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心理学-关于心理学的另类思考 9787300248424

重新定义心理学-关于心理学的另类思考 978730024842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彼得·金德曼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另类思考
  • 认知
  • 行为
  • 思维模式
  • 自我提升
  • 通俗心理学
  • 大众心理学
  • 书籍
  • 新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琅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48424
商品编码:2960703340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重新定义心理学-关于心理学的另类思考 作者 【美】彼得·金德曼
定价 59.00元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0248424 出版日期 2018-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28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如果我们知道人们是如何理解世界的、理解的框架是如何习得的,那么人类的行为、想法、情绪、行动和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可以解释的。
我们的看法、情绪和行为以及心理健康水平都是由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式所决定的,当我们能够主宰自己的思想时,就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重新定义心理学》一书中所提到的新的心理学方法,为我们呈现了对人类境况更加乐观的观察。这种方法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式——心理学的新定律:我们不是生物机器,也不是没有思想的黏土,而是受到社会和环境压力的共同塑造;我们不只是基因的生物学产品,也不只是后效强化事件不可避免的结果,我们能够领悟世界的意义;我们的看法、情绪和行为以及心理健康水平都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世界和未来思考的产物;我们从社会环境、生活事件和经历中学习,从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和反应中学习。
这种思考方式将会改变我们对人类、对心理健康甚至对道德和自我意识的理解。同时,它还带来了对待心理健康的新态度——聚焦于提升健康水平,而不是治疗所谓的心理疾病。它将改变诊断所谓的心理疾病的方式,为苦恼的人们提供现实的帮助。

   作者简介
彼得·金德曼博士
利物浦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研究方向是妄想与自尊的联系,并对在心理健康上有长期问题的患者施以援手。
彼得·金德曼博士曾服务于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两次担任英国心理学会(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临床心理学分会主席,为制定国民健康和社会护理的公共政策出谋划策。

   目录
01 我们受大脑的控制吗 / 1
已知宇宙中复杂的物体/3
每秒钟产生180万个新联接/4
神经能量/8
生物心理学/9
人文的心理保健方法/13
大脑与环境/13
环境如何影响大脑/17
大脑与思考/19
英国男子气概的全盛期/20
常见的创伤/21
剥夺/23

02 心理学的已有定律 / 25
行为心理学/29
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的狗/30
强化/32
思维的作用/37
心理地图/40
理解世界,犯错误/42
有时我们无法相信自己的感觉——幻听/42
三合一的消极认知—你的看法可能是错的/44
妄想狂……他们在抓你/47
我们学得有多快/49
快速学习者/50
习得的,而不是给予的/52
思维的基础/53

03 心理学是一切的核心 / 55
欧洲委员会绿皮书“因素的多样性”/58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59
压力—脆弱性模型/62
新的解释—中介心理过程模型/64
我们会受想法的影响/72
测试这个观点/74
学习涉及心理机制/74
心理学的新定律/76

04 对诊断的新思考 / 77
心理障碍的分类/84
诊断的可靠性/90
诊断的正确性/92
有病还是青春期/94
标签能说明问题吗,或者只是标签/95
精神病房里的正常人/97
治疗的有效性/100
统计上的有效性/102
其他诊断方法:连续体法/104
它重要吗/107
正常—没有不正常—心理/109
维度方法/110
现象学方法/111
心理公式/112

05 对幸福的新思考 / 117
真实世界中的幸福/119
世界卫生组织与幸福的其他定义/122
心理资本与幸福感/125
幸福经济/126
测量幸福/128
幸福的政策基础/131
临床心理学与幸福/132
幸福的心理模型/134
道德/137
犯罪是一种疯狂吗/138
理性与道德/140

06 对治疗的新思考 / 141
获得幸福的五种方法/144
更真诚的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152
认知偏差/155
以不同方式进行认知行为治疗/170

07 主宰自己的命运 / 173
什么在塑造我们的命运/175
我们为什么这样想/177
为什么重要/178
如何能成为命运的主宰,灵魂的首领/180
改变你的生活,一次改变一个想法/182

译者后记 / 185

   编辑推荐
1.本书是英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分会主席富有开创性的心理学新作。
2.打破了传统心理学观念,从革命性新视角解释人类行为,重新定义了心理健康模式。

