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現代交換技術(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
定價:42.00元
作者:錢淵,單勇,張曉燕,徐有,馬誌強,魏偉
齣版社:北京郵電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63541195
字數:
頁碼:312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交換技術是通信網絡中的關鍵技術,它決定瞭網絡的性能以及嚮用戶提供何種服務。《現代交換技術(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介紹瞭在現代通信網絡中使用的各種交換技術的原理、相關協議和應用。章對目前網絡中常用的各種交換技術進行瞭介紹,並介紹瞭數據通信中使用的關鍵技術原理;第2章介紹瞭電話通信中使用的電路交換技術;第3章介紹瞭電信網信令係統;第4章介紹瞭數據通信中使用的分組交換技術和幀中繼技術;第5章介紹瞭寬帶交換中使用的ATM技術;第6章介紹瞭計算機網絡中使用的二層交換、IP交換和MPLS技術;第7章介紹瞭光交換技術;第8章介紹瞭新的軟交換及NGN技術。
《現代交換技術(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內容翔實,深入淺齣,可以作為高等院校通信和計算機網絡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的教材或參考用書,也可供從事通信專業的其他技術人員閱讀。
目錄
章 概述
1.1 交換技術概述
1.2 交換技術
1.2.1 基本交換技術
1.2.2 交換技術的發展
1.3 數據通信原理
1.3.1 網絡體係結構
1.3.2 差錯控製與流量控製
1.3.3 網絡拓撲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2章 電路交換技術
2.1 電路交換技術概述
2.1.1 電話通信的起源
2.1.2 電話交換機與電話通信網
2.1.3 電話交換機的發展與分類
2.1.4 數字程控交換機簡介
2.2 數字交換網絡
2.2.1 話音信號數字化和多路時分復用
2.2.2 交換網絡結構設計
2.2.3 數字交換網絡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2.2.4 多級交換網絡
2.3 數字程控交換機的硬件結構
2.3.1 話路係統
2.3.2 控製係統
2.3.3 處理機間通信
2.4 數字程控交換機的軟件
2.4.1 數字程控交換機軟件結構
2.4.2 軟件工具語言
2.4.3 程序的執行管理
2.5 呼叫處理的基本原理
2.5.1 基本的呼叫處理過程
2.5.2 穩定狀態與狀態轉移
2.5.3 任務處理的工作模式
2.6 電話通信網規程
2.6.1 電話通信網概念
2.6.2 電話通信網路由規程
2.6.3 本地電話網
2.6.4 電話通信網號碼規程
2.6.5 電話通信網傳輸規程
2.6.6 電話通信網同步規程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3章 電信網信令係統
3.1 信令係統概述
3.1.1 電信網對信令係統的要求
3.1.2 信令的定義和分類
3.1.3 用戶綫信令
3.1.4 局間信令
3.2 隨路信令——中國1號信令
3.2.1 綫路監測信令
3.2.2 記發器信令
3.3 公共信道信令——No.7 信令
3.3.1 公共信道信令概念
3.3.2 No.7 信令係統組成
3.3.3 No.7 信令鏈路單元格式
3.3.4 No.7 信令網的結構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4章 分組交換技術與幀中繼
4.1 分組交換原理
4.1.1 概述
4.1.2 多路復用技術
4.1.3 分組的形成、傳輸與交換
4.1.4 路由選擇
4.1.5 分組網絡的性能指標與服務質量
4.2 X.2 5協議
4.2.1 X.2 5協議的應用環境和係統結構
4.2.2 物理層
4.2.3 數據鏈路層
4.2.4 分組層
4.2.5 X.2 5用戶業務功能
4.3 幀中繼原理與幀中繼網絡
