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通信理论与技术 9787030457431

匿名通信理论与技术 978703045743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振强,周彦伟,霍成义 著
图书标签:
  • 匿名通信
  • 隐私保护
  • 网络安全
  • 信息安全
  • 密码学
  • 通信工程
  • 计算机网络
  • 数据安全
  • 区块链
  • 匿名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琅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57431
商品编码:2959394204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9-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匿名通信理论与技术 作者 吴振强,周彦伟,霍成义
定价 100.00元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457431 出版日期 2015-09-01
字数 378000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物联网的逐步推广 ,未来人们在数字空间下的活动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我国信息消费产业的持续推动下,增强人 们在数字空间下的自我保护意识,指导人们在网络空 间下用匿名通信的方法对自己的隐私进行保护将是一 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本书以网络空间下用户隐私保 护的匿名通信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匿名通信的理论、 技术和应用等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总结,对引导人们 在网络空间下的隐私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
  吴振强、周彦伟、霍成义编*的《匿名通信理论 与技术》以理论为指导,以应用为目标,包含大量的 模型与实例,可作为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安全等专业 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自学参考书,也可供教师、 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深入探索网络世界的隐秘角落:匿名通信的理论基石与前沿技术》 在这个信息爆炸、数据至上的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载体。然而,伴随着便捷与开放,隐私泄露、数据追踪、信息审查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使得“匿名通信”这一概念的重要性愈发显著。它不仅是技术探索的前沿,更是捍卫个人自由、保障社会健康运行的关键基石。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技术名词,而是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系统的匿名通信认知框架。我们将从理论的源头追溯,深入剖析匿名通信之所以可能存在的根本原理,逐步揭示其背后的数学模型、密码学支撑以及网络协议设计精髓。随后,我们将目光投向层出不穷的匿名通信技术,细致解读各类技术的实现机制、优劣势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前景。 第一部分:理论的深度挖掘——匿名通信的哲学与科学根基 在深入技术之前,理解匿名通信的理论基础至关重要。我们将首先探讨“匿名”在通信场景下的多重含义。它不仅仅是隐藏身份,更包含了防止信息被窃听、阻止通信行为被追踪、保障信息内容不被篡毁等一系列复杂的安全维度。我们将解析不同安全模型下的匿名性要求,例如: 通信方匿名性(Sender Anonymity): 确保接收方无法得知通信的发送方是谁。 接收方匿名性(Receiver Anonymity): 确保发送方无法得知通信的接收方是谁(较少独立讨论,通常与内容保密结合)。 通信内容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确保通信内容只有预期的接收方能够理解。 通信模式保密性(Traffic Confidentiality): 即使无法解密内容,也能阻止对通信流量(何时、何地、与谁通信)的分析。 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的反面——可否认性(Denial of Service): 确保发送方在事后可以否认发送过该信息,或者接收方无法证明信息确实来自某个特定发送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支撑匿名通信的数学和密码学原理。例如: 密码学基础: 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公钥/私钥)、哈希函数、数字签名等核心概念的复习与在匿名通信中的应用。我们将解释为何强大的加密技术是实现内容保密性的基础,以及数字签名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匿名性(因为它能证明发送方的身份)。 混淆网络(Mix Networks): 这一早期且重要的匿名通信模型将得到详尽的阐述。我们将从其基本原理——“混淆”通信流,通过延迟、重排序、重新加密等方式模糊通信源和目的地的关系——开始,逐步介绍不同代混淆网络的演进,如 Chaum 的混淆器、anonymity networks 等。读者将理解其在理论上的强大匿名性,以及面临的实际挑战,如计算开销、延迟以及对中间节点的信任问题。 概率论与统计学: 许多匿名通信技术依赖于概率模型来度量和提升匿名性。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增加“噪声”或“假数据”来迷惑追踪者,以及如何利用统计分析来评估匿名性的“强度”和“脆弱性”。 第二部分:前沿技术的探索——匿名通信的实践与演进 理论的基石为技术的创新奠定了基础。本部分将聚焦于当前主流和新兴的匿名通信技术,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比较。 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s)及其局限: 从简单的 HTTP 代理到 SOCKS 代理,我们将分析它们如何通过隐藏原始 IP 地址来提供一定程度的匿名性。同时,我们将重点探讨其固有的缺陷,如代理服务器本身的日志记录风险、单点故障以及容易被追踪的模式。 洋葱路由(Onion Routing)的深度解析: 洋葱路由是当前最成功的匿名通信技术之一,以 Tor(The Onion Router)为代表。