   文摘

   序言

重新定义心理学:穿越迷雾,探索意识的真实边界 心理学,这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自诞生以来,便以其对人类心灵的深邃探究,吸引着无数求知者。然而,当我们拨开层层理论的迷雾,试图触摸“心理”的本质时,常常会感到一丝挥之不去的困惑。主流的心理学框架,在解释个体行为、情绪和认知时,是否已触及了人类体验的全部维度?那些隐藏在理性分析之下的直觉、潜意识的暗流,以及那些超越日常感知的体验,又该如何融入我们的理解? 《重新定义心理学:关于心理学的另类思考》并非要颠覆心理学既有的成就,而是邀请您一同踏上一场更广阔、更深入的探索之旅。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以一种开放、批判且充满启发性的视角,审视心理学在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发展脉络,并大胆地提出对传统范式的质疑与拓展。我们将深入探讨,那些被主流科学话语边缘化的视角,例如: 一、超越还原论的整体性视角: 长期以来,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将复杂的心理现象分解为更小的、可控的单位进行研究,例如神经递质、基因、条件反射等。这种还原论的进路,在解释某些生理和行为机制时卓有成效。然而,当我们面对情感的丰富层次、创造力的涌现、深刻的人际联结,甚至是人生意义的追寻时,这种分解式的分析似乎显得力不从心。 本书将着重探讨系统动力学、涌现性理论等概念,它们强调心理现象并非各部分之和,而是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复杂互动所产生的整体性属性。我们将考察,在一个动态、相互关联的系统中,意识、情绪和行为是如何“涌现”出来的,以及这种整体性的视角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那些难以量化的心理体验。例如,我们关注的不再仅仅是某个脑区或某种化学物质的活动,而是思考在特定情境下,个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是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独特的心理反应。 二、被遮蔽的意识维度: 意识,作为心理学的核心议题,其神秘性始终是科学家和哲学家们追逐的焦点。然而,主流的意识研究往往局限于清醒、有意识的思维过程。本书将拓宽我们对意识的理解边界,审视那些在睡眠、冥想、濒死体验、集体潜意识等状态下显现的意识维度。 我们将深入研究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它揭示了人类共享的、超越个体经验的心理原型和意象。这些原型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以神话、传说、艺术作品等形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情感、行为和文化。此外,本书还将探讨非传统意识状态下的信息处理模式,例如,在深度冥想状态下,个体能否获得超越日常感知的洞见?这些经验是否为我们理解意识的本质提供了新的线索?我们还将审视,那些看似“异常”的体验,如直觉、预感、同步性(巧合),在更广阔的心理学视野下,可能具有怎样的意义。 三、文化语境与普遍性迷思: 心理学的许多理论和研究,起源于西方社会,并常常被视为具有普遍性的真理。然而,本书将深刻反思这种“普遍性”的局限性。我们将剖析,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个体如何建构对自我、情感、人际关系和现实的理解。例如,东方文化中的“集体主义”观念,与西方强调的“个体主义”,对个体心理发展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本书将邀请您思考,在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中,避免“文化傲慢”的重要性。我们还将探讨,非西方传统中的心理智慧,例如东方哲学中的“无我”概念、印度瑜伽中的身心整合理论,是否能够为现代心理学提供新的理论资源和实践方法?这些传统智慧,往往更加强调内在的宁静、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宇宙的整体感知,这些视角对于当下社会日益增长的焦虑和疏离感,或许能够提供深刻的启示。 四、超越疾病模式的健康与成长: 传统的临床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聚焦于识别和治疗心理疾病。然而,当我们将目光从“病理”转向“健康”,从“修复”转向“成长”,我们便能发现人类内在的强大潜能。本书将倡导一种“积极心理学”的延伸视角,它不仅关注心理健康的缺失,更关注如何促进个体的幸福感、优势和潜能的发挥。 我们将探讨“心流”(Flow)体验,即个体全身心投入某项活动时所产生的沉浸式、高度愉悦的状态,以及如何通过培养这种状态来提升生活质量。此外,本书还将审视“叙事疗法”、“存在主义心理学”等流派,它们强调个体在生命中的意义构建、价值选择和自我超越。我们关注的不再仅仅是“我为什么会生病?”,更是“我如何才能活得更有意义?”,“我的生命潜能如何才能充分绽放?” 五、科学方法论的拓展与整合: 科学的严谨性是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当面对那些难以被量化、难以被实验室控制的心理现象时,我们是否应该拓展我们的科学方法论?本书将批判性地审视,在心理学研究中,过度依赖定量研究和实验设计所带来的局限性。 我们将探讨定性研究方法、现象学研究、案例研究等在理解个体独特经验中的价值。我们还将关注,跨学科的整合如何能够丰富我们的认知。例如,神经科学、量子物理学、信息论、复杂性科学等领域,是否能够为我们理解意识、认知和情感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我们并非要放弃科学的严谨,而是希望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去探索那些尚未被充分理解的心理领域。 《重新定义心理学:关于心理学的另类思考》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它邀请您暂时放下固有的认知框架,以一种好奇、开放、批判的心态,重新审视心理学的世界。本书并非提供一套全新的“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一种思考的工具和方法,鼓励您在个人探索和学术研究中,不断挑战边界,整合多元视角。 这本书适合所有对人类心灵的奥秘充满好奇的读者,无论您是心理学领域的学生、研究者,还是任何一个渴望更深刻理解自身和他人的人。它将引领您穿越迷雾,去发现心理学领域那些被遮蔽的宝藏,去探索意识的真实边界,并最终,重新定义您对“心理”的理解。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激动人心的旅程,去拥抱一个更广阔、更深刻、也更真实的心理学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阅读一本叫做《思维的深度:解锁潜能的心理学视角》的书,这本书的标题就很吸引人,它承诺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帮助读者“解锁潜能”。我一直对心理学领域充满好奇,但又觉得很多入门书籍过于浅显,或者过于理论化,难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应用。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它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阐释了许多深层的心理机制,比如习惯的形成、情绪的驱动力、动机的来源等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心理锚定”的讨论,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对某个特定的价格或信息产生过度的依赖,进而影响我们的消费决策。还有关于“认知失调”的部分,它揭示了我们在坚持错误信念时所经历的内心挣扎,以及如何试图通过改变态度或行为来缓解这种不适感。这本书并非直接提供“秘籍”,而是通过“解剖”我们自身的心理运作方式,让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做出改变。

