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富宏 著
图书标签:
  • 音乐
  • 艺术
  • 鉴赏
  • 音乐史
  • 音乐理论
  • 古典音乐
  • 流行音乐
  • 音乐文化
  • 音乐教育
  • 音乐欣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30506
商品编码:2953286656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音乐鉴赏

定价:45.00元

作者:富宏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682305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音乐鉴赏》是在以往音乐鉴赏教材的基础上对音乐鉴赏教学内容按照音乐体裁的分类方式进行的一次重新整合:选取了歌曲的常见体裁、歌曲的结构形式、序曲、组曲、奏鸣曲、圆舞曲、协奏曲、交响诗、进行曲、小夜曲、交响曲、音乐剧、中国歌剧、外国歌剧、电影音乐、流行音乐十六个专题内容,每个专题在代表性音乐作品的选择上尽可能考虑和遵循古今、中外、雅俗各种音乐作品对比、共赏的原则。可作为高等院校艺术鉴赏课程的选修教材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音乐鉴赏》 目录 第一章:声音的织锦——音乐的起源与基本要素 1.1 声音的诞生:从自然之音到人类歌唱 1.1.1 远古的回响:节奏、呼喊与原始的旋律 1.1.2 文化的摇篮:宗教、仪式与早期音乐的孕育 1.1.3 乐器之初:天然材料的智慧与声音的探索 1.2 音的魔法:音高、音长、音强与音色 1.2.1 音高:灵魂的跃动与情感的阶梯 1.2.2 音长:时间的雕刻与节奏的律动 1.2.3 音强:力量的释放与情绪的起伏 1.2.4 音色:乐器的灵魂与声音的个性 1.3 旋律:流淌的情感线 1.3.1 旋律的构成:音程、音阶与动机 1.3.2 旋律的表情:忧伤、欢快、激昂与宁静 1.3.3 经典旋律赏析:从巴赫到披头士 1.4 和声:声音的交织与色彩的渲染 1.4.1 和声的基石:三度与音程的组合 1.4.2 和弦的家族:主和弦、属和弦与色彩和弦 1.4.3 和声的进行:情绪的推进与音乐的张力 1.4.4 和声的风格:古典、浪漫与现代的色彩 1.5 节奏:音乐的脉搏与身体的共鸣 1.5.1 节奏的构成:拍子、节拍与节奏型 1.5.2 节奏的变奏:切分音、复节奏与自由节奏 1.5.3 节奏的魅力:舞蹈、运动与生命的律动 1.6 音乐的结构:形式与组织 1.6.1 乐句与乐段:音乐的呼吸与章节 1.6.2 赋格、奏鸣曲与变奏曲:古典音乐的宏伟篇章 1.6.3 歌曲、套曲与交响曲:音乐的叙事与情感的展现 第二章:文明的回响——音乐的历史长河 2.1 古代文明的旋律:东方与西方的交响 2.1.1 古希腊与古罗马:哲学、戏剧与音乐的融合 2.1.2 古印度与古中国:宗教、哲学与宫廷音乐的传承 2.1.3 中世纪的圣歌:宗教神圣与世俗民谣的交织 2.2 欧洲音乐的黄金时代:文艺复兴至浪漫主义 2.2.1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光辉与复调音乐的繁荣 2.2.2 巴洛克时期:宏伟、精致与情感的极致表达 2.2.2.1 巴赫:复调音乐的集大成者 2.2.2.2 亨德尔:宏大、戏剧与庄严的气势 2.2.3 古典主义时期:均衡、清晰与理性的优雅 2.2.3.1 海顿:交响曲之父的诙谐与创新 2.2.3.2 莫扎特:天才的旋律与情感的纯粹 2.2.3.3 贝多芬:从古典到浪漫的桥梁与革新 2.2.4 浪漫主义时期:激情、个性与情感的奔放 2.2.4.1 舒伯特:歌曲之王的情感抒发 2.2.4.2 肖邦:钢琴诗人对民族情感的咏唱 2.2.4.3 柴可夫斯基:宏大叙事与内心世界的挣扎 2.3 20世纪至今:多元、实验与跨界的融合 2.3.1 印象派与表现主义:色彩、情绪与内心的探索 2.3.2 新古典主义与十二音体系:秩序、理性与结构的重塑 2.3.3 爵士乐的兴起:即兴、自由与都市的脉搏 2.3.4 摇滚乐的革命:反叛、激情与时代的呐喊 2.3.5 电子音乐与实验音乐:技术、观念与声音的边界 2.3.6 世界音乐的融合:跨文化交流与全球化的旋律 第三章:风格万花筒——不同音乐流派的魅力 3.1 古典音乐:永恒的艺术与理性的光辉 3.1.1 器乐的辉煌: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 3.1.2 声乐的动人:歌剧、清唱剧、艺术歌曲 3.1.3 古典音乐的鉴赏要点:结构、技巧与情感的深度 3.2 