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原理与技术(第2版)
定价:42.00元
售价:31.5元,便宜10.5元,折扣75
作者:蒋青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63531219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通信原理与技术(第2版)》由蒋青、吕翊、周非、李文娟编著,对现代通信系统所涉及的有关原理及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讨论,尽量避免烦琐的数学推导,偏重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及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可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习对象的需要。本书叙述上力求概念清楚、重点突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书共10章,内容包括:绪论、信源和信道、信号与噪声分析、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频带传输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信道编码、同步系统、扩频通信。内容涵盖国内通信原理教学的全部基本内容,每章配有例题和习题,且书末附有习题参考答案。《通信原理与技术(第2版)》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及其相近专业以应用型为培养目标的本科层次学生的教材,适当删节也可用于相关专业的专科学生教材,还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章 绪论
1.1引言
1.2通信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1.3通信系统的组成
1.4信息及其度量
1.5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6通信系统中的噪声
1.7通信发展概况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 信源和信道
2.1引言
2.2信源与信息熵
2.3信道
2.4信道容量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信号与噪声分析
3.1信号的分类
3.2确定信号的分析
3.3变量的统计特征
3.4过程
3.5高斯过程
3.6过程通过系统的分析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模拟调制系统
4.1引言
4.2线性调制的原理
4.3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4.4非线性调制的原理
4.5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4.6调频系统的加重技术
4.7模拟调制系统的特点与应用
4.8频分复用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5.1引言
5.2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波形和传输码型
5.3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5.4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与码间串扰
5.5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5.6部分响应系统
5.7间串扰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5.8眼图与时域均衡
5.9佳基带传输系统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6.1引言
6.2二进制幅移键控
6.3进制频移键控
6.4进制相移键控
6.5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6.6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6.7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6.8正交频分复用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7.1引言
7.2采样定理
7.3模拟信号的量化
7.4脉冲编码调制
7.5语音压缩编码
7.6图像压缩编码
7.7时分复用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8章 信道编码
8.1引言
8.2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
8.3线性分组码
8.4卷积码
8.5交织编码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9章 同步系统
9.1引言
9.2载波同步
9.3位同步
9.4群同步
9.5网同步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0章 扩频通信
10.1引言
10.2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10.3pn序列
10.4直接序列扩频系统
10.5码分复用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附录a常用数学公式
附录b傅里叶变换
附录c误差函数、互补误差函数表
附录d贝塞尔函数表jn(x)
附录e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简直是教科书中的一股清流,它在保持严谨性的同时,又充满了引导性。作者的笔触非常老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学术腔调,反而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总能在关键的转折点上,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点破迷津。比如在介绍某个经典滤波器的设计原理时,它不会直接抛出最终的结论,而是会先勾勒出它试图解决的实际问题背景,让你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问题导向”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探究欲,让我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追寻答案。而且,书中对每一个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写得异常详尽,每一个变量的引入、每一步的代数变换,都没有跳跃,这对于自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教会的不仅仅是“是什么”,更是“如何得到”。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组织结构,体现了极高的体系化思维。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的知识金字塔。从最基础的信号与系统概念开始,稳步过渡到调制解调的理论核心,最后延伸到现代通信系统的具体实现。这种结构安排,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我常常会回顾前几章的内容,发现那些看似孤立的概念,其实早已在前文埋下了伏笔。这种“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的编排,保证了知识的累积是扎实且牢固的,而不是零散的碎片化信息。读完一章,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是为大脑中已有的模块安装了正确的接口,使得后续的学习变得水到渠成。这种结构上的智慧,比具体的内容本身更具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银色的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且权威的感觉。我记得我是在一个昏暗的午后,在一家老旧的书店里偶然翻到它的,当时就被那种厚重感所吸引。拿到手里,掂量了一下,就知道这绝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入门读物”。它的装帧工艺非常扎实,即便是经常翻阅,书页的边缘也保持得很好,没有出现明显的磨损。内页的纸张质地也很有讲究,不是那种反光的劣质纸,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即便是长时间盯着复杂的公式和图表,也不会感到强烈的疲劳感。装帧的细节处理到位,比如侧边的切口处理得非常平整,每一页都好像精心裁切过一样。可以说,从物理接触的第一秒起,我就知道我手里拿的不是一本普通的教材,而是一件经过匠心打磨的作品。这种对书籍本身的尊重和重视,已经让阅读体验提升了一个档次,让人更愿意沉浸其中,去探索它内部蕴含的知识宝库。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实际工程案例的融入程度。许多理论书籍往往止步于公式推导,但这本书似乎更注重将理论落地。在讲解完某个复杂的编码技术后,它会立即配以一个简短的“工程应用实例”或“仿真分析”的段落,哪怕只是一个简要的描述,也足以让人建立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这种对“知行合一”的追求,让学习过程充满了现实意义,不再是空中楼阁。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对历史发展脉络的简要回顾,它说明了为什么某些技术会被淘汰,而另一些技术会成为主流,这为我们评估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提供了历史的纵深感。总而言之,这本书成功地在学术的深度和工程的广度之间找到了一个黄金平衡点,让读者在掌握硬核理论的同时,也对通信领域的广阔图景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评分初次翻阅时,那种排版带来的直观感受非常震撼。它没有采用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而是巧妙地利用了大量的留白,使得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呼吸”。那些关键的定义和定理,总是被加粗或者用不同的字体加以区分,逻辑层次感极强,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用清晰的板书为你讲解难题。我特别欣赏它对图示的运用,那些信号流图、星座图,绘制得精准无比,线条的粗细、颜色的区分都恰到好处,极大地降低了理解抽象概念的门槛。有些理论书读起来像啃硬骨头,但这本书,通过精妙的布局,让知识点像串珍珠一样被串联起来。即便是面对那些抽象的傅里叶变换或者卷积运算,图表的辅助也让大脑的运算负担减轻了不少。这种对视觉阅读体验的优化,绝非偶然,背后一定有专业的设计师和排版师的深入思考,他们深刻理解读者的认知负荷规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