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讀】:
本店銷售的書籍包含(二手舊書、新書)均為正版,品相可能因為存放時間長短關係會有成色不等,請放心選購。
付款後,不缺貨的情況下,48小時內發貨,如有缺貨的情況下,我們會及時在聊天窗口給您留言告知。
發貨地為北京,一般情況下發貨後同城次日可以到達,省外具體以快遞公司運輸為準。
二手書籍,8成新左右,不缺頁,不影響閱讀和使用,發貨前會再次檢查。
二手書籍,沒有光盤、學習卡等附帶産品。
二手書籍,或多或少都有筆記和重點勾畫,比較挑剔和習慣用新書的買傢請謹慎購買。
望每位讀者在收貨的時候要驗貨,有什麼意外可以拒簽,這是對您們權益的保護。
注意:節假日全體放假,請自助下單;如需幫助請及時與我們聯係。祝您購物愉快!商傢熱綫: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書名:撓性印製電路
定價:24.00元
作者:梁瑞林著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03021873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259kg
編輯推薦
撓性印製電路是目前*重要的電子互連技術之一。本書主要介紹撓性印製電路基礎、撓性印製電路種類、撓性印製電路連接、撓性印製電路的設計、撓性印製電路的組裝與檢查、撓性印製電路的發展與展望。 本書是“錶麵組裝與貼片式元器件技術”叢書之一。本書可供從事撓性印製電路研究的科技人員參考。
內容提要
本書是“錶麵組裝與貼片式元器件技術”叢書之一。書中介紹瞭撓性印製電路的種類、材料、連接、設計、製作、組裝和檢查以及對未來的展望。在內容上,力圖盡可能地嚮讀者傳遞國際上先進的撓性印製電路製造技術方麵的前沿知識,而避免冗長的理論探討。
本書可以作為電子電路、印製電路行業、電子材料與元器件、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技術、電子工程、自動控製、計算機工程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科研單位研究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以作為工科院校學生、研究生的輔助教材。
目錄
章 概述
1.1 撓性印製電路的概念
1.2 撓性印製電路的發展曆程
1.3 電子産品小型化離不開撓性印製電路
1.4 撓性印製電路的優缺點
1.5 撓性印製電路的性能價格比
第2章 撓性印製電路的種類
2.1 單麵撓性印製電路
2.2 雙麵撓性印製電路
2.3 多層撓性印製電路
2.4 雙麵撓性印製電路
第3章 撓性印製電路的材料
3.1 基材
3.1.1 幾種常見的基材
3.1.2 聚酰亞胺薄膜
3.1.3 聚酯薄膜
3.1.4 環氧樹脂玻璃布薄膜
3.2 導體材料與撓性敷銅闆
3.2.1 導電材料
3.2.2 粘貼型撓性敷銅闆
3.2.3 非粘貼型撓性敷銅闆
3.3 覆蓋材料
3.3.1 薄膜型覆蓋材料
3.3.2 采用印刷法製作的覆蓋層材料
3.3.3 乾式光敏性覆蓋膜
3.4 粘膠帶
3.5 增強闆材料
第4章 撓性印製電路的連接(組裝)方式
4.1 連接(組裝)方式的選擇及其特點
4.1.1 連接(組裝)方式的選擇
4.1.2根據連接(組裝)對象確定連接(組裝)方式
4.1.3各種連接的概念
4.1.4 組裝密度與占用的空間
4.1.5 可靠性
4.1.6 工藝條件方麵的因素
4.1.7 設備與工模夾具
4.1.8 産量與成本
4.2 性連接
4.2.1 有引綫電子元器件的锡焊
4.2.2 貼片式電子元器件的锡焊
4.2.3 導電膠連接
4.2.4 裸片搭載
4.2.5 引綫鍵閤法
4.2.6 倒裝焊
4.2.7 微凸點焊
4.2.8 各嚮異性導電膠連接
4.2.9 撓性印製電路的跨綫直接鍵閤法
4.2.10 焊料熔融法
4.2.11 NCP絕緣漿料
4.3 半性連接與非性連接
4.3.1 螺絲固定連接
4.3.2 撓性印製電路與連接器
4.3.3 插卡式連接器
4.3.4 撓性扁平電纜(FFC)連接器
4.3.5 接插件
4.3.6 跨綫連接器
4.3.7 圓形連接器
4.3.8 本來是組裝到剛性印製綫路闆上的連接器
4.3.9 凹槽連接
4.3.10 微凸點連接
第5章 撓性印製電路的設計
5.1 撓性印製電路設計的工藝流程
5.2 電路分割
5.2.1 電路分割的必要性
5.2.2 不進行電路分割時存在的問題
5.2.3 普通民用産品的電子電路的分割
5.3 外形設計
5.4 平麵圖形設計
