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牧歌流韵: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珍:回鹘卷 | 作者 | 崔星,刘炘 |
| 定价 | 99.00元 | 出版社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26047859 | 出版日期 | 2015-07-01 |
| 字数 | 页码 | 298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回鹘是我国古代北方重要的游牧民族之一。回鹘民族的构成、发展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为特点,其文化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并融摄的结晶。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至今存有诸多的回鹘故城和遗迹;在敦煌存有精美的回鹘壁画并出土了回鹘文木活字等重要文物、文献;以吐鲁番为中心的新疆各地是发现了丰富的回鹘壁画、文物、文献和遗迹。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各国组织了各种名目的考察活动,并将其发现的大量回鹘文物、文献带入西方,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不少学者致力于对回鹘文化遗物的研究,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回鹘学已经成为一门国际化的学问。《牧歌流韵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珍(回鹘卷)》以回鹘族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鹘故城和遗迹、回鹘壁画和回鹘文木活字等遗珍的研究,展现回鹘民族特色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明教三佛塔石刻——闽南乡村的惊人发现 哈密本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源自佛国的剧本 庇麻节图——庇麻节与赞美诗 回鹘文摩尼教寺院经济文书——宗教光环的背影 叙利亚文马·雅巴拉哈和拉班·扫马传——13世纪的旅行 摩尼及其弟子图——巴比伦的神之使者 九姓回鹘毗伽可汗碑——漠北石碑见证不朽功勋 七个星明屋回鹘佛教连环壁画——“千间房屋”中的连环壁画 泉州叙利亚、回鹘双语景教碑——从回鹘到泉州 赤峰窝阔台汗回鹘文景教瓷碑——十字莲花 《高昌馆课》——明代西域“地面”的“来文” 葡萄沟西旁景教寺院——火焰山顶的“四不像”遗址 张淮深变文——敦煌王的赞歌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失落的皇家佛寺 《磨延啜碑》——蒙古高原上的猎隼 回鹘文本《罗摩衍那》——人类保护神的史诗 回鹘文《土都木萨里造寺碑》——油印机下的稀世遗珍 汉文一回鹘文《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亦都护”的功勋 回鹘王子葛啜墓志——病逝异乡的王子 乌布尔哈布其勒回鹘墓园四方形遗址——蒙古高原上的古国遗址 回鹘文手抄本《福乐智慧》——喀什的回鹘诗人 吐蕃文回鹘语《佛教教理问答》——藏传佛教与回鹘 敦煌回鹘文木活字——文明的轮回 高昌故城——高昌回鹘之都 贯云石书法题赵孟頫《双骏图》——贯云石与海盐腔 敦煌回鹘文《八十华严》残卷——鲜花装饰的经典 回鹘文《乌古斯可汗的传说》写本——祖先的崇拜“狼图腾” 回鹘文二十八宿——壁宿——天文学在回鹘 图瓦回鹘王室宫殿遗址——图瓦唐式回鹘宫 柏孜克里克石窟——高昌的宗教圣地 哈拉巴拉嘎斯王城遗址——漠北回鹘王城 回鹘壁画三色战马——回鹘的翅膀 盛水果的三脚金盆壁画——葡萄美酒回鹘情 回鹘日月光金钱——胡汉双语铜币稀珍 《西夏文大藏经》——西夏国师回鹘僧 唐磨遗物堆砌的敖包——回鹘石磨盘 至元通行宝钞——回鹘的实物货币 回鹘仆固氏墓志铭——回鹘贵族墓志铭 元定宗致罗马教皇信函——塔塔统阿与蒙古文字 辽宣懿皇后萧观音哀册——一代才女萧观音 莫高窟回鹘文题记——十地显庄严宝幢题妙法 回鹘天公主出行图(局部)——敦煌天公主 莫高窟回鹘女供养人像——“陇西李氏”与甘州回鹘 高昌回鹘亦都护像——戴桃形冠的回鹘男人 回鹘文道教残叶——周易八卦在回鹘 回鹘文《玄奘传》残片——胜光译作传千年 婆罗迷文回鹘语医药文献残片——百方治杂病 医理存精华 高昌回鹘乐者细密画——高昌乐 龟兹舞 库木吐喇回鹘供养人——西域烽燧远 壁画显唐风 榆林窟回鹘天公主像——回鹘衣装回鹘髻 参考文献 后记 丛书参编人员名录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牧歌流韵: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珍:回鹘卷》,单看这个书名,就已经勾起了我对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回鹘卷”这三个字,更是充满了神秘感和探索的吸引力。我一直对那些在大漠草原上书写历史的民族充满敬意,他们的文化,往往带着一种别样的豪情与风采。《牧歌流韵》这个词组,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广袤天地间回荡的悠扬歌声,那些在草原上流传的古老传说,以及那些在大漠风沙中沉淀下来的,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文化符号。而“文化遗珍”则预示着,这本书将要呈现的是那些经过岁月洗礼,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热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介绍回鹘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艺术创作,甚至是他们独特的语言文字。我期待能够从中了解到,回鹘民族是如何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衍,又是如何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以及他们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进程所做出的贡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让我穿越时空,去感受回鹘民族那独特而又深刻的文化魅力,仿佛亲身走过那片古老的土地,聆听历史的回响。
