里的劳作场景,以及他们对教会税收的无奈与反抗,都让人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有了立体化的感受。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十字军东征这类复杂事件时的平衡视角,既不回避其背后的宗教狂热,也深入分析了其对欧洲商业和文化交流的意外推动作用。书中的地图绘制得非常精美且信息量巨大,配合文字,能清晰地看出不同时期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变迁,对于理解领土争夺和封建制度的演化至关重要。虽然篇幅不小,阅读起来需要一定的专注力,但那种沉浸式的历史体验感,远超一般教科书的层面,更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历史学家娓娓道来,令人爱不释手。
评分最近通读了一本关于国际贸易与地缘政治的分析性著作,收获颇丰,尤其是它对全球供应链韧性的剖析角度非常新颖。这本书没有纠缠于传统的关税战术层面,而是聚焦于关键矿物、半导体和粮食等战略物资的地理分布与运输节点的脆弱性。作者用大量篇幅构建了一个复杂的“风险地图”,清晰地展示了从原材料开采到最终产品交付过程中,哪些环节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地区冲突或技术封锁的影响。我特别欣赏它在论证过程中引用的博弈论模型来预测主要经济体在危机爆发时的最优反应路径,这让那些看似随机的贸易壁垒决策,有了一套可供分析的逻辑框架。整本书的论证过程环环相扣,从历史上的商业帝国兴衰,过渡到当前“去风险化”的全球趋势,观点犀利且数据支撑扎实,读起来既有知识的充实感,又不乏对未来世界格局走向的深刻警示。对于想理解当代经济冲突背后深层结构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本极佳的指南。
评分最近在研究量子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手上的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有点“数学恐惧症”的物理爱好者量身定做的。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极大地弱化了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复杂的线性代数和希尔伯特空间描述,而是通过大量的类比和思想实验来解释“叠加态”、“量子纠缠”这些反直觉的概念。例如,作者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抛硬币”模型来解释概率幅的概念,比直接写出波函数坍缩的公式要直观太多了。对于薛定谔方程的讲解,也没有直接抛出偏微分方程,而是先从经典力学过渡,循序渐进地展示了引入“量子化”假设的必然性。读完前几章,我对“观察者效应”的理解从模糊的“观测会影响结果”提升到了“测量的非对易性是根本原因”这一层次。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友好,关键术语都有加粗和脚注解释,即使是第一次接触量子力学的新手,也能在不至于完全迷失方向的情况下,领略到这门学科的迷人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