5.5 耐多次彎麯的撓性印製電路的設計
5.6 雙麵撓性印製電路中需要彎麯部分的設計
5.7 剛撓結閤電路中需要彎麯部分的設計
5.8 電子元器件組裝部分的設計
5.9 帶有屏蔽層的撓性印製電路的設計
5.10 設計時應將尺寸的工藝補償計算在內
第6章 撓性印製電路的製作
6.1 製作撓性印製電路的工藝流程
6.2 製作撓性印製電路的前工序
6.2.1 製作撓性印製電路的前工序詳細工藝流程
6.2.2 剪切撓性敷銅闆
6.2.3 打貫通孔
6.2.4 鍍覆貫通孔
6.2.5 工件的周轉與裝框
6.2.6 錶麵清洗與被覆抗蝕劑
6.2.7 曝光與顯影
6.2.8 腐蝕導體圖形與除掉抗蝕層
6.3 製作撓性印製電路的後工序
6.3.1 後工序的詳細工作流程
6.3.2 覆蓋膜
6.3.3 阻焊膜
6.3.4 光敏性覆蓋膜
6.3.5 鍍覆引齣端
6.3.6 標記符號
6.3.7 外形加工
6.4 製作撓性印製電路的輔助加工工序
6.4.1 製作增強闆
6.4.2 整 形
6.4.3 加工凸棱
6.4.4 製作跨綫
6.4.5 加工微凸點
6.5 多層剛撓結閤印製電路的製作工藝
6.5.1 製作多層剛撓結閤印製電路的整個工藝流程
6.5.2 內層(撓性部分)的加工
6.5.3 夾持層(剛性部分)的加工
6.5.4 製作粘膠帶與夾持層窗口處的迴填墊塊
6.5.5 疊層熱壓固化
6.5.6 打孔、孔壁清理與鍍銅
6.5.7 外層加工
6.5.8 外形加工
6.6 撓性印製電路的捲到捲式自動化加工
6.6.1 捲到捲的連續自動化加工方式
6.6.2 打孔
6.6.3 鍍銅
6.6.4 被覆抗蝕層
6.6.5 曝光或抗蝕圖形印刷
6.6.6 顯影、腐蝕與抗蝕膜剝離
6.6.7 被覆覆蓋層
6.6.8 衝壓固定孔、外形加工與裁切
第7章 撓性印製電路的組裝與檢查
7.1 撓性印製電路的組裝
7.1.1 將撓性印製電路固定到夾具上
7.1.2 焊接前的預乾燥
7.1.3 搭載貼片式電子元器件與非貼片式電子元器件
7.1.4 焊接
7.1.5 非直接組裝方式
7.1.6 檢查與修理
7.1.7 包裝
7.1.8 撓性印製電路與其他電路之間的連接
7.1.9 撓性印製電路的固定
7.2 撓性印製電路的成品檢查
7.2.1 尺寸檢查
7.2.2 耐彎麯性檢查
7.2.3 導體黏閤強度檢查
7.2.4 耐熱衝擊性試驗
7.2.5 電學性能檢查
7.2.6 外觀檢查
第8章 撓性印製電路的發展與展望
8.1 進一步改善聚酰亞胺薄膜
8.2 開發聚酰亞胺的替代材料
8.3 開發性能比聚酰亞胺更優異的新材料
8.4 超高密度的撓性印製電路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單憑書名“正版弘撓性印製電路”便足以讓人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專業深度與技術前沿性。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弘撓性”這一概念背後的科學原理,包括材料科學、力學以及電磁學的交叉應用。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撓性印製電路在不同基材上的製造工藝,例如,在柔性聚閤物基闆上如何實現精確的導電圖形的形成,以及層與層之間的可靠連接技術。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撓性印製電路在復雜應用環境下的可靠性評估與保障方麵的論述,例如,在反復彎麯、高低溫變化、高濕度等條件下,電路的性能衰減機製以及相應的失效分析和改進措施。若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際案例,展示如何在智能穿戴、柔性顯示、機器人技術等新興領域中應用撓性印製電路,並分析其設計挑戰與解決方案,那將極具參考價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一本集理論深度、工藝細節和實踐指導於一體的專業讀物,為讀者提供全麵深入的洞察。
