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2012中国省级地方效率研究报告
:55.00元
售价:37.4元,便宜17.6元,折扣68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管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303154449
字数:330000
页码:27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追求高增长与高效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鸿沟有所加深,形成效率悖论。定量考察社会鸿沟的程度是《2012中国省级地方效率研究报告:消除社会鸿沟》的一个特色。报告运用综合指数法,根据制度鸿沟、收入鸿沟、数字鸿沟、区域发展鸿沟及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等社会鸿沟的内涵及特征,建立了科学的指标体系,以此测度、分析中国31个省级地方的社会鸿沟。测度结果表明,中国省级地方社会鸿沟程度呈现出阶梯型分布趋势。
  消除社会鸿沟,需要确立和谐社会价值取向,提升省级效率,转变政绩观念,重构效率评价体系,创新社会管理,培育中产阶层。研究表明,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鸿沟的消除,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2012年中国省级地方效率测度结果表明:,省级地方效率标准化值排名由高到低,大致呈现出“东部一东北部一中部一西部”阶梯型分布趋势。第二,省级效率排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第三,与2011年相比,2012年我国31个省级地方效率总体趋好,大多数省级效率有所提升;省级地方效率变化的区域特征减弱,中部6省效率表现尤其突出,西部12个省级地方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第四,2012年效率排名上升多的是湖北省,效率排名下降多的是青海省,山东、辽宁、安徽分别是东部、东北部、中部效率提升较快的省级。
从书籍的厚度和引用文献的规范性来看,可以预见这份报告背后凝聚了巨大的心血和跨领域的知识储备。正规的研究报告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搜集、清洗和验证数据,并且要建立一个能够经受同行审视的理论模型。我留意到书页的侧边有些微的标记,这通常暗示着内容具有很高的信息密度,需要读者不断地进行标注和思考的痕迹。这绝非那种浅尝辄止的概述性读物,它要求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储备,才能更有效地吸收其精华。能够将如此庞杂的省级数据进行系统整合并提炼出有价值的洞见,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它承载着对复杂治理实践的深度承诺,而非浮于表面的评论,这让我对其潜在的洞察力抱有极高的期待。
评分作为一名对宏观政策与地方实践动态保持高度关注的观察者,这本书的出版时机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能够及时、系统地对某一时间段(如报告涉及的年份)内省级层面的运行状态进行一次全面、量化的扫描,其参考价值无可估量。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快照,一个可以回溯、可以对比的基准点。我非常好奇它如何处理那些跨越不同行政层级和地域差异带来的复杂性问题,以及它所采用的评估体系是否具有足够的弹性来应对地方治理的“非标准化”特性。这种对特定时间窗口内复杂系统的剖析,对于任何希望进行长期趋势分析或进行跨年度绩效比较的研究者来说,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照工具。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录,更像是历史的侧写师留下的详尽笔录。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至少从摘要和引言部分透露出的气息来看,是极其克制而准确的。没有过多花哨的修饰语或煽情的表达,一切都围绕着事实和证据展开,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学术自律性。这种“去个人化”的叙事方式,反而赋予了报告本身一种客观的、无可辩驳的力量。我个人偏爱这种直击核心的写作风格,它要求读者必须集中注意力,去捕捉每一个术语定义和每一个逻辑转折点。它不是一本用来消遣的书,而更像是一个需要你拿出放大镜仔细审视的精密仪器。这种精确性也延伸到了术语的使用上,感觉每一个专业词汇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被放置在那里的,其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精确的界定。这种对语言的敬畏,是优秀研究的基石,让人对其后续的论述充满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一看就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出版物。封面设计简洁又不失大气,那种冷静的色调很符合研究报告的调性,但仔细看又能发现其中蕴含的细腻层次感。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烫金字体,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折射出微妙的光泽,透露出一种专业和权威性。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号选择适中,行距和段落间距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长篇的文本阅读起来并不会感到压迫或疲劳。对于我这种需要长时间阅读学术性内容的读者来说,这方面的体验至关重要。尽管内容我尚未深入研读,但仅从作为一件“书籍”的实体来看,它无疑是值得收藏的,它散发着一种沉稳、可靠的气息,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打开去探究其内核的深度。这样的物理呈现,本身就是对其中所载知识价值的一种肯定和尊重。
评分初翻阅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时,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清晰而严谨的逻辑脉络。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仿佛是顺着一条精心铺设的河流在行走,每到一个节点都有明确的指向性。作者(或团队)显然在构建这个研究框架时下了大功夫,信息的组织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例如,从宏观的理论基础梳理到具体的指标选取和数据分析,每一步都显得逻辑自洽,不容置喙。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对于理解复杂的研究成果至关重要,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脚手架,让读者能够稳定地跟进作者的思维路径。这种结构上的美感,远胜过那些内容零散、章节划分随意的书籍,它体现了一种对知识体系的敬畏和掌控力。我期待后续阅读中,这种结构能够更好地支撑起那些可能深奥难懂的具体论证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