评分

在书架上淘到一本《心智的炼金术:重塑自我认知的旅程》,它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和探索性,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这本书并非那种直白地告诉你“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书籍,而是更像一位引路人,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深入探索自我认知的旅程。它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抛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我们去审视自己过往的经历、固有的思维模式以及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书中对于“心理投射”的解读让我印象深刻,原来我们常常会将自己不被接纳的特质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此外,它关于“非暴力沟通”的某些理念也隐约可见,强调理解和同理心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诗意,有时甚至带点哲学意味,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但正是这种缓缓渗透的智慧,才让它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评分

最近翻了几本关于个人成长和思维方式的书,总感觉有些意犹未尽,于是我又开始在书堆里搜寻。偶然看到一本封面设计挺有意思的书,名字有点特别,《重塑认知:打开思维的另一种可能》,随手翻了几页,就被它独特的视角吸引住了。这本书并非那种给你一堆“成功学”技巧的书,而是更侧重于探讨我们是如何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的。它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做”。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确认偏误”和“归因错误”的案例,真的让我豁然开朗,发现自己很多时候都在不自觉地强化固有的想法,或者把事情归咎于某个单一的原因,而忽略了其他更复杂的因素。这种反思过程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虽然这仅仅是初步的接触,但已经让我对如何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期待它能带来更多关于“思维重塑”的深刻见解。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意识的迷宫:探索心智深处的奥秘》,这本书的书名就带着一种引人入胜的探索感,仿佛要带领读者潜入人类心智的幽深之处。它并非那种提供简单实用技巧的书籍,而是更偏向于一种对人类认知过程和潜意识运作的哲学式探讨。书中对于“集体潜意识”的概念进行了颇具深度的阐述,让我对人类共享的心理原型和象征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它也触及了“自我欺骗”和“心理防御机制”等话题,揭示了我们在面对不愉快的事实时,是如何不自觉地构建一系列心理屏障来保护自己。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文艺,充满了比喻和象征,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解读能力。它不像一本教科书那样直白,而是更像一次深入的对话,引导我们去反思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鲜为人知的内心活动,是一次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

评分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心智的边界:突破思维定势的心理学指南》,感觉非常受启发。它不是那种贩卖焦虑或者提供快速解决方案的书,而是从一个更宏观、更深入的层面来探讨我们如何被自己的思维模式所束缚,以及如何才能突破这些限制。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认知偏差”的章节,它列举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陷阱,比如“幸存者偏差”、“锚定效应”等等,并用生动形象的例子来解释这些偏差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突然获得了一副新的“透视眼镜”,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思维中的盲点和漏洞。书中还强调了“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鼓励我们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来提升,而不是固守“固定型思维”的僵化观念。这本书的论述逻辑清晰,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让我觉得学习心理学知识原来可以这么有趣且实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