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图说玉帛之路考察 9787543971066

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图说玉帛之路考察 978754397106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军政 刘樱 瞿萍 著
图书标签:
  • 玉帛之路
  • 丝绸之路
  • 文化考察
  • 历史
  • 考古
  • 图说
  • 新疆
  • 中亚
  • 汉唐
  • 丝路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43971066
商品编码:29648448426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图说玉帛之路考察

定价:50.00元

售价:37.5元,便宜12.5元,折扣75

作者:军政 刘樱 瞿萍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439710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为“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的一种。“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在地域上以中国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历史、文化、宗教为主要反映对象。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据推测很可能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了“玉石之路”的雏形。“玉石之路”在汉武帝时被重新开发利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走的这条“丝绸之路”正是在古代的 “玉石之路”上拓展出来的。通过“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使致力于华夏文明、玉石文化以及丝绸之路方面研究的专家,共同研究、挖掘、弘扬“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的深刻文化内涵。为此,西北师范大学《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冯玉雷等学者自2012年以来,共组织了有关玉文化研究的六次考察。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丝绸之路的璀璨遗珠——玉帛之路的千年回响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一条古老的商贸与文化脉络,自东方伸向西方,连接起东西方文明的千年对话。它便是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然而,在这宏伟的丝绸之路图景中,有一条隐秘而又至关重要的支线,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玉石文化和精美的丝织品,宛如一颗颗璀璨的遗珠,静静地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条支线,我们称之为“玉帛之路”。 “玉帛之路”并非一条单一的地理线路,它更多地代表着一种文化经济的联系,是丝绸之路体系中以玉器和丝绸为核心贸易品的物质与精神的交汇点。它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中国古代重要的玉石产地和丝绸生产中心出发,沿着或陆路或水路,蜿蜒曲折,穿越崇山峻岭,跨越茫茫草原,最终抵达中亚、西亚乃至更远的欧洲。这条路,见证了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巧思,也承载了中华民族对外交流的辉煌篇章。 一、玉的深情: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玉”在中国文化中,早已超越了物质本身的价值,成为一种精神象征,一种道德观念,一种审美品格。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到商周的青铜文明,再到秦汉的辉煌,玉器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被用于祭祀天地,沟通神灵;被制成礼器,彰显权贵;被佩戴于身,寄托情感;被纳入陪葬,祈求永生。玉的温润、坚韧、内敛,恰恰契合了中华民族崇尚德行的民族性格。 玉帛之路,正是将这些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玉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世界各地,同时也吸纳了外来文化对玉器工艺的借鉴与影响。这条路上,我们看到了新疆和田玉的绝美温润,它们沿着河西走廊,穿越塔克拉玛干的沙漠,成为汉唐时期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品;我们也看到了来自中亚、西亚的各种玉石,它们通过这条道路,丰富了中国玉器市场的多样性。考古发现的玉器,如同沉默的史书,为我们讲述着玉石的千年旅程,以及它在不同文化碰撞中的演变与融合。 二、帛的华章:连接世界的东方之美 “帛”,即丝绸,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另一项伟大发明。早在数千年前,中国人就掌握了养蚕、缫丝、织绸的精湛技艺。洁白如雪的蚕丝,经过精巧的织造,便化作了色彩斑斓、轻柔华美的丝绸,成为举世闻名的东方奇迹。丝绸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在国际贸易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玉帛之路上的丝绸,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更是文化的使者。它以其独特的质感、精美的图案和高超的工艺,征服了西方的贵族和民众。从汉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丝绸便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主角。罗马帝国因对中国丝绸的狂热追捧,甚至出现了“一寸丝,一寸金”的说法。丝绸的贸易,不仅为中国带来了丰厚的财富,更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推动了沿线城市的繁荣发展。 这条路上,丝绸的纹样也随着时代和地域的变化而演变。中原的龙纹、凤纹,与波斯的花卉纹、几何纹相互辉映;唐朝时期的开放与包容,更是让丝绸的纹饰充满了异域风情。玉帛之路上流传的不仅是丝绸本身,还有那些蕴含在丝绸中的中国哲学、艺术审美和生活方式,它们如同一缕缕香气,飘散在欧亚大陆的各个角落。 三、交融的画卷:文化与文明的激荡 玉帛之路,不仅仅是一条物质交换的通道,更是一条精神交流的纽带。当玉器和丝绸跨越山海,走向世界,随之而来的,还有思想、宗教、艺术、技术等全方位的文化碰撞与融合。 佛教的东传,便是玉帛之路带来的深刻影响之一。来自印度的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逐渐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佛教的传播,也为玉器和丝绸的纹饰带来了新的灵感,例如佛陀的造像、佛教的图案等,都逐渐融入到玉器和丝绸的艺术创作之中。 同样,中国的丝绸和玉器也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吸收了新的元素。例如,波斯和希腊的艺术风格,对中国玉器和丝绸的图案设计产生了影响。玉帛之路上,我们看到了不同文明的精髓在此汇聚、碰撞,最终孕育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 四、历史的回响:今日的传承与启示 时至今日,虽然玉帛之路上的驼铃声早已远去,但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依然闪耀着不灭的光辉。玉帛之路,不仅是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伟大成就,更是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研究玉帛之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认识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贡献。它提醒我们,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回顾历史,借鉴过去,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玉帛之路,这条承载着玉的温润和帛的华美的千年古道,至今仍在我们心中激荡回响。它是一条连接过去与现在、东方与西方的文化长廊,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传承。这条古老的道路,不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我们理解中华文明,展望未来的宝贵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个对历史地理和民俗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厚礼。它不仅梳理了玉帛之路的宏观历史脉络,更深入挖掘了沿线地区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作者在书中对不同民族、不同聚落的生活习惯、信仰习俗、艺术表现形式等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使得玉帛之路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不再仅仅是连接两个文明的丝带,而是承载着无数生命故事的生动载体。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非常具体的考察细节的记录,比如气候条件、交通方式、甚至是当地的植物和动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描述,却共同构建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历史场景。我尤其被书中对于一些被遗忘的古老技艺的介绍所吸引,例如某种特殊的纺织技术,或是制作玉器的独特工艺,这些都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历史研究,是需要扎根于土地,亲身去感受、去触摸的,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精美的封面和内页的印刷质量都堪称一流。拿到手中,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这不仅仅是纸张的厚重,更是其内容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的分量。当我翻开第一页,便被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所吸引。书中大量运用了高清的图片,这些图片并非简单的插图,而是经过精心挑选,能够直观地展现玉帛之路沿线的壮丽风光、古老遗迹以及出土的珍贵文物。例如,那些雕刻精美的玉器,每一件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失落的故事;那些斑驳的城墙,依然能看到岁月的痕迹,让人不禁遥想当年的繁华与沧桑。文字部分也并非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以一种非常生动、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变迁娓娓道来。作者似乎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考察者,他不仅能准确地描述地理环境,更能深入浅出地解读每一个遗址背后的文化含义。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即使是对历史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地沉浸其中,感受到玉帛之路的魅力。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新的发现。