爵士乐:自由的灵魂与即兴的飞扬 3.2.1 爵士乐的起源与发展:从蓝调到摇摆乐 3.2.2 爵士乐的特点:即兴、摇摆与和声的复杂性 3.2.3 经典爵士乐赏析: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艾灵顿公爵 3.3 摇滚乐:力量、态度与青春的宣言 3.3.1 摇滚乐的演变:从摇滚到重金属 3.3.2 摇滚乐的元素:吉他、鼓点与歌词的力量 3.3.3 摇滚经典乐队与歌曲:披头士、皇后乐队、滚石乐队 3.4 流行音乐:时代的脉搏与大众的共鸣 3.4.1 流行音乐的特征:旋律性、易传播性与市场性 3.4.2 不同时代的流行风格:迪斯科、合成器流行、R&B 3.4.3 流行巨星的魅力:麦当娜、迈克尔·杰克逊 3.5 民谣音乐:朴实的情感与故事的讲述 3.5.1 民谣的根源与特色:故事性、叙事性与地域性 3.5.2 重要的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琼·贝兹 3.6 电子音乐:科技、创意与未来的律动 3.6.1 电子音乐的分类:House, Techno, Trance, Ambient 3.6.2 电子音乐的表达:节奏、合成器音色与氛围的营造 3.7 世界音乐:文化的交融与跨界的热情 3.7.1 非洲音乐的节奏与色彩 3.7.2 拉丁美洲音乐的热情与活力 3.7.3 亚洲音乐的独特韵味与哲学思考 3.7.4 世界音乐的融合与创新 第四章:聆听的艺术——如何欣赏音乐 4.1 准备与心境:打开耳朵,敞开心扉 4.1.1 创造良好的聆听环境:安静、专注与舒适 4.1.2 调整心绪:放下杂念,全身心投入 4.2 倾听的层次:从表层到深层 4.2.1 旋律的捕捉:感受音乐的流动与起伏 4.2.2 节奏的感知:体会音乐的脉搏与律动 4.2.3 和声的体验:分辨声音的交织与色彩的变化 4.2.4 结构与形式的理解:把握音乐的脉络与逻辑 4.2.5 情感的共鸣: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绪与思想 4.3 鉴赏的工具:乐器、词曲与表演 4.3.1 了解乐器:不同乐器的音色与表现力 4.3.2 关注词曲:歌词的意境与旋律的契合 4.3.3 欣赏表演:演奏者的技巧与情感投入 4.4 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与个人判断 4.4.1 区分“喜欢”与“欣赏”:情感认同与理性分析 4.4.2 避免盲从: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 4.4.3 学习评价: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音乐感受 4.5 聆听的实践:从入门到精通 4.5.1 循序渐进:从熟悉的音乐开始,逐步拓展 4.5.2 多听多比较:在对比中加深理解 4.5.3 参与音乐活动:音乐会、讲座与交流 4.5.4 阅读与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拓展知识 第五章:音乐的力量——它如何影响我们 5.1 情感的调节:音乐的慰藉与激励 5.1.1 音乐与情绪的关系:情绪的触发、表达与疏导 5.1.2 舒缓压力与放松身心:轻柔的旋律与宁静的氛围 5.1.3 激励斗志与提升效率:激昂的节奏与振奋的旋律 5.2 认知与记忆:音乐的启迪与拓展 5.2.1 音乐与大脑:激活脑区,提升思维能力 5.2.2 音乐与记忆:帮助记忆、学习与回忆 5.2.3 音乐与创造力:激发想象,拓展思维的边界 5.3 社会与文化:音乐的连接与认同 5.3.1 音乐作为社交媒介:共同体验与情感交流 5.3.2 音乐与身份认同:群体归属与文化象征 5.3.3 音乐在历史与文化中的作用:记录、传承与表达 5.4 音乐治疗:疗愈身心,重拾健康 5.4.1 音乐治疗的原理与应用 5.4.2 音乐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抑郁、焦虑、帕金森等 5.5 音乐的启示:人生哲学与精神寄托 5.5.1 从音乐中感悟生命的意义与情感的深度 5.5.2 音乐作为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寄托 引言 声音,是宇宙最古老的语言,是生命最原始的表达。从远古先民的吟唱,到现代文明的交响,音乐以其独特而强大的力量,编织着人类的情感,记录着历史的足迹,连接着不同文化的心灵。《音乐鉴赏》一书,旨在引领读者走进一个宏大而细腻的音乐世界,探索声音的奥秘,理解旋律的逻辑,感受和声的魅力,体味节奏的律动,并最终学会如何以一种更深刻、更具洞察力的方式去聆听和理解音乐。