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心理学与微表情:增订3版
定价:36.00元
作者:李娟娟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093847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本书将告诉你如何辨别:笑逐颜开——开心微表情;横眉怒目,咬牙切齿——愤怒微表情;可怕的想象——恐惧微表情;从默默流泪到欲哭无泪——悲伤微表情;转瞬即逝——惊讶微表情;从不屑到恶心——厌恶微表情;无声的嘴巴——难言之隐微表情;眼睛的秘密——心理变化微表情。只需一本书,揭露微表情背后的真相与隐情,配合大量实例,让您在妙趣横生中,成为比FBI更厉害的微表情解读高手!
内容提要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运用身体语言,挥挥手,露出微笑,皱下眉头,这些都是基本的身体语言。当你与熟悉的人交流,或者与陌生人擦肩而过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留意对方的身体语言——表情、身体姿势、手势、腿脚动作等,这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可靠渠道。当你能够轻松地看懂身体语言,娴熟地运用身体语言的时候,就可以向别人展现一个更丰富、更有魅力的自我,同时更加准确和透彻地理解对方的心理,减少工作和生活中的摩擦和误解,提高人际交往的效率。一个身体语言高手自然也是一个沟通的能手,掌握并熟练运用身体语言会让你事半功倍,游刃有余。
目录
章 微表情——真实的情绪反应
谁控制我们的情绪——情绪与边缘大脑
细节露出马脚——微表情泄天机
擅长说谎的部位——不诚实的面部表情
第二章 笑逐颜开——开心微表情
笑容——喜悦之情的表达
强烈的喜悦——开怀大笑
让人满足的喜悦——饱满的笑容
眉开眼笑——如何分辨真假笑容
难以觉察的微笑——笑容微表情
安慰他人,自我解嘲——苦笑
第三章 横眉怒目,咬牙切齿——愤怒微表情
愤怒从何而来——愤怒情绪的来源
露出牙齿——饱满的愤怒
闭紧嘴巴——愤怒微表情
路见不平一声吼——愤怒的吼叫
长坂坡前一声吼——愤怒的威力
暴风雨过后——平静的下半脸
眉毛和上眼睑的距离——愤怒的程度
脸红脖子粗——愤怒的其他线索
第四章 可怕的想象——恐惧微表情
恐惧是想象的产物——恐惧情绪的产生
开枪之后的斯佳丽——饱满的恐惧表情
惊讶 悲伤一恐惧的表情组合
皱眉头,张嘴巴——恐惧与惊讶的差异
担忧、不安、害怕——恐惧的衍生情绪
苦命的贾迎春——担忧微表情
刚烈的尤三姐——不安微表情
关云长单刀赴会——害怕微表情
第五章 从默默流泪到欲哭无泪——悲伤微表情
损失无法挽回——悲伤情绪的产生
痛哭——淋漓尽致的悲伤情绪
薛宝钗的悲伤——被压抑的痛哭表情
委屈的鸳鸯一默默流泪的微表情
花落人亡两不知——平静的悲伤
悲伤的衍生情绪—一隗疚微表情
第六章 转瞬即逝——惊讶微表情
惊讶——意外刺激的产物
不易被察觉的惊讶——惊讶微表情
为什么是微表情——刺激的强度较弱
惊讶为何一闪即逝——动物的生存本能
更多的信息和空气——吃惊时的眼睛和嘴巴
惊讶也能作假——虚假惊讶表情识别
惊怒、惊恐、惊喜—一晾讶表情组合
惊讶之后是什么——惊讶转向厌恶(悲伤)
第七章 从不屑到恶心——厌恶微表情
面对粪便状的巧克力——厌恶情绪
想象呕吐的模样——极度厌恶的表情
被嫌弃的刘姥姥——饱满的厌恶表情
讨人厌的赵姨娘——厌恶表情的等级
寇准的斜楞眼——不屑一顾时的眼神
第八章 无声的嘴巴——嘴部微动作解读
难言之隐的表现——闭紧嘴巴
打死我也不说——咬嘴唇
得不到满足的自我安慰——吮吸手指
咬牙切齿——火山爆发的预兆
实在太无聊了——打哈
吞咽口水与舔嘴唇——缓解焦虑
第九章 聚焦心理变化——眼睛的秘密
眼随心动——眼球转动方向
视觉阻断——敏感的自我保护
作者介绍
李娟娟,知名心理作家,代表作有《FBI催眠术》、《三天学会催眠术》、《青春期心理学》、《心理学经典案例选》等。京师心智知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心理自助类图书开发机构。京师心智依托中国心理学会、北京师范大学等权wei机构的资源优势,上百位心理学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致力于将心理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服务大众。凭借自身优势和丰富的经验,被中国心理学会测量专业委员会认定为“正版量表进学校工程”的全国唯yi推广单位。关联企业京师博仁,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培训、专家支持于一体的专业的心理学应用服务机构。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就像是一本“读心秘籍”,让我看到了人类行为背后隐藏的玄机。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将抽象的心理学理论,转化成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观察和分析方法。比如,书中对“情绪的信号”的解读,让我开始留意自己和他人在表达情绪时,身体会发出哪些微妙的信号。我曾因为误会而和一位朋友产生隔阂,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反思了当时的交流过程,发现自己忽略了对方在情绪表达上的很多“非语言线索”,导致理解出现了偏差。这本书让我明白,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传递,而微表情就是情感传递的重要载体。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自信与不安”的表情解读,这些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但很少去深究的方面。增订3版,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加入更多关于儿童和青少年微表情发展的研究,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微表情来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成长。这本书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洞察力,更能帮助我们建立更健康、更真诚的人际关系。
