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2版)
定價:43.40元
作者:楊誌忠,衛樺林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7-01
ISBN:978704026634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楊誌忠、衛樺林編寫的《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2版)》在滿足本課程教學大綱要求的同時,加強瞭實踐性和應用性的內容,為學生學習專業課和從事數字邏輯電路方麵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教材以小規模集成電路作引路,以邏輯代數為工具,討論瞭數字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和設計方法,壓縮瞭集成電路內部的繁瑣分析,突齣瞭集成電路的外特性和應用。側重於培養學生綜閤運用所學知識、正確選用集成器件進行邏輯設計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內容提要
楊誌忠、衛樺林編寫的《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2版)》是根據教育部電子信息與電氣信息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製訂的“數字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進行修訂的。這次修訂保留瞭原教材的理論體係,改寫瞭部分章節的內容,補充瞭大量應用實例,使理論和實踐聯係更加緊密,增加瞭硬件描述語言(VHDL),使學生瞭解電子設計自動化(EDA)的基礎知識。此外,各章還增加瞭自測題,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論知識。《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2版)》共分11章,分彆為緒論、邏輯代數基礎、集成邏輯門電路、組閤邏輯電路、集成觸發器、時序邏輯電路、脈衝産生與整形電路、數模和模數轉換器、半導體存儲器、可編程邏輯器件和硬件描述語言(VHDL)。每節有思考題,每章有小結、自測題和練習題。書末有自測題和部分練習題的參考答案。內容豐富實用,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本書有配套的電子教案和學習指導與習題解答,便於組織教學和幫助讀者掌握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和解題方法。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電氣信息類、通信類、計算機類、自動化類和機電類等專業的“數字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邏輯電路”和“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部分等課程的教材,也可供從事電子技術工作的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1.1 慨述
1.1.1 數字信號和數字電路
1.1.2 數字電路的特點和分類
1.2 數製和碼製
1.2.1 數製
1.2.2 不同數製間的轉換
1.2.3 二進製代碼
1.3 二進製數的算術運算
1.3.1 兩數值之間的運算
1.3.2 原碼、反碼和補碼
本章小結
自測題
練習題
第2章 邏輯代數基礎
第3章 集成邏輯門電路
第4章 組閤邏輯電路
第5章 集成觸發器
第6章 時序邏輯電路
第7章 脈衝産生與整形電路
第8章 數模和模數轉換器
第9章 半導體存儲器
0章 可編程邏輯器件
1章 硬件描述語言(VHDL)
附錄 數字電路的安裝調試與故障檢測
自測題參考答案
部分練習題答案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最近閱讀的這本《人月神話》,簡直是軟件工程領域的一劑清醒劑,太真實瞭,充滿瞭業界前輩們用血淚換來的經驗教訓。它毫不留情地揭示瞭大型軟件項目中那些看似不可避免的“人月陷阱”——進度落後時,增加人手隻會讓情況更糟。書中對復雜性和溝通成本的論述,簡直是字字珠璣,完美解釋瞭為什麼一個由十個人完成的工作,交給五個人和再加五個人,結果會天差地彆。我特彆喜歡作者用“無形之月”來比喻軟件産品本身,它強調瞭軟件固有的內在復雜性,是任何項目管理技巧都無法完全消除的。這本書沒有提供什麼立竿見影的“銀彈”,反而鼓勵我們去擁抱這種復雜性,並通過嚴謹的規劃、清晰的模塊化和持續的溝通來駕馭它。對於任何試圖管理或參與復雜項目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視角是極其寶貴的,它教會你如何審視那些看似閤理的項目決策背後的陷阱。
評分這本《深入理解計算機係統》的第三版,真是讓我愛不釋手,簡直是程序員的案頭必備寶典!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本武林秘籍,將計算機底層那些玄妙的原理掰開瞭、揉碎瞭,用一種極其清晰且富有啓發性的方式展現齣來。我尤其欣賞它對“抽象”這一核心概念的闡述,從硬件層到軟件層,每一步抽象是如何構建起我們日常編程的基礎,那種層層遞進的邏輯感讓人豁然開朗。讀完關於內存層次結構的那一章後,我纔真正理解瞭為什麼程序有時候快得驚人,有時候又慢得令人抓狂,緩存未命中(Cache Miss)的影響力遠超想象。作者們對性能優化的講解,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緊密結閤匯編指令和硬件實現的具體分析,這使得我們不僅僅停留在“知道”的層麵,而是真正“理解”瞭效率的根源。對於那些渴望突破應用層限製,想深入探究程序運行機理的開發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底層視角是無可替代的財富,它重塑瞭我對“寫代碼”這個行為的認知框架。
評分手上這本《設計模式:可復用麵嚮對象軟件的基礎》,盡管已經齣版多年,但它的價值絲毫未減,可以說是軟件設計哲學上的裏程碑作品。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不是簡單地羅列瞭23種模式,而是提供瞭一種觀察和解決常見設計問題的通用框架。通過對“意圖”和“後果”的清晰描述,它幫助我理解瞭為什麼在特定的場景下,某些結構比其他結構更具彈性、更易於維護。我記得在研讀“策略模式”和“觀察者模式”時,我仿佛打通瞭任督二脈,過去那些感覺“湊閤著用”的代碼結構,瞬間找到瞭更具結構性的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它訓練瞭一種“模式思維”,讓你在麵對新的設計挑戰時,能夠快速地從已有經驗庫中提取閤適的抽象工具。這本書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麵嚮對象編程基礎,但一旦入門,它對提升代碼質量和可維護性的作用是革命性的。
評分我最近在看《流暢的Python》,這本書的標題真是名副其實,讀起來完全沒有傳統技術書籍的乾澀感。作者對Python語言特性的挖掘深度令人震驚,他不僅僅停留在講解語法層麵,而是深入到瞭Python的“魔法”是如何實現的。比如,我以前隻是模糊地使用裝飾器(Decorator),但這本書詳細解析瞭它們是如何利用函數作為一等公民的特性,以及閉包的工作原理,這讓我對代碼的復用和抽象有瞭全新的認識。更精彩的是,書中對數據模型(Data Model)的闡述,解釋瞭`__getattr__`、`__setitem__`這些“魔術方法”如何讓自定義對象錶現得像內置類型一樣自然,極大地拓寬瞭我對Python麵嚮對象編程的理解邊界。它不僅僅是一本參考手冊,更像是一場精心編排的Python特性探索之旅,強烈推薦給所有希望從“會用Python”邁嚮“精通Python”的開發者,它讓你的代碼寫得更Pythonic,也更優雅。
評分我最近翻閱的這本關於《量子計算與量子信息》的教材,簡直是腦洞大開,它把我帶入瞭一個完全不同於經典計算的思維領域。不同於傳統的電子技術書籍,這本書主要關注的是概率和疊加態這些反直覺的概念。作者非常巧妙地將抽象的數學工具——比如綫性代數和矩陣運算——與物理現象緊密結閤起來,使得原本晦澀的量子比特(Qubit)和量子門操作變得可視化。例如,它對Shor算法和Grover算法的介紹,清晰地展示瞭量子並行性如何帶來指數級的加速潛力,這讓人對未來的計算能力充滿瞭無限遐想。這本書的難度不低,需要讀者有一定的數學基礎,但正是這種對前沿科學原理的深入探討,極大地激發瞭我對信息科學更深層次的好奇心。它不僅是在介紹一種新技術,更是在重塑我們對“信息”本身處理能力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