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教材)电路分析基础
定价:33.00元
作者:孙春霞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1131306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电路分析基础(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由孙春霞主编,本书所采用的体系是先直流后交流,先稳态后瞬态的结构。编者认为,这样一种结构符合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静到动、由局部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终具备比较完整的电路理论基础知识。本书力求简明准确,突出物理概念,并配有较为丰富的例题、练习题和习题,以利于学生对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提要
《电路分析基础(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由孙春霞主编,较系统地介绍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本书共分十章,内容为: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定律、电路的等效分析、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路分析的重要定理、正弦稳态电路的稳态分析、三相电路、耦合电感和变压器电路、谐振电路、线性电路瞬态的时域分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为加深理解,本书选编了较丰富的例题、练习题和习题,书末附有习题答案。《电路分析基础(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适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电信、电子、电气控制、自动化和计算机等专业电路分析或电工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高等学校教材,以及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定律 1.1 电路分析概述 1.2 电路的基本变量 1.3 电路的基本定律 1.4 无源元件及其特性 1.5 有源元件及其特性 习题1第2章 电路的等效分析 2.1等效的概念及电阻的等效分析 2.2电阻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互换 2.3 电源的等效分析 2.4 无独立源二端网络的输入电阻 2.5 含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 2.6 电路的对偶性 习题2第3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3.1 电路方程的独立性 3.2 支路电流法 3.3 网孔分析法 3.4 节点分析法 3.5 回路电流法 习题3第4章 电路分析的重要定理 4.1 叠加定理 4.2 替代定理 4.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4 大功率传输定理 4.5 互易定理 4.6 特勒根定理 习题4第5章 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 5.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5.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5.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和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5.4 阻抗和导纳 5.5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5.6 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 5.7 正弦电流电路的大功率传递定理 习题5第6章 三相电路 6.1 对称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 6.2 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6.3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6.4 对称分量法 6.5 三相电路的功率 6.6 三相电路的功率测量 习题6第7章 耦合电感和变压器电路 7.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和同名端 7.2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 7.3 正弦稳态互感耦合电路的计算 7.4 空芯变压器电路分析 7.5 理想变压器 7.6 全耦合变压器和一般变压器 习题7第8章 谐振电路 8.1 串联谐振电路 8.2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和通频带 8.3 信号源内阻和负载对串联谐振电路的影响 8.4 并联谐振电路 8.5 RLC并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和通频带 8.6 信号源内阻及负载电阻对并联谐振电路的影响 习题8第9章 线性电路瞬态的时域分析 9.1 瞬态及换路定律 9.2 电路初始值的计算 9.3 直流一阶电路瞬态分析的经典法 9.4 直流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9.5 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9.6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人响应 9.7 直流RLC串联电路的完全响应 习题90章 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10.1 Multisim直流电路的分析 10.2 常用电路定理计算机辅助分析 10.3 Multisim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0.4 Multisim频响分析 10.5 Multisim动态电路分析部分参考答案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它采用了一种非常简洁却又不失专业感的深蓝色调,配上清晰的白色字体标题,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本严肃的教材。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也让人对它的内容量和深度有所期待。我特意翻阅了目录,发现它对电路分析这门核心课程的覆盖面相当全面,从最基础的电路元件、基尔霍夫定律讲起,一直深入到交流稳态分析、二端口网络,甚至还涉及了一些重要的非正弦周期信号分析,这对于我们这些初次接触电路理论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作者在章节安排上似乎也花了不少心思,循序渐进的逻辑编排,使得复杂的概念能够逐步被分解和理解。例如,在讲解节点电压法和网孔电流法时,书中不仅有详尽的文字推导,还配有大量的图示来辅助理解,这对于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特别欣赏它在理论阐述后紧跟的“小结”部分,能迅速帮助读者梳理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有效避免了“读完就忘”的尴尬情况。总的来说,从装帧到结构布局,这本书都透露出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让人对后续的学习充满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预期的基础教材水平,它更像是一本为未来专业工程师准备的“内功心法”。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电路模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数学功底和工程直觉的完美结合。比如,在讲解受控源和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时,书中没有仅仅停留在公式的罗列上,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模型在实际半导体器件模拟和信号处理链路中的物理意义。这种对“为什么”的深挖,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电路现象本质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机械地套用公式的层面。更值得称道的是,书中大量穿插的“拓展阅读”或“工程应用实例”,比如对运放基本应用的初步探讨,虽然可能不在基础考试的范围之内,但它巧妙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让我们意识到这些枯燥的定律并非空中楼阁,而是驱动现代电子设备运转的底层逻辑。这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叙述方式,使得我在学习过程中,时不时会有“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对于那些渴望在电路领域打下坚实基础,并希望未来能从事更深层次设计工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是非常宝贵的。
评分从装帧和印刷质量来看,这本书也体现了出版社对学术质量的尊重。纸张的选用非常考究,即便是长时间翻阅和在草稿纸上演算标记,也不会有墨水洇开的烦恼,这对需要大量书写和勾画重点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书中所有电路图的绘制都采用了统一且清晰的行业标准符号,线条干净利落,元件的标识清晰可辨,这极大地减少了阅读时的视觉疲劳和对电路拓扑结构的误判风险。在处理涉及到复杂拓扑结构的图示时,作者常常会用不同颜色的细线来区分电流路径和电压参考点,这种视觉上的层次感,使得原本可能让人眼花缭乱的电路图变得井井有条,一目了然。可以说,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所下的功夫,与它在理论内容上的深度是完全匹配的,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具书,让人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舒适和高效。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体验上更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直白,即便是第一次接触拉普拉斯变换或傅里叶级数这样听起来就令人生畏的概念时,作者也能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或清晰的数学推导路径引导我们走过去。我注意到书中对基本概念的定义极其严谨,几乎每一个术语的引入都有明确的出处和解释,这在很多同类教材中是缺失的,很多书往往跳过了这个关键步骤,直接假设读者已经“心领神会”。而这本书的体贴之处在于,它预设了读者可能存在的认知障碍,并提前做好了铺垫。例如,在引入相量分析时,它先用了一整节的篇幅回顾了复数和欧拉公式的几何意义,确保读者在处理瞬时值和相量之间的切换时,能够清晰地把握住其背后的旋转特性。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极大地降低了自学这门学科的门槛,让原本枯燥的数学运算过程变得充满逻辑美感和可操作性。
评分这本书在习题设计上的精妙程度,是其最让我感到惊喜的部分,甚至可以说是衡量一本优秀教材的试金石。它的习题并非那种简单的数值代入和计算,而是巧妙地分为“基本概念检验”、“综合应用练习”和“设计性思考题”三大类,覆盖了从理解到创造的完整学习层次。基础题部分,着重巩固了对定律和基本定理的熟练运用;而最吸引我的是那些“设计性思考题”,它们往往会给出一个开放性的电路需求,要求读者综合运用前几章学到的知识,去构建一个满足特定性能指标的网络结构。虽然这些题目有时会让人绞尽脑汁,但每当攻克一个难题后,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这远非做几百道重复计算题所能比拟的。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难题,我感觉自己不再仅仅是电路的“使用者”,而是开始具备了电路的“构建者”的思维模式。这种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导向,使得这本书的教学价值得到了质的飞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