我们将详细拆解其工作原理: 分层加密: 消息被一层一层加密,每经过一个中间节点(Relay),该节点只能解密一层,从而获取下一跳的地址,但无法得知原始发送方或最终目的地。 随机路径选择: 用户数据随机穿越一系列节点,形成一个临时的“电路”,增加了追踪的难度。 出口节点(Exit Node)的角色与风险: 分析出口节点在解密最后一层信息并发送到目标服务器时的重要性,以及其可能存在的监听风险。 Tor 的优缺点: 深入讨论 Tor 在匿名性、可用性、性能以及面临的攻击(如 Sybil 攻击、流量分析攻击)等方面的权衡。 混合网络(Hybrid Networks): 结合不同匿名通信技术的优势。例如,我们将探讨如何将洋葱路由与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结合,或者利用一些更高级的匿名协议来增强整体的匿名性。 分布式哈希表(DHT)与匿名性: 在去中心化的网络环境中,DHT 如何被用于隐藏通信元数据,以及其在某些分布式应用中的匿名性支持。 区块链技术与匿名通信: 探索区块链技术(如门罗币 Monero)在提供支付匿名性方面的创新,以及其潜在的局限性。同时,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来构建更健壮的匿名通信基础设施。 抗审查与匿名性: 在网络审查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匿名通信技术如何成为抵抗审查、保障信息自由流通的有力武器。我们将分析各种技术在应对不同审查机制时的有效性。 新兴匿名通信范式: 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匿名化即服务(Anonymity as a Service): 讨论将匿名通信能力集成到各种应用和服务中的趋势。 联邦式匿名网络: 探索无需中心化管理的、由社区自治维护的匿名网络模型。 后量子密码学在匿名通信中的应用: 随着量子计算的威胁日益临近,研究下一代抗量子攻击的匿名通信技术。 第三部分:挑战、伦理与未来展望 匿名通信并非银弹,它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并引发深刻的伦理和社会议题。 性能与可用性的权衡: 强大的匿名性往往伴随着更高的延迟和更低的带宽。我们将探讨如何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 流量分析攻击(Traffic Analysis Attacks): 即使通信内容被加密,通过分析通信模式、数据包大小、时序等信息,仍有可能推断出通信双方的身份。我们将深入分析此类攻击的原理,以及现有技术如何应对。 Sybil 攻击: 在去中心化网络中,攻击者创建大量虚假节点来操纵网络行为。我们将讨论 Sybil 攻击对匿名通信网络的影响,以及防御策略。 法律与伦理困境: 匿名通信在保障个人隐私和政治自由的同时,也可能被用于非法活动。我们将探讨法律监管、技术责任以及社会各方在匿名通信领域所面临的伦理挑战。 用户教育与意识提升: 普及匿名通信知识,提高公众对数字隐私的认知,对于构建更安全的网络环境至关重要。 未来趋势与研究方向: 展望匿名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包括其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构建更安全、更可信、更具弹性的匿名通信生态系统。 本书旨在为研究人员、开发者、安全专家以及对数字隐私和网络安全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深入的指导。通过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技术的详细解读,我们希望能够赋能读者,在复杂的数字世界中更好地守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与个人自由,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公平和安全的互联网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网络安全攻防有一定研究的爱好者,《匿名通信理论与技术》(书号:9787030457431)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宝藏。我总是对那些能够“隐形”于网络之上的技术感到着迷,并希望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机制。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剖析各种匿名通信技术的原理,从基础的加密算法到更复杂的协议设计,都能够有详尽的讲解。我想知道,当一个人想要完全隐藏自己的行踪时,技术上需要付出哪些代价?这本书会不会介绍那些能够抵御高级追踪和分析手段的匿名化技术?比如,零知识证明在匿名通信中的应用,或者一些新兴的隐私保护技术。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在信息交互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暴露的风险,并理解不同匿名化技术在对抗不同类型攻击时的有效性。这本书的书号9787030457431,让我充满了探索的动力,我渴望从中挖掘出更多关于信息隐匿与对抗的深刻见解。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匿名通信理论与技术》,我的直觉告诉我,这绝对是一本能点燃我技术探索欲望的读物。我一直对信息安全领域的“隐身术”充满好奇,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数据隐私日益受到挑战的时代。想象一下,在网络世界的洪流中,信息如同飘散的蒲公英,而这本书,或许就是教会我如何精准地捕捉、理解并操纵这些“蒲公英”的指南。我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匿名通信背后的数学原理和算法模型,例如那些复杂的加密技术、混淆机制,以及如何在不暴露自身痕迹的情况下进行信息交换。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更能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这些技术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比如在公民自由、记者调查、甚至是某些敏感领域的运作。我尤其想知道,在追求绝对匿名的过程中,技术上会遇到哪些难以逾越的障碍,又有哪些巧妙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书号是9787030457431,这个数字背后,蕴含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奥秘?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寻那个隐藏在数据背后,却又至关重要的“匿名”世界。

