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聽音評價師手冊 電子與通信 書籍 |
| 作者: | 王澤祥 主 |
| 定價: | 69.0 |
| 齣版社: | 電子工業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
| ISBN: | 9787121313516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內容簡介 | |
| 全書共12 章,每章各自獨立闡述一個完整的專題。本書的特點是“全、新、特”:全書采用的素材大部分未曾與讀者見麵;波形與說明圖文並茂,是一次新的創舉;特點是讀者看到聲音波形圖如同聽到其聲,可加深理解,提高記憶。本書內容主要有聽音評價的基本知識,聽音評價的條件,節目源編輯製作規範,國傢標準節目源實物標樣波形圖與說明,歐洲廣播聯盟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素材,廳堂、體育場館擴聲係統、廣播節目、音像製品、電聲産品、電聲係統、聲音信號傳輸質量等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模擬聲聽音訓練實踐方法,數字聲聽音訓練實踐與聽感變化解析,以及電聲標準與聽音感受等。本書適閤作為錄音工程、專業音視頻工程聽音評價、聽音訓練本科生學習的教材,也可作為專業音視頻工程培訓聽音評價師的考核教材,並適閤電聲愛好者閱讀。 |
| 目錄 | |
| 第1章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概述 / 1 1.1 聽音評價概述 / 1 1.2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的要性 / 3 1.3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的條件 / 4 1.4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的可行性 / 4 1.5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的應用範圍 / 5 1.6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的普及和規範化、標準化 / 5 1.7 客觀技術參量與主觀聽覺感受的差異和統一 / 6 第2章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的條件 / 11 2.1 條件 / 11 2.2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評價術語》的選定 / 11 2.3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用《節目源》 / 13 2.4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用《聽音環境的技術要求》 / 14 2.5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用《電聲係統的技術要求》 / 14 2.6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方法與步驟 / 23 2.7 評分方法與步驟 / 25 第3章 聲音質量主觀評價用節目源編輯、製作規範 / 32 3.1 聲音質量主觀評價用節目源規範 / 32 3.2 聲音節目源質量與主觀評價用節目源標樣實物說明 / 37 3.3 國傢技術監督局關於“聘請音質評價節目帶”編委會委員的函 / 39 3.4 節目內容與技術指標 / 39 第4章 電聲産品聲音質量主觀評價用節目源實物標樣說明 / 46 4.1 電聲産品聲音質量主觀評價用節目源實物標樣的各節目段內容 / 46 4.2 電聲産品聲音質量主觀評價用節目源實物標樣的各節目段特點與波形 / 47 4.3 主觀評價用標樣實物各節目段頻譜圖 / 56 第5章 歐洲廣播聯盟(EBU SQAM)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素材 / 60 5.1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素材錶 / 60 5.2 歐洲廣播聯盟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素材(EBU SQAM)內容說明與節目段波形圖 / 63 5.3 歐洲廣播聯盟(EBU PEQS)CD 光盤說明 / 78 第6章 擴聲係統聲音質量聽音評價 / 79 6.1 擴聲係統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概述 / 79 6.2 擴聲係統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時的規定 / 80 6.3 廳堂、體育場館擴聲係統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用節目段的編輯製作 / 81 6.4 對聽音評價師的要求 / 90 6.5 廳堂擴聲係統聲學特性指標 / 95 6.6 擴聲係統技術驗收 / 97 第7章 廣播節目與音像製品聲音質量聽音評價 / 100 7.1 廣播節目與音像製品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概述 / 100 7.2 廣播節目與音像製品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條件 / 101 7.3 引用文件 / 101 7.4 廣播節目與音像製品聲音質量聽音評價選用的評價用語 / 101 7.5 評價用電聲係統的連接方法及其技術要求 / 102 7.6 聽音評定小組的組成 / 105 7.7 聽音評定項目 / 105 7.8 聽音評定計分方法 / 106 7.9 廣播節目與音像製品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用錶 / 106 7.10 評定程序 / 108 7.11 評分計算方法 / 108 7.12 計權統計 / 109 7.13 應扣分數的統計方法 / 109 第8章 電聲産品、電聲係統聲音質量聽音評價 / 110 8.1 電聲産品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概要 / 110 8.2 電聲産品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條件 / 112 8.3 引用文件 / 112 8.4 評價用電聲係統的設備技術要求 / 112 8.5 電聲係統、電聲産品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方法概述 / 114 8.6 聽音評定小組人數 / 116 8.7 電聲係統、電聲産品聲音聽音評價中的一些問題 / 117 第9章 聲音信號傳輸質量聽音評價 / 119 9.1 聲音信號傳輸質量聽音測試方法 / 119 9.2 引用標準 / 119 9.3 術語和定義 / 119 9.4 測聽成員的選擇 / 121 9.5 測聽成員數量選擇 / 121 9.6 測試方法 / 121 9.7 屬性 / 123 9.8 編排材料 / 124 9.9 再現設備 / 124 9.10 測聽條件 / 125 9.11 數據的統計處理 / 125 9.12 測聽結果的錶示 / 126 9.13 測試報告的內容 / 1 |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連接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技術充滿好奇,而這本書恰好觸及瞭其中一個非常有趣的方麵——聲音。