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音乐理论手册,而是一次充满发现与惊喜的旅程。我们不会止步于对音符、音阶、和弦等基本概念的罗列,而是会深入探讨这些音乐元素如何被巧妙地组合,以创造出令人心动、引人深思的艺术作品。我们将追溯音乐在不同文明中的演变轨迹,从古希腊的哲学思考,到巴洛克时期的宏伟壮丽,再到浪漫主义的激情四溢,以及20世纪至今的多元探索,让读者了解音乐如何与历史、社会、哲学、艺术等领域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带领读者认识琳琅满目的音乐风格,从古典音乐的严谨典雅,到爵士乐的自由奔放,从摇滚乐的激情澎湃,到流行音乐的易于传唱,再到电子音乐的未来感与世界音乐的多元融合。我们将解析每种风格的独特魅力,帮助读者在纷繁的音乐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乐土。 然而,真正的音乐鉴赏,并不仅仅在于了解“是什么”,更在于学会“如何去听”。本书的第四章将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聆听方法,引导读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逐步培养敏锐的听觉和独立的判断力。我们将鼓励读者打开耳朵,敞开心扉,去感受音乐所传达的细微情感,去理解其结构上的精妙之处,去体会表演者倾注其中的心血与智慧。 最后,本书将聚焦于音乐的力量,探讨它如何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音乐不仅是悦耳的旋律,更是情感的调节剂,认知的助推器,社会文化的纽带,甚至是一种疗愈身心的强大力量。通过阅读本书,你将有机会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价值,并学会如何更好地利用音乐来丰富自己的人生,启迪自己的心灵。 《音乐鉴赏》是一本献给所有热爱音乐、渴望更深入理解音乐的读者的书。无论你是初涉音乐殿堂的新手,还是已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与收获。让我们一起,用耳朵去感受,用心灵去交流,共同踏上这场精彩绝伦的音乐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如何平衡了西方古典音乐的深度与现代听众的接受度。很多音乐鉴赏的书籍要么过于学院派,充斥着晦涩的德语或意大利语术语,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又过于通俗,流于表面,对音乐的严肃性有所稀释。这本书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在介绍古典音乐的同时,也适当地引入了二十世纪后半叶至今的电子音乐、电影配乐等跨界领域,拓宽了“音乐”这个概念的边界。例如,它分析了某部经典电影配乐的动机如何借鉴了瓦格纳的母题手法,这种跨领域的连接让人眼前一亮,瞬间打通了不同音乐世界之间的壁垒。通过这本书,我开始意识到,无论是坐在音乐厅里听一场歌剧,还是在电影院里看一场大片,我们所接触的音乐逻辑内核是相通的。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去探索更多非主流音乐类型的兴趣,因为它提供了分析和理解这些音乐的通用“语法”。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书籍抱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总觉得“鉴赏”这东西太过主观,文字描述难免显得矫揉造作。然而,《音乐鉴赏》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精彩之处在于,它教你的不是“应该如何欣赏”,而是“如何去倾听”。书中花了大量篇幅探讨了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它们在管弦乐队中扮演的角色,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记得有一章专门分析了弦乐四重奏中大提琴的声部处理,那种低沉而富有颗粒感的音质,在书中的描述下,仿佛真的能穿透纸面直达我的耳膜。更令人称赞的是,作者在分析作品时,极少使用空泛的形容词,而是紧密结合乐谱上的结构和织体变化,使得所有的赞美都有据可依,充满了逻辑的力量。它教会我放下先入为主的偏见,用心去体会作曲家在特定情绪下,是如何通过音高、节奏、力度这些“砖块”搭建起一座宏伟的听觉建筑的。