评分

这次的阅读体验,简直就像是拥有了一位随身携带的博物馆讲解员,而且这位讲解员知识渊博、风趣幽默。书中的图片质量非常惊艳,色彩还原度很高,细节处理得也十分到位。每一张图片都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遥远时代的真实模样。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具体器物细节的放大和讲解,比如一件唐代的陶俑,作者会仔细分析其服饰的样式、发髻的造型,并联系当时社会风俗进行解读,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生动得多。而且,本书的叙事方式也很独特,它仿佛是一种对话,作者在引导读者一起去探索、去发现。他会提出一些问题,然后通过考察所得的证据来解答,这种互动式的写作风格,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参与感和惊喜感。我仿佛也跟着作者一起,走过了祁连山,踏过了塔克拉玛兰,在古老的集市上感受喧嚣,在寂静的遗址中聆听回响。这本书让我对玉帛之路的认知,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玉帛之路”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仅是一条古代的商贸路线,更是一个复杂的文化交融和传播的系统。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将这条路看作是东西方物质的交换,而是深入探讨了其在思想、宗教、艺术等多个层面的影响。例如,佛教如何沿着这条路线传播,并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佛教艺术;又比如,罗马的玻璃制造技术如何传到东方,并对中国本土的玻璃工艺产生了什么影响。作者的研究视角非常开阔,他能够将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维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宏大的历史叙事。书中引用的资料翔实,考证严谨,但其行文风格却并不晦涩,反而充满了人文关怀。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这段历史的深沉热爱,以及他希望将这份热爱传递给读者的真诚。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了一次跨越大陆的文明对话。

评分

作为一名对古代贸易和文明交流史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我一直对“玉帛之路”这个概念充满好奇。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这条伟大商道的全新窗口。它并非仅是简单地罗列史料,而是通过实地考察的视角,将那些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细节一一呈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考察过程中的那种严谨与细致。例如,在介绍某个考古遗址时,他会详细说明勘探的过程、发现的年代、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变化,并辅以不同时期的地图对比,这让我对历史的演进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书中对玉石、丝绸等商品的贸易路线、生产工艺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价值和象征意义的阐述,也极具启发性。我了解到,玉帛之路并不仅仅是一条商业通道,更是一条文化、思想、技术交流的动脉,它深刻地影响了东西方文明的进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而有力,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能够触动人心。读完这本书,我仿佛能够看到古代的商旅,在漫漫黄沙中跋涉,将珍贵的商品和先进的文明带往远方,那种开拓进取的精神,至今仍令人动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