评分这本《心理学与微表情:增订3版》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它让我看到了隐藏在日常对话之下的真实情感。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刻,能够精准地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表情变化,并将其与人物的内心世界联系起来。我曾经在一次招聘面试中,因为过度紧张而表现得心不在焉,事后回想起来,才意识到面试官的眼神和表情都在告诉我,我的表现并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这本书让我明白,微表情并非仅仅是表面的动作,更是内心世界的窗口,是诚实与否、喜悦与否、自信与否的直接体现。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积极与消极情绪”的微表情解析,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识别出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从而做出更恰当的回应。增订3版,我非常希望作者能在这本书中加入更多关于“微表情的训练方法”,或者是在线测试,让读者能够更系统地学习和实践,从而真正掌握这门“读心术”。总之,这是一本能够让你重新审视人际交往,并从中获得启迪的优秀读物。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洞察人心的学问充满好奇,而心理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份求知欲。这本《心理学与微表情:增订3版》真是一本宝藏!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但又没有丝毫的学究气,反而充满了生活气息。书中的案例分析更是让人拍案叫绝,许多我们司空见惯的场景,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意义非凡。我曾经在一次商务谈判中,因为过于紧张而表现得有些笨拙,事后懊悔不已。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原来在那个情境下,对方的眼神和表情都在暗示着什么,而我却全然没有察觉。书中对于“识谎”技巧的讲解,更是让我耳目一新,不再是刻板的“你是不是在撒谎”,而是通过观察一系列细微的生理反应和语言习惯,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当然,我也深知,这些技巧并非万能,最终的判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经验。但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人类行为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增订3版,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微表情差异的研究,或者是在特殊职业领域(如审讯、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案例,这会让这本书的实用性更上一层楼。
评分这本书在我书架上的位置已经很久了,每次翻开,总能发现新的惊喜。它不像那些硬邦邦的理论书籍,读起来费劲,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娓娓道来,将那些深奥的心理学原理用生动有趣的例子串联起来。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描摹,那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又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细微之处,都被作者敏锐地捕捉并加以解读。比如,书中对“肢体语言的秘密”的剖析,简直堪比一部精彩的侦探小说,每一个微小的动作,一次不经意的眼神交流,都被赋予了深刻的含义。我试着在和朋友、家人交流时,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的微表情,虽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但确实让我对他们的情绪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们的沟通更加顺畅。这本书的增订3版,我特别期待它在原有基础上能加入更多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许能有更多关于社交场景下微表情的解析,或者是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识别网络交流中的“隐藏表情”等等。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让你在轻松阅读中,不断提升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的读物,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人性的复杂性和情感的微妙之处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我这份兴趣的一次极大的满足。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不是直接抛出结论,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导读者自己去发现规律。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肢体语言的禁忌”的章节,让我对一些看似平常的动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在与人交谈时,不自觉地交叉双臂,竟然可能传递出一种封闭和抵触的信号。这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在社交场合的言行举止,并有意识地去调整,希望能够更有效地与他人建立联系。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成为了一个“微表情侦探”,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增订3版,我热切希望作者能够增加更多关于“反常微表情”的分析,例如在特定情况下,一个人会表现出与他真实情绪相反的微表情,以及如何识别这些“伪装”的信号。我相信,这将极大地提升这本书的深度和实用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