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重新定义心理学-关于心理学的另类思考 | 作者 | 【美】彼得·金德曼 |
| 定价 | 59.00元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0248424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28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如果我们知道人们是如何理解世界的、理解的框架是如何习得的,那么人类的行为、想法、情绪、行动和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可以解释的。 我们的看法、情绪和行为以及心理健康水平都是由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式所决定的,当我们能够主宰自己的思想时,就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重新定义心理学》一书中所提到的新的心理学方法,为我们呈现了对人类境况更加乐观的观察。这种方法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式——心理学的新定律:我们不是生物机器,也不是没有思想的黏土,而是受到社会和环境压力的共同塑造;我们不只是基因的生物学产品,也不只是后效强化事件不可避免的结果,我们能够领悟世界的意义;我们的看法、情绪和行为以及心理健康水平都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世界和未来思考的产物;我们从社会环境、生活事件和经历中学习,从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和反应中学习。 这种思考方式将会改变我们对人类、对心理健康甚至对道德和自我意识的理解。同时,它还带来了对待心理健康的新态度——聚焦于提升健康水平,而不是治疗所谓的心理疾病。它将改变诊断所谓的心理疾病的方式,为苦恼的人们提供现实的帮助。 |
| 作者简介 | |
| 彼得·金德曼博士 利物浦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研究方向是妄想与自尊的联系,并对在心理健康上有长期问题的患者施以援手。 彼得·金德曼博士曾服务于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两次担任英国心理学会(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临床心理学分会主席,为制定国民健康和社会护理的公共政策出谋划策。 |
| 目录 | |
| 01 我们受大脑的控制吗 / 1 已知宇宙中复杂的物体/3 每秒钟产生180万个新联接/4 神经能量/8 生物心理学/9 人文的心理保健方法/13 大脑与环境/13 环境如何影响大脑/17 大脑与思考/19 英国男子气概的全盛期/20 常见的创伤/21 剥夺/23 02 心理学的已有定律 / 25 行为心理学/29 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的狗/30 强化/32 思维的作用/37 心理地图/40 理解世界,犯错误/42 有时我们无法相信自己的感觉——幻听/42 三合一的消极认知—你的看法可能是错的/44 妄想狂……他们在抓你/47 我们学得有多快/49 快速学习者/50 习得的,而不是给予的/52 思维的基础/53 03 心理学是一切的核心 / 55 欧洲委员会绿皮书“因素的多样性”/58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59 压力—脆弱性模型/62 新的解释—中介心理过程模型/64 我们会受想法的影响/72 测试这个观点/74 学习涉及心理机制/74 心理学的新定律/76 04 对诊断的新思考 / 77 心理障碍的分类/84 诊断的可靠性/90 诊断的正确性/92 有病还是青春期/94 标签能说明问题吗,或者只是标签/95 精神病房里的正常人/97 治疗的有效性/100 统计上的有效性/102 其他诊断方法:连续体法/104 它重要吗/107 正常—没有不正常—心理/109 维度方法/110 现象学方法/111 心理公式/112 05 对幸福的新思考 / 117 真实世界中的幸福/119 世界卫生组织与幸福的其他定义/122 心理资本与幸福感/125 幸福经济/126 测量幸福/128 幸福的政策基础/131 临床心理学与幸福/132 幸福的心理模型/134 道德/137 犯罪是一种疯狂吗/138 理性与道德/140 06 对治疗的新思考 / 141 获得幸福的五种方法/144 更真诚的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152 认知偏差/155 以不同方式进行认知行为治疗/170 07 主宰自己的命运 / 173 什么在塑造我们的命运/175 我们为什么这样想/177 为什么重要/178 如何能成为命运的主宰,灵魂的首领/180 改变你的生活,一次改变一个想法/182 译者后记 / 185 |
| 编辑推荐 | |
| 1.本书是英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分会主席富有开创性的心理学新作。 2.打破了传统心理学观念,从革命性新视角解释人类行为,重新定义了心理健康模式。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最近在阅读一本叫做《思维的深度:解锁潜能的心理学视角》的书,这本书的标题就很吸引人,它承诺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帮助读者“解锁潜能”。我一直对心理学领域充满好奇,但又觉得很多入门书籍过于浅显,或者过于理论化,难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应用。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它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阐释了许多深层的心理机制,比如习惯的形成、情绪的驱动力、动机的来源等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心理锚定”的讨论,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对某个特定的价格或信息产生过度的依赖,进而影响我们的消费决策。还有关于“认知失调”的部分,它揭示了我们在坚持错误信念时所经历的内心挣扎,以及如何试图通过改变态度或行为来缓解这种不适感。这本书并非直接提供“秘籍”,而是通过“解剖”我们自身的心理运作方式,让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做出改变。
评分在书架上淘到一本《心智的炼金术:重塑自我认知的旅程》,它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和探索性,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这本书并非那种直白地告诉你“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书籍,而是更像一位引路人,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深入探索自我认知的旅程。它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抛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我们去审视自己过往的经历、固有的思维模式以及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书中对于“心理投射”的解读让我印象深刻,原来我们常常会将自己不被接纳的特质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此外,它关于“非暴力沟通”的某些理念也隐约可见,强调理解和同理心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诗意,有时甚至带点哲学意味,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但正是这种缓缓渗透的智慧,才让它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评分最近翻了几本关于个人成长和思维方式的书,总感觉有些意犹未尽,于是我又开始在书堆里搜寻。偶然看到一本封面设计挺有意思的书,名字有点特别,《重塑认知:打开思维的另一种可能》,随手翻了几页,就被它独特的视角吸引住了。这本书并非那种给你一堆“成功学”技巧的书,而是更侧重于探讨我们是如何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的。它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做”。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确认偏误”和“归因错误”的案例,真的让我豁然开朗,发现自己很多时候都在不自觉地强化固有的想法,或者把事情归咎于某个单一的原因,而忽略了其他更复杂的因素。这种反思过程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虽然这仅仅是初步的接触,但已经让我对如何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期待它能带来更多关于“思维重塑”的深刻见解。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意识的迷宫:探索心智深处的奥秘》,这本书的书名就带着一种引人入胜的探索感,仿佛要带领读者潜入人类心智的幽深之处。它并非那种提供简单实用技巧的书籍,而是更偏向于一种对人类认知过程和潜意识运作的哲学式探讨。书中对于“集体潜意识”的概念进行了颇具深度的阐述,让我对人类共享的心理原型和象征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它也触及了“自我欺骗”和“心理防御机制”等话题,揭示了我们在面对不愉快的事实时,是如何不自觉地构建一系列心理屏障来保护自己。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文艺,充满了比喻和象征,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解读能力。它不像一本教科书那样直白,而是更像一次深入的对话,引导我们去反思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鲜为人知的内心活动,是一次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
评分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心智的边界:突破思维定势的心理学指南》,感觉非常受启发。它不是那种贩卖焦虑或者提供快速解决方案的书,而是从一个更宏观、更深入的层面来探讨我们如何被自己的思维模式所束缚,以及如何才能突破这些限制。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认知偏差”的章节,它列举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陷阱,比如“幸存者偏差”、“锚定效应”等等,并用生动形象的例子来解释这些偏差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突然获得了一副新的“透视眼镜”,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思维中的盲点和漏洞。书中还强调了“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鼓励我们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来提升,而不是固守“固定型思维”的僵化观念。这本书的论述逻辑清晰,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让我觉得学习心理学知识原来可以这么有趣且实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