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手機裏的大世界
:128.00元
售價:93.4元,便宜34.6元,摺扣72
作者:張佳鑫
齣版社:經濟日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1960094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書內容從淺顯到逐步深入,讓爺爺奶奶輕鬆掌握流行又常用的手機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錶述清晰,邏輯順暢,圖文結閤,更方便瞭老年人群體的閱讀。
本書介紹瞭智能手機快速入門的四個步驟:*步,每一節或每一個專題的開始,有一段對本節內容的介紹和課程導入。語言幽默且不乏知識性,帶入感強。第二步,環環相扣、圖例清晰,手把手學手機,再也不用擔心學不會瞭。第三步,直觀總結學習要點,一點就透。第四步,每一節內容之後有一段針對本節內容的科技小妙招,是對正文內容的補充,也是對本節知識的一個拓展。
張佳鑫,北京郵電大學5G通信專業博士。2011年起開展夕陽再晨科技助老服務,創立“夕陽再晨”公益品牌,利用“互聯網 公益創業”思維,搭建起覆蓋16個城市25萬老人的公益服務平颱,帶動北京、上海、山西、南京、河南、四川、湖南等地幾十所高校誌願者,幫助老年人快速融入信息化社會,助其體驗網絡溝通帶來的生活便利。“夕陽再晨”榮獲中國青年誌願服務大賽金奬,GSVC全球社會企業創業大賽中國區*影響力奬等榮譽。發起人張佳鑫榮獲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身邊好人、2014年度十大北京榜樣、北京市首批五星級誌願者、感動海澱十大文明人物、海澱區五四青年奬章等榮譽。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我的閱讀體驗,那就是“意料之外的清醒劑”。我不是那種熱衷於閱讀各種“反烏托邦”題材的人,但我讀完後,卻感覺自己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自動化”傾嚮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它成功地平衡瞭批評和建設。它沒有陷入對科技進步的盲目樂觀主義,也沒有走嚮極端的悲觀論調。作者在分析瞭各種“陷阱”之後,似乎提供瞭一種“如何攜帶工具而不被工具攜帶”的生存智慧。這種智慧並非是教你卸載App或關機休息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而是引導讀者去理解背後的算法邏輯,從而在每一次互動中保持一種主動的、審慎的距離感。這種由內而外的認知升級,是我閱讀其他同類書籍時很少能獲得的收獲。它像是一把鑰匙,打開瞭通往更深層次自我覺察的大門。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可以說是它最大的亮點之一,與我預期中那種嚴肅的學術腔調截然相反。它的句式變化多端,時而像散文一樣優美流暢,充滿畫麵感;時而又陡然轉嚮精準、犀利的分析,仿佛一下子切換到瞭商業分析報告的模式。這種風格上的跳躍,非但沒有造成閱讀上的割裂感,反而增強瞭內容的張力。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舉例論證時的那種“接地氣”。他不會隻引用頂尖學者的研究,而是大量引入普通人在使用特定App時遇到的具體場景和心路曆程。比如,講到“點贊文化”對自我價值認同的影響時,他引用的案例是某位普通白領在朋友圈發瞭一張精緻的早餐照片後,等待點贊數量的心態波動——這描述得太真實瞭,讓我瞬間聯想到瞭自己無數次刷新社交媒體的焦慮。這種細節的捕捉能力,顯示瞭作者對當代社會肌理有著極其細緻的觀察和體察,絕非閉門造車之作。
評分我得承認,我通常對這類探討媒介和科技的書籍抱有一種天然的警惕,因為太多作者喜歡用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來批判“被手機綁架”的現代人,聽起來就像是老一輩對新事物的不理解。但這本《手機裏的大世界》的處理方式完全不同。它沒有采取指責的口吻,反而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陪你迴憶過去,然後一起展望未來。比如,書中對早期移動互聯網的懷舊描寫,那種撥號上網的延遲感、第一次收到彩信的激動,被描繪得淋灕盡緻,讓我這個“數字原住民”都産生瞭一種跨越代際的共情。更絕妙的是,作者在討論諸如短視頻崛起、即時通訊的泛濫時,並沒有簡單地貼上“碎片化”的標簽,而是深入剖析瞭背後的商業邏輯和人性需求。他沒有急於給齣“解藥”,而是精準地描摹瞭病癥的復雜性。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像是參加瞭一場高質量的辯論,雙方的觀點都很有力,但最終的結論卻留給瞭讀者自己去形成。這種開放性和包容性,是很多嚴肅論著所欠缺的。
評分坦率地說,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適閤技術宅或市場營銷人員的書籍,沒想到它對純粹的文學愛好者也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原因在於,作者構建的“手機世界”的敘事結構,非常巧妙地運用瞭“迷宮”和“鏡廳”的比喻。它探討的不僅僅是技術本身,更是人類在技術驅動下的認知邊界的拓展與收縮。書中對“注意力的商品化”這一概念的闡述,尤其發人深省。作者用瞭一種近乎哲學思辨的筆法,將我們的每一次點擊、每一次滑動,都置於一個宏大的曆史坐標下進行審視。他沒有使用晦澀的術語來嚇唬讀者,而是將復雜的經濟學原理,包裝成關於“時間如何被貨幣化”的深刻寓言。這讓我在閱讀時,有一種在閱讀卡爾維諾或博爾赫斯的感覺,隻不過這次的“奇幻文學”場景,就發生在我們每天的口袋裏。這提升瞭這本書的層次,使其超越瞭一般的“如何更好地使用手機”的指導手冊。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剛拿到手的時候,我還有點將信將疑。封麵設計得挺現代,但名字“手機裏的大世界”聽起來有點像那種泛泛而談的科普讀物,沒什麼特彆的吸引力。我本來是想找點關於數字生活對社會結構影響的深度分析,結果翻開目錄,發現它似乎更側重於講述一些具體應用和個體體驗,這讓我一度有點失望。不過,既然買瞭,就打算隨便翻翻。沒想到,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開始被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所吸引。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把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甚至覺得枯燥的技術變遷,描繪得如同史詩般壯闊,又貼近生活到讓人感到一絲絲的“痛點”共鳴。特彆是關於信息繭房的那幾章,簡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在日常刷手機時那種不知不覺的自我設限。雖然它沒有直接給我提供什麼驚天動地的理論框架,但它那種潛移默化的引導,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和掌中這個“世界”的關係,這感覺比直接灌輸理論要深刻得多。我甚至有好幾次是閤上書,盯著手機屏幕齣神,思考著自己是不是活在瞭作者描繪的那個“虛擬圍城”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