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與宗教信仰 9787513008778

民俗文化與宗教信仰 9787513008778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色音 著
圖書標籤:
  • 民俗文化
  • 宗教信仰
  • 文化人類學
  • 社會學
  • 中國傳統文化
  • 民間宗教
  • 信仰研究
  • 文化傳承
  • 地域文化
  • 風俗習慣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學精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知識産權齣版社
ISBN:9787513008778
商品編碼:29657874305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民俗文化與宗教信仰

:45.00元

售價:30.6元,便宜14.4元,摺扣68

作者:色音

齣版社:知識産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1300877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本《民俗文化與宗教信仰》由色音主編,收入瞭在中國昆明舉行的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閤會第16屆大會上發錶的關於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的論文,包括《元代濛古族薩滿教探析》《當代語境下的滿族薩滿教美術》《試析節日祭祀中的宗教文化內涵——以春節祭祀為例》《南嶽信仰民俗初探》等。


目錄

元代濛古族薩滿教探析(色音)
民間信仰“築夢民生”理論探析(劉道超)
民俗宗教的復閤形態——以大端午“西塞神舟會”為個案的研究(宋穎)
當代語境下的滿族薩滿教美術(宋小飛)
近世以來伏羲信仰研究簡述(杜諄)
試析節日祭祀中的宗教文化內涵——以春節祭祀為例(傅國群)
民俗學視野下的天津天後宮女神崇拜研究(桂慕梅)
華南邊疆民族地區天主教傳播的曆史與現狀——以金秀大瑤山為考察中心(廖楊)
春節與禁忌信仰(李國江)
媽祖信仰在浙東地區的傳播(江穎斐)
柯爾剋孜族麻紮民俗與宗教信仰(古麗巴哈爾·鬍吉西)
試論中國傳統造紙業的行業神信仰(丁曉冰)
北京地區碧霞元君信仰小史(林景熙)
中國宗教節日文化初探——本土文化和異域文化的交流與融閤(張聰穎)
傳統的漢族民間喪葬與祭祀風俗——燒紙錢(李莎)
試論人祭習俗(韓冰)
南嶽信仰民俗初探(夏艷瓊)
淺析宮崎駿動漫中的日本民間信仰(苑曉慧)
北京徽籍會館的民俗信仰(張世昌)
薩滿教與民俗精神醫術(色音)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山海異誌:神怪傳說與民間信仰的交織》 序言 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古老的傳說與虔誠的信仰如同兩根糾纏的藤蔓,共同編織齣中華文明獨特而璀璨的畫捲。神怪傳說,源自先民對未知世界的敬畏與想象,是他們對自然萬物、生老病死、善惡報應最樸素的解讀;而民間信仰,則是這些想象與解讀在現實生活中的落地與延伸,是對超自然力量的祈求、祭拜與敬畏,是人們在麵對艱辛生活時尋求慰藉與力量的精神寄托。 本書《山海異誌:神怪傳說與民間信仰的交織》,並非對既有學術理論的簡單梳理,亦非對遙遠神話的生硬復述。它試圖以一種更具生命力的方式,深入到這片古老土地的肌理之中,去聆聽那些世代流傳的故事,去感受那些浸潤在日常生活中的虔誠,去揭示神怪傳說與民間信仰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以及它們如何共同塑造瞭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形態。 我們將目光投嚮那些流傳韆年的神怪故事——它們或齣現在壁畫、石窟的斑駁光影中,或迴響在戲麯、民間的俚俗唱詞裏,或隱匿於古籍的字裏行間。從盤古開天闢地、女媧摶土造人的宏大敘事,到山川湖海間的精怪鬼魅,再到道德倫理的化身神祇,這些故事承載著先民的宇宙觀、生命觀、價值觀,也為後世的民間信仰提供瞭豐富的素材與想象空間。 與此同時,我們也將深入探究民間信仰的土壤。在中國農村、城鎮的每一個角落,從巍峨的山嶽到不起眼的路邊土地廟,從隆重的祭祀活動到春節期間的貼春聯、放鞭炮,民間信仰無處不在。它滲透到人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模式與價值取嚮。而這些信仰,絕大多數都與那些神怪傳說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土地神、竈王爺、城隍爺、媽祖、財神……他們並非憑空齣現,而是從神話傳說中走齣來,被賦予瞭人格化的特質,成為瞭人們日常祈禱的對象。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將神怪傳說與民間信仰割裂開來,而是著力於展現二者之間動態的、互動的關係。神話故事為民間信仰提供瞭精神內核與敘事框架,使得抽象的信仰有瞭具體可感的形象;而民間信仰則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發展、甚至重塑著神話傳說,使其更貼近民眾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需求。這種“故事生信仰,信仰養故事”的良性循環,構成瞭中華文化獨特的生命力。 我們將從幾個關鍵的維度來展開探討: 一、神話的原型與信仰的具象 我們將追溯那些最古老、最具代錶性的神怪傳說,解析其背後的原型意象。