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小孩有小病,一招就搞定
定价:29.80元
作者:赵承勇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80251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小孩有小病,一招就搞定》
精选的78个小方法特点:配方简单、取材方便、使用方便、功效理想!
食方、药膳,外敷的药汁、药膏,经穴按摩,一应俱全!
专业的知识、通俗的语言,一看便懂!
轻松辩证用药,做好孩子的“家庭医生”不再是难事!
内容提要
《小孩有小病,一招就搞定》是送给广大父母的图书。一个孩子生病,就算是小小的感冒、咳嗽、发烧、拉肚子等病症,甚至磕碰受了小伤、出血等,都牵动着全家人的心,其实,小孩子有小病时,大家用不着那么紧张、忙乱,也不要一个劲儿地想着赶紧上医院找医生诊治,只要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孩子的症状,合理使用一些有效的小偏方来进行调治,只要学会几招,那家长就可以兼做孩子的“家庭医生”了。为了帮助各位家长自己调治孩子容易患上的种种小病,《小孩有小病,一招就搞定》收集了80多个配方简单、取材方便、功效理想的民间偏方,其中包括内用的食方、药膳,外敷的药汁、药膏,及经穴按摩等等,并用专业的知识,通俗的语言,指导大家如何辩症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赵承勇,男,主治医师,毕业湖南省中医学院。1993毕业于湖南省中医学院(现为湖南省中医药大学)医疗专业,熟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等中医经典,2002年考入江西医学院继续深造。曾出版《食养脾胃不生病》等图书。执业医师编号:199843110432930710215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行文逻辑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次结构上的精妙布局。它不像其他育儿书籍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大堆理论性的知识框架,反而更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性格温和的长辈进行一次深入的午后交谈。开篇的处理非常细腻,作者并没有急于介绍“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先花了大篇幅去描述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可能出现的“常见状态”——注意,这里用的是“状态”而非“症状”,这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去病理化的视角,极大地缓解了新手父母的过度敏感。接着,全书的章节划分非常清晰,每一个小主题都被拆解成了一个个可操作的“迷你模块”,模块内部的叙述风格也多变,有时是直白的问答形式,有时是娓娓道来的故事,这种节奏的变化有效地避免了阅读疲劳。我个人觉得最精彩的是它对“环境因素”的强调,作者似乎更倾向于将孩子的每一次不适,都视为一个系统性失衡的外在表现,而非孤立的个体病灶,这种宏观的观察角度,迫使读者跳出“吃药打针”的思维定式,转而关注起睡眠空间、饮食结构乃至于情绪互动的重要性,这种由表及里的递进分析,实在高明。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人眼球,封面上那抹鲜亮的鹅黄色,配上那种略带手绘感的字体,一下子就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枯燥的育儿指南,倒像是一本充满童趣的绘本。我是在书店的童书区偶然翻到的,当时就被封面上的那只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吸引住了,它似乎正对着书名做着一个夸张的表情,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内页的纸张选择偏向哑光质感,拿在手里有一种温润的触感,这对于经常需要翻阅,甚至可能被小手沾染上果汁或零食碎屑的父母来说,是非常实用的考量。更值得称赞的是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的处理也很到位,即便是光线不佳的夜晚,也能轻松阅读,完全没有那种传统医学书籍的压迫感。这本书的整体视觉语言非常友好,它成功地避开了那种严肃刻板的医学书籍的刻板印象,让人在面对“育儿焦虑”时,能先从视觉上得到一种放松和安慰。我尤其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小插图,它们并非直接解释内容,而更像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比如在描述孩子夜醒时,那团小小的、晕开的蓝色水彩,精准地捕捉到了父母那一刻的疲惫感,这种设计上的巧思,让整本书的阅读体验提升了一个档次,让人觉得作者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倾注了心力。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所蕴含的那种强大的人文关怀和深切的共情能力。作者显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只懂理论的专家,她的文字里流淌着一种“过来人”的理解与体谅。当书中描述到孩子夜间哭闹不止,父母在走廊里踱步到精疲力尽时的那种无助感时,我几乎要忍不住在脑海里默默点头称是。她没有使用任何指责性的语言,而是用一种非常温柔的语调,将这些令人抓狂的时刻正常化、合理化。这种“正常化”的处理,对于正在经历育儿风暴的父母来说,简直是一剂镇静剂。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心理调适小贴士”,这些内容往往放在章节的末尾,像是一个私密的耳语,提醒父母首先要照顾好自己。比如,其中有一段提到,当你感觉自己快要崩溃时,最好的做法是放下手中的所有事情,哪怕只是去卫生间用冷水洗把脸,这个简单的动作,其意义远远大于任何复杂的安抚技巧,因为它首先肯定了父母的情绪价值。这种把“人”置于“方法”之上的态度,是这本书区别于市面上其他“速成手册”的核心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去魅化”的日常哲学。它避开了所有生涩难懂的医学术语,转而采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甚至略带幽默感的口吻来阐述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举个例子,当谈及孩子不爱吃蔬菜时,作者没有用营养学报告来压人,而是将其比喻成一场“领土争夺战”,孩子在捍卫自己的自主权,这一下子就让严肃的喂养问题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书中的许多表述,都带着一种老派的智慧和对生活细微处的洞察力。比如,它对“‘小病’的界定”有着独到见解,明确指出很多被父母放大化的担忧,其实是孩子在适应这个世界时必然会经历的“微调”过程。这种对“微调”的尊重,避免了父母将孩子塑造成一个必须完全服从外部指令的“完美对象”。我个人特别欣赏它在处理“民间智慧”与“科学论证”之间的平衡,它并没有完全否定经验的力量,而是将两者巧妙地结合,提供了一种更具弹性和包容性的应对框架,让人感觉阅读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提炼。
评分从工具书的角度来审视,这本书的另一个显著优点是它的高度实操性和即时反馈性。它不仅仅停留在“应该做什么”的层面,更着重于“如何优雅地做到”的执行细节。比如,在描述如何处理孩子突发的脾气爆发时,作者提供了一套细致入微的“三步走流程”——观察、暂停、回应——但这三步并非僵硬的指令,而是在每一步后面都附带了“如果孩子A反应,则执行B方案;如果孩子C反应,则尝试D变体”的灵活应变指南。这种结构保证了无论你面对的是多么出乎意料的状况,书中的指导都能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锚点。此外,书中对于“家庭合作”的探讨也相当深入,它清晰地指出了,育儿中的很多“小毛病”其实是父母双方在应对策略上的不一致所导致的连锁反应。作者甚至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家庭会议议程建议”,旨在帮助伴侣双方建立统一的战线,而不是在疲惫中互相指责。这种系统性、全局性的解决方案,体现了作者的专业深度,它将育儿问题从个体压力,提升到了家庭系统协作的层面去解决,非常全面且具有指导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