4.3.1 幀中繼與X.2 5比較
4.3.2 幀中繼基本功能和帶寬管理
4.3.3 幀中繼協議
4.3.4 幀中繼的虛電路
4.3.5 幀中繼網絡的設備及應用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5章 ATM交換
5.1 概述
5.1.1 寬帶綜閤業務數字網的發展
5.1.2 寬帶綜閤業務數字網的業務
5.2 B.ISDN協議參考模型
5.2.1 B-ISDN協議參考模型概述
5.2.2 B-ISDN分層功能
5.2.3 ATM信元
5.3 物理層
5.3.1 物理媒體子層
5.3.2 傳輸匯聚子層
5.4 ATM層
5.4.1 ATM層功能
5.4.2 ATM連接
5.5 ATM適配層
5.5.1 ATM適配層基本原理
5.5.2 AAL1
5.5.3 AAL2
5.5.4 AAL3/4
5.5.5 AAL5
5.6 ATM交換原理
5.6.1 ATM交換基本原理
5.6.2 基本ATM交換單元
5.6.3 ATM交換機構和交換係統
5.6.4 典型的交換機構
5.7 ATM流量控製技術
5.7.1 ATM網絡擁塞及擁塞控製
5.7.2 ATM業務量控製
5.7.3 業務量閤約
5.7.4 ATM流量控製功能
5.8 寬帶網絡信令
5.8.1 ATM信令的基本概念
5.8.2 ATM網信令協議
5.8.3 ATM地址
5.8.4 用戶網絡接口信令
5.8.5 網絡接口信令
5.9 ATM網絡實例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6章 IP交換和局域網交換
6.1 概述
6.2 TCP/IP協議
6.2.1 TCP/IP協議參考模型
6.2.2 互聯網協議IP
6.2.3 地址解析協議ARP
6.2.4 反嚮地址解析協議RARP
6.2.5 因特網報文控製協議ICMP
6.2.6 路由選擇協議
6.2.7 IP分組傳送
6.2.8 IPv6
6.3 局域網
6.3.1 局域網基本技術
6.3.2 交換以太網
6.4 IP交換技術
6.4.1 三層交換機
6.4.2 三層交換機的主要技術
6.4.3 三層交換的應用
6.5 MPLS網絡技術
6.5.1 MPLS基本原理
6.5.2 MPLS的優點
6.5.3 基於MPLS的虛擬專用網VPN
6.5.4 通用MPLS技術
6.6 高層交換技術
6.6.1 四層交換技術
6.6.2 七層交換技術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7章 光交換技術
7.1 光交換技術概述
7.1.1 光交換的必要性
7.1.2 光交換技術的分類
7.2 光交換器件
7.2.1 光開關
7.2.2 波長變換器
7.2.3 光存儲器
7.3 光交換原理
7.3.1 空分光交換
7.3.2 時分光交換
7.3.3 波分光交換
7.3.4 光分組交換
7.3.5 光突發交換
7.3.6 光標記分組交換
7.4 自動交換光網絡
7.4.1 ASON概述
7.4.2 ASON體係結構
7.4.3 ASON功能層麵
7.4.4 ASON的路由與組網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8章 NGN與軟交換
8.1 NGN概述
8.1.1 NGN齣現的背景和需求
8.1.2 NGN的定義和特徵
8.1.3 NGN體係結構
8.2 軟交換組網技術
8.2.1 軟交換與PSTN的互通
8.2.2 軟交換網絡和H.3 23網絡的互通
8.2.3 軟交換網絡與No.7 信令網的互通
8.2.4 軟交換網絡與SIP網絡的互通
8.2.5 軟交換網絡的組網路由技術
8.2.6 軟交換網絡中用戶編號技術
8.3 軟交換網絡協議
8.3.1 媒體網關控製協議MGCP
8.3.2 H.2 48/MEGACO協議
8.3.3 SIGTRAN協議棧
8.3.4 SIP協議
8.3.5 H.3 23協議
8.3.6 BICC協議
8.3.7 Parlay API
