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3G系统组成与业务
定价:28.00元
作者:刘劲松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111333142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自成体系,涵盖除手机终端外的3G系统的所有主要部分
主要参照TD—SCDMA系统,同时兼顾WCDMA和CDMA2000系统
涉猎了3G技术各分支的**进展,从技术角度做到了承前启后
针对3G技术涉及的主流业务平台,逐一进行剖析和解读
内容提要
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是目前通信行业的焦点与热点之一。本书介绍了3G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结构的原理,内容包括移动通信系统概述,无线网络控制器,基站的组成和架构,核心网概述及其中的电路域、分组域,以及3G技术涉及的主流业务和业务平台(如多媒体消息、WAP、PoC、流媒体)等。
本书结构安排合理、逻辑性强,强调业内术语的同时,兼顾初级读者,通俗易懂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类或计算机类相关技术课程的参考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刘劲松,男,十余年电子通信行业技术经验,涉及开发、测试、质量保证及理论教学等方面,先后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朗讯亚太研发中心等通信企业作为研发骨干参与多项技术研发工作,并曾被聘为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指导完成的软件曾获全国比赛一等奖。己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4部。美国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美国通信协会会员。
文摘
序言
我是在寻找一套能够系统梳理移动通信网络演进脉络的资料时,偶然接触到这本关于3G系统的著作的。首先吸引我的是它对“业务”的关注,毕竟技术最终是要服务于用户的。书中的章节划分很有条理,它并没有沉溺于纯粹的物理层技术细节中无法自拔,而是用相当大的篇幅来探讨这些技术是如何支撑起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数据业务,比如视频通话、高速上网等。这种从底层架构到上层应用场景的贯穿性描述,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3G网络在当时被视为一次巨大的飞跃。作者对于业务流的服务质量(QoS)参数的讲解,非常贴合实际,如何通过网络配置来保障不同业务的优先级,书中都有详尽的案例分析,这对于规划网络资源和进行网络优化至关重要。阅读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作者试图搭建一座桥梁,连接冰冷的技术标准与鲜活的用户体验。虽然部分关于网络信令的章节略显枯燥,但整体上,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宏观而又细致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单纯的“打电话”思维,去理解一个完整、复杂的移动数据网络是如何运转并支撑起现代移动生活的。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我有一个强烈的印象,那就是它对于3G系统中的“网络互操作性”考虑得非常周全。在那个从2G向3G过渡的复杂时期,如何实现平稳的业务承接和故障隔离是巨大的挑战。本书在这方面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尤其是在阐述如何通过核心网的某些功能单元来管理不同代际网络间的连接时,展现了作者对整个移动通信生态系统的深刻洞察。它不仅仅局限于描述WCDMA网络本身,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宏大的通信网络环境中去考察。书中关于计费和资费体系与网络功能关联的部分,也处理得相当到位,这一点往往被纯粹的技术书籍所忽略。阅读这些章节时,我仿佛能看到当年网络规划师们在权衡成本、性能和用户体验时所做的艰难抉择。这本书的行文风格,虽然略显平铺直叙,但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叙述,反而让技术事实得以清晰地呈现,如同在面对一张精密的工程蓝图,每一个螺丝钉的位置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出版时间点,正好处于4G技术开始大规模商用的边缘,因此,从阅读体验上来说,它带有一种强烈的“时代印记”。尽管如此,它对3G核心技术的解析依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在理解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栈的底层逻辑时。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务实,几乎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去渲染技术的前景或影响,而是专注于“是什么”和“怎么做”。比如,在介绍RNC(无线网络控制器)的功能时,那种如同操作手册一般的精确描述,让我对信令控制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注意到书中对软切换和硬切换的对比分析非常透彻,甚至细致到每一个控制消息的交互过程,这对于想深入了解网络侧维护和故障排查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然而,也正因为其极强的专业性,对于那些仅仅想了解3G“大概是什么”的非技术背景读者,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会显得相当高,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电子工程或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否则很容易在大量的缩写和专业名词中迷失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透露出一种非常严谨的学院派气息,它更像是一套经过精心设计的教材,而非一本轻松的参考书。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不同网络接口——比如Uu接口、Iu接口——的划分和描述,这种模块化的讲解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盲区进行针对性学习。作者在阐述业务适配和承载机制时,大量引用了3GPP的标准术语,这无疑增加了内容的准确性,但也相应地提高了阅读的难度。我发现,要真正理解其中关于“软容量管理”的那几章,需要结合一些更基础的通信原理知识进行反刍。书中对不同业务信道分配和资源调度策略的讨论,虽然在今天的4G/5G时代看来已经有所演进,但它所揭示的资源竞争与平衡的底层矛盾,是所有蜂窝网络共有的核心问题。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脚踏实地、内容密实的著作,适合那些需要深挖技术细节,而非满足于表面了解的专业人士。它的价值在于其深度,而非广度。
评分这本《3G系统组成与业务》的厚重感,从拿到手里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它绝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入门读物,而是下足了功夫的干货集合。初翻阅时,那种扑面而来的技术术语和复杂的网络架构图,着实让我这个刚接触移动通信领域的新手感到有些吃力,仿佛一下子被扔进了技术海洋的深处。不过,正是在这种“硬核”的叙述中,我逐渐体会到作者在梳理3G技术脉络时的那种严谨与专业。书中对WCDMA、TD-SCDMA等不同制式的深入剖析,那种对底层协议栈的层层剥离,以及对物理层、链路层乃至核心网各个网元功能的详尽描述,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关于切换机制和QoS保障的部分,讲解得尤为细致入微,很多在课堂上一笔带过的概念,在这里都有详尽的公式推导和流程图佐证。对于那些希望扎实掌握3G技术原理,准备从事相关研发或维护工作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工具书,尽管阅读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但每一次深入的理解都像是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打下了一块坚实的基石,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其他浅尝辄止的资料无法给予的。它更像是一部技术手册,而不是一本轻松的科普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