例如,對自然力量的崇拜,如雷公電母、風伯雨師;對生命繁衍的期盼,如伏羲女媧的交媾神話;對善惡報應的警示,如地獄審判的故事。然後,我們將分析這些原型是如何在民間信仰中被具象化,成為具體的、可祭拜的神祇。土地神的慈祥、竈神的勤勞、城隍爺的公正,都摺射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社會秩序的期望。 二、祭祀的儀式與情感的寄托 民間信仰並非僅僅停留在口頭故事,它更體現在具體的祭祀活動中。我們將描繪那些充滿地方特色的祭祀儀式,如廟會、醮會、跳大神等,分析其流程、象徵意義,以及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神怪形象。這些儀式不僅是對神祇的敬畏,更是社區成員情感的聯結,是集體記憶的傳承,是人們在共同的儀式中獲得心理慰藉和歸屬感的重要途徑。我們將探究,為何在現代社會,這些古老的祭祀依然能夠吸引著無數信眾,它們又為人們提供瞭怎樣的情感寄托? 三、地域的特色與文化的融閤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的神怪傳說與民間信仰也呈現齣鮮明的地域特色。從江南水鄉的媽祖崇拜,到北方山區的關帝信仰,再到西南地區的巫儺文化,每一種信仰都深深地根植於當地的地理環境、曆史變遷和社會習俗之中。我們將選取一些具有代錶性的地域案例,分析神怪傳說與民間信仰如何在該地區得到發展與演變,又如何與當地的民俗文化相互融閤,形成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符號。例如,漁民對媽祖的信仰,是基於海洋環境的生存需求;農民對土地神的崇拜,則與農耕文明的根基息息相關。 四、神怪的世俗化與信仰的日常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神怪傳說與民間信仰也經曆著世俗化的過程。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神祇,逐漸被賦予瞭更貼近人情世故的形象,他們的故事也更加貼近普通人的生活。例如,竈王爺會“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財神會“招財進寶”,這些都反映瞭人們最樸素的物質生活願望。同時,民間信仰也日益日常化,人們不再僅僅在特定的節日或場閤纔想起神祇,而是將祈禱、許願、還願融入到生活的點滴之中。我們將探討這種世俗化與日常化對民間信仰的意義,以及它們如何影響著當代人的精神生活。 五、藝術的呈現與文化的傳承 神怪傳說與民間信仰不僅僅是精神層麵的內容,它們更是中華傳統藝術的重要源泉。從壁畫、雕塑到戲麯、小說,再到剪紙、年畫,無數藝術形式都以生動的筆觸描繪著神怪的世界,展現著民間信仰的虔誠。我們將審視這些藝術作品,分析它們如何藉助神怪的形象來錶達深刻的寓意,如何通過藝術化的呈現來傳承和弘揚民間信仰。這些藝術作品不僅是美的享受,更是瞭解神怪傳說與民間信仰的生動窗口。 結語 《山海異誌:神怪傳說與民間信仰的交織》並非一本冷冰冰的學術著作,它是一次充滿發現與感悟的文化旅程。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帶領讀者走進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去重新認識那些流傳久遠的神話故事,去感受那些滲透到生活肌理中的民間信仰。我們希望讀者能夠看到,神怪傳說並非僅僅是虛幻的想象,它們是先民智慧的結晶,是人類精神的投影;民間信仰也並非是迷信的枷鎖,它們是民族情感的寄托,是文化傳承的載體。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理解與傳承中華民族的神怪傳說與民間信仰,對於我們認識自身文化的根脈,凝聚民族精神,以及構建更具活力的現代文明,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本書正是為瞭喚起這份認知,激發這份思考,並為之提供一份詳實而生動的參考。 讓我們一同翻開這本《山海異誌》,在神話的迷霧中探尋信仰的真實,在信仰的光輝裏重溫故事的魅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包裝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采用瞭相當復古的硬殼設計,封麵上的紋理質感十足,摸上去有一種沉甸甸的年代感。我特彆喜歡封麵上采用的字體,那種古樸而又略帶張揚的風格,似乎在訴說著一段段塵封的故事。拿到書的瞬間,我仿佛就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書捲香,這是一種混閤瞭紙張、油墨和歲月的氣息,非常令人陶醉。翻開書頁,紙張的厚度適中,印刷清晰,字跡黑白分明,閱讀起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目錄的設計也很有條理,各個章節的標題都充滿瞭吸引力,讓人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整本書的裝幀工藝都顯得非常用心,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它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讓人賞心悅目。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充分展現瞭齣版方在圖書品質上的嚴謹態度,也為我接下來的閱讀體驗奠定瞭良好的基礎,讓我對這本書所蘊含的內容充滿瞭期待,相信它一定不會辜負這份精美的外衣。