评分

作为一个对社会工程学和数字身份构建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翻阅《匿名通信理论与技术》(书号:9787030457431)的初衷,更多的是想从技术层面理解“看不见”的沟通方式是如何实现的。我关注的焦点在于,在信息无处不在的今天,个体如何能够有效地隐藏自己的数字足迹,从而保护个人隐私,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确保信息传递者的安全。这本书的标题很直观地指向了这一领域,我猜测它会深入探讨各种匿名化技术,比如那些能够混淆通信路径的代理服务器网络,或是能够抹去元数据的加密协议。我希望它能详细阐述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包括它们在理论上的优势与局限性。例如,Tor网络的洋葱路由机制,或是VPN的加密隧道技术,它们是如何一步步实现匿名通信的?在现实应用中,这些技术又会面临哪些挑战,例如对抗性攻击、流量分析,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挑战。这本书的书号9787030457431,或许是通往这些技术秘密的钥匙,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一个关于信息隐藏与对抗的精彩故事。

评分

最近对去中心化网络和分布式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匿名通信理论与技术》(9787030457431)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我预感这本书将不仅仅是关于传统的单向信息隐藏,而是会深入探讨如何在分布式环境下,构建能够抵御审查和监控的通信系统。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让信息在没有中心服务器的情况下,安全、匿名地传递的技术。比如,点对点(P2P)网络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又有哪些加密和身份验证的机制,能够确保参与者在不暴露真实身份的情况下进行交流?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介绍这些去中心化匿名通信协议的设计理念,以及它们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例如网络延迟、数据同步,以及如何防止恶意节点对网络造成破坏。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让我理解如何在不受单一实体控制的网络中,实现真正的通信自由。这本书的书号9787030457431,让我好奇里面究竟有多少关于未来通信模式的洞见。

评分

我一直对信息伦理和数字权利的边界感到好奇,而《匿名通信理论与技术》(9787030457431)这个书名,则勾起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能探讨匿名通信在社会、政治和伦理层面的意义。我会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为什么需要匿名通信”的论述,以及它在保障言论自由、揭露真相、甚至是在压迫性环境下保护弱势群体方面的作用。我期待它能分析匿名通信技术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例如它如何被记者用来保护信源,或是在人权活动家手中成为对抗不公的工具。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审视匿名通信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被用于非法活动,以及社会应该如何平衡隐私保护与公共安全的议题。这本书的书号9787030457431,似乎预示着它将带领我进行一次关于技术、自由与责任的深刻对话,我准备好倾听它讲述的故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