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人民文庫:遵義會議文獻
定價:17.00元
售價:9.4元,便宜7.6元,摺扣55
作者: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中央檔案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7-01
ISBN:9787010080192
字數:
頁碼:14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遵義會議使工農紅軍在險惡的情況下轉危為安,保證瞭它戰勝種種睏難而完成長徵,到達陝北根據地,從而使中國革命轉入節節勝利的新的曆史時期。因此,遵義會議被公認為中國革命史上的轉摺點。
目錄
輯
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七日政治局會議通過)
中央緻二、六軍團、四方麵軍及中央軍區電(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提綱(一九三五年二月或三月)
中國黨中央委員會關於若乾曆史問題的決議(節錄)(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日中國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
擴大的第七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
若乾曆史問題的決議(節錄)(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七日中國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
第二輯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節錄)(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中國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節錄)(一九三八年十月)
戰爭和戰略問題(節錄)(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
《黨人》發刊詞(節錄)(一九三九年十月四日)
在中國黨第七次全國代錶大會期間關於選舉問題的兩次講話(節錄)(一九四五年五月二十四日、六月十日)
在延安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發言(節錄)(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黨的曆史教訓(節錄)(一九七二年六月十日)
在編寫紅軍一軍團史座談會上的講話(節錄)(一九四四年)
對遵義會議調查報告中幾個問題的答復(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從福建事變到遵義會議(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兩條軍事路綫的鬥爭情況(提綱節錄)(一九六二年七月)
打開遵義,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一九八三年)
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發言(節錄)(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三日)
在中國黨第七次全國代錶大會上的發言(節錄)(一九四五年五月三日)
生死攸關的曆史轉摺(節錄)——迴憶遵義會議的前前後後(一九八二年)
關於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若乾情況的調查報告(一九八四年九月)
作者介紹
文摘
在這種情形下,我們的戰略路綫應該是決戰防禦(攻勢防禦),集中優勢兵力,選擇敵人的弱點,在運動戰中,有把握的去消滅敵人的一部或大部,以各個擊破敵人,粉碎敵人的“圍剿”。然而在反對五次“圍剿”戰爭中,卻以單純防禦路綫(或專守防禦)代替瞭決戰防禦,以陣地戰堡壘戰代替瞭運動戰,並以所謂“短促突擊”的戰術原則來支持這種單純防禦的戰略路綫。這就使敵人持久戰與堡壘主義的戰略戰術,達到瞭他的目的。使我們的主力紅軍受到部分損失,並離開瞭中央蘇區根據地。應該指齣,這一路綫,同我們紅軍取得勝利的戰略戰術的基本原則,是完全相反的。
五、在目前中國戰爭的階段上,在我們還沒有大的城市工人的、白軍士兵的嘩變的配閤,在我們紅軍數量上還是非常不夠,在我們的蘇區還隻是中國的一小部分,在我們還沒有飛機大炮等特種兵器,在我們還處於內綫作戰的環境,當著敵人嚮我們進攻與舉行“圍剿”時,我們的戰略路綫,當然是決戰防禦,即是我們的防禦不是單純的防禦,而是為瞭尋求決戰的防禦,為瞭轉入反攻與進攻的防禦。單純防禦可以相當削弱敵人力量,可以在某一時期內保持土地,但終的粉碎敵人“圍剿”以保衛蘇區是不可能的,後勝利的前途是沒有的。隻有從防禦轉入反攻(戰役的與戰略的)以至進攻,取得決戰的勝利,大量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我們纔能粉碎“圍剿”,保衛蘇區,並發展蘇維埃革命運動。
在這一戰略路綫之下,當我們還沒有發現和造成敵人的弱點時,我們對於進攻的敵人不應該即刻與之進行無勝利把握的決戰,我們應該以次要的力量(如遊擊隊、群眾武裝、獨立營團、部分主力紅軍等)在各方麵迷惑或引誘敵人,在次要方麵,主要的以運動防禦鉗製敵人,而主力則退至適當距離或轉移到敵人側翼後方,隱蔽集結,以尋求有利時機,突擊敵人。在內綫作戰下,當敵人以的優勢兵力嚮我們前進時,紅軍的退卻與隱蔽,足以疲勞敵人,消耗敵人,迷惑敵人,使敵人驕矜懈怠,發生過失與暴露弱點,這就創造瞭轉入反攻取得決戰勝利的條件。要審慎的分析與判斷敵情,以便適時的恰當的部署戰鬥。不要由於敵人嚮我們挑釁與佯攻,而不必要的調動我們的力量與投入戰鬥,使我們疲於奔命,失去在方嚮取得決戰勝利的機會。為瞭求得勝利,當敵人按照其計劃前進時,我們在突擊方嚮,用不著去阻止他,應該待他進至適當距離,然後包圍消滅之(即誘敵深入)。為瞭求得勝利,即使暫時放棄一部分蘇區的土地,甚至主力暫時離開蘇區根據地,都是在所不辭的,因為我們知道,隻要我們能夠消滅敵人,粉碎敵人的“圍剿”,我們不但能夠恢復放棄的土地,而且還能夠擴大蘇維埃領土。一切這些,都為著使紅軍能夠經常主動的有利的去戰勝敵人的進攻與“圍剿”,而避免一切被動的與不利的結果。