評分

坦白說,我最初是被這本書的“名頭”所吸引,想著瞭解一些關於“民俗”和“宗教”的知識,可能會對我的生活有所啓示。然而,真正開始閱讀後,我發現它遠不止於此。書中對於一些細微之處的觀察和描繪,展現瞭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細節的敏感。例如,對於某個特定地區人們在祭祀活動中的一些細微動作的描述,以及那些在現代社會已經幾乎消失的古老歌謠的引用,都讓我感受到瞭深深的人文關懷。作者仿佛在用一種充滿情感的筆觸,描繪著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以及他們與生活、信仰之間的緊密聯係。這不僅僅是對客觀現象的記錄,更是對人類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挖掘。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精神的洗禮,對生活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敬意,也更加珍惜那些看似平凡卻蘊含著深刻意義的文化傳統。

評分

我對於那些能夠提供全新視角,挑戰傳統認知的書籍總是充滿好奇。而這本書,恰恰就提供瞭這樣一個機會。它並不局限於單一的某個文化現象,而是將不同的文化元素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呈現齣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整體圖景。作者似乎有著一種非凡的洞察力,能夠看到不同文化之間隱藏的聯係,並將其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麵前。在閱讀過程中,我多次産生瞭“原來是這樣”的感嘆,因為很多我習以為常的文化現象,在作者的解讀下,竟然有瞭全新的意義。這種顛覆性的視角,不僅讓我對所閱讀的內容有瞭更深入的理解,也促使我去反思自己以往的認知模式。它鼓勵我去質疑,去探索,去以一種更開放的心態去看待世界。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廣闊知識領域的大門,讓我看到瞭更多可能性。

評分

我通常對那些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書籍情有獨鍾,而這本書似乎正是這樣一本。它不像一些暢銷書那樣,上來就拋齣驚人的論點或獵奇的事件,而是以一種非常沉靜、內斂的方式展開。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引言部分的處理,沒有大張旗鼓地宣揚某種觀點,而是用一種旁觀者的姿態,鋪墊齣一個宏大的背景,然後緩緩切入核心。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其中的某些句子,思考作者想要錶達的更深層次的含義。有時候,我會覺得書中提齣的某些觀點有些齣乎意料,但細想之下又覺得閤情閤理,仿佛作者打開瞭我思維的一個盲區。它更像是在與讀者進行一場心與心的對話,而不是單方麵的說教。這種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反而更能打動人心,也更容易讓讀者産生共鳴,並願意主動去探索和理解。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含蓄和深度,需要讀者靜下心來,用心去體會,纔能領略其真正的精髓所在。

評分

這本書的敘述風格十分獨特,它不像我之前讀過的任何一本曆史或文化類的書籍。作者似乎非常擅長運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甚至可以說是略帶口語化的語言來講述復雜的概念。剛開始讀的時候,我還有點擔心這種風格會影響到內容的嚴肅性,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這種方式反而讓原本可能枯燥的題材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作者經常會穿插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或者引用一些民間傳說中的故事,讓那些抽象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關於某個節日的起源的描述,作者通過講述一段流傳廣泛的民間故事,巧妙地將節日的習俗、象徵意義以及人們的情感需求聯係起來,讀起來就像是在聽一位長輩講故事,既有知識性,又不失趣味性。這種“化繁為簡”的能力,著實讓人佩服,也讓我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中,學到瞭很多有價值的知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