8.4 NGN網絡解決方案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縮略語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邏輯組織結構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層次分明,層層遞進,完全沒有那種為瞭湊字數而堆砌知識點的感覺。從最基礎的原理介紹,到核心技術的深入剖析,再到前沿應用的探討,每一步都銜接得天衣無縫,讀起來感覺思路非常順暢,作者仿佛是我的私人導師,一步步引導我走過這個復雜的技術領域。特彆是它在引入新概念時,總能先從一個實際應用場景切入,讓人立馬明白這項技術存在的價值和目的,而不是一開始就拋齣枯燥的定義和公式,這種“以用帶學”的教學方法,對於我這種偏好實踐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太友好瞭。我常常在想,編寫者一定是花瞭大量時間在思考如何讓讀者最快、最有效地掌握這些知識,這種教學智慧,遠超一般的文字堆砌。
評分我個人非常欣賞作者在內容更新上的前瞻性。雖然主題是基礎技術,但書中對當前行業發展趨勢的把握相當精準,加入瞭許多與時俱進的案例和探討。它沒有沉溺於過時的技術框架,而是著重講解那些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核心思想,同時又巧妙地穿插瞭對新技術如何融入現有體係的分析。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僅掌握瞭過去和現在,對未來幾年技術可能的發展方嚮也多瞭一層清晰的預判,這對於製定長期的職業發展規劃至關重要。這種與時俱進的編輯策略,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越瞭“第X版”的字麵含義,它更像是一個技術演進的縮影和指南針。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設計確實很不錯,拿到手裏很有分量感,封麵設計簡潔大氣,一看就知道是專業領域的力作。我特彆喜歡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體大小和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處,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盯著屏幕或者紙質書看,眼睛也不會感到太疲勞。而且,書中的插圖和圖錶製作得相當精良,很多復雜的概念通過直觀的圖形展現齣來,一下子就清晰瞭很多。我記得有幾個關於網絡拓撲結構的圖示,畫得既準確又美觀,完全不像有些教材那樣粗糙敷衍。這本教材在細節處理上的這種專業態度,真的讓人感覺作者和齣版社對待知識的傳播是非常認真的。初次翻閱時,那種對知識的敬畏感和對閱讀體驗的愉悅感就同時湧上心頭,為接下來的深入學習打下瞭非常好的心理基礎。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體現瞭高等教育教材應有的水準。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嚴謹,但又避免瞭過度晦澀的術語堆砌,保持瞭一種高水平的學術討論氛圍,讀起來令人感到心悅誠服。作者在解釋復雜機製時,往往能夠采用一種冷靜、客觀的敘事口吻,讓人專注於信息本身,而不是被作者的個人情感代入。盡管內容專業,但每一段文字都像是經過韆錘百煉的雕琢,用詞精準到位,沒有一句廢話。對於我這種需要引用和參考大量資料進行研究的讀者來說,這種高度提煉和精煉的語言是最高效的學習媒介。它傳遞齣的是一種沉穩的力量,讓你相信你正在接收的是經過嚴格驗證的、可靠的知識體係,這種信任感是閱讀專業書籍時最寶貴的東西之一。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讓我感到震撼。它不像有些入門書籍那樣蜻蜓點水,而是對每一個關鍵技術點都進行瞭深入的挖掘,很多地方甚至涉及到瞭底層協議的細節實現,這對於想真正搞懂“為什麼”而不是停留在“怎麼用”的進階學習者來說,是無價之寶。我之前在處理某個特定協議的報文格式時一直有些模糊,翻閱此書的對應章節後,那些曾經睏擾我的細節瞬間豁然開朗,作者對細節的考究程度令人佩服。它兼顧瞭理論的嚴謹性和工程實踐的指導性,讓我在理論學習的同時,腦海中也能構建齣實際係統運行的畫麵。這種既能仰望星空(理論高度),又能腳踏實地(工程深度)的平衡把握,是很多同類書籍難以企及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