这是一本能让你的耳朵变得更加“敏锐”的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值得一提,虽然内容已经足够精彩,但优秀的载体无疑能提升阅读体验。纸张的质感非常舒服,不像有些印刷品那样反光刺眼,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书中配有大量的插图和图表,尤其是在解释复杂的曲式结构时,那些清晰的结构图示起起落落,直观地展示了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的布局,极大地辅助了我的理解。我过去常常在听交响乐时,听到中间部分就容易走神,抓不住主题的回归和发展。自从有了这本书的辅助,我仿佛有了一位随身携带的私人导游,总能在关键时刻提醒我:“注意,主旋律回来了,但这次它换了一种情绪!”这种引导是非常微妙且有效的,它不是强迫你记住知识点,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你的听觉记忆和结构感知能力。对于那些渴望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的听众来说,这本工具书的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

这本《音乐鉴赏》的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音乐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感觉自己停留在“听歌”的层面,无法真正领会到音乐的精髓。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扎实,它不像一些音乐理论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深奥的音乐知识娓娓道来。作者似乎对音乐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理解,他能够将复杂的概念,比如和声进行、对位法,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理解的例子来阐释。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不同音乐风格演变历史的部分,从巴洛克时期的严谨到浪漫主义时期的奔放,再到现代音乐的多元探索,每一个转折点都讲解得丝丝入扣,让我对音乐的历史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读完之后,我再去听同一首曲子,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能听到更多的层次和细节,那些原本只是“背景音”的部分,现在都鲜活了起来。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张绝佳的入门地图,它不会让你迷失在专业术语的迷宫里,而是会引导你自信地走向音乐更深邃的殿堂。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感受,那便是“开启了对话”。在读这本书之前,音乐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单向的灌输,我接收到旋律,然后产生感动或疲惫,仅此而已。《音乐鉴赏》这本书真正做到的,是引导我与作曲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教会我提问:为什么这段旋律在这里会突然转为小调?为什么定音鼓会在高潮前突然加入?通过细致入微的文本分析,我学会了去探究创作者的“意图”与“选择”。特别是关于音色心理学的章节,探讨了特定音高和力度组合如何直接作用于人类的情感神经,这让我对音乐的“魔力”有了科学层面的认识,而不是单纯的感性认知。这本书不是一本速成的秘籍,它需要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反复咀嚼,但每一次的阅读和聆听反馈,都会带来新的惊喜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它真正地改变了我听音乐的方式,从“听声音”到“解构与重塑”,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智力投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