評分這本書名帶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將聚焦於“弘撓性印製電路”這個特定的技術領域,這無疑是當前電子製造業中一個非常重要且發展迅速的方嚮。我個人對書中關於“弘撓性”的物理和力學基礎理論有著濃厚的興趣,比如材料在多次彎麯、扭轉或拉伸後的形變機理、應力分布以及對電氣性能的影響。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不同撓性印製電路的結構設計原則,如何實現高密度的布綫、多層互連,以及如何通過設計來滿足特定的應用需求?對於製造工藝方麵,我特彆想瞭解書中關於精密圖形轉移、層間粘接、錶麵塗覆等關鍵工序的詳細技術細節,以及這些工藝如何影響最終産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如果書中能結閤一些實際應用案例,比如在航空航天、汽車電子、可穿戴設備等領域,展示撓性印製電路如何剋服復雜環境的挑戰,實現高性能的集成,那就更具啓發意義瞭。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理解這一復雜而關鍵的技術。
評分讀到這本書的名字,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種能夠隨意彎摺、形態各異的電子綫路闆,它們在現代科技産品中的身影越來越普遍。我特彆關注的是,書中對於“弘撓性”這一概念的解讀有多深入,是僅僅停留在材料的彈性,還是會涉及到更深層次的結構力學和材料科學的分析?我非常期待能夠從中瞭解到不同撓性印製電路的分類、特點以及它們在特定應用場景下的優勢。例如,對於多層撓性印製電路,其層間連接技術(如盲埋孔、導通孔的加工)和信號隔離是否會有詳細的介紹?以及在高溫、高濕、震動等惡劣環境下,撓性印製電路的性能衰減機理和相應的加固或保護措施,這些內容如果能得到充分的闡述,將極具價值。我對於書中關於印製電路設計自動化(EDA)工具在撓性電路設計中的應用也抱有濃厚興趣,是否會有相關的軟件工具和設計流程介紹?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應該是一本能夠引導讀者從宏觀到微觀,係統性地理解撓性印製電路的技術體係,並觸及到行業前沿發展趨勢的著作。
評分從書名來看,這本書的定位應該是相當專業且具有相當的深度。我猜測其中會涉及大量關於“弘撓性印製電路”的材料特性、製造工藝以及應用性能等方麵的專業知識。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不同類型撓性基闆材料(如聚酰亞胺、芳綸、聚酯等)的物理和化學性能,以及它們在電性能、熱性能、力學性能上的差異?書中對於撓性電路的製造過程中,像精密蝕刻、層壓、錶麵處理等關鍵環節,是否會給齣詳盡的工藝參數和質量控製標準?我更期待的是,書中能否對撓性印製電路的可靠性評估方法和標準進行深入的探討,比如如何進行彎摺壽命測試、耐老化性能測試、熱應力測試等,以及這些測試結果如何指導設計和製造的優化。如果書中還能涉及一些與撓性印製電路相關的先進製造技術,例如微納加工、3D打印成型等,那就更能體現其前沿性和指導性瞭。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一本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指導意義的參考書,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項技術。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非常專業,雖然我目前還在初步接觸這個領域,但是它所涵蓋的“弘撓性印製電路”這一方嚮,無疑是當前電子製造領域非常前沿且極具發展潛力的一個分支。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麼復雜的技術概念進行梳理和呈現的,是偏嚮理論推導,還是更側重實際應用的案例分析?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撓性印製電路的基材選擇、結構設計、製造工藝以及關鍵的可靠性保障技術。比如,對於不同的撓性基闆材料,如聚酰亞胺(PI)、聚酯(PET)等,它們各自的優缺點、適用場景以及在不同工藝條件下的錶現,書中是否會有深入的探討?還有,在撓性電路的設計過程中,如何處理彎摺、拉伸等應力對電路性能的影響,如何優化布綫以提高信號完整性和降低損耗,這些都是我非常想瞭解的。如果書中能結閤一些實際的工程項目,比如智能穿戴設備、柔性顯示器、醫療器械等應用領域的案例,來具體闡述撓性印製電路的設計理念和實現方法,那就更棒瞭。我想象中,這本書應該能為我這樣的初學者提供一個清晰的認知框架,並且為有經驗的工程師提供一些深入的啓示,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一技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