我原本對“評價師”這個詞有些模糊的認識,以為可能跟一些藝術評論或者産品測評相關,但這本書的電子與通信背景讓我意識到,這是一種更偏嚮於工程和科學的“評價”。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與聲音采集相關的傳感器,例如麥剋風的種類、工作原理以及它們對不同頻率和聲壓級的響應特性。我之前從未想到,一個看似簡單的麥剋風背後,竟然有如此多的技術學問。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深入探討瞭聲音信號的傳輸和處理過程,包括在數字信號處理(DSP)中的應用。我瞭解到,在電子通信係統中,聲音信號的質量不僅僅取決於聲源本身,更取決於傳輸路徑上的各種乾擾和失真。書中列舉瞭許多實際案例,比如在音頻設備設計中,如何通過優化電路布局來減少噪聲乾擾,或者在通信係統中,如何通過編碼和解碼技術來提高語音傳輸的清晰度。這些內容讓我對電子産品發齣聲音的“好壞”有瞭更客觀、更科學的認識,不再僅僅依賴於個人主觀感受。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真是有點意思,“聽音評價師手冊”。我當時在書店裏看到它,第一反應就是,這究竟是關於什麼的?難道是教人怎麼聽懂音樂的?還是評估音響設備?翻開目錄,電子與通信的字樣又讓我有些摸不著頭腦。我一直覺得電子通信領域是關於信號、電路、傳輸這些硬核的東西,跟“聽音”這個詞總覺得有點距離。但好奇心驅使我還是藉瞭迴去。拿到書之後,我花瞭一整天時間來“品味”。老實說,我一開始真的有點被書名誤導瞭,我腦海裏勾勒的場景是某種藝術鑒賞或者聲音設計的專業指南,結果翻開的內容,讓我意識到這門學問比我想象的要嚴謹和技術化得多。裏麵的圖錶、公式,還有各種專業術語,一開始讓我有點小小的挑戰感。我花瞭相當多的時間去消化其中的一些概念,尤其是那些關於信號處理和聲學原理的部分。我猜想,所謂的“聽音評價師”,可能並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那種在音樂廳裏聽音樂的評論傢,而是指那些能夠通過專業技術手段,對電子設備發齣的聲音信號進行量化分析和質量評估的專傢。這就像是給電子産品的“耳朵”做體檢,確保它們發齣的聲音是清晰、準確、符閤標準的。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認知維度,讓我看到瞭一個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交叉學科領域。
評分這本書的章節安排讓我覺得邏輯非常清晰,它從最基礎的聲音物理學概念講起,然後逐步過渡到電子通信領域的應用。我花瞭相當長的時間去理解書中關於聲學測量和標準化的部分。例如,書中詳細介紹瞭響度、音調、音色等聲學參數是如何被量化定義的,以及國際上通用的相關測量標準。這讓我意識到,所謂的“聽音評價”,並非是一件純粹主觀的事情,而是建立在一套嚴謹的科學體係之上的。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音頻質量評估模型的章節印象深刻,它介紹瞭幾種常用的客觀評價指標,如信噪比(SNR)、總諧波失真(THD)以及頻率響應麯綫等,並解釋瞭這些指標是如何反映聲音信號的質量的。雖然我不是電子通信專業的學生,但我能夠從中感受到作者試圖建立一種客觀、可重復的聲音評價方法論。這本書讓我明白,在電子和通信領域,對聲音的“評價”並非是“聽”,而是“量”,是用數據說話,是基於科學的分析。這是一種非常有趣且實用的知識,讓我對聲音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層麵。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量化和分析我們感知世界的工具感到著迷,而這本書正好滿足瞭我的這一點好奇心。雖然書名聽起來頗具藝術氣息,但內容卻充滿瞭嚴謹的科學性和技術性。書中對聲音信號的采集、處理和分析的詳細介紹,讓我看到瞭電子通信技術在聲音領域的神奇應用。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噪聲、失真和混響等聲學現象在電子係統中的錶現及其影響的論述印象深刻。它解釋瞭為什麼有些設備聽起來“乾澀”,有些設備聽起來“渾厚”,以及這些聲音特性的背後,是如何通過電路設計和信號處理來達成的。我瞭解到,在電子和通信領域,所謂的“聽音評價”,實際上是一種基於工程原理的科學分析過程。書中介紹的各種測量儀器和分析軟件,讓我對如何客觀地評估電子設備發齣的聲音質量有瞭一個初步的認識。這本書拓展瞭我對電子通信技術的認知邊界,讓我看到這個領域是如何與我們日常的聲音體驗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並且是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來優化和提升這種體驗的。
評分這本書的厚度著實不小,我花瞭一段時間纔把它從頭到尾細細地讀完。這本書在闡述一個復雜的技術概念時,往往會先給齣一個非常宏觀的背景,然後逐步深入到具體的細節,這對於像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友好的結構。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對於聲音信號的數字化過程的講解,從模擬信號的采集,到采樣、量化,再到編碼,每一步都用瞭大量的圖示來輔助說明,而且還配以詳細的文字解釋。我之前對聲音的理解,更多停留在主觀的感受層麵,但這本書卻讓我開始思考聲音背後的數學模型和物理原理。它讓我明白,我們耳朵裏聽到的每一個聲音,其實都是由一係列精確的數據點組成的,而這些數據點是如何被采集、處理和還原的,纔是這本書想要傳達的核心內容。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噪聲抑製和失真校正的章節,它詳細介紹瞭多種算法和技術,比如FFT(快速傅裏 त्याची變換)在頻譜分析中的應用,還有一些關於濾波器設計的方法。這些內容雖然聽起來很專業,但作者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讓我能夠理解其背後的邏輯,甚至開始嘗試在腦海中構建齣這些算法的運作流程。這對於我理解電子通信係統中聲音信號的保真度是如何被保證的,非常有幫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