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包含(二手旧书、新书)均为正版,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为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二手书籍,8成新左右,不缺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发货前会再次检查。
二手书籍,没有光盘、学习卡等附带产品。
二手书籍,或多或少都有笔记和重点勾画,比较挑剔和习惯用新书的买家请谨慎购买。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密码学讲义
定价:38.00元
作者:李超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0302638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数学的角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序列密码、分组密码和公钥密码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利用周期序列的幂级数表示、根表示和迹表示研究了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及其变种的密码学性质;利用图论和组合数学等工具研究了非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状态图性质,重点介绍M序列的存在性、构造与计数;介绍了五类典型分组密码算法的加解密流程、分组密码的设计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分析方法;讨论了RSA体制和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的数学问题。
本书可以作为密码学与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从事密码学和信息安全研究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翻阅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感”,但这并非指它追逐最新的潮流,而是它在处理经典问题时,展现出了一种超越性的洞察力。它没有停留在对既有理论的简单复述上,而是敏锐地指出了当前研究领域中存在的潜在争议点和尚未解决的难题。这种对前沿动态的把握,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基础教材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份高质量的行业分析报告。作者在行文中不时地穿插一些基于个人深刻理解的批判性思考,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去质疑、去探究的欲望。读完之后,我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获得了一种更具批判性和探索精神的思维方式,这才是任何一本优秀书籍能给予读者的最宝贵财富。
评分这本封面设计典雅的书籍,初捧在手,便觉一股沉稳的气息扑面而来,那种纸张的质感,微微带着油墨的清香,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它,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装帧的考究程度,绝非一般出版物可比,可以看出出版社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良苦,这本身就是一种对阅读者最起码的尊重。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疏朗有致,字里行间留有的呼吸空间,使得即便是面对那些逻辑性极强、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内容时,眼睛也不会轻易感到疲劳。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在当今快节奏的出版市场中,实属难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艺品,让人在阅读之余,也能享受到视觉上的愉悦。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领我进入一个深邃而引人入胜的知识领域,希望它能像它的外表一样,内容也一样充实、有深度,不负我这番期待。
评分阅读体验的流畅度,对我来说,常常是衡量一本好书的关键指标之一。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出色,它的章节过渡处理得极其自然,仿佛一条蜿蜒的河流,引导着读者的思绪平稳地从一个论点流向下一个论点,毫无生硬的转折或突兀的跳跃感。作者似乎深谙叙事节奏的拿捏之道,总能在关键时刻提供恰到好处的例证或背景铺垫,使得复杂概念的理解过程变得水到渠成。我特别留意到,在引用外部资料或专业术语时,注释部分的处理也相当规范且详尽,这为我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提供了坚实的后盾,避免了因信息链条断裂而产生的挫败感。这种细致入微的结构设计,无疑是作者深厚学术功底与高超表达能力的体现,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几乎可以心无旁骛地专注于理解其核心思想的精髓。
评分谈到内容本身,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既权威又亲切的对话姿态。它并没有高高在上地抛出结论,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引导读者去构建知识的框架。许多专业书籍常犯的错误是,为了凸显专业性而过度使用晦涩的术语,结果让初学者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巧妙地平衡了专业性和可读性。它在引入新概念时,总会先从一个更具象、更容易理解的场景或问题切入,这极大地降低了知识吸收的门槛。对于我个人而言,这种“循序渐进,寓教于乐”的教学风格,比那种冷冰冰的知识罗列要有效得多。读完一部分后,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对某一领域的理解维度被拓宽了,这是一种扎实的进步感,而不是短暂的满足。
评分这本书的配图和图表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张高质量的示意图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冗长描述,而这本书的视觉辅助材料正是如此。它们不仅仅是点缀,更是理解复杂流程和抽象模型的关键钥匙。每一个图示的逻辑都是清晰可见的,线条的粗细、颜色的运用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绝无那种为了美观而随意堆砌的元素。我特别欣赏其中对某一类比喻的运用,它将一个抽象的数学模型可视化成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过程,使得原本感觉遥不可及的理论瞬间变得可触摸、可感知。这不仅增强了记忆点,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读者从多角度、多模态去思考问题的习惯,这对于任何深度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