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高阶谱盲均衡理论、算法与应用
定价:49.00元
售价:46.6元,便宜2.4元,折扣95
作者:张立毅,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302430520
字数:
页码:14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高阶谱盲均衡理论、算法与应用》共分7章,系统地介绍了高阶谱盲均衡算法的基本理论及算法形式。书中首先分析了盲均衡算法的基本原理、均衡准则、评价指标以及与高阶谱的结合机理;其次系统地研究了基于Bussgang、归一化累积量、倒谱和过采样盲均衡算法的基本原理,推导了算法迭代公式,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后采用Bussgang盲均衡算法实现了二维医学图像的盲恢复。在编写过程中,既注重结构的完整性和内容的连续性,又强调理论推导的循序性和语言描述的精练性,同时力求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俗易懂。
关于本书的检索与索引系统,这是我作为工具书使用者非常关注的一点。全书的目录编排得十分清晰,章节间的层级关系明确。而书末的索引部分,做得相当详尽,能够快速定位到特定术语或关键公式的出处。这对于需要经常回顾特定知识点的研究人员来说,简直是福音。唯一的改进空间在于,如果能引入更现代化的电子检索(例如在电子版中实现高亮或交叉引用跳转),那将是锦上添花。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结构性很强,它不像一本小说那样需要一气呵成地读完,更像是一座知识的宝库,你可以根据当前的研究需求,精准地“取用”所需的部分,它的实用价值远远超出了其纸面重量所能承载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而又不失科技感的深蓝色调,搭配着烫金的字体,显得尤为大气。内页的纸张质量也是上乘,触感细腻,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不过,我个人认为,排版上可以再多一些留白,尤其是在公式和图表密集的地方,适当的留白能让读者有更好的喘息空间,尤其对于这种专业性极强的著作来说,清晰的结构和易读性至关重要。装订方面非常牢固,厚重的篇幅让人感觉内容充实,侧边书脊的烫印清晰可见,方便在书架上快速识别。总的来说,作为一本专业参考书,它的物理制作水准是令人赞赏的,体现了出版社对学术品质的重视,这种严谨的态度,从书的“外衣”上就已经初露端倪,让人对内部的知识含量充满了期待。
评分阅读体验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在语言风格上的独特之处——他似乎总是在与读者进行一场高水平的智力对话。行文之间,透露着一种沉稳、内敛的大家风范,没有过多的情绪化表达,一切都服从于精确的表达。这种风格非常适合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学术研讨。但有趣的是,在某些对算法性能进行总结的段落,又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务实主义的乐观,让人在面对枯燥的数学推导之后,能重新获得鼓舞。美中不足的是,可能因为内容过于专业化,在一些概念的引入处,缺少一些更形象、更“生活化”的比喻或类比,这样或许能帮助不同背景的读者更快地建立直觉上的认知框架,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形式化的数学定义。
评分初次翻阅时,那种扑面而来的数学严谨性,着实让我感到既兴奋又略微有些敬畏。作者的叙述逻辑链条构建得极其精妙,从基础概念的铺陈到复杂理论的推导,每一步都像是精心雕琢的齿轮,咬合得天衣无缝。尤其是在对某些经典均衡框架进行深度剖析时,那种“剥茧抽丝”式的解析,把原本晦涩的数学模型,通过层层递进的阐述,变得相对易于理解。然而,对于那些初入该领域,或者数学基础稍逊一筹的读者来说,开篇部分的跳跃性可能略显陡峭,有些关键的预备知识点似乎默认读者已经掌握,这可能导致在早期阶段需要频繁地查阅其他参考资料进行辅助理解,如果能在章节的开头或末尾增加一些针对性的“背景知识回顾”环节,想必会极大提升阅读的友好度。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空中楼阁,真正令人称道的是其对工程实践的关注。书中穿插的大量实际案例分析,例如在特定的通信场景下,这些均衡技术是如何被裁剪、优化和部署的,这部分内容极具价值。这些“应用篇”的描述,往往能立刻点亮读者在学习理论时产生的“这有什么用”的疑问。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复杂算法复杂度与实际计算资源消耗之间的权衡时所展现出的洞察力,这才是真正区分学术著作与工程手册的关键所在。不过,我发现一些最新的、可能在近两年内出现的优化方法和软硬件实现细节,似乎还未完全纳入,这或许是技术快速迭代的必然结果,但对于追求前沿的读者而言,这构成了一个小小的遗憾,期待未来能有增补或第二版来涵盖这些最新的进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