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自组织(SON)技术
定价:69.00元
售价:46.9元,便宜22.1元,折扣67
作者:彭木根 ...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635361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全面深入地介绍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自组织技术,包括第4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和关键技术组成、无线网络自组织技术提出背景和标准化现状、无线网络自组织协议架构和流程、物理小区标识和邻区关系自配置、覆盖和容量自优化、无线干扰自优化、切换和负载均衡自优化、能量节省自优化、多目标联合自优化、中断检测和自补偿、分层异构无线网络自组织等。
本书内容翔实丰富、深入浅出,可作为高等院校的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相关课程的参考教材和工程及研究的参考技术著作,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章宽带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技术
第2章 无线网络自组织技术
第3章 无线网络自组织架构和流程
第4章 物理小区标识和邻区关系自配置
第5章 覆盖和容量自优化
第6章 无线干扰自优化
第7章 切换和负载均衡自优化
第8章 能量节省自优化
第9章 多目标联合自优化
0章 中断检测和自补偿
1章 分层异构无线网络自组织
参考文献
说实话,这本书的版式布局确实是典型的学术著作风格,字体选择偏向宋体和黑体结合,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穿插在文字之间,对阅读体验是一种考验,但同时也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我注意到排版上有很多复杂的数学推导和流程图,这些都是现代通信系统,尤其是涉及到网络优化和管理这种复杂领域的基石。我尤其留意到那些图表的清晰度,如果图示模糊不清,对理解这些抽象概念简直是灾难性的。从目前的初步观察来看,出版社在这方面是下足了功夫的,线条干净利落,坐标轴的标注也清晰可辨。这让我确信,作者在组织材料时,一定非常注重逻辑链条的严谨性。这种书籍,读起来不会是轻松愉快的旅程,它要求读者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甚至可能需要准备好纸笔,随时进行二次推导和批注。它不是拿来看故事的,是用来攻克技术难关的。
评分从我短暂的翻阅来看,这本书的目录结构设计得非常具有层次感,似乎是从基础概念的铺垫,逐步过渡到核心算法的剖析,最后可能聚焦于实际应用或未来展望。这种层层递进的叙事方式,对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那些快速迭代的网络技术标准的更新问题的,毕竟“移动通信系统”这个领域的技术更迭速度是惊人的。一本厚重的专著,如何保持其前沿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不只是对现有技术的总结,更应该包含对未来潜在挑战的预判和应对策略。如果它能够提供一套超越当前技术周期的思维模型,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引导未来技术方向的指南。这种对全局视野的追求,是所有优秀学术著作的标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那种沉稳的蓝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和作者信息,拿在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一看就是那种需要静下心来啃的大部头。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纸张和精细的印刷吸引了。现在的技术书籍,很多都追求轻薄和快餐化,但这本书显然是想做成经典的传世之作。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内容,但光是翻阅目录和章节标题,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学术深度上的追求。那些复杂的缩写和专业术语,让我想起大学时代面对那些晦涩难懂的教科书,心里既有挑战的兴奋,也有一丝对未来学习进度的担忧。我猜想,这本书里一定对底层原理有着极其详尽的阐述,不会像市面上那些浮于表面的介绍性读物。光是看封面和扉页的设计风格,就能判断出这绝对不是一本给初学者“扫盲”用的入门手册,它更像是一份给资深工程师或者在校博士生准备的深度参考资料。这种对品质的坚持,让人对书中的知识密度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定价相对来说是偏高的,这让我一开始有些犹豫,毕竟市面上同类主题的电子资源浩如烟海。但是,当我仔细研究了这本书的出版信息和ISBN后,我意识到它并非一本普通的畅销书,更像是一个特定领域内权威性的知识沉淀。这种专业级别的出版物,其价值往往体现在其知识的稀缺性和系统性上。我更倾向于相信,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尤其对于那些从事实际网络部署和维护工作,需要深度理解底层优化算法的工程师而言,它可能是一本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箱”。那些在标准文档中难以被完整解释的细节,想必在这本书里能找到更具可读性的阐述。它代表了一种对知识产权和学术规范的尊重,电子版永远无法替代这种实体书的厚重感和系统化的呈现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署名非常引人注目,能吸引到这样的专家来撰写,本身就说明了该主题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在该领域的权威性。我猜测,书中对于当前5G甚至未来6G网络演进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瓶颈,一定会有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的探讨。那些关于“自组织”的实现路径,绝对不会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会深入到算法的细节和性能指标的权衡。我希望能看到作者是如何平衡网络效率与管理复杂性之间的矛盾的。这种深度融合了理论建模与工程实践的著作,往往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催化剂。如果能从中提炼出一套可行的优化框架,那么这本书的投资就绝对是值得的。我期待书中能有针对特定场景的案例分析,哪怕是理论上的模拟案例也好,总比空泛的理论更有说服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