然而在五次戰爭中,對於這些原則卻通通是違反的。國際去年二月來電說得很對:“我們覺得似乎在目前這一時期,中區⑧軍事指揮所采用的計劃和步驟,差不多可以說常常是由敵人逼迫而産生的,敵人嚮我們挑撥,使我們常常不必要的改組我們的力量。因此我們的力量由於繼續不斷的變動,就不能積極地參加作戰。我們覺得應該在那些我們已經獲得瞭某些勝利的地方擊敗敵人,不要企圖在戰綫上同時擊敗敵人”。單純防禦路綫的,對於國際的這種指示是無法瞭解的,所以不但去年二月以前如此,直至主力紅軍退齣蘇區仍是如此。甘心情願把自己處於被動地位的單純防禦路綫,並不是也不能企圖在戰綫同時擊敗敵人,而是企圖在戰綫同時阻止敵人。×××同誌過去提齣過的“全綫齣擊”的口號,在五次戰爭中則變為全綫抵禦,而在戰略上則二者都是錯誤的。“不放棄蘇區寸土”的口號,在政治上是正確的,而機械的運用到軍事上尤其在戰略上,則是完全的錯誤,而適足成為單純防禦路綫的掩蓋物。
序言
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我最看重的是資料的可靠性和全麵性。這套文獻集在這方麵做得堪稱典範。它不是隻選取那些“光輝”的記錄,而是將決策製定過程中的彷徨、爭論、甚至是一些策略的反復調整,都完整地保留瞭下來。閱讀這些未經“淨化”的原始文本,讓人能更真實地感受到那個年代決策者的壓力和曆史的偶然性。我曾嘗試將書中一些關鍵段落與其他非官方的迴憶錄進行交叉比對,驚訝地發現,很多關鍵事件的細節,官方檔案的記錄比事後的迴憶更加精準和客觀。這套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不可動搖的事實基礎,讓後來的解讀和研究都有瞭一個可供依循的錨點。它不動聲色地確立瞭曆史研究的基準綫。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拿起這本厚重的文獻集,內心是有些忐忑的,畢竟純粹的官方文件和檔案整理,很容易讓人覺得枯燥乏味,淪為冷冰冰的史料堆砌。然而,一旦深入進去,那種被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海量的原始信息所包裹的感覺,非常讓人著迷。它不像通俗曆史讀物那樣追求敘事的流暢性和戲劇性,而是提供瞭一整套結構化的、相互印證的證據鏈條。我特彆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周到,比如某些批示的日期、參與者的簽名旁若無其事地標注著會議記錄的旁注,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標記,恰恰是研究者最看重的“物證”。這本書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直通曆史內部的門,讓我們得以跳脫齣流行的曆史敘事框架,自己去構建理解的路徑。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次“考古發掘”,總能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挖掘齣新的曆史側麵和人物動機的微妙變化。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曆史愛好者的福音,裏麵的文獻資料梳理得太細緻瞭,尤其是對那個特定曆史時期的事件細節描述,簡直是身臨其境。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某次重要會議前後的那些決策過程,那種在重重壓力下,領導層如何權衡利弊、最終拍闆的細節,通過這些一手文獻展現齣來,比任何後世的解讀都要來得震撼。它不僅僅是羅列事實,更像是一幅幅動態的曆史畫捲,讓你能透過文字的縫隙,感受到曆史的溫度和那些參與者的心路曆程。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去查閱地圖和相關人物的背景資料,因為那些文件中的隻言片語,都暗示著背後復雜的政治博弈和戰略考量。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原汁原味”,沒有過多的潤飾和加工,保留瞭那個時代特有的語言風格和記錄習慣,這對於深入研究那個時期的思想脈絡和組織形態,是極其寶貴的。我感覺自己仿佛站在瞭曆史的現場,親眼目睹著那些影響中國命運的抉擇是如何誕生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雖然很樸實,但透著一股莊重感,讓人不敢輕易對待手中的每一頁紙。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研究人員來說,閱讀門檻確實不低,很多術語和當時的特定稱謂需要反復推敲纔能理解其確切含義。但正是這種挑戰性,讓最終的收獲顯得更加有價值。我發現,很多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曆史結論,在這些原始文獻中都能找到更早、更細緻的源頭。它強迫你慢下來,去關注那些通常會被敘事主流所忽略的“邊緣信息”。舉個例子,關於後勤保障和乾部任命的幾份電文往來,雖然篇幅不長,卻能側麵反映齣當時組織動員能力的極限和對全局的把控力度。這種宏大敘事與微觀操作層麵的完美結閤,使得整部文獻的立體感十足,絕非一般的曆史教科書所能比擬。
評分坦白講,我不是曆史專業的科班齣身,初次接觸這類檔案匯編,最擔心的就是其學術性和可讀性之間的平衡問題。這本書顯然是將學術嚴謹性放在瞭首位,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完全將普通讀者拒之門外。它的魅力在於那種“返璞歸真”的質感——沒有華麗的辭藻,隻有最純粹的信息傳遞。我發現,當我放慢閱讀速度,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會議紀要和內部通報上時,曆史的脈絡反而變得清晰起來。它像是一部巨型的拼圖,每一份文獻都是一塊碎片,需要耐心去拼湊纔能看到全貌。這種主動參與曆史構建的過程,遠比被動接受成品敘述要來得有趣和深刻。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提供瞭分析曆史的工具和原料,而不是直接喂給你一個既定的答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