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学会思考与人际交往初级篇(3~5岁)
定价:26.80元
作者:李紫蓉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80246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学会思考与人际交往初级篇(3~5岁)是一本亲子互动性很强的书,通过连线、粘贴、情景演练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让阅读和游戏结合。实现孩子与家长的互动,孩子与书本的互动,家长与书本的互动,亲子共读,智慧共享,欢乐共享。点海报有惊喜呦
内容提要
学会思考与人际交往初级篇(3~5岁),这是一本非常有益于孩子情商及智力发展的情商培养游戏书。它根由浅入深进行编排,且都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以及有趣的题目来引导孩子进行学习和思考,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
目录
作者介绍
李紫蓉 台湾畅销少儿游戏书作者,编创了多部少儿益智游戏书,包括少儿情商系列等。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鲜艳的色彩和圆润可爱的插画吸引住了。作为家长,我们都知道,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视觉刺激非常重要,如果内容枯燥,别说思考了,连翻开书的兴趣都没有。这本《学会思考与人际交往初级篇(3~5岁)》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每一页都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但更让我觉得物超所值的是它在“人际交往”部分的处理方式。它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你要分享”或者“你要礼貌”,而是通过一些拟人化的动物角色,展示了“不分享”和“分享”带来的不同感受。比如,有一章讲到小兔子因为不肯把积木给小熊玩,最后自己也玩得很孤单,而另一章讲到小猴子主动邀请小松鼠一起玩,结果大家一起搭建了一个更大的城堡。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比我们平时一味地教导效果好太多了。孩子是通过故事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和“独处的失落”,而不是被动接受规则,这才是真正的高质量早期教育材料。
评分这本《学会思考与人际交往初级篇(3~5岁)》的书,我真是爱不释手,尤其是在我小侄女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简直是太及时了!我记得她刚去幼儿园那会儿,特别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就哭闹,比如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或者自己想做的事情别人不配合,她就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本书里对于“思考”的引导,不是那种高深的理论,而是非常贴近孩子日常生活的场景。比如,书里会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教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先停下来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呢?”然后是:“我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这个过程对我们大人来说可能很简单,但对三五岁的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个巨大的认知飞跃。我观察到,在我们一起阅读这些章节后,她真的开始尝试在遇到小冲突时,先不急着哭,而是学着我们一起在书里看到的那个“小侦探”一样,去观察情况。那种从完全依赖情绪到开始尝试用“脑子”解决问题的转变,真的让我感到非常惊喜,这完全就是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第一步,太实用了!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妙。它不是那种大段文字堆砌的绘本,而是巧妙地将“思考训练”和“情商培养”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闭环。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特别关注了“表达感受”这一块,这对于刚开始学着与人互动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以前我女儿只会说“我生气了”或者“我不喜欢”,但她无法描述生气的具体原因,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本书里提供了一些非常直观的“情绪词汇卡”式的场景设计,比如“当你的积木被推倒时,你可以说:‘请你小心一点,我很认真地在搭这个。’”这种具体的句式,给了孩子一个现成的“社交工具箱”。我尝试在生活中引导她使用这些句子,发现她脸上的挫败感明显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我知道该怎么做了”的自信。这种即学即用的实用性,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普通故事书的范畴。
评分从内容编排的流畅度和对家长引导的建议来看,这本书绝对是为现代家庭量身定做的。很多早教书籍要么内容太简单,很快就读完了,要么就是设计得太复杂,家长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理解如何操作。而《学会思考与人际交往初级篇(3~5岁)》给出的每一步都是清晰可见的“亲子互动指南”。它不仅仅是一本给孩子看的书,更是一本实操手册。书中常常在故事结束后附带一些“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活动”,比如“搭一个表达你心情的积木塔”或者“画出你最想和朋友一起做的事情”。这些活动都紧密围绕着“思考——表达——互动”的主线。通过这些动手实践,孩子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和思考者。这种寓教于乐、注重实践的教学法,让我坚信它能在孩子的早期社交和认知发展中,打下一个极其坚实且有趣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对“同理心”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而非一蹴而就的灌输。三到五岁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非常强,这是发展阶段的正常现象,但如何温和地引导他们看到别人的感受呢?我发现作者非常聪明地设计了“换位思考”的小练习。比如,通过镜子游戏或者角色互换的情节,让孩子扮演那个“被拒绝”的角色,然后体会那种失落感。这种体验式的学习,远比我们单纯地解释“你要体谅别人”要有效得多。每一次读完这些章节,我都会和孩子一起讨论:“如果你是那个没有被选中的小朋友,你会是什么心情呢?”我们不是在评判谁对谁错,而是在共同探索复杂的人类情感。这种深度交流,无形中拉近了我们亲子间的距离,同时也帮孩子的大脑搭建起了理解他者情绪的桥梁,真的非常用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