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新华词典 第4版
:85.00元
售价:62.1元,便宜22.9元,折扣73
作者: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修订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100083447
字数:
页码:
版次:4
装帧:简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一部语文和百科条目兼收的中型词典。在2001年修订版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修订。新增单字条目500余条,多字条目4300余条,共收条目52000余条。
语文条目突出查考功能。注重收入书面语、成语和通行的新词语条目。字量大,能满足一般的阅读需求。字形、字音、词形体现国家语文规范和标准
百科条目内容丰富,吸收*科研成果。涵盖信息、环保、法律、财经、军事、医学、建筑、天文、地理、哲学、宗教等多个学科。
附录收录17个主题,体现知识性和实用性。如中外历史大事年表、中国主要亲属关系简表、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吉迹、中国特有珍稀动物、常用科技名词规范简表、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等。
适合中学师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新旧字形对照表
部首检字表
词典正文(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附录
(一)中国历代纪元表
(二)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三)中国主要亲属关系简表
(四)中国行政区划简表
(五)世界各国和地区简表
(六)中国少数民族简表
(七)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古迹
(八)中国重点自然保护区
(九)中国特有珍稀动物
(十)世界重大公害事件
(十一)计量单位简表
(十二)常用科技名词规范简表
(十三)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
(十四)科学技术史上的重大事件
(十五)汉语拼音方案
(十六)节气表
(十七)元素周期表
不得不提这本《海风低语的航海日志》,它完全不是我通常会选择的类型——一本看似朴素的探险回忆录。但正是它的朴实无华,散发出了最动人的光芒。作者是一位业余的环球航海者,他没有用宏大的叙事来包装自己的旅程,而是像一个忠实的记录员,细致地描述了从桅杆吱呀声到船体每一次轻微摇晃的感官体验。最触动我的,是那些关于“等待”的描写。在漫无边际的太平洋上,等待风暴过去,等待日出,等待信号……这些漫长的停滞时间,反而成了他进行内心对话的最佳时机。他记录了如何与海鸟建立起一种奇特的默契,如何分辨出不同洋流带给船体的细微阻力差异。这些细节的积累,构建了一种令人信服的真实感,让你几乎能闻到咸湿的空气,感受到皮肤上被海风打磨的粗糙感。这不是一本关于征服自然的冒险故事,而是一部关于如何在极致的孤独中,与自我达成和解的内心史诗。
评分我最近重温了《二十世纪都市的几何美学》,每次读都有新的发现,这本关于城市规划和建筑哲学的著作,简直是视觉与思想的双重盛宴。作者拥有极强的空间感和历史穿透力,他不仅仅是在描述那些著名的摩天大楼或广场的设计,更是在追溯这些设计背后的社会思潮和技术限制如何相互角力、最终定格为我们今天的城市面貌。比如,他对包豪斯风格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异化”的分析,简直入木三分,揭示了看似普适的“理性设计”如何在地域的土壤中开出完全不同的花朵。这本书的图文配合堪称业界典范,那些精心挑选的黑白照片和详尽的建筑剖面图,每一个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材料、光线和人流的故事。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街道的心理学”那一节,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每天通勤路上的那些寻常景象,发现原来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被潜移默化地引导。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让你成为建筑师,而在于让你成为一个更具批判性眼光的城市居民。
评分这本我最近淘到的《东方智慧启示录》,真是让人爱不释手,一翻开就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古老哲思和现代洞察力的奇妙世界。它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以一种非常细腻、甚至带着点诗意的笔触,去探讨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小却又影响深远的问题。比如,书中对“时间”的理解,作者没有用生硬的物理学定义,而是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描述了时间如何像一条河流在我们身边静静流淌,又如何在不经意间塑造了我们的心性和行为模式。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谦卑与敬畏,他引用了大量古代文献中的只言片语,然后用当代科学的视角去重新解读,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人在阅读时既感到踏实,又充满了对未知的向往。书中的排版也做得相当考究,留白恰到好处,字体选择典雅而不失现代感,即便是深夜捧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有了一种微妙但坚实的基础性转变,像是重新校准了人生的指南针,不再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而是能更清晰地听见内心的声音。
评分最近被《失落的古代农业文明》这本书深深吸引住了,它彻底刷新了我对“文明起源”的刻板印象。作者是一位人类学家,他采用了一种非常田野调查式的写作方法,将枯燥的考古数据,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场景。他带领读者深入到那些被主流历史叙事所忽略的偏远山谷和干旱平原,考察那些早已消亡的、依赖复杂水利系统和独特作物种植技术的小型社会。书中对于古人在面对极端气候变化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惊人的韧性和创新力,令人肃然起敬。例如,他对安第斯山脉上的“梯田迷宫”的描述,细致到令人发指,每一个石块的垒砌都蕴含着对土壤保持、水分调配的深刻理解。这本书的论证过程非常严谨,但语言却保持了一种探索者特有的好奇心,让你感觉自己就像是跟随作者一起,用铁锹和放大镜,重新挖掘历史的真相。它迫使我们反思,现代农业的“效率”是否是以牺牲了长期的生态平衡为代价的。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探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思潮”的学术性书籍是有些抗拒的,总觉得会是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然而,《代码之外的寂静》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叙事手法极其大胆且富有实验性,他似乎并不在意传统的逻辑递进,而是像一位高明的音乐家,用错位的时空和跳跃的意象来构建他的论点。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他分析“数字身份焦虑”的那一章,他没有去批评技术本身,而是深入挖掘了人类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通过构建和维护一个虚拟的“我”来应对真实世界的不确定性,那种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洞察,尖锐得让人心头一紧。这本书的语言充满了张力和节奏感,读起来就像是在解一个结构精妙的谜题,每解开一个小结,都能带来巨大的智力上的满足感。它需要的不是快速浏览,而是沉浸式的“慢读”,需要你随时停下来,去回味那些句子中蕴含的多重含义。对于那些厌倦了表面化解读,渴望深入挖掘人类心智深层结构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剂强效的清醒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