评分《牧歌流韵: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珍:回鹘卷》——单单是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沉睡已久的求知欲。我一直认为,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就如同在广袤的沙漠中寻找绿洲,需要耐心、细致,更需要一本能够指引方向的地图。而这本书,无疑就是这样一张关于回鹘民族文化的珍贵地图。我特别关注“遗珍”这个词,它暗示了书中将要呈现的内容是经过时间考验、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部精心编织的锦缎,将回鹘民族那充满活力的生活图景、璀璨的艺术成就、以及深邃的思想内涵一一展现出来。我期待书中能够有详实的史料考证,严谨的学术分析,同时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回鹘人民的喜怒哀乐,体验他们在大历史洪流中的坚韧与智慧。尤其让我好奇的是,回鹘文化是如何在其悠长的历史进程中,吸收融合来自不同文明的元素,又如何形成其独特的风格和气质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些奥秘,让我对中国古代边疆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元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实在是太吸引人了,《牧歌流韵: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珍:回鹘卷》。光是听名字,就仿佛能闻到草原上青草的芬芳,看到骏马奔腾的身影,感受到古老的回鹘民族那独特的文化气息。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游牧民族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之间留下的印记,总是带着一种粗犷而又深邃的魅力。这本书的副标题“文化遗珍”更是让人期待,仿佛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寻宝之旅,要去发掘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宝藏。特别是“回鹘卷”,让我对这个曾经辉煌又神秘的民族充满了好奇。我想象着书里会详细介绍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艺术创作,他们的信仰习俗,甚至他们与汉族及其他民族的交流互动。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回鹘人骑射技艺的生动描绘,了解他们是如何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衍,又如何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或许还有关于他们的服饰、音乐、舞蹈的描述,甚至是他们留下的文字和器物,都能在这本书里得到细致的展现。我非常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回鹘民族的历史轨迹,感受他们文化的独特韵味,仿佛置身于那片辽阔的草原,亲身体验他们的悲欢离合与辉煌成就。
评分《牧歌流韵: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珍:回鹘卷》,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灵动感。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游牧民族,特别是那些曾经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民族,如回鹘,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的文化,常常带着一种粗犷、自由、又充满生命力的气息,与农耕文明有着截然不同的韵味。《牧歌流韵》这个词,让人联想到草原上悠扬的歌声,骏马奔腾的身影,以及那些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传说故事。而“文化遗珍”则进一步强调了本书内容的珍贵与独特,我期待它能带领我深入探索回鹘民族那些鲜为人知却又极其重要的文化遗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回鹘民族的历史发展、社会生活、宗教信仰、艺术形式、语言文字等方面,尤其希望能看到关于他们与丝绸之路沿线其他民族交流融合的详细阐述,以及他们对中原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严谨的态度、生动的笔触,为我揭示回鹘文化那独特而迷人的风貌,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片古老的草原,感受那份久远的文化脉动。
评分读到《牧歌流韵: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珍:回鹘卷》这个书名,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荡气回肠的历史画面。我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边疆民族的历史特别着迷,而回鹘民族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如同散落在草原上的璀璨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牧歌流韵》这个词组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韵律感,让人联想到悠扬的歌声在广袤草原上回荡,也暗示着书中对回鹘文化多样性和艺术性的深刻挖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回鹘民族从起源到发展的完整脉络,以及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更让我心动的是“文化遗珍”这个关键词,这意味着本书将不仅仅停留在历史事件的叙述,而是会深入到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他们对于自然万物的敬畏之心,他们的宗教信仰如何塑造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他们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以及他们是如何将这些文化元素通过艺术、建筑、文字等形式传承下来的。能够读到一本系统梳理回鹘文化精华的书,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盛宴,我希望它能填补我在这一领域知识的空白,让我能够更清晰